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界面重庆 刘金阳
6月21日,内资第一大消费金融公司——马上金融在重庆举行2019马上数字金融合作伙伴大会。首席财务官郭剑霓披露了最新的业绩数据。目前,马上金融注册资本达40亿元,用户数超过6500万,为超过500万用户建立征信记录,自主研发了超过600套核心技术系统,申请了170多项专利、与180多个场景进行合作,累计发放贷款接近2200亿,其中60%的客户没有信用卡,30%的客户没有征信。

科研第一位研发人员过半
据悉,马上金融成立于2015年6月,股东包括重庆百货(600729)、重庆银行等。短短四年内,连续三届获得毕马威的中国科技50强,2018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指标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与超过400家银行实现了合作,包含同业拆借之后的ADS、联合贷款等,拥有多元化的融资能力。
郭剑霓认为,作为持牌金融机构,马上金融最大的风险是合规风险。合规不是给公司带来障碍,是能够帮公司创造价值,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合规部门在公司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对我们的任何产品,任何项目都有一票否决权。
她强调,马上金融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与重视金融科技研发密不可分。全公司1600人的团队中,超过900人是研发人员,占比过半。并且,在创业之初就着重打造科技能力,筹备初创团队时就已经建立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
“目前实现了100%的自主客服,我们客服没有一例是外包的,保证了客户的接通率达到97%,我们没有多少人去做这些,我们其中93%是通过智能客服的分流,让机器、人工智能帮我们解决了客服的问题。客户的问题99%都是得到解决的”,郭剑霓说,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马上金融持续推动个人消费贷款服务智能化。
2022年消费金融规模将达50万亿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表示,消费金融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大有作为。消费金融从2013年开始,五年时间每年年复合增长保持了24%点多,从2013年的31800多亿,到了去年的13万多亿。增长相当的快。而且据将来至少会在1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预测到2022年可能会达到50万亿这么大的规模,所以说对金融来说是一片蓝海。“国际比较来看,我们还可以看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4.2倍,但是我们的消费金融贷款,或者消费贷款只相当于美国的50%。人均的消费贷款只相当于美国的10%。所以这是一个国际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消费金融可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杨再平说,“只有更稳健的消费金融才能更加大有作为。有些消费金融做得不稳健的,臭名昭著的就是校园贷,监制是不择手段,当然还有一些没有场景依托,没有客户群体的等等这些四无。所以我们要看到消费金融迅速发展,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这种隐忧,如果不稳健就会糟蹋这一片蓝海”。
未来要走向开放平台
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有600个系统,为什么比银行系统还要多呢?马上金融CTO蒋宁表示,“现在有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叫做大中台小前台,我们有180个渠道,有上百个金融产品,一个月要经受4000次的改动。我是要把所有改动的点都变成一个零件,最早的汽车是5000个零件,但是今天的汽车有30000个零件,所以为什么今天的汽车创新越来越快。本质上来讲所有的都是组建化的开发,所以从几十个系统到600个系统,本质是让我们创新的速度更快,我们是一个平台型的科技公司。利用平台化的力量让我们创新的数据,包括产品,包括服务更快。这也是我们未来2019年继续努力的目标,能把这个平台化变成一个开放性平台”。
他表示,马上金融未来要走向开放平台。未来的科技布局为“两大聚焦领域+五大技术持续创新”,两大聚焦领域是金融科技、零售科技;五大技术持续创新包括: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蒋宁表示马上金融未来的金融科技模式会在主营业务持续创新,聚焦开放平台和对外服务。“科技驱动我们在零售金融领域,不断创新,提升消费金融业务的竞争力。向其他金融机构输出新科技,提升效率,获得轻资产的收入来源”。
此外,他还表示,智能交互平台在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用户体验,促进产品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从而驱动行业运营高效,马上金融还利用AI技术积极构建多种消费场景,打造多种生活场景,构建信用生活体系。
马上金融首席风控科学家林亚臣表示,马上金融的风险管理目标是“止于至善”。“五位一体”的体系化风险管理,具有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智慧空间为支撑,以规则引擎plus为决策平台的三大特色,同时适用于线上线下,覆盖营销、授信、贷后管理、资产再优化等业务全流程。
合作伙伴代表度小满金融CEO朱光介绍说,马上金融也有很好的风控团队,合作很顺畅。“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也是很少看到一个消费金融类的公司在科技领域能有很多的投入”。未来会共同在人工智能领域助力消费金融的服务升级,同时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服务实体经济。共同的践行数字普惠金融,在这些方面都会加深合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