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为要求Verizon支付10亿美元专利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为要求Verizon支付10亿美元专利费

打蛇打七寸。

文|AI报道

2018年,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与华为达成手机销售合作,此前双方还签署过数十亿美元的网络设备订单。然而,在美国官方的压力下,Verizon选择摒弃与华为的合作,不仅取消了订单,还转为向另一家美国运营商合作。但华为曾提供给Verizon的专利技术却仍在被后者使用。

据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报道,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通知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支付超过230项专利的许可费用,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这个金额相当于Verizon去年四季度净利润的一半。

其实,专利授权非常常见,特别是在电信等技术复杂的行业中。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要避免违反或者说“侵犯”专利权变得更难。上文提及的这些专利涵盖了核心网络设备、有线基础设施和物联网技术,牵扯到Verizon背后20多家供应商公司的网络设备,甚至是一些美国主要的科技公司。对于华为的专利费要求,Verizon发言人面对记者采访时刻意选择回避,表示“关于这个具体问题,其实是一个潜在的法律问题”,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复。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利法教授汤姆·科特表示,华为管理层可能认为Verizon侵犯其在美国的专利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出于商业原因一直等到现在才来索赔。科特说,专利持有方“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不主张其专利权,但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主张权利”,“这种事总在发生”。

华为和Verizon的恩怨纠葛

实际上,自从2018年1月份Verizon禁售华为所有手机以后,双方的梁子就结下了。对于手机业务寄予厚望的华为而言,这种背离商业准则的行为很难接受。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后来曾愤怒地表示,华为手机进军美国市场受阻,是竞争对手忌惮华为的优势,利用“市场之外的力量”把华为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有报道认为,华为这次可能最终会到美国法院起诉Verizon侵犯专利权。尽管一些专利许可争端不经诉讼就得以解决,但提起诉讼也相当普遍。华为和三星电子此前就曾就保密条款相关的全球法律纠纷达成和解。

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案件中的被告方通常会辩称,它并未侵犯原告所主张的专利,或者声称专利被错误授予且应当予以撤销。在诉讼案中,专利所有者可以请求法官禁止侵权产品的销售。尽管美国很少发布这样的禁令,但这种威胁可以促使被告方与专利所有者达成和解。

有法律专家称,华为可能已经准备好上法庭。为人所熟知的是,华为长期以来一直作为辩护方反击美国专利侵权指控,而非专利诉讼的发起方。但这种情形将有可能发生变化。美国科技公司雷莱库拉的专利分析师乔治·库穆利尔称,10至15年前,华为申请的专利数量还比较少。但该公司自2007年前后以来大量申请专利,在最近几年尤其如此。克鲁布称,由于美国政府限制华为在美国销售产品的能力,该公司现在可能更倾向于将美国专利变现。

作为事件的另一方,Verizon是全美最大电信运营商,市场占有率超过40%。早在今年2月,华为就已经向Verizon提出缴纳专利费的事情,随后的5月,双方又探讨了专利侵权的可能性。由此可知,华为在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之前,就已经提出了此项诉求。

出乎意料的是,Verizon却联合某些美国政客打出了“民族情怀”牌,企图以此作为“赖账”的借口。并直接报告美国政府,说遭到了华为的“报复”,完全不提及早在2月份,华为就已经提出了专利费的情况。Verizon公司的发言人Rich Young在对外发声中还暗示,华为“突然”索要巨额专利费,是与政治因素有关。

目前,华为在美国的有效专利超过1.2万件,涉及的领域非常多,而本次事件涉及的专利数量在其中占比只有1.8%,因此,理论上,华为还有98.8%的美国专利,还没有派上用场。这其实也并不是华为第一次就专利问题主动出击。早在2016年5月,华为在美国和中国同时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

专利背后的商业价值

实际上,专利变现是非常普遍的商业选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获得专利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更要承担无数的风险。因此,除了为己所用,还可以通过专利授权使用获得商业回报,这是非常正常的企业盈利手段之一。

