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家电线下销售平台在产品价格上有“走火入魔”迹象。舍本逐末,为了低价而低价。最终提供给客户的是大量低成本下的问题家电。如果长期以往,终将因此而毁掉电商产业的未来。
作者:张彦斌
近几年来,消费者愿意上电商平台购物,一是新生事物的体验感,二是足不出户的方便感,三是超低价格的实惠感。正是这几种良好的感觉,促使线上购物蓬勃兴起,逐步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但是电商在追求为消费者提供良好感受过程中,过于追求极致,特别是在价格低廉上,有走火入魔的现象,舍本逐末,为了低价而低价。结果,超低价格最终提供给客户的是问题商品。如果长期以往,终将因此而毁掉电商的未来。
电商:定制促成超低价
近年来,大量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特别喜欢追求极致的低价,以超低价格吸引购买者并聚集人气。
超低价家电从哪里来?因为,电商自己是不生产,都是来自于各个产品的生产厂家。因此,电商必须要有能力拿到低价产品。办法有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电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舆论的造势,形成网络购物的一种热络氛围;另一方面营造自己出货量大的现象,告诉企业电商才是主流销售渠道。
有了这两个方面的铺垫,家电厂家相应的就会认为,既然网上购物已经形成趋势,绝对不可以趋势作对,与电商合作商就是拥抱互联网。同时,现在线下竞争异常残酷,线上销售已经形成规模,何不借助线上渠道扩大销售?
这自然是水到渠成。电商在此种氛围之下,就可以轻松与厂家谈判,向厂家或供应商要求定制产品。而在定制条件上,首先就是要保障厂家价格必须低于线下实体店,形成线上价格的绝对竞争优势。
或许,这就是线上销售价格低廉的原因之一。当然在电商的经营思想里,从一开始就已经种下低价格的基因。
厂家:保本无奈降成本
当线上销售拥有一定的吸引力时,厂家必然会审视线上状况。特别是舆论确定未来线上销售会成主流,厂家就会把渠道转投线上变为战略转型,或者赶时髦的定义为拥抱互联网。
不过千万别忘了,电商向厂家定制某种商品,也是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了解到这一产品的线下价格,大致的成本价格区间。所以,在向厂家约定定制产品时,在价格上的限定是极为严格,往往会让厂家目瞪口呆。
但是,一方面是受到线上销售未来的前景诱惑,另一方面对巨大的电商订单量垂涎三尺。厂家在产能过剩亟需寻找出货渠道的背景下,无法忍受如此巨大的利诱,只能是乖乖接受电商严苛价格的订单。
在原材料价格并没有下来的情况下,厂家要想完成电商的定制产品,只能专门“特制”低成本的产品,甚至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从采购源头上就打上了低价的烙印,否则怎么能保证产品的低成本制造。
可以肯定的是,同样品牌的家电产品,电商渠道卖1000元的家电,与线下渠道卖2000元的家电,怎么可能采用同样的原材料呢?必然是偷工减料才能满足电商线上渠道的低价需求。
不仅如此,电商定制产品对时间要求还特别急,在极短时间内的生产,就少了常规生产时的种种精细化、品质化,包括完成生产环节和质检环节,最终质量如何?可想而知!
展望:没品质难有未来
电商销售的家电产品质量问题一直以来是个痼疾,电商往往是把责任推到厂家。而厂家则认为这么低的价格,能生产出来就不错了,还要保证产品品质,那是天方夜谭了。
其实,对于电商来说品质非常重要,如果线上真的成为未来主流渠道,没有优良的品质作为保障,红红火火只能是短暂的,尤如“昙花一现”。如果,仅仅依靠低价来吸引消费者,无疑是像吸食了毒品的瘾君子,对低价格形成依赖后欲罢不能,离开了低价就不会去做营销。
长期以往,电商终将会成为低价低品质的代名词,那样的话电商渠道还会有未来吗?
当前家电厂家对于电商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心理,不迎合电商与之合作吧,一来被认为是保守,不能与时俱进;二来未来渠道的诱惑力确实存在;三是现实上确实能够弥补一定销售额。
但厂家也意识到,目前如此低价仅仅是冲个销售量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盈利问题。同时长期低价格会损害企业形象,也会破坏企业的整体价格体系。
设想如果消费者在线上购买经常遇到劣质品,长期以往体验感就会被厌恶感所替代。那么消费者不仅在口碑上会损害线上购物模式,还有可能会抵制线上购物。这样的话,线上购物就有可能沦落为鸡肋,或者是低劣品的集散平台,对厂商都没有任何好处。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背景下,低价格低品质无疑是整个家电产业的巨大障碍!因此,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消费向高端转移的背景下,品质才会是最终的竞争力核心。不论是电商,还是制造商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