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部「少儿不宜」的BBC新剧,比《我们与恶的距离》还敢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部「少儿不宜」的BBC新剧,比《我们与恶的距离》还敢拍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

文|电影头条

前不久,由贾静雯、吴慷仁出演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的讨论。

豆瓣评分也高达9.5。

《我们与恶的距离》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它探讨了一个问题——

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善与恶之间,是否有一条明确的界限?

或许很多人已经从中找到了答案。

而今天剧主要跟大家分享的这部英剧《受害者》同样聚焦了这个问题。

只不过,它的表达更加直接。

第一季,仅仅只有4集。

短小精悍。

男主克瑞格,一个货车司机。

在万圣节这天,他推掉了同事之间的酒局,一如既往的下班回家,准备和妻子女儿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

可不幸的是,意外发生了。

克瑞格被一个头戴骷髅面具的人锤倒在自家门口。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不,还不够。

面对倒地的克瑞格,“骷髅”人却并没有要停手的意思,继续抄起身边的工具砸向克瑞格的头。

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的克瑞格被送往了医院进行抢救。

同时,一篇关于克瑞格的文章也在网络上疯狂流传起来。

克瑞格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被诬蔑成了一名冷血的少儿杀手——埃迪·J·特纳。

有多冷血?

受害者利亚姆在遇害时只有9岁。

而凶手埃迪仅仅比利亚姆大了4岁。

这个案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根据英国的《人权保护法案》,考虑到埃迪还是未成年人,所以法院并未公开审理此案。

他的长相也没有曝光在大众眼前,可他的名字却因为一时的失误而遭到泄露。

埃迪经过审判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服刑7年后,他获得假释出狱了。

这时,英国的法律又赋予给了他另一项权利——

终身匿名权。

出狱后的埃迪改了名字,从此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不知所踪。

不过,受害者利亚姆的母亲安娜却从未放弃寻找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

她不能接受埃迪杀死自己儿子之后,居然还可以改头换面的重新开始生活。

这是对利亚姆的不公平。

于是,她请了私家侦探来调查埃迪出狱后的身份。

根据私家侦探的信息,安娜发现克瑞格很可能就是那个冷血杀手埃迪。

可惜,她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

仇恨和愤怒令安娜无法再坐以待毙下去。

安娜迫切的想让所有人都知道真相,看清克瑞格的真面目。

于是,她在网上发布了曝光克瑞格的真实身份的文章。

舆论强大的力量,再一次展现了出来。

得知消息后,网络上的各类“英雄”纷纷上线,对克瑞格的威胁、谩骂接踵而来。

最严重的是,这些威胁、谩骂可不单单只停留在网络上。

克瑞格因为此次事件丢掉了工作——

妻子在睡觉时险些被从窗外扔进的砖头砸中——

他的女儿为了维护自己而被最好的朋友们孤立——

还有在剧集开始时,克瑞格受到的袭击,现在看来也绝非偶然,极有可能是某位“英雄”的杰作。

社会舆论带来的连锁反应彻底毁掉了克瑞格原本安逸的生活。

而安娜最终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法院以“煽动他人行凶”的罪名起诉了她。

可就像剧中所说,没人愿意给受害者冠上罪犯的名号。

而整部剧出现最多的一句台词也是——

记住谁才是受害者。

是一直陷在丧子之痛,无法解脱的安娜?

还是可能被诬蔑的克瑞格?

其实,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早已没有了界限。

就像《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加害者李晓明的家人在舆论的压力下,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妹妹李大芝,因为哥哥的罪行,整日戴着口罩生活,在人前抬不起头。

母亲为了能让女儿过上正常的生活,甚至改掉女儿的名字并且忍痛与她断绝了关系。

另一边,同样失去爱子的受害者宋乔安(贾静雯饰)和安娜一样,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心里永远充满着愤怒和愧疚。

她将生活的所有重心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剩下的女儿与丈夫。

而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为了稳固公司在业界的地位,她不惜沦为“标题党”,不断制造舆论,来增加曝光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宋乔安作为案件的受害者,又和加害者有什么区别呢?

在剧主看来,只不过是换了另一种方式伤害了另一个人罢了。

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转化,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至于克瑞格究竟是不是当年那个冷血的少年杀手?

安娜能否走出丧子之痛?

