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建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是必要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建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是必要的

对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是一种扩张性的进攻策略,更多是一种自我保护型的选择。

文|法治周末特约评论员 于强

责编|马蓉蓉

近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正牵头组织研究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呼唤,也是更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

这是继不久前商务部宣布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之后,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制度设计。这一系列的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华为等中国企业此前在美国的遭遇。在过去数年全球化的浪潮下,技术红利的全球共享一度成为各国习以为常的既成规律。可现实正在一次次将人们从美梦中唤醒,技术也无法独立于全球政经大势的潮涨潮落,而必然要受制于种种技术之外的游戏规则。两种清单制度是认清形势之后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追赶型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技术大国相比,整体并不具有优越性。此前一直采取的战略,是埋头搞发展,可追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其他国家的防范甚至压制。从国家发展的规律来看,近年来遭受的外部竞争压力,也并非无可理解。重要的是如何适应这样的外部环境,进而采取最为明智的应对策略。

对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是一种扩张性的进攻策略,更多是一种自我保护型的选择。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整体的技术实力有大幅度的提升,部分领域迈入全球顶尖行列。但从绝对实力角度来看,中国远远不到遥遥领先傲视群雄的阶段,所以搞封闭搞对立,对自身发展无益,也不符合发展所应秉持的开放交流的价值观。

之所以接连搞清单制度,更多也是被逼学习的结果。当面临外部强力打压的时候,一味顺从退让,也未必能守护好自身的综合权益。而全球技术供应链中,也并非只要占据顶端就能予取予求,各国家、各企业之间已然深度融合、相互依赖,只要身处供应链之中,总是有其存在的价值,一旦缺席总是可以对链条形成或大或小的冲击。所以技术安全管理清单,更多是要明确自身价值所在、底线所在,进一步明确在遭遇极端施压之后可能作出的选择。

其次,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除了行动层面的意义,其实也是在对国内外释放信号。结合各方的相关态度看,清单制度的信号还是比较明确的,也即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改变技术全球化交流的开放态度,相反,确保基本的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开放和发展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封闭和自守,只会让一个领域的发展陷入停滞。我们有过丰富的经验教训,整体还处于追赶式发展的阶段,当下显然不可能走向否定现有发展策略的道路。无论内外,对于这样的大势应该有基本的判断。

最后还需要看到的是,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并非中国的原创,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是为了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在现实使用中,有时是通过限制贸易实现安全利益最大化,有时是通过促进贸易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但不管怎么说,清单制度只是工具,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最重要的还是看如何使用。

就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相关做法看,很多任性的举措不仅引起中国相关企业的反弹,在国际所引发的忧虑也是多层面的。这也从侧面印证,制度本无绝对优劣之分,如抛弃共赢的大势判断,而只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那最后有可能取得的反而是共损和倒退。

过去在技术层面,中国长期处于埋头赶路的状态,现在不得不抬起头来看环境、看对手的新姿态,也不得不考虑相关的制度设计。全球技术生态确实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合作还是对抗,已经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所能决定。但就最本质的层面而论,一个国家决定不了整体生态,但是可以决定自身的选择。

对于具体国家而言,无论身处的国际环境如何变化,秉持最大程度的开放和交流,一定是最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处于追赶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所以我们在创设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时,最需要明确的精神,就是创造安全环境是为了发展,发展才能拥有最大的安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建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是必要的

对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是一种扩张性的进攻策略,更多是一种自我保护型的选择。

文|法治周末特约评论员 于强

责编|马蓉蓉

近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正牵头组织研究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呼唤,也是更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

这是继不久前商务部宣布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之后,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制度设计。这一系列的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华为等中国企业此前在美国的遭遇。在过去数年全球化的浪潮下,技术红利的全球共享一度成为各国习以为常的既成规律。可现实正在一次次将人们从美梦中唤醒,技术也无法独立于全球政经大势的潮涨潮落,而必然要受制于种种技术之外的游戏规则。两种清单制度是认清形势之后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追赶型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技术大国相比,整体并不具有优越性。此前一直采取的战略,是埋头搞发展,可追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其他国家的防范甚至压制。从国家发展的规律来看,近年来遭受的外部竞争压力,也并非无可理解。重要的是如何适应这样的外部环境,进而采取最为明智的应对策略。

对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是一种扩张性的进攻策略,更多是一种自我保护型的选择。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整体的技术实力有大幅度的提升,部分领域迈入全球顶尖行列。但从绝对实力角度来看,中国远远不到遥遥领先傲视群雄的阶段,所以搞封闭搞对立,对自身发展无益,也不符合发展所应秉持的开放交流的价值观。

之所以接连搞清单制度,更多也是被逼学习的结果。当面临外部强力打压的时候,一味顺从退让,也未必能守护好自身的综合权益。而全球技术供应链中,也并非只要占据顶端就能予取予求,各国家、各企业之间已然深度融合、相互依赖,只要身处供应链之中,总是有其存在的价值,一旦缺席总是可以对链条形成或大或小的冲击。所以技术安全管理清单,更多是要明确自身价值所在、底线所在,进一步明确在遭遇极端施压之后可能作出的选择。

其次,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除了行动层面的意义,其实也是在对国内外释放信号。结合各方的相关态度看,清单制度的信号还是比较明确的,也即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改变技术全球化交流的开放态度,相反,确保基本的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开放和发展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封闭和自守,只会让一个领域的发展陷入停滞。我们有过丰富的经验教训,整体还处于追赶式发展的阶段,当下显然不可能走向否定现有发展策略的道路。无论内外,对于这样的大势应该有基本的判断。

最后还需要看到的是,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并非中国的原创,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是为了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在现实使用中,有时是通过限制贸易实现安全利益最大化,有时是通过促进贸易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但不管怎么说,清单制度只是工具,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最重要的还是看如何使用。

就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相关做法看,很多任性的举措不仅引起中国相关企业的反弹,在国际所引发的忧虑也是多层面的。这也从侧面印证,制度本无绝对优劣之分,如抛弃共赢的大势判断,而只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那最后有可能取得的反而是共损和倒退。

过去在技术层面,中国长期处于埋头赶路的状态,现在不得不抬起头来看环境、看对手的新姿态,也不得不考虑相关的制度设计。全球技术生态确实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合作还是对抗,已经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所能决定。但就最本质的层面而论,一个国家决定不了整体生态,但是可以决定自身的选择。

对于具体国家而言,无论身处的国际环境如何变化,秉持最大程度的开放和交流,一定是最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处于追赶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所以我们在创设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时,最需要明确的精神,就是创造安全环境是为了发展,发展才能拥有最大的安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