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四川眉山: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打造产业新乡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四川眉山: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打造产业新乡村

2018年,眉山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6.5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3元、连续9年居全省第4位。

文 | 眉山市委宣传部

眼下正是葡萄生长的黄金季节,5月29日,在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的葡萄园内,葡萄架上枝繁叶茂,一串串葡萄果实已初步成型,果农们正忙着对其梳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

“伴随着天气的回暖 、雨水的滋润,葡萄长出了嫩绿新枝,进入了管护的农忙时节,而每年5至6月正值葡萄的成长期,可马虎不得。”据该村果农杨志明介绍,近年来果园村依托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优势种植葡萄,引进了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目前葡萄长势十分旺盛,预计6、7月能就成熟上市。

一颗小小葡萄蕴含了该村“乡村振兴”的巨大能量。近年来,果园村坚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规范化种植葡萄约5200余亩,拥有美人指、紫地球、巨玫瑰等40余个高端品种,平均亩产值超2.5万元。

产业兴则民富。 2010年,果园村村民张雄因病致贫。针对这一情况,果园村村两委组织有技术的党员,采取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帮助张雄发展葡萄产业。如今9年过去了,张雄的葡萄园逐渐发展起来,生活因此变得越来越好。“今年我的种植规模扩大到45亩,估计能实现35万元左右净利润。”他说。

如今,果园村葡萄种植越来越红火,规模不仅一步步壮大,人均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脚下的土地越来越爱得深沉。  

而果园村的改变,其实只是眉山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打造产业新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坚定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建立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探索出一条独具眉山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特别是眉山市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做稳做特粮油产业”的思路,重点围绕泡菜产业、晚熟柑橘产业、竹产业和现代畜牧业等重点,培育泡菜、晚熟柑桔、平面竹编等全国最大的特色产业3个,奶业、枇杷、水产种苗、蜂蜜、设施葡萄、藤椒等全省最大的特色产业6个,泡菜产业创造“六个全国第一”“味在眉山”千亿食品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839.5亿元。

同时,做响区域品牌,推进“味在眉山”香飘世界。以“味在眉山”区域品牌为统揽,以“眉山春橘”“东坡泡菜”“青神竹编”等特色产业品牌为支撑,深化国际农业交流、川台农业合作、成眉农业互补,推进“线上线下+国际国内”“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相融互促的“味在眉山”营销体系建设,创建中国农副产品之乡13个、地标产品20多个,眉山成为“中国特色农副产品之乡”和地标产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加快推进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新业态深度融合、多元发展,高质量举办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中国国际泡菜食品博览会、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等展会会节,深入实施成眉农业合作,大力引进实施中法农业科技园、泰国正大循环养殖、华西德康集团与德国通内斯等重大涉农项目,带动引领眉山农业上档升级,不断提升影响力、提高附加值。洪雅县玉屏山景区被评为中国森林体验试点建设单位、七里坪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

一组数据格外亮眼:2018年,眉山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6.5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3元、连续9年居全省第4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四川眉山: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打造产业新乡村

2018年,眉山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6.5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3元、连续9年居全省第4位。

文 | 眉山市委宣传部

眼下正是葡萄生长的黄金季节,5月29日,在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的葡萄园内,葡萄架上枝繁叶茂,一串串葡萄果实已初步成型,果农们正忙着对其梳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

“伴随着天气的回暖 、雨水的滋润,葡萄长出了嫩绿新枝,进入了管护的农忙时节,而每年5至6月正值葡萄的成长期,可马虎不得。”据该村果农杨志明介绍,近年来果园村依托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优势种植葡萄,引进了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目前葡萄长势十分旺盛,预计6、7月能就成熟上市。

一颗小小葡萄蕴含了该村“乡村振兴”的巨大能量。近年来,果园村坚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规范化种植葡萄约5200余亩,拥有美人指、紫地球、巨玫瑰等40余个高端品种,平均亩产值超2.5万元。

产业兴则民富。 2010年,果园村村民张雄因病致贫。针对这一情况,果园村村两委组织有技术的党员,采取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帮助张雄发展葡萄产业。如今9年过去了,张雄的葡萄园逐渐发展起来,生活因此变得越来越好。“今年我的种植规模扩大到45亩,估计能实现35万元左右净利润。”他说。

如今,果园村葡萄种植越来越红火,规模不仅一步步壮大,人均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脚下的土地越来越爱得深沉。  

而果园村的改变,其实只是眉山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打造产业新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坚定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建立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探索出一条独具眉山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特别是眉山市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做稳做特粮油产业”的思路,重点围绕泡菜产业、晚熟柑橘产业、竹产业和现代畜牧业等重点,培育泡菜、晚熟柑桔、平面竹编等全国最大的特色产业3个,奶业、枇杷、水产种苗、蜂蜜、设施葡萄、藤椒等全省最大的特色产业6个,泡菜产业创造“六个全国第一”“味在眉山”千亿食品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839.5亿元。

同时,做响区域品牌,推进“味在眉山”香飘世界。以“味在眉山”区域品牌为统揽,以“眉山春橘”“东坡泡菜”“青神竹编”等特色产业品牌为支撑,深化国际农业交流、川台农业合作、成眉农业互补,推进“线上线下+国际国内”“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相融互促的“味在眉山”营销体系建设,创建中国农副产品之乡13个、地标产品20多个,眉山成为“中国特色农副产品之乡”和地标产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加快推进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新业态深度融合、多元发展,高质量举办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中国国际泡菜食品博览会、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等展会会节,深入实施成眉农业合作,大力引进实施中法农业科技园、泰国正大循环养殖、华西德康集团与德国通内斯等重大涉农项目,带动引领眉山农业上档升级,不断提升影响力、提高附加值。洪雅县玉屏山景区被评为中国森林体验试点建设单位、七里坪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

一组数据格外亮眼:2018年,眉山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6.5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3元、连续9年居全省第4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