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再添“新人”。
伊朗曙光旬电影节、黎巴嫩贝鲁特国际电影节、意大利罗马电影节、乌克兰基辅国际电影节、以色列耶路撒冷电影节、孟加拉达卡国际电影节和巴西里约国际电影节7家机构加盟其中,至此,“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增加至33个国家的38个机构。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电影局局长胡劲军透露,今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将展开电影推荐、政策推介、产业对接、人才培育等合作计划。联盟方代表不仅推荐他们的电影,还将参与到“去哪儿拍、怎么拍”全球电影政策推介会、市场放映与买家沙龙活动,一带一路电影之夜等。举办电影学堂活动,邀请伊朗、意大利、菲律宾、以色列四位大师与年轻学生分享创作心得。
“这些‘一带一路’电影人将在电影节期间,深入参与电影市场放映和创作活动,认识更多中国买家,与中国电影人进行广泛对话,了解中国电影的最新情况。”胡劲军表示。
回顾过去四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正是一步步扩大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节上的影响力和连接度的。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电影展映板块策划“丝绸之路”影展单元,之后每年跨出一大步,与各国和地区电影节机构签订合作机制。去年起更是在意向洽谈、合作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创办“一带一路”电影周、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启动“一带一路”电影巡展的切实举措。
而随着更多国家和地区电影节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逐渐朝“工笔画”方向做细走实。去年至今,已有多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其中,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印度电影《调音师》分别在中国市场收获2亿和3亿人民币票房。
在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上,将放映来自24个国家的24部优秀影片。其中,《水晶天鹅》、《第一次的离别》、《斯堪的纳维亚的沉默》、《创世纪》、《印度制造》、《比莱》、《早安》、《头顶的太阳永不落》等8部影片入围此单元的“媒体关注影片”、“媒体关注电影人”和“最受观众喜爱影片” 荣誉评选。
入围影片之一、匈牙利影片《创世纪》导演阿尔帕德·博格达纳表示,《创世纪》正是通过“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之一的匈牙利电影节,引荐到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展映的。他同时透露,《创世纪》已经找到了中国的发行方,希望有更多中国观众能够在影院里看到这部作品。

今年还有4部合拍片获得了“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支持和协助,分别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合拍的《囚徒》、中国与多米尼加合拍的《爱你,星期天》、中国与澳大利亚合拍的《葡萄之王》、以及中国与希腊合拍片的《一日有期》。其中,《一日有期》还将选择在上海取景。
《囚徒》制片人、导演,同时也是大象纪录、大象点映联合创始人秦晓宇透露,影片用纯天然的纪录片拍摄方法,在监狱实景拍摄,目的是展现真实的文明对话, “在拍摄《囚徒》时,我们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何在一个深度全球化的世界里讲好中国的故事?理解当今世界,不是靠一次简单的国际贸易或者跨国旅行,它需要我们将截然不同的生活展现出来,同时进行深刻交流,而电影正是能够认知这个全球化世界的最好媒介。”
计划将于2020年在中国、拉丁美洲、西语地区上映的《爱你,星期天》则是加勒比地区首部与中国合拍的影片。该片制片人董瑷珲透露,这是其在2015年戛纳电影节上和多米尼加制片人一起启动的项目,“影片采用中文、西班牙语、英语三种语言拍摄,既包涵了中国的家庭观念,也会展现更多国际家庭与中国乃至‘一带一路’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泰国导演Director也加盟该片。

澳大利亚于去年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借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于中国宁夏和澳大利亚两地拍摄的《葡萄之王》也获得了“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支持。该片导演Megan Gathercole表示,“我们希望鼓励观影群众来到宁夏以及澳大利亚旅游。这也是我们拍摄这部影非常重要的目的,也希望展现两地现实的旅游场景。”
中国希腊合拍片《一日有朝》导演Vassilis Xiros同时也是希腊驻上海总领事,他讲述了自己从外交官到导演角色转变的故事,并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予他的极大帮助。“电影节为大家搭建了丰富的市场、人脉资源平台,提供了机遇。《一日有朝》也是首部中国和希腊的合拍片,以上海为背景进行拍摄,预计在明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