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四川 朱思璇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境内发生6.0级地震。
6月18日中午,四川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杜斌及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副主任苏金蓉就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地震预警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盲区
“6.17 长宁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受到民众热切关注,究竟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
杜斌处长表示,地震预警是依托震中附近密集的地震台网,在地震发生后数秒内,快速估测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发布紧急警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提前让可能遭受破坏地区的公众做出防范。
笔者了解到地震台网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够向国家和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当地政府等发布地震预警、地震准确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灾情速报等信息,服务政府应急救援决策和公众抗震避灾。另外,能够及时有效地为铁路、核电、水利、燃气、化工、医院等特殊工作单位发布警报,减轻或避免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发生严重灾害。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对公众逃生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也有其局限性。
杜斌处长指出,预警系统存在盲区,盲区指的是:从地震发生到警报发出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包括:(1)地震波从震源到达台站,(2)地震台站接收到地震信号再与判定地震所需的时间总和;这段时间里,地震波照样在传播,这段时间对应的是横波传播的距离,就称为盲区。盲区内警报收到时,最有破坏力的横波已经到达或过去了,因此地震预警对震中附近的作用有限。有同时,假如一个地方得到40秒以上的一个6-7级地震预警,意味着地震波已经跑了200公里,而200公里外的中强地震已经远远不是可能形成破坏的区域,因此40秒以外甚至更长的预警,似乎叫震感提醒更准确。
地震烈度产出由1个月减至5分钟
预警工程显著提升地震应急决策水平
2018年6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计划到2023年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目前,项目建设处于第一阶段,完成数千个一般地震台站建设,到2020年底,四川将初步具备烈度速报和预警能力。项目建设第二阶段,到2023年将全面形成全国地震预警能力。

据了解,国家高度重视地震预警工程,目前预警工程显著提高政府地震应急决策水平,为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生命线工程等紧急处置提供信息服务。此前汶川地震烈度产出需要1个月,芦山地震烈度产出需要1周,而此次长宁地震通过地震预警系统仪器烈度分布产出只用了5分钟。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成后,四川将在地震后提供秒级地震预警、1-2分钟提供地震速报、5—10分钟提供烈度速报、15分钟-2小时给出灾情评估,长期为科研和社会服务。
四川省大力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同时将规范预警信息发布
目前,四川省内共有843个地震监测台站实时传入四川省地震台网,主要监测地震活动及强震对地面的破坏情况,分布在四川各地,但在地震活动高的地区进行加密监测,尤其是在川滇交界处,约 10-15km 一个台站,其他地方约30-40km 一个台站,川西地区约70-80km一个台站,全川1.5 级以上的地震都能记录,并能快速处理。现阶段,有1419个台站正在建设中,其中863个台站预计10月底全部安装完成,并汇集在四川地震台网中心。

苏金蓉主任说:“此次长宁地震监测时间大概用到7秒,在震中100km范围内有17个台站,烈度速报用了5分钟给出了震区的仪器烈度分布。目前我们正在加快预警系统建设,争取为社会有更多的服务。今年产品,主要建设覆盖全川台站,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中心,统一进行数据处理,再用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平台实行全链条的服务,满足各级政府、公众、科研的需求,提升地震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
另外,杜斌处长提到,地震预警在技术上要求准确、在发布上力求有效预警,如果预警不准确或有偏差,或者在只有轻微或者无震感的地区发布预警,会给公众带来“狼来了”的影响。所以,地震预警信息应依法、权威、统一发布。国际上,日本规定由日本地震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美国由地质调查局统一发布。国内,此前云南、甘肃、辽宁、陕西及福建省均出台地震预警管理办法,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将烈度6度以上地震预警统一向社会进行发布。目前,四川省政府还未颁布相关法规,相关部门正准备推动立法,以规范行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