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万达影视总经理姜伟: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制片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万达影视总经理姜伟: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制片人

“(制片人)要拿到各种武器为一部电影保驾护航。”

文|镜像娱乐  崔超越

“中国有一种佛叫千手观音,要拿到各种武器为一部电影保驾护航,从一个概念,到最后完成以后,到过审,然后到取得市场的成功,过五关斩六将,化为各种角色为这部电影保驾护航。这就是制片人的责任。”—— 叶宁

这两年,中国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片人首先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怎样更好的去了解市场,如何连接导演和编剧的工作,如何打造让观众买账的电影,都是制片人要考虑的问题。然而,讲一个好故事,做一个好内容,是制片人永恒的初心。在6月16日的金爵国际制片人论坛上,国际影坛知名制作人共同探讨了如何做好电影中的故事、引起观众共鸣、做好电影。

技术让电影更容易触达观众,但更重要的内核是做好故事

近年来,电影市场有一些新兴技术,用区块链技术做电影项目的融资,互动电影的出现,或者是电影公司用AI来看电影剧本,这些技术无疑会影响电影行业的发展。在制片人看来,技术确实会对融资和制片计划有很大的帮助,更好的技术能够为展示电影的魅力,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然而,直击人心的故事依然是制片人最看重的内在。

市场每一天都在变化。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认为,变化是两个方面,中国电影第一个是跟随市场,了解市场,去接近观众。第二个是回到电影的初心,如何做好一个中国的故事。

叶宁

市场的变化和全球是一致的,主要是内容的变化,多频的变化带来的,生态在不断地形成和建立。但中国的市场可能比稳定的北美市场变化更快速一点,电商让电影更容易接触到观众,同时也造成了更大的挑战。因为观众在不同平台上不同的身份,碎片化的时间,娱乐的方式都在变化。

另一方面,越来越更重要的问题,是内容的重要性,尤其是本土内容的重要性。每个档期中国优秀的作品才会形成市场的高点,一次又一次试探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度。这是中国本土文化自信的回归和成长,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在一块的力量和能力方面中国电影人需要学习,包括类型化的语言、工业化的语言。因为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有它的方法论,它是技术推动的。这一块如何去实现镜头的表达能力,成熟的表达能力,这对于所有年轻的创作者是一个学习的阶段,而且要大胆的开放学习,向印度、向美国、向成熟的市场学习。最后拿来这些能力回到中心点,就是如何讲好一个中国的故事。

“技术都是手段,但最重要的还是创意,电影最本质的东西是讲故事,不是在讲技术,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万达影视集团高级总裁助理,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提到。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制片人,不管用什么技术手段来帮你制作电影,最终是要靠人的创意首先完成一个故事。电影院永远不会消失,因为5G的发展或者网络的发展会倒逼我们的技术更先进。

姜伟

《摔跤吧!爸爸》制片人,殷都制片人协会主席,RoyKapur影业创始人,前迪士尼公司殷都总经理、UTV影业CEO悉达多·罗伊·卡普尔也赞成技术工具论的看法。“当然这种工具非常先进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加多的观影体验。但是很多电影跟特效没有关系,就是直抵人心的故事,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悉达多·罗伊·卡普尔

技术能帮助我们去打造更好的故事吗?好像未必。作为电影人来说依然面临着很当的挑战。电影人更多要考虑,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呈现电影的时候,怎么给观众带来颠复式的体验。

在叶宁看来,这两年中国电影真的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讲好故事的人”是这个机会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也是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所有创作者来说,现在要回到电影本体最重要的能力,最重要的魅力是在荧幕上讲述连故事的魅力。这对于中国年轻的创作者来说是要拼命学习的。创作没有捷径,打动人心的作品永远是由心出发的。是人性的力量、故事的力量、人物的力量,使观众产生更多的共鸣。中国快速变化的过程中有巨大的创作题材。

当然,技术的作用不可或缺。一定要写会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故事,要去创造一个栩栩如生,也许生活中不能存在的一个世界,这一定需要技术的能力,工业化的能力。《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是中国电影工作者做出来的,是基石,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带出一帮人,才会带出一个产业,才会带出一群人,而且给很多年轻的创作者坚定的目标。

制片人给编剧多一点创作空间,但编剧也要学习好创作的规律

制片人应该看到这个电影从头到尾发生什么,从剧本开始,到电影剪辑完成,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制片人的职责是:更好的和编剧沟通,向编剧传达思想,更好的打磨剧本。

威秀娱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秋兴认为,制片人让要放开创作,你不能教编剧怎么写,编剧写的东西是他们的创作。对剧本要求最重要的两点:一是故事逻辑,这是不可没有的,二是接不接地气,这两个如果OK的话,要相信编剧,给他们多一点的创作空间。

