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这个词乍一听好像挺高大上,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只有有钱人才配谈论资产,才需要进行资产配置。
但实际完全不是这样的,普通人才更需要资产配置。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实现财富增值远比通过“996”工作制拼命赚钱来的容易。
资产配置指的是在不同风险收益比的资产之间进行选择,实现资产的动态平衡,最终获得对生活掌控感的一种规划。
1.为什么要进行资产配置?
我们来看一组对比数据,对于百万资产的家庭,年纯收入大约在10万到20万之间,以5年时间来看两种配置的结果:
1.坚持“996”制,努力工作,省吃俭用,但不进行资产配置。这种情况下,假设没有任何花销,年纯收入达到20万,5年后,收入100万。由于没有科学的进行资产配置,财富基本无法增值,还是100万。
2.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这种情况下,按照15%的年化收益率来算(如基金定投的方式),5年之后资产可能已经翻倍,于是家庭资产变成200万。而这家人只需根据自己的开支情况进行工作,如果被动收入高于花销甚至可以不工作,这类家庭也会更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由此可见,同样的起点,不同的配置,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2.家庭怎么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
考虑到并非所有人都精通理财知识,因此,这里推荐一种适合大多数家庭进行资产配置的方法,即根据“4321法则”进行家庭资产配置,该法则可以有效的平衡普通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风险。
“4321法则”指的是40%用于投资,实现财富增值;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应对衣食住行等基本开支;20%用于应对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1)投资
“4321”法则中的“4”,指的是拿出家庭收入的40%用于投资以实现财富增值,它是大多数家庭实现财务自由的主要方法。
家庭投资前建议先进行风险评测,根据实际情况找准是积极型or稳健型的投资定位,从而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
对于积极型的投资者来说,风险的承受度较高,可以适当配置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或者偏股型基金。
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风险的承受度较低,可以拿少量资金配置股票,更多的资金投资于固收类及货币基金类等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如果想要投资基金的话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平摊入场风险。
投资时可以根据综合情况考虑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投资,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实现家庭闲置资金的最大效益化,进一步优化家庭的理财组合,从而达到财务自由,有效地提高生活品质。
(2)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包括“4321”法则中的“3”和“2”,之所以一起讲,因为他们的作用相似,存在的形式也相似。
现金总体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大项开支;第二,生活备用金。
第一部分是大项开支。提前划掉1年内你可能需要的大项开支,一定要将可预见的大项开支单列出来,预留足够的钱应对,以免急需用钱打乱原先的理财计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部分是生活费。保留生活费首先是可以应对生活日常开销,其次是可以应对意外情况。这里的意外不是保险那种大意外,而是风险不大的一些开销,比如朋友结婚的份子钱或者是忽然决定要旅游等等。
现金预算的钱如何规划?
第一是把钱存起来。金额不多可以选择放在货币基金中。如果金额较大,建议分散放在2-3个账户里面,同时考虑流动性和收益性,可以选择一些收益率更高的途径,比如风险较低、收益适中的债券型基金。
第二是要定期进行调整。如果我们选的是6个月的大项开支,可以每3个月对自己的预算进行一次调整,保证我们始终有钱可用。
现金预算的原则有3点:(1)大项预算不能少;(2)生活费+意外金是好心态的基础;(3)定期检视动态调整
(3)保险
“4321”法则中“1”指的是我们需拿出10%的资金,用来购买保险,包括全家人的各种类型的保险,每年的保费支出大约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从财富规划的本质上来看,这个“1”就是我们抵御绝大多数风险的基础。
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可参看以下五点原则:(1)保险种类选择时首选重疾险、意外险。(2)投保顺序是先保大人后保老人小孩。(3)投保比例前低后高,“双十”是上限。我们遇到的危险从概率论来讲 是较低的。随着收入增加、危险增加,再慢慢增加比例。“双十标准”指的是用年收入的10%购买保险,保险的保额是年收入的10倍。(4)投保时确保知晓合同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谨慎签字。(5)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定期评估调整。
来源:宜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