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记者调查垃圾分类现状:生活垃圾鲜见分类,回收网点名不副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记者调查垃圾分类现状:生活垃圾鲜见分类,回收网点名不副实

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虽然均设置了两种或三种类型的垃圾箱,即可回收、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但大多数都是混运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垃圾分类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除了加强宣传,就是挨家挨户发放分类垃圾袋。”今年端午节期间,《法制日报》记者就垃圾分类现状走访了北京多个居民小区,受访居委会和物业相关负责人均提出了上述意见。

生活垃圾很少分类​ 垃圾混运比较常见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某小区是响应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号召的“先行者”。这个小区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8栋楼1300户人家。

记者在走访这个小区的过程中发现,小区的两个入口处及物业服务中心门口都设置了特殊垃圾回收点,每个回收点设置了两三个回收桶,回收桶上印有“有害垃圾”“危险废弃物”字样。有害垃圾回收桶的废弃品主要为电池,危险废弃物回收桶里则被灯管和灯泡填满。此外,小区居委会一楼门口还放置了两个过期药品回收箱。记者打开一看,在这两个过期药品回收箱内,确实有不少不同种类的过期药品。

“小区门口有一个收集电池的箱子,我们家的废旧电池都会往里扔。”小区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小区西门执勤的保安也发现,平时确实有不少人往废旧电池收集桶内扔电池。但也有小区居民并不清楚这个收电池的垃圾箱到底设在何处。

然而,在这个小区居民楼内,记者发现,楼与楼之间有几个蓝色大型垃圾桶,但桶身上并无明显的分类字样。

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小区居民也一致称,他们在扔垃圾时很少会去分类。

“平时将垃圾直接扔到楼下垃圾桶里,附近也就一两个桶,桶上也没有写具体的分类。我不清楚具体怎么处理,都是垃圾车统一拉走的。”居民刘女士对记者说。

刘女士提到的“垃圾车统一运走”并非只发生在她所在的小区。

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虽然均设置了两种或三种类型的垃圾箱,即可回收、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但大多数都是混运的。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路某小区的郭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试图垃圾分类,但坚持几天后放弃了,因为其余住户几乎都没有分类,即使自己分完之后,还是会被混在一起拉走,“感觉在做无用功”。

居住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附近的肖女士也对记者说,在小区居住的多为上了年纪的市民,“居委会也曾经宣传过,甚至办过讲座,但太难了,讲半天,很多老人还是很难判断哪些东西是可回收的,更难分清厨余和其他垃圾”。

而垃圾混装的结果是,夏季容易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滋生蚊蝇。

回收网点徒有虚名 垃圾分拣有待完善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上述回龙观某小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垃圾回收。

负责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称:“这个小区的垃圾一般一天会收八九次,都是统一倾倒了以后运到垃圾站,然后再分类,分好了以后统一运到昌平。”

北京市昌平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NO.168号位于金榜园小区附近,这个网点紧邻南店新村,附近居民很多。网点人来人往,时不时就有居民拉着家里的废弃塑料或纸壳前来回收处理。

记者采访了这个网点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这个网点并不会涉及垃圾分类,也不会收容居民的生活垃圾,网店收容的垃圾都是可以“卖钱的”。

“一般都是居民把塑料瓶或者纸箱等拿过来卖,或者联系我们上门取。”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附近也没有垃圾中转站,垃圾都会拉到非常远的地方处理。”

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附近某高档小区,专职负责垃圾分拣工作的垃圾分拣员对记者介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用三轮车将各个楼垃圾桶内分类的垃圾拉到二次分拣区域,经过二次分类后,可回收的垃圾运送到再生资源回收分解中心,厨余和有害垃圾则就地处理,其余垃圾运往中转站。

“小区目标是建立零废弃生态社区,也就是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填埋焚烧占地,采取当天垃圾当天处理、日产日清的原则。”据这名垃圾分拣员介绍,主要是四分类法,分为厨余、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以及包括温度计、灯管、油漆电池等在内的有害垃圾。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将近650户的小区内,共配备了两个专业分拣员,经过了安全培训和垃圾分类培训,每次上岗时都被要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穿着长袖。

“我们还有19个保洁人员。此外还有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每户人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每天早上5点,要将前一天晚上产生的垃圾进行分拣,运送到中转站,频次为每小时一两次。”这名垃圾分拣员说,分拣难度并不大。

据这名垃圾分拣员介绍,他们会对业主进行宣传,让大家知道垃圾分类的方法,进行源头分类。每一栋楼底下,有一个分散式垃圾站。专业垃圾分拣员骑着三轮车前往垃圾站,将分类的垃圾拉到二次分拣区域。

记者了解到,这些垃圾分拣员每月的基础工资为3000元。在分拣垃圾时,他们如果发现有可回收垃圾,基本会拿走卖掉,每人每月大概可卖5000元左右,而这种做法已被物业公司允许。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居民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最新更新时间:06/12 09: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记者调查垃圾分类现状:生活垃圾鲜见分类,回收网点名不副实