华为在使用他人专利时从来不吝啬,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该付多少就付多少。早在2012年,华为为了使用苹果、爱立信、InterDigital、诺基亚和高通等公司的专利技术,每年主动支付近3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在高科技行业,竞争的最高层级一定是核心技术和专利话语权的竞争。因此,华为一直不惜重金用于科技研发。根据华为官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为在全球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05件。而这一切都源于华为在研发上的高投入。近十年来,华为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850亿人民币,仅在2018 年一年,研发费用就达到了10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4.1%,同比增长13.2%。

在全球科技企业中,去年全年单纯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的,只有四家公司,分别是三星、谷歌、大众和华为。而在被称为“未来之战”的5G领域,华为更是在2013年至2018年间,总计投入6亿美元用于5G研发。据其年报透露,自2009年起着手5G研究,已累计投入20亿美金,共向3GPP提交5G标准提案18000多篇,标准提案及通过数高居全球首位;向ESTI声明5G基本专利2570族,持续排名业界第一。

美国“彭博社”在一篇最新报道中承认:华为握有的大量“关键技术的专利”,确实是美国政府无法打压的一个优势。而且,华为所拥有的“关键技术专利”还多达56492个,总专利数更是有102911个。另外,在今年3月联合国下属的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一份关于2018年全年专利申请数据的报道中,也提到中国专利申请的总数为53345件,仅比美国56142件专利数少2797件,排名第二。从公司来看,华为公司则独占鳌头,以5405件专利申请量拿到了全球第一,占据着亚洲专利申请数量的一半,同时也创下知识产权组织历史上由一家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的纪录。

没有专利和背后核心技术的加持,市场占有率、营收乃至关税壁垒终将是浮云,华为此举正是打到了美国的“七寸”。

5G时代知识产权决定话语权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网络的发展模式,5G对于国家的基础性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竟所谓的万物互联是需要依靠在5G网速上才可以实现。“2G、3G时代跟跑,4G时代并肩跑”曾经是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错过了之前,5G时代怎么办?”这是与会中国专家的担忧。值得欣慰的是,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事实上,包括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在内的一些中国企业,都争先恐后投入到5G技术的研发浪潮之中,并在拥有大量专利基础上制定了由我国主导的极化码(Polar Code,又称短码)控制信道编码方案。早在2016年11月国际通信标准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物理层(RAN1)87次会议上,我国主导的这一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国际标准。此前,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的长码(LDPC)编码方案也已在3GPP的会议上被确认为国际标准。“两者虽然同为国际标准,但短码的技术重点在控制信道,而长码的技术重点在数据信道。”有关专家解释说。

环顾全球业界,随着5G商用大潮滚滚而来,国际通信巨头各个摩拳擦掌。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在从4G到5G的前进道路上逐步加速。与此同时,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专利拥有量逐年递增,华为、中兴等企业连年在PCT国际专利申请全球企业排行榜上位居前列,制定行业国际标准参与度显著提升,为5G商业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当前,5G网络标准必要专利的主要权利人为华为、高通、爱立信三家。对于终端厂商而言,使用高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将会被收取整机售价2.275%到5%不等的专利许可费。这一成本甚至可超过终端本身材料配件成本总和。此前业界猜测,华为或将向终端厂商收取相应额度的专利许可费。对此,华为予以否认,“华为将在专利许可活动中严格遵守FRAND原则,不敲诈产业和社会,并倡导其他致力于推动5G技术实施的权利人使专利累计费率比4G更低、更透明。”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作为中国企业的华为掌握标准并坚持不收取过高专利许可费,对中国5G终端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供了优秀的利好环境。

“抢占5G标准的话语权是我国通信信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一次机遇,有利于在产业发展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减少在知识产权层面受到的束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认为,这将激励企业进一步深入研发、优化技术,让5G尽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5G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本身超快的速度,而且还在于其改变世界的巨大潜力。“通信产业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在国际通信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寸步难行。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是5G发展的命脉。加大研发力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才能在5G时代乘风远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为

