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世纪首个高中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出台,能否彻底改变“一考定终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世纪首个高中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出台,能否彻底改变“一考定终生”

针对招考制度,《要求》提出了具体方向: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新世纪以来首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一考定终生”的招考模式或许能够真正改变。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

在教育部于2019年6月20日召开的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办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优化课程实施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等成为了《意见》中的重点任务。其中,《要求》明确指出,“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管理,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针对招考制度,《要求》也提出了具体方向: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8.8%。“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吕玉刚公开表示,“但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来加以破解和应对。”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涛看来,“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应试升学的过度功利性倾向明显,育人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从长远看,会影响国家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

“只有从多个切入口出发,才能撬动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马涛认为,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建构等都是需要积极探索的切入口。

近年来,扭转应试教育倾向一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按照计划,到2020年,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聚焦育人方式改革,强调“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考一直将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改变“唯分数论”的倾向难以一蹴而就。

此次的《意见》明确指出,“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以单纯的升学率评价及惩罚学校和老师。”

针对如何落实的问题,吕玉刚回应称,“在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同时,我们要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突出考察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切实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倾向。”

“若要真正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就必须尽快实现招考分离,这也符合多年来各界对高考招生制度研究所形成的共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表示,“实现招考分离必须推进体制改革,改变政府既做考试主体,又做招生主体,还是办学主体的现状。”

储朝晖建议,“要让高校成为招生的真实主体,不同高校依据自身需求和对各种评价结果的判断来选招生依据,不同高校的不同招生要求形成多元标准,能与每年数以千万计学生的多样天性相对应,最终解决当下因标准单一致使学生负担加重的问题。”

“高考综合改革的重点在考试科目改革上,但由于招生录取改革没有跟上,导致科目改革举步维艰。因此,考试与招生需要进一步协同,采用‘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能有效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季青春则建议。

此外,相关的课程改革进程与公众的期待也尚有距离。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在扩大学生选择权、分散考生考试压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高中教育教学秩序冲击较大、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等。

对此,吕玉刚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要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学生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确保各项改革能够有效衔接、协同推进。”

根据《意见》,“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要求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

此外,还“将制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在课程改革方面,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表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这次课程结构优化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归结起来结构优化、重点突出表现在课程的可选择性有所增加。”申继亮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则提到,“在课程改革初期,学校往往根据教师的能力来开发课程,出现了很多‘师本课程’,虽然在数量上保证了学生有得选,但是在质量上呈现碎片化、低层次化和偏离学科素养的倾向。在深化课改的今天,开发优质课程成为普通高中的重要难点。”

对此,任学宝建议,一方面还要鼓励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指导一线教师根据本地区和本校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学科内涵开发选修课程,从而促进个性化学教体系建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世纪首个高中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出台,能否彻底改变“一考定终生”

针对招考制度,《要求》提出了具体方向: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新世纪以来首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一考定终生”的招考模式或许能够真正改变。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

在教育部于2019年6月20日召开的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办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优化课程实施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等成为了《意见》中的重点任务。其中,《要求》明确指出,“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管理,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针对招考制度,《要求》也提出了具体方向: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8.8%。“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吕玉刚公开表示,“但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来加以破解和应对。”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涛看来,“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应试升学的过度功利性倾向明显,育人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从长远看,会影响国家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

“只有从多个切入口出发,才能撬动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马涛认为,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建构等都是需要积极探索的切入口。

近年来,扭转应试教育倾向一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按照计划,到2020年,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聚焦育人方式改革,强调“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考一直将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改变“唯分数论”的倾向难以一蹴而就。

此次的《意见》明确指出,“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以单纯的升学率评价及惩罚学校和老师。”

针对如何落实的问题,吕玉刚回应称,“在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同时,我们要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突出考察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切实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倾向。”

“若要真正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就必须尽快实现招考分离,这也符合多年来各界对高考招生制度研究所形成的共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表示,“实现招考分离必须推进体制改革,改变政府既做考试主体,又做招生主体,还是办学主体的现状。”

储朝晖建议,“要让高校成为招生的真实主体,不同高校依据自身需求和对各种评价结果的判断来选招生依据,不同高校的不同招生要求形成多元标准,能与每年数以千万计学生的多样天性相对应,最终解决当下因标准单一致使学生负担加重的问题。”

“高考综合改革的重点在考试科目改革上,但由于招生录取改革没有跟上,导致科目改革举步维艰。因此,考试与招生需要进一步协同,采用‘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能有效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季青春则建议。

此外,相关的课程改革进程与公众的期待也尚有距离。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在扩大学生选择权、分散考生考试压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高中教育教学秩序冲击较大、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等。

对此,吕玉刚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要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学生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确保各项改革能够有效衔接、协同推进。”

根据《意见》,“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要求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

此外,还“将制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在课程改革方面,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表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这次课程结构优化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归结起来结构优化、重点突出表现在课程的可选择性有所增加。”申继亮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则提到,“在课程改革初期,学校往往根据教师的能力来开发课程,出现了很多‘师本课程’,虽然在数量上保证了学生有得选,但是在质量上呈现碎片化、低层次化和偏离学科素养的倾向。在深化课改的今天,开发优质课程成为普通高中的重要难点。”

对此,任学宝建议,一方面还要鼓励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指导一线教师根据本地区和本校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学科内涵开发选修课程,从而促进个性化学教体系建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