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虽然均设置了两种或三种类型的垃圾箱,即可回收、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但大多数都是混运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垃圾分类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除了加强宣传,就是挨家挨户发放分类垃圾袋。”今年端午节期间,《法制日报》记者就垃圾分类现状走访了北京多个居民小区,受访居委会和物业相关负责人均提出了上述意见。

生活垃圾很少分类​ 垃圾混运比较常见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某小区是响应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号召的“先行者”。这个小区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8栋楼1300户人家。

记者在走访这个小区的过程中发现,小区的两个入口处及物业服务中心门口都设置了特殊垃圾回收点,每个回收点设置了两三个回收桶,回收桶上印有“有害垃圾”“危险废弃物”字样。有害垃圾回收桶的废弃品主要为电池,危险废弃物回收桶里则被灯管和灯泡填满。此外,小区居委会一楼门口还放置了两个过期药品回收箱。记者打开一看,在这两个过期药品回收箱内,确实有不少不同种类的过期药品。

“小区门口有一个收集电池的箱子,我们家的废旧电池都会往里扔。”小区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小区西门执勤的保安也发现,平时确实有不少人往废旧电池收集桶内扔电池。但也有小区居民并不清楚这个收电池的垃圾箱到底设在何处。

然而,在这个小区居民楼内,记者发现,楼与楼之间有几个蓝色大型垃圾桶,但桶身上并无明显的分类字样。

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小区居民也一致称,他们在扔垃圾时很少会去分类。

“平时将垃圾直接扔到楼下垃圾桶里,附近也就一两个桶,桶上也没有写具体的分类。我不清楚具体怎么处理,都是垃圾车统一拉走的。”居民刘女士对记者说。

刘女士提到的“垃圾车统一运走”并非只发生在她所在的小区。

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虽然均设置了两种或三种类型的垃圾箱,即可回收、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但大多数都是混运的。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路某小区的郭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试图垃圾分类,但坚持几天后放弃了,因为其余住户几乎都没有分类,即使自己分完之后,还是会被混在一起拉走,“感觉在做无用功”。

居住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附近的肖女士也对记者说,在小区居住的多为上了年纪的市民,“居委会也曾经宣传过,甚至办过讲座,但太难了,讲半天,很多老人还是很难判断哪些东西是可回收的,更难分清厨余和其他垃圾”。

而垃圾混装的结果是,夏季容易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滋生蚊蝇。

回收网点徒有虚名 垃圾分拣有待完善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上述回龙观某小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垃圾回收。

负责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称:“这个小区的垃圾一般一天会收八九次,都是统一倾倒了以后运到垃圾站,然后再分类,分好了以后统一运到昌平。”

北京市昌平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NO.168号位于金榜园小区附近,这个网点紧邻南店新村,附近居民很多。网点人来人往,时不时就有居民拉着家里的废弃塑料或纸壳前来回收处理。

记者采访了这个网点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这个网点并不会涉及垃圾分类,也不会收容居民的生活垃圾,网店收容的垃圾都是可以“卖钱的”。

“一般都是居民把塑料瓶或者纸箱等拿过来卖,或者联系我们上门取。”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附近也没有垃圾中转站,垃圾都会拉到非常远的地方处理。”

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附近某高档小区,专职负责垃圾分拣工作的垃圾分拣员对记者介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用三轮车将各个楼垃圾桶内分类的垃圾拉到二次分拣区域,经过二次分类后,可回收的垃圾运送到再生资源回收分解中心,厨余和有害垃圾则就地处理,其余垃圾运往中转站。

“小区目标是建立零废弃生态社区,也就是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填埋焚烧占地,采取当天垃圾当天处理、日产日清的原则。”据这名垃圾分拣员介绍,主要是四分类法,分为厨余、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以及包括温度计、灯管、油漆电池等在内的有害垃圾。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将近650户的小区内,共配备了两个专业分拣员,经过了安全培训和垃圾分类培训,每次上岗时都被要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穿着长袖。

“我们还有19个保洁人员。此外还有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每户人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每天早上5点,要将前一天晚上产生的垃圾进行分拣,运送到中转站,频次为每小时一两次。”这名垃圾分拣员说,分拣难度并不大。

据这名垃圾分拣员介绍,他们会对业主进行宣传,让大家知道垃圾分类的方法,进行源头分类。每一栋楼底下,有一个分散式垃圾站。专业垃圾分拣员骑着三轮车前往垃圾站,将分类的垃圾拉到二次分拣区域。

记者了解到,这些垃圾分拣员每月的基础工资为3000元。在分拣垃圾时,他们如果发现有可回收垃圾,基本会拿走卖掉,每人每月大概可卖5000元左右,而这种做法已被物业公司允许。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居民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最新更新时间:06/12 09: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