艾秋兴

悉达多·罗伊·卡普尔有着相似的观点。有些制片人自己想写剧本,这个时候就会和作家本身有很多的摩擦。制片人只做制片人,就不是作者,要让作者自己做他的工作。当然你可以鼓励他,你可以给他一些灵感,让他们知道你的方向,那就够了,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传奇,你不要代他去写。

另外,导演的及时引入很重要。制片人和编剧一起去开发剧本,然后尽早纳入导演的视角。如果把导演放到最后再参与,制作人认可这个剧本,但导演可能对有另外的想法,这就比较麻烦。

所以尽早让这个导演加入进来,对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来看,如果后期再加入导演后期,往往要和他磨合的时间更长,还不如尽早加入进来。所以作为制片人你也要有侧重点,有些问题就不要争议,有些问题要放弃。

每个制片人的感受都是一样的,不满意也是一种成长,如果你看到一切都满意的话你也是不成长的,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作为一个制片人而言,我们是背后的主旨,而在第一线真正的指引这个电影的是导演。

叶宁的团队越来越看重剧本阶段的前期阶段。在中国现在的情况很多好的剧本不仅是编剧写出来,更多的是导演自己写出来的。有很多年轻人说我心中有好多故事,我的故事非常牛逼,但是落到纸面上就狗血,因为他不知道创作的规律。创作来自于两个能力:一是洞察人物背后的能力,这是很难的。作为伟大故事创作者你的营养有可能来自于其他的戏剧,而不是很肤浅的,首先要有能量的内心和素养;二是要形成剧本的架构,现在很多年轻创作者不懂,一个故事真的是有逻辑的。

叶宁的团队有时候有了故事的概念反而会和美国优秀的编剧合作,请他架构一个逻辑。他们都有非常成熟的架构,一幕怎么做,二幕怎么做,冲突在哪,什么场景产生什么变化。这些非常重要。很多中国创作者不懂这个,好东西有可能拿的时间不对,这就是方法论,要大量的学习。

在姜伟看来,中国的编剧体系更多的是为导演为中心来服务,导演是一个项目更主要的创造中心。在好莱坞的制片体系里边其实不是这样的,故事的主线、方向,制片人要的东西是不会动的。当然,这些年制作人的角色正在改变。

电影打动观众首先需要打动自己,电影里一定要有痛苦的真相

制片人如何选定自己想做的项目?

中国制片人、演员耐安认为,尤其是独立制片的作品或者作者电影,这个跟个人的口味有极大的关系。从制片人角度来说都要帮助作者或者帮助艺术家去完成一部作品。其实从功能上、技术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选择你跟什么样的导演或者编剧合作的时候,就有很大区别。例如《留青史》,首先打动我的是这个片子带有很强的作者观点或者作者性,他的视角很独特。让我有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个项目的愿望。

耐安

伊朗艺术电影制片人、海外发行制片人伊拉荷·诺巴特陈述更为具体。打动观众首先需要打动自己。首先要想主题,一定要有一些意味。第二步就是跟导演开会讨论一下,或者跟作者沟通一下。首先制作人要确信自己可以很成功的做成这个电影,这一点很重要。应该是从心底真正的相信,然后我会和这个导演讨论沟通,然后确保这个导演自己是很有信心的,相信他能够把这个电影做好。

伊拉荷·诺巴特

然后听听导演的声音,你为什么想在这个时候做这样一部电影,看他怎么样讲述自己这个项目的,他的陈述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步、第四步就会讲述这个故事的细节,去讲这个角色。具体的体验是真正能够帮助他构建这个电影的,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编剧、制片人包括我去了解。一定要确保导演知道他要拍什么样的电影、他真正的相信这个电影。

最后一步如果我不知道他到底是谁的话,让他和我一起去看看目前拍的电影,有可能我对这个导演不熟悉,从他过去拍的电影当中就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不一定和非常著名的导演进行合作,因为有的时候有名的导演和编剧也有自己的限制,如果我们能够和导演建立很好的关系,比如他相信自己的电影能够做得很好,而且他也很相信我,我们就可以继续合作,向前推进。

爱尔兰卡通沙龙动画公司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养家之人》制片人汤姆·摩尔强调,首先要吸引我,如果连我、我的家人都不能打动,我就不会做这样的片子。

汤姆·摩尔

现在汤姆·摩尔正在寻找一些新鲜血液加入到工作室,从头到底完成一部动画片。他们可能不是传统人才,有些人动画做得很好,有些人会写,有些人会演,有不同的专长。这个项目必须有真相在里边,而且这些痛苦的真相是大家都认同的,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电影让你感觉到你在这个世界不在那么孤独了,你的观点被大家所认同。一定要有痛苦的真相在这个电影里让大家认可。

