正在阅读:

绿色和平在超市进口食品中检测出草甘膦残留 你还敢吃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绿色和平在超市进口食品中检测出草甘膦残留 你还敢吃吗?

今年5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13件含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成分的食品进行了草甘膦残留检测。绿色和平今天发布的检测结果显示,近四成样品(38%)含有草甘膦残留,其中大部分为进口食品。

图片来源:CFP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今年5月对13件含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成分的食品进行了草甘膦残留检测,该NGO今天发布的这一检测结果显示,近四成样品(38%)含有草甘膦残留,这也是国内首次针对食品上草甘膦残留进行的检测。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被大量使用。目前已是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除草剂,被广泛用于玉米、茶、橡胶、甘蔗地及果园等。

绿色和平2015年5月发布的《雀巢、品客、维维等食品被检出含转基因成分 但包装无相关标识》中指出,在43件的超市样品中检测出13件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随后,绿色和平将这13件样品送至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草甘膦残留检测,结果发现5件样品中有草甘膦残留,占样品总数的38%,其中草甘膦残留量最高达到0.09mg/kg。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称,绿色和平此次送检的样品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吃的食品,“像饼干这种经过近10道工序加工而成的食品,依然可以检测到草甘膦残留,无疑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这次检测中,进口食品并没有“幸免于难”。经检测发现有草甘膦残留的五件样品中,进口食品达到4件。其中三件产地为美国,一件为香港。

“中国虽然在一些作物上制定了草甘膦残留标准,但目前仍没有针对进口转基因大豆上草甘膦残留量制定相应的标准。 ”王婧说。

草甘膦于1971 年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生产,之后孟山都研发了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种子,使其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和草甘膦配套的种植模式导致了草甘膦在农业生产上的大规模使用。1994年到2011年间,该农药的全球使用量增长了15倍。

草甘膦和转基因作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转基因作物问世20多年来,应用最广的两种作物分别为抗虫作物和抗除草剂作物,其中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作物超过了所有转基因作物的85%,而这种抗性主要针对草甘膦为有效成分的除草剂产品。在作物中转入抗草甘膦的基因,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洒大量的含有草甘膦成分的农药进行除草。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商务新闻网一篇报道援引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的话称,2014年我国草甘膦产量约45万吨,而孟山都的产量是24万吨,全球原药产量69万吨。中国每年使用草甘膦原药在5万吨左右,其余均出口海外。与此同时,草甘膦在中国的使用量也急剧增加,据绿色和平的上述检测报告称,中国草甘膦的使用量从2000年的5.09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0.07万吨,增加了97.3%。

3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一份研究总结中将草甘膦列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这份报告指出,草甘膦可以引发实验动物得癌症,同时也有证据证明它可以增加人类患癌的风险。报告还提到,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得出草甘膦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种血液癌症)的产生有关。

有关资料还显示,草甘膦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草性,但也导致农作物体内植物雌激素含量的增多。植物雌激素会对包括人类在类的所有哺乳动物产生危害,儿童极易受到高含量植物雌激素的影响,其会产生危险,并带来长期的健康危害。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对草甘膦的安全评估报告的公布,包括美国、巴西在内的许多国家,立即展开了对草甘膦安全性的重新评估。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以及美国芝加哥已经对草甘膦的使用下了禁令。

针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报告,孟山都公司随即也发表声明称,此次评估不合理,其结论与此前多年的主流观点有差异,并质疑数据采集的科学性。

对于草甘膦农药残留的限定,中国目前相关法规只对部分谷物、油料和油脂、水果、糖类和饮料类作物及食品上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量进行了规定,却并没有针对进口转基因大豆原料上草甘膦残留量制定相应的标准。与各国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已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国农业部并没有任何相关举措。

绿色和平组织建议中国农业部就进口转基因大豆上草甘膦残留问题制定标准,并尽快开展草甘膦健康和环境影响的评估,逐渐淘汰草甘膦。

然而目前看来,在中国禁止使用草甘膦短时间内似乎难以实现。业内认为,原因是作为中国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目前还很难找到一种更为安全的除草剂来替代它。以曾经在中国广泛应用的百草枯为例,对人的致死率可能高达9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绿色和平在超市进口食品中检测出草甘膦残留 你还敢吃吗?

