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产业新闻 康璐玮
自迪丽热巴成为金鹰奖双杯影后,张艺兴爆冷夺得华鼎奖最佳男配后,中国影视奖项“流量化”的趋势似乎已再难以回转。可在刚刚过去的白玉兰颁奖典礼上,新一任“视帝”倪大红让众多观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有倪大红在,中国电视剧有救。”
非正常戏骨倪大红,演技派中的顶级流量
倪大红是谁?这个问题在几年前似乎会问住大多数人。
在演技派的阵容里,倪大红一直处在极其边缘的位置。
论帅比不过陈道明陈宝国,论国民度不如唐国强张国立,甚至大部分观众在荧幕上看到他的脸,总是发出“看过他演的戏但不知道是谁”的困惑。谈到“老戏骨”,观众前几个想到的人物也鲜少有倪大红。2019年之前,倪大红身上只有一个标签——演员。
直到他遇到了苏大强。
今年上半年,谈到中国电视剧,绕不过的必然是《都挺好》。也正是这部神剧,让倪大红成为了演技派中的顶级流量。
用数据说话。根据瓜组网友的统计,在2019年上半年,倪大红登上微博热搜的次数高达49次,仅次于周杰伦、王源、易烊千玺等排名第六。
他的表情包飞得到处都是。
而他的名字也随着“想喝手磨咖啡”、“图你年纪大、图你不洗澡”等经典台词红遍大江南北。
他开始拥有时尚杂志的顶级资源、各大媒体的独家采访,微博上他的超话阅读量已经达到3.3亿,名叫“倪大红后援团”的网友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红”。
接地气的角色形象让他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另类“戏骨”,打破了观众对老演员严肃冷漠不食人间烟火的刻板印象,让人们发现:老戏骨原来也能演这种形象。
科班出身的勤奋龙套,演戏从来不潦草
在演员界,胖、丑、声音难听是三大原罪。
倪大红都占了。
因为外形过于普通,78年考中戏初试被刷,79年考军艺遭淘汰,80年考上戏没能进复试,在1982年,倪大红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中戏科班生。
1991年,他跟潘长江、陈佩斯等人合作《我是乡巴佬》正式踏入影视圈,此时他31岁。
此后,他开启了长达十五年的跑龙套生涯。
从农民工再到兵蛋子……他演过的角色几乎可以绘成一幅九十年代的底层劳苦人民群像图。
可长着一张苦大仇深的显老脸的倪大红演的很真实。他的眼袋和眯眯眼,额头的皱纹和下垂的嘴角,粗脖子和壮实的身材,所有被当年的招考老师所嫌弃的地方,通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了,它们成了倪大红演普通人就像普通人的有力武器。
相比于在影视剧界小透明的现状,倪大红在话剧界显然混的更风生水起,中戏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中央实验话剧院,不过几年他便与韩童生、冯宪珍并称为话剧社三大台柱子,所有人都尊称一声“倪老师”。
倪大红的努力也配得上这个称号。
就像真实世界中的尹天仇,倪大红在学习期间不离手的表演课本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正是因为他每天细细地揣摩,倪大红对人物的塑造和对细节的设计能力越发登峰造极。
2003年,倪大红第一次以男主演的身份出演了《泥鳅也是鱼》。倪大红本来穿43码的鞋,但在片中一直穿41码。倪大红说:一个从底层拼上来的人,他的奋斗历程就是很不舒服的,这种身体上的不舒服潜移默化的转移到心理层面,感觉就到位了。
2007年,倪大红和张黎合作的《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扮演内阁首辅严嵩。这个角色奠定了他作为演员的地位。在拍摄严嵩期间,除了每天要化三个小时的妆,倪大红更给自己设计了一整套动作。以至于他在结束拍摄后都迟迟走不出状态。“每天拍完了之后,我的动作都很慢。如果有几天没我的戏,我可以去休息的话,跟朋友一起吃饭时,他们都会觉得怎么我最近好像变傻了。”他说。张黎评价:有他在,我放心。
《北平无战事》里,还是熟悉的大眼袋“面瘫脸”,他演活了一个隐藏极深的地下同志谢培东。谢培东的性格和身份,不允许他有任何外泄的情绪反应,永远八风不动,宠辱不惊。全剧中,谢培东唯一失控的一次,是得知女儿遇害。谢培东的“面瘫”脸“裂开”的那一刻,也就成了谢培东的人物弧光最闪亮的一刻。波澜不惊”下,是无尽的“波澜壮阔”。不是不演,而是用“藏”来凸“显”。
拍《战狼》的时候,倪大红被身后爆炸飞溅的水泥板划破大腿。根据角色设定,他需要表演出面不改色、淡定自若。可在受伤部位已经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他的表情却没有任何中断和抽搐。此时他的受伤部位已经流血不止。
自此之后,关于倪大红的标签又多了一个——
“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爆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电视剧浮躁而潦草,可这并未影响倪大红在烂片里继续塑造自己的形象。正如一位知乎网友所言:
我们看过太多潦草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电影电视。在那里,每个人都像等着下班一样演着他们自己都不想看的东西,像极了我以前单位里,春节放假前最后一个下午的景象,人们在镜头里走来走去,说一些不着边的话,似乎这样能让这个下午过得更快、更没有痕迹。但越是这样,就越是漫长得让人窒息。
潦草而又漫长,漫长而又心不在焉。你在这样的地方活过一天,就会觉得一辈子都没什么意思。除非你遇到一个像倪大红的人。
流水的电视剧,铁打的倪大红
如果翻开倪大红参演过的影视作品列表,可以很惊奇地发现,那些曾在中国影坛青史留名的作品其中都有倪大红的身影。
他的处女作《高山下的花环》放在那个年代相当于如今的《士兵突击》。
《活着》里的“龙二”一角为倪大红和张艺谋牵线搭桥。
《我爱我家》《乔家大院》《北平无战事》新版《三国》《叶落长安》《边境风云》《正阳门下》《江湖正道》《罗曼蒂克消亡史》《正阳门下小女人》《远大前程》......再到《都挺好》,从70年代跨到如今,几代人心目中的好剧,每一部都能看到倪大红的演绎。
流水的电视剧,铁打的倪大红。
有人也曾经有过疑问:为什么倪大红好像一辈子都在演配角,却集邮似得拿到了那么多好本子,合作了那么多大导演?
对于这个问题,倪大红本人给出过答案。他说这都是因为他从来不挑角色,只看中戏本身,因为只有在好戏里面,角色才会发光。
不得不说,在演艺界姜还是老的辣。老艺术家是整个演艺圈的脊梁骨,是他们支撑起了演艺圈的厚度与深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与演技去改变整个演艺圈,影响观众的审美选择,之后人们开始醒悟,原来好的作品是这样的。
最后,祝贺倪大红老师在白玉兰奖上斩获了视帝,众望所归的同时也算是替老演员们发声了一次,希望在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的老演员的回归和好演员的出现,给我们奉献更加出色的作品。
部分资料来源:人物、腹黑狗子说、知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