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万达影视总经理姜伟: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制片人

“(制片人)要拿到各种武器为一部电影保驾护航。”

文|镜像娱乐  崔超越

“中国有一种佛叫千手观音,要拿到各种武器为一部电影保驾护航,从一个概念,到最后完成以后,到过审,然后到取得市场的成功,过五关斩六将,化为各种角色为这部电影保驾护航。这就是制片人的责任。”—— 叶宁

这两年,中国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片人首先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怎样更好的去了解市场,如何连接导演和编剧的工作,如何打造让观众买账的电影,都是制片人要考虑的问题。然而,讲一个好故事,做一个好内容,是制片人永恒的初心。在6月16日的金爵国际制片人论坛上,国际影坛知名制作人共同探讨了如何做好电影中的故事、引起观众共鸣、做好电影。

技术让电影更容易触达观众,但更重要的内核是做好故事

近年来,电影市场有一些新兴技术,用区块链技术做电影项目的融资,互动电影的出现,或者是电影公司用AI来看电影剧本,这些技术无疑会影响电影行业的发展。在制片人看来,技术确实会对融资和制片计划有很大的帮助,更好的技术能够为展示电影的魅力,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然而,直击人心的故事依然是制片人最看重的内在。

市场每一天都在变化。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认为,变化是两个方面,中国电影第一个是跟随市场,了解市场,去接近观众。第二个是回到电影的初心,如何做好一个中国的故事。

叶宁

市场的变化和全球是一致的,主要是内容的变化,多频的变化带来的,生态在不断地形成和建立。但中国的市场可能比稳定的北美市场变化更快速一点,电商让电影更容易接触到观众,同时也造成了更大的挑战。因为观众在不同平台上不同的身份,碎片化的时间,娱乐的方式都在变化。

另一方面,越来越更重要的问题,是内容的重要性,尤其是本土内容的重要性。每个档期中国优秀的作品才会形成市场的高点,一次又一次试探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度。这是中国本土文化自信的回归和成长,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在一块的力量和能力方面中国电影人需要学习,包括类型化的语言、工业化的语言。因为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有它的方法论,它是技术推动的。这一块如何去实现镜头的表达能力,成熟的表达能力,这对于所有年轻的创作者是一个学习的阶段,而且要大胆的开放学习,向印度、向美国、向成熟的市场学习。最后拿来这些能力回到中心点,就是如何讲好一个中国的故事。

“技术都是手段,但最重要的还是创意,电影最本质的东西是讲故事,不是在讲技术,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万达影视集团高级总裁助理,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提到。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制片人,不管用什么技术手段来帮你制作电影,最终是要靠人的创意首先完成一个故事。电影院永远不会消失,因为5G的发展或者网络的发展会倒逼我们的技术更先进。

姜伟

《摔跤吧!爸爸》制片人,殷都制片人协会主席,RoyKapur影业创始人,前迪士尼公司殷都总经理、UTV影业CEO悉达多·罗伊·卡普尔也赞成技术工具论的看法。“当然这种工具非常先进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加多的观影体验。但是很多电影跟特效没有关系,就是直抵人心的故事,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悉达多·罗伊·卡普尔

技术能帮助我们去打造更好的故事吗?好像未必。作为电影人来说依然面临着很当的挑战。电影人更多要考虑,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呈现电影的时候,怎么给观众带来颠复式的体验。

在叶宁看来,这两年中国电影真的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讲好故事的人”是这个机会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也是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所有创作者来说,现在要回到电影本体最重要的能力,最重要的魅力是在荧幕上讲述连故事的魅力。这对于中国年轻的创作者来说是要拼命学习的。创作没有捷径,打动人心的作品永远是由心出发的。是人性的力量、故事的力量、人物的力量,使观众产生更多的共鸣。中国快速变化的过程中有巨大的创作题材。

当然,技术的作用不可或缺。一定要写会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故事,要去创造一个栩栩如生,也许生活中不能存在的一个世界,这一定需要技术的能力,工业化的能力。《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是中国电影工作者做出来的,是基石,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带出一帮人,才会带出一个产业,才会带出一群人,而且给很多年轻的创作者坚定的目标。

制片人给编剧多一点创作空间,但编剧也要学习好创作的规律

制片人应该看到这个电影从头到尾发生什么,从剧本开始,到电影剪辑完成,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制片人的职责是:更好的和编剧沟通,向编剧传达思想,更好的打磨剧本。

威秀娱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秋兴认为,制片人让要放开创作,你不能教编剧怎么写,编剧写的东西是他们的创作。对剧本要求最重要的两点:一是故事逻辑,这是不可没有的,二是接不接地气,这两个如果OK的话,要相信编剧,给他们多一点的创作空间。