今年5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13件含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成分的食品进行了草甘膦残留检测。绿色和平今天发布的检测结果显示,近四成样品(38%)含有草甘膦残留,其中大部分为进口食品。

图片来源:CFP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今年5月对13件含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成分的食品进行了草甘膦残留检测,该NGO今天发布的这一检测结果显示,近四成样品(38%)含有草甘膦残留,这也是国内首次针对食品上草甘膦残留进行的检测。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被大量使用。目前已是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除草剂,被广泛用于玉米、茶、橡胶、甘蔗地及果园等。

绿色和平2015年5月发布的《雀巢、品客、维维等食品被检出含转基因成分 但包装无相关标识》中指出,在43件的超市样品中检测出13件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随后,绿色和平将这13件样品送至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草甘膦残留检测,结果发现5件样品中有草甘膦残留,占样品总数的38%,其中草甘膦残留量最高达到0.09mg/kg。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称,绿色和平此次送检的样品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吃的食品,“像饼干这种经过近10道工序加工而成的食品,依然可以检测到草甘膦残留,无疑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这次检测中,进口食品并没有“幸免于难”。经检测发现有草甘膦残留的五件样品中,进口食品达到4件。其中三件产地为美国,一件为香港。

“中国虽然在一些作物上制定了草甘膦残留标准,但目前仍没有针对进口转基因大豆上草甘膦残留量制定相应的标准。 ”王婧说。

草甘膦于1971 年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生产,之后孟山都研发了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种子,使其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和草甘膦配套的种植模式导致了草甘膦在农业生产上的大规模使用。1994年到2011年间,该农药的全球使用量增长了15倍。

草甘膦和转基因作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转基因作物问世20多年来,应用最广的两种作物分别为抗虫作物和抗除草剂作物,其中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作物超过了所有转基因作物的85%,而这种抗性主要针对草甘膦为有效成分的除草剂产品。在作物中转入抗草甘膦的基因,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洒大量的含有草甘膦成分的农药进行除草。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商务新闻网一篇报道援引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的话称,2014年我国草甘膦产量约45万吨,而孟山都的产量是24万吨,全球原药产量69万吨。中国每年使用草甘膦原药在5万吨左右,其余均出口海外。与此同时,草甘膦在中国的使用量也急剧增加,据绿色和平的上述检测报告称,中国草甘膦的使用量从2000年的5.09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0.07万吨,增加了97.3%。

3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一份研究总结中将草甘膦列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这份报告指出,草甘膦可以引发实验动物得癌症,同时也有证据证明它可以增加人类患癌的风险。报告还提到,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得出草甘膦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种血液癌症)的产生有关。

有关资料还显示,草甘膦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草性,但也导致农作物体内植物雌激素含量的增多。植物雌激素会对包括人类在类的所有哺乳动物产生危害,儿童极易受到高含量植物雌激素的影响,其会产生危险,并带来长期的健康危害。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对草甘膦的安全评估报告的公布,包括美国、巴西在内的许多国家,立即展开了对草甘膦安全性的重新评估。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以及美国芝加哥已经对草甘膦的使用下了禁令。

针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报告,孟山都公司随即也发表声明称,此次评估不合理,其结论与此前多年的主流观点有差异,并质疑数据采集的科学性。

对于草甘膦农药残留的限定,中国目前相关法规只对部分谷物、油料和油脂、水果、糖类和饮料类作物及食品上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量进行了规定,却并没有针对进口转基因大豆原料上草甘膦残留量制定相应的标准。与各国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已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国农业部并没有任何相关举措。

绿色和平组织建议中国农业部就进口转基因大豆上草甘膦残留问题制定标准,并尽快开展草甘膦健康和环境影响的评估,逐渐淘汰草甘膦。

然而目前看来,在中国禁止使用草甘膦短时间内似乎难以实现。业内认为,原因是作为中国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目前还很难找到一种更为安全的除草剂来替代它。以曾经在中国广泛应用的百草枯为例,对人的致死率可能高达9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