剧主在这里就不剧透了,留给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受害者》的结尾也引用了鲁米的诗句——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

最后,抛开是非对错,若克瑞格真的是当年那个冷血的少年杀手,你们会宽恕他在未成年时犯下的罪恶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部「少儿不宜」的BBC新剧,比《我们与恶的距离》还敢拍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

文|电影头条

前不久,由贾静雯、吴慷仁出演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的讨论。

豆瓣评分也高达9.5。

《我们与恶的距离》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它探讨了一个问题——

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善与恶之间,是否有一条明确的界限?

或许很多人已经从中找到了答案。

而今天剧主要跟大家分享的这部英剧《受害者》同样聚焦了这个问题。

只不过,它的表达更加直接。

第一季,仅仅只有4集。

短小精悍。

男主克瑞格,一个货车司机。

在万圣节这天,他推掉了同事之间的酒局,一如既往的下班回家,准备和妻子女儿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

可不幸的是,意外发生了。

克瑞格被一个头戴骷髅面具的人锤倒在自家门口。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不,还不够。

面对倒地的克瑞格,“骷髅”人却并没有要停手的意思,继续抄起身边的工具砸向克瑞格的头。

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的克瑞格被送往了医院进行抢救。

同时,一篇关于克瑞格的文章也在网络上疯狂流传起来。

克瑞格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被诬蔑成了一名冷血的少儿杀手——埃迪·J·特纳。

有多冷血?

受害者利亚姆在遇害时只有9岁。

而凶手埃迪仅仅比利亚姆大了4岁。

这个案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根据英国的《人权保护法案》,考虑到埃迪还是未成年人,所以法院并未公开审理此案。

他的长相也没有曝光在大众眼前,可他的名字却因为一时的失误而遭到泄露。

埃迪经过审判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服刑7年后,他获得假释出狱了。

这时,英国的法律又赋予给了他另一项权利——

终身匿名权。

出狱后的埃迪改了名字,从此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不知所踪。

不过,受害者利亚姆的母亲安娜却从未放弃寻找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

她不能接受埃迪杀死自己儿子之后,居然还可以改头换面的重新开始生活。

这是对利亚姆的不公平。

于是,她请了私家侦探来调查埃迪出狱后的身份。

根据私家侦探的信息,安娜发现克瑞格很可能就是那个冷血杀手埃迪。

可惜,她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

仇恨和愤怒令安娜无法再坐以待毙下去。

安娜迫切的想让所有人都知道真相,看清克瑞格的真面目。

于是,她在网上发布了曝光克瑞格的真实身份的文章。

舆论强大的力量,再一次展现了出来。

得知消息后,网络上的各类“英雄”纷纷上线,对克瑞格的威胁、谩骂接踵而来。

最严重的是,这些威胁、谩骂可不单单只停留在网络上。

克瑞格因为此次事件丢掉了工作——

妻子在睡觉时险些被从窗外扔进的砖头砸中——

他的女儿为了维护自己而被最好的朋友们孤立——

还有在剧集开始时,克瑞格受到的袭击,现在看来也绝非偶然,极有可能是某位“英雄”的杰作。

社会舆论带来的连锁反应彻底毁掉了克瑞格原本安逸的生活。

而安娜最终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法院以“煽动他人行凶”的罪名起诉了她。

可就像剧中所说,没人愿意给受害者冠上罪犯的名号。

而整部剧出现最多的一句台词也是——

记住谁才是受害者。

是一直陷在丧子之痛,无法解脱的安娜?

还是可能被诬蔑的克瑞格?

其实,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早已没有了界限。

就像《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加害者李晓明的家人在舆论的压力下,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妹妹李大芝,因为哥哥的罪行,整日戴着口罩生活,在人前抬不起头。

母亲为了能让女儿过上正常的生活,甚至改掉女儿的名字并且忍痛与她断绝了关系。

另一边,同样失去爱子的受害者宋乔安(贾静雯饰)和安娜一样,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心里永远充满着愤怒和愧疚。

她将生活的所有重心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剩下的女儿与丈夫。

而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为了稳固公司在业界的地位,她不惜沦为“标题党”,不断制造舆论,来增加曝光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宋乔安作为案件的受害者,又和加害者有什么区别呢?

在剧主看来,只不过是换了另一种方式伤害了另一个人罢了。

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转化,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至于克瑞格究竟是不是当年那个冷血的少年杀手?

安娜能否走出丧子之痛?

剧主在这里就不剧透了,留给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受害者》的结尾也引用了鲁米的诗句——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

最后,抛开是非对错,若克瑞格真的是当年那个冷血的少年杀手,你们会宽恕他在未成年时犯下的罪恶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