5.9k
  • 中国移动主导实现SPN IETF国际标准新突破
  • 盘前机会前瞻|华为超充联盟正式成立,这几家公司已抢先布局,其中1股在液冷超充领域已与华为达成全方位合作(附概念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为要求Verizon支付10亿美元专利费

打蛇打七寸。

文|AI报道

2018年,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与华为达成手机销售合作,此前双方还签署过数十亿美元的网络设备订单。然而,在美国官方的压力下,Verizon选择摒弃与华为的合作,不仅取消了订单,还转为向另一家美国运营商合作。但华为曾提供给Verizon的专利技术却仍在被后者使用。

据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报道,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通知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支付超过230项专利的许可费用,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这个金额相当于Verizon去年四季度净利润的一半。

其实,专利授权非常常见,特别是在电信等技术复杂的行业中。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要避免违反或者说“侵犯”专利权变得更难。上文提及的这些专利涵盖了核心网络设备、有线基础设施和物联网技术,牵扯到Verizon背后20多家供应商公司的网络设备,甚至是一些美国主要的科技公司。对于华为的专利费要求,Verizon发言人面对记者采访时刻意选择回避,表示“关于这个具体问题,其实是一个潜在的法律问题”,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复。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利法教授汤姆·科特表示,华为管理层可能认为Verizon侵犯其在美国的专利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出于商业原因一直等到现在才来索赔。科特说,专利持有方“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不主张其专利权,但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主张权利”,“这种事总在发生”。

华为和Verizon的恩怨纠葛

实际上,自从2018年1月份Verizon禁售华为所有手机以后,双方的梁子就结下了。对于手机业务寄予厚望的华为而言,这种背离商业准则的行为很难接受。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后来曾愤怒地表示,华为手机进军美国市场受阻,是竞争对手忌惮华为的优势,利用“市场之外的力量”把华为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有报道认为,华为这次可能最终会到美国法院起诉Verizon侵犯专利权。尽管一些专利许可争端不经诉讼就得以解决,但提起诉讼也相当普遍。华为和三星电子此前就曾就保密条款相关的全球法律纠纷达成和解。

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案件中的被告方通常会辩称,它并未侵犯原告所主张的专利,或者声称专利被错误授予且应当予以撤销。在诉讼案中,专利所有者可以请求法官禁止侵权产品的销售。尽管美国很少发布这样的禁令,但这种威胁可以促使被告方与专利所有者达成和解。

有法律专家称,华为可能已经准备好上法庭。为人所熟知的是,华为长期以来一直作为辩护方反击美国专利侵权指控,而非专利诉讼的发起方。但这种情形将有可能发生变化。美国科技公司雷莱库拉的专利分析师乔治·库穆利尔称,10至15年前,华为申请的专利数量还比较少。但该公司自2007年前后以来大量申请专利,在最近几年尤其如此。克鲁布称,由于美国政府限制华为在美国销售产品的能力,该公司现在可能更倾向于将美国专利变现。

作为事件的另一方,Verizon是全美最大电信运营商,市场占有率超过40%。早在今年2月,华为就已经向Verizon提出缴纳专利费的事情,随后的5月,双方又探讨了专利侵权的可能性。由此可知,华为在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之前,就已经提出了此项诉求。

出乎意料的是,Verizon却联合某些美国政客打出了“民族情怀”牌,企图以此作为“赖账”的借口。并直接报告美国政府,说遭到了华为的“报复”,完全不提及早在2月份,华为就已经提出了专利费的情况。Verizon公司的发言人Rich Young在对外发声中还暗示,华为“突然”索要巨额专利费,是与政治因素有关。

目前,华为在美国的有效专利超过1.2万件,涉及的领域非常多,而本次事件涉及的专利数量在其中占比只有1.8%,因此,理论上,华为还有98.8%的美国专利,还没有派上用场。这其实也并不是华为第一次就专利问题主动出击。早在2016年5月,华为在美国和中国同时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

专利背后的商业价值

实际上,专利变现是非常普遍的商业选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获得专利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更要承担无数的风险。因此,除了为己所用,还可以通过专利授权使用获得商业回报,这是非常正常的企业盈利手段之一。

