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严寒、烂尾楼:极北之地的日与夜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是世界最北端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第七大污染最严重城市。摄影师Elena Chernyshova用45张精彩照片和详尽文字,以细腻又敏锐的视角展现了这座城市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日常。

《Days of Night/Nights of Day》记录了诺里尔斯克居民的日常生活。诺里尔斯克是一座矿业城市,人口超过17万,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城市。这里全年平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冬季气温低至零下55度。每年,整个城市会进入长达2个月的极夜,丝毫不见日光。

这座城市中所有矿区开采和冶炼厂建设都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附近古拉格劳改营(Norillag)的囚犯参与而完成的。城中60%的居民都从事采矿和冶炼等行业相关工作。诺里尔斯克坐拥世界上最大的铜、镍、钯矿床,全球将近一半的钯都储藏在这里。在这类重金属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渣和粉尘,因此诺里尔斯克在世界污染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七。

“这个纪实摄影项目旨在探究人类对极端气候、生态灾难和地理隔绝的适应能力。诺里尔斯克的生活条件尤其特殊,让当地居民成为我的最佳研究对象。”

—— Elena Chernyshova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400公里,且没有任何陆地与之相连,当地居民把隔绝在外的世界统称为“大陆”。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拥有17.5万人口,是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之一。这座工业城市依托丰富的金属矿藏资源而存在和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熔炼区。单是这里的熔炼产业就为俄罗斯贡献了约2%的国民生产总值。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早在6000年前,诺里尔斯克丰富矿藏资源就已吸引世人关注,不过这座城市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之初,一个地质考察队在此发现了大量镍、铜和钴矿床。1936年,苏联开始兴建金属熔炼区,催生了这座现代城市。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现年88岁的安娜·维西耶夫娜·比格斯(Anna Vasilievna Bigus)在古拉格劳改营度过了十年的青少年时期,19岁时被遣送到北极圈,与家人分离。“我们在古拉格唯一的快乐就是唱歌。当时我们不停地唱歌,是唱歌支撑着我们活了下来。”她的女儿现在是一名音乐教师,孙子和孙女都在唱歌剧。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大诺里尔斯克”是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卡耶尔干三座城市集聚区的统称。三者处于半径为30公里的区域内,彼此由陆路连接。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普托拉纳山脚下,坐拥世界上最大的镍、铜、钴矿床,这些矿藏约在两亿五千万年前形成。现在,诺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镍、钯生产商,分别包揽世界镍、钯总产量的17%和41%。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的矿产资源(包括镍、铜、钯、铂、钴、金和其他稀有金属元素)是从当地六个地下矿井和一个露天矿井中开采出来的。地下巷道总长度超过800公里,深度从450米到2050米不等。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的镍冶炼厂、铜冶炼厂和冶金厂“Nadejda”(意为“希望”)分别于1942年、1949年和1981年落成,当地56%的居民在这些工厂工作。图为熔化车间,工人必须全程佩戴面具,以防吸入烟尘。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的数据表明,诺里尔斯克是世界上污染第七严重的城市,也是俄罗斯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这里的熔炼区每年向大气排放近200万吨气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硫——酸雨的主要来源。城市周围近10万公顷脆弱的冻土带已经死亡或处于濒临死亡的状态。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来源。将近十万公顷的脆弱冻土带已经死亡或面临濒危。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高到诺里尔斯克方圆30公里内的蘑菇和莓果都被严禁采摘。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夏季的空气污染更为严重,因气温升高,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烟尘扩散。诺里尔斯克的街道常常笼罩在令人恶心的雾霾之中。三座工厂彼此相对,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都会把烟雾送进城区,使空气污染愈发恶化。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居民的平均寿命比俄罗斯国民平均寿命要短十年。严重的污染引发了肺病、消化不良和癌症,而过敏、哮喘、心血管老化和血液病在当地居民中也十分普遍,心理疾病也不容忽视。诺里尔斯克的患癌风险比俄罗斯其他地区高出两倍。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的城建规划始于1940年,由关押在附近古拉格集中营的建筑设计师操刀,最初设想是将其打造为一个理想城市。这里最“古老”的一批楼房都是斯大林时期的建筑风格。而后在上世纪60年代又流行起一场修建潮,当时普遍采用苏联流行的预制板结构。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大部分楼房都采用预制板结构。这种楼房被称为“Gostinka”,起初为临时安置新来工人所建,但多数已成为这些人的永久住处。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冬季,即使是短途出行也会举步维艰。居民的大多数工作场所位于路旁苔原上的开阔地。雪暴来临时,唯一的公共交通就是15-20辆公交车组成的车队。一旦某辆车翻倒或故障,乘客可以迅速转移到相邻的车上。这种车队一天有2-3趟。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新城区建设刚开始没几年,戈尔巴乔夫改革便拉开序幕。随后苏联解体使得资金流中断,几个当时正在建造的楼房因此变成了烂尾楼。过去20年间,这些废弃楼房一直无人问津。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烂尾楼的维护成为诺里尔斯克目前的一项重大挑战。当地大部分房屋是就地打桩修建的,而永冻土层上层融化不仅威胁到了桩体的稳定性,还会持续对建筑造成破坏。由于受到全球气温升高、城市环境的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疏于维护等因素影响,楼房维护变得难上加难。