艾秋兴

悉达多·罗伊·卡普尔有着相似的观点。有些制片人自己想写剧本,这个时候就会和作家本身有很多的摩擦。制片人只做制片人,就不是作者,要让作者自己做他的工作。当然你可以鼓励他,你可以给他一些灵感,让他们知道你的方向,那就够了,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传奇,你不要代他去写。

另外,导演的及时引入很重要。制片人和编剧一起去开发剧本,然后尽早纳入导演的视角。如果把导演放到最后再参与,制作人认可这个剧本,但导演可能对有另外的想法,这就比较麻烦。

所以尽早让这个导演加入进来,对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来看,如果后期再加入导演后期,往往要和他磨合的时间更长,还不如尽早加入进来。所以作为制片人你也要有侧重点,有些问题就不要争议,有些问题要放弃。

每个制片人的感受都是一样的,不满意也是一种成长,如果你看到一切都满意的话你也是不成长的,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作为一个制片人而言,我们是背后的主旨,而在第一线真正的指引这个电影的是导演。

叶宁的团队越来越看重剧本阶段的前期阶段。在中国现在的情况很多好的剧本不仅是编剧写出来,更多的是导演自己写出来的。有很多年轻人说我心中有好多故事,我的故事非常牛逼,但是落到纸面上就狗血,因为他不知道创作的规律。创作来自于两个能力:一是洞察人物背后的能力,这是很难的。作为伟大故事创作者你的营养有可能来自于其他的戏剧,而不是很肤浅的,首先要有能量的内心和素养;二是要形成剧本的架构,现在很多年轻创作者不懂,一个故事真的是有逻辑的。

叶宁的团队有时候有了故事的概念反而会和美国优秀的编剧合作,请他架构一个逻辑。他们都有非常成熟的架构,一幕怎么做,二幕怎么做,冲突在哪,什么场景产生什么变化。这些非常重要。很多中国创作者不懂这个,好东西有可能拿的时间不对,这就是方法论,要大量的学习。

在姜伟看来,中国的编剧体系更多的是为导演为中心来服务,导演是一个项目更主要的创造中心。在好莱坞的制片体系里边其实不是这样的,故事的主线、方向,制片人要的东西是不会动的。当然,这些年制作人的角色正在改变。

电影打动观众首先需要打动自己,电影里一定要有痛苦的真相

制片人如何选定自己想做的项目?

中国制片人、演员耐安认为,尤其是独立制片的作品或者作者电影,这个跟个人的口味有极大的关系。从制片人角度来说都要帮助作者或者帮助艺术家去完成一部作品。其实从功能上、技术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选择你跟什么样的导演或者编剧合作的时候,就有很大区别。例如《留青史》,首先打动我的是这个片子带有很强的作者观点或者作者性,他的视角很独特。让我有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个项目的愿望。

耐安

伊朗艺术电影制片人、海外发行制片人伊拉荷·诺巴特陈述更为具体。打动观众首先需要打动自己。首先要想主题,一定要有一些意味。第二步就是跟导演开会讨论一下,或者跟作者沟通一下。首先制作人要确信自己可以很成功的做成这个电影,这一点很重要。应该是从心底真正的相信,然后我会和这个导演讨论沟通,然后确保这个导演自己是很有信心的,相信他能够把这个电影做好。

伊拉荷·诺巴特

然后听听导演的声音,你为什么想在这个时候做这样一部电影,看他怎么样讲述自己这个项目的,他的陈述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步、第四步就会讲述这个故事的细节,去讲这个角色。具体的体验是真正能够帮助他构建这个电影的,也可以帮助我们的编剧、制片人包括我去了解。一定要确保导演知道他要拍什么样的电影、他真正的相信这个电影。

最后一步如果我不知道他到底是谁的话,让他和我一起去看看目前拍的电影,有可能我对这个导演不熟悉,从他过去拍的电影当中就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不一定和非常著名的导演进行合作,因为有的时候有名的导演和编剧也有自己的限制,如果我们能够和导演建立很好的关系,比如他相信自己的电影能够做得很好,而且他也很相信我,我们就可以继续合作,向前推进。

爱尔兰卡通沙龙动画公司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养家之人》制片人汤姆·摩尔强调,首先要吸引我,如果连我、我的家人都不能打动,我就不会做这样的片子。

汤姆·摩尔

现在汤姆·摩尔正在寻找一些新鲜血液加入到工作室,从头到底完成一部动画片。他们可能不是传统人才,有些人动画做得很好,有些人会写,有些人会演,有不同的专长。这个项目必须有真相在里边,而且这些痛苦的真相是大家都认同的,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电影让你感觉到你在这个世界不在那么孤独了,你的观点被大家所认同。一定要有痛苦的真相在这个电影里让大家认可。

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