华为在使用他人专利时从来不吝啬,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该付多少就付多少。早在2012年,华为为了使用苹果、爱立信、InterDigital、诺基亚和高通等公司的专利技术,每年主动支付近3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在高科技行业,竞争的最高层级一定是核心技术和专利话语权的竞争。因此,华为一直不惜重金用于科技研发。根据华为官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为在全球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05件。而这一切都源于华为在研发上的高投入。近十年来,华为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850亿人民币,仅在2018 年一年,研发费用就达到了10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4.1%,同比增长13.2%。

在全球科技企业中,去年全年单纯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的,只有四家公司,分别是三星、谷歌、大众和华为。而在被称为“未来之战”的5G领域,华为更是在2013年至2018年间,总计投入6亿美元用于5G研发。据其年报透露,自2009年起着手5G研究,已累计投入20亿美金,共向3GPP提交5G标准提案18000多篇,标准提案及通过数高居全球首位;向ESTI声明5G基本专利2570族,持续排名业界第一。

美国“彭博社”在一篇最新报道中承认:华为握有的大量“关键技术的专利”,确实是美国政府无法打压的一个优势。而且,华为所拥有的“关键技术专利”还多达56492个,总专利数更是有102911个。另外,在今年3月联合国下属的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一份关于2018年全年专利申请数据的报道中,也提到中国专利申请的总数为53345件,仅比美国56142件专利数少2797件,排名第二。从公司来看,华为公司则独占鳌头,以5405件专利申请量拿到了全球第一,占据着亚洲专利申请数量的一半,同时也创下知识产权组织历史上由一家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的纪录。

没有专利和背后核心技术的加持,市场占有率、营收乃至关税壁垒终将是浮云,华为此举正是打到了美国的“七寸”。

5G时代知识产权决定话语权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网络的发展模式,5G对于国家的基础性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竟所谓的万物互联是需要依靠在5G网速上才可以实现。“2G、3G时代跟跑,4G时代并肩跑”曾经是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错过了之前,5G时代怎么办?”这是与会中国专家的担忧。值得欣慰的是,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事实上,包括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在内的一些中国企业,都争先恐后投入到5G技术的研发浪潮之中,并在拥有大量专利基础上制定了由我国主导的极化码(Polar Code,又称短码)控制信道编码方案。早在2016年11月国际通信标准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物理层(RAN1)87次会议上,我国主导的这一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国际标准。此前,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的长码(LDPC)编码方案也已在3GPP的会议上被确认为国际标准。“两者虽然同为国际标准,但短码的技术重点在控制信道,而长码的技术重点在数据信道。”有关专家解释说。

环顾全球业界,随着5G商用大潮滚滚而来,国际通信巨头各个摩拳擦掌。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在从4G到5G的前进道路上逐步加速。与此同时,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专利拥有量逐年递增,华为、中兴等企业连年在PCT国际专利申请全球企业排行榜上位居前列,制定行业国际标准参与度显著提升,为5G商业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当前,5G网络标准必要专利的主要权利人为华为、高通、爱立信三家。对于终端厂商而言,使用高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将会被收取整机售价2.275%到5%不等的专利许可费。这一成本甚至可超过终端本身材料配件成本总和。此前业界猜测,华为或将向终端厂商收取相应额度的专利许可费。对此,华为予以否认,“华为将在专利许可活动中严格遵守FRAND原则,不敲诈产业和社会,并倡导其他致力于推动5G技术实施的权利人使专利累计费率比4G更低、更透明。”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作为中国企业的华为掌握标准并坚持不收取过高专利许可费,对中国5G终端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供了优秀的利好环境。

“抢占5G标准的话语权是我国通信信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一次机遇,有利于在产业发展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减少在知识产权层面受到的束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认为,这将激励企业进一步深入研发、优化技术,让5G尽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5G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本身超快的速度,而且还在于其改变世界的巨大潜力。“通信产业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在国际通信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寸步难行。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是5G发展的命脉。加大研发力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才能在5G时代乘风远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