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一场严重霜冻中,气温跌破零下55摄氏度。雾汽从地面升腾起来,在空中变成厚厚的浓雾。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冬日漫长,平均气温零下30摄氏度,伴随超过130天的雪暴天气。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当地的建筑设计师们试图打造一个可以为城市居民抵御强劲寒风的空间:他们把楼房聚集在一起,以此形成封闭的天井。为保证空气正常流通,设计师们在建筑之间特意留出了一些非常狭窄的通道。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冬季,诺里尔斯克有两个月处于极夜之中。阳光极度匮乏会导致人体褪黑素水平居高不下,从而引发缺觉、躁狂、疲劳和抑郁等不良反应。诺里尔斯克大多数公寓都配备有紫外线灯以模拟自然光。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冬季,人们每天的生活大都变成了两点一线——离家、办公、回家。极端的户外环境把人们的活动都局限在了室内,因此居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封闭的环境中。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的冬季长达9个月,城市里看不到绿色植被。为了对抗恶劣的极端天气和工业环境,居民们纷纷在自家公寓里种起绿植,希望能够借此舒缓身心压力。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要预防极夜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好的做法就是去接触明亮光线。上世纪50年代,光疗流行起来,在校学生每天都会被安排去照紫外线灯。如今日光浴室也越来越普遍,既便宜又便利,尤其受到诺里尔斯克人的欢迎。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即使是在零下40摄氏度的日子里,居民们依然会参加冬泳来打发冬天的时间。他们出了冰窟窿后会去洗蒸气浴暖身,这种蒸汽浴由热电厂的蒸汽加热。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当地幼儿园有一种特殊的表格,用来比照温度和风速。如果数值过低,孩子们将被禁止在户外活动。有时,孩子们一连几个月都得呆在室内。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学校都有宽敞的室内空间,可以在孩子们几个月不能外出的条件下满足其活动需求,比如骑车和跑步。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人爱好运动,因为这是在极端环境中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从这里也走出了好几个俄罗斯籍体操、花样滑冰、滑雪和游泳冠军。城内有众多公共运动设施,包括泳池、健身房、室内足球场以及溜冰场。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Aktirovka”是诺里尔斯克小孩的魔法词,指由于天气原因,学生留在家里,不用去上学的情况。老师会用短信布置作业。这样的日子可能持续一周或更久。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尽管诺里尔斯克生活条件不佳,当地生育率却比俄罗斯其他地区都要高。不过恶劣的气候和环境对女性健康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多数在诺里尔斯克长大或是在孕期去过那里的妇女分娩时都必须采取剖腹产。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当地志愿者每月组织一次“Mechanika”(被称为“真正的迪斯科”),这是人们唯一的在公共场合听新音乐的机会。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忏悔节,俄罗斯的传统是焚烧稻草人,这标志着冬天过去、春天开始。不过诺里尔斯克的冬天长达9个月,所以这个传统只能为居民们带来熹微的阳光和乍暖还寒的天气,他们必须再等上两三个月才能正式迎来春天。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夏季,有段时间内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每日昼长达到24小时。极昼从五月底一直持续到七月底,在此期间诺里尔斯克天气宜人、气温舒适。凌晨3点左右,当居民还在沉睡之中,太阳依然挂在空中。诺里尔斯克看上去就像一座鬼城,空无一人。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持续的亮光会干扰睡眠。但诺里尔斯克的居民说,他们通常下班后已经非常疲惫,所以阳光不会太影响他们休息。很多公寓仍然没有安装百叶窗,所以卧室里一直会充满刺眼的光线。当地只有少数公寓才有遮光窗帘。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夏季,诺里尔斯克的居民会利用一切机会呆在户外,他们经常在外逗留到半夜才回家。在炎热的年份里,气温可以达到25度,甚至30度。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诺里尔斯克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当地极度匮乏绿色植被。居民需要乘公共汽车到30公里之外的地方,才能勉强接触到真正的大自然。由于缺乏闲暇,许多当地人会在城区内用自己的方式享受阳光。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夏季,幼儿园的孩子光着身子做体操,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寒冷。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不在冶金相关行业工作的年轻人迫切地想离开这里,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只为了在“大陆”找一份工作。他们说起家乡的生活条件如何恶劣、没有多少地方可去以及深深的孤独感。“我们甚至不能在周末去别的城市逛逛、去见见世面或者结交朋友。”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位于诺里尔斯克南部的多尔戈湖分割了工业区与城市。在城市设计之初,建筑师们规划了一个大型公园和沿湖娱乐区,然而该项目从未动工。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人们试图把工业园区变成他们的休闲娱乐场所。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每年,诺里尔斯克的居民都会兴高采烈地庆祝夏天的到来。他们会在苔原上组织三天的聚会,期间举行各种比赛,包括皮划艇和登山。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口号、队歌和队服。照片中是“时代先锋队”的队员们在比赛前一天共进早餐。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成年人周末常去度假村聚会。他们会住在离诺里尔斯克30公里的苔原或拉玛湖岸上的乡间别墅里。整个夏天都会有人们在这边烧烤、聚会。

图片来源:Elena Chernyshova

在逼仄的空间里度过了漫长的9个月后,诺里尔斯克人迎来了夏季,他们会到苔原上进行长途徒步旅行。居民们与自然有着特殊的关系:整个冬天他们都要“驯服”寒冷,而在夏天他们又可以自由探索苔原上的处女地。

(翻译:张璟萱)

 

 

※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乙未光画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来源:LensCulture

原标题:Days of Night/Nights of Day

最新更新时间:06/14 13:01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