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武林后辈眼中的于承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武林后辈眼中的于承惠

7月5日,于承惠去世,很多媒体报道时都用了“最后的剑圣”这样的称谓。悼念于承惠,仿佛不只是悼念一个人,一个演员,而是悼念一个时代,一种逝去的文化道统。

于承惠。图片来源:网络

 

讲述/宁奕 采访整理/李小飞

7月5日,于承惠去世,很多媒体报道时都用了“最后的剑圣”这样的称谓。“圣”这个字在中国的级别很高,上下五千年没有几个人是可以用的,但用在于承惠身上,并没有人会质疑,无论其出神入化,宛若游龙的剑法,还是其飘逸高古的气质,都仿佛传说中的剑圣再现于人间。在这个无论文化还是审美都极度西化的时代,于承惠让我们看到东方文化与东方人种的飘逸之美。悼念于承惠,仿佛不只是悼念一个人,一个演员,而是悼念一个时代,一种逝去的文化道统。

于承惠1939年生于山东蓬莱,1963年参加华东地区武术比赛,以“醉剑”获得冠军。同年因训练中腿部受伤,离开武术队进入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之后做工人十几年,直到1982年张鑫炎在大陆拍摄《少林寺》,起用大陆武术运动员,在别人的推荐下,于承惠在其中扮演了反派王仁则,他的双手醉剑让观众大开眼界。从此于承惠也开始了他的武术电影演员之路。之后于承惠陆续饰演了《少林小子》中的武当剑法高人,在《南北少林》与同样出身于螳螂门的朋友于海分别以双手剑、棍术和螳螂拳交手;在《黄河大侠》中担任主角;在在1993年的《东归英雄传》中饰演最终的反派高手“鹰”并参与了本片的编剧和动作设计。

在21世纪的影视剧中,只要是世外高人,顶尖高手的角色,人们一定第一个想到于承惠,于是他扮演了《李小龙传奇》中的叶问,《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神雕侠侣》中的黄药师,《七剑下天山》电视剧中傅青主……老人家也演了几部电影,其中戏份最多,最精彩的当数《倭寇的踪迹》,饰演第一高手裘冬月。

日前,作者与《倭寇的踪迹》的武术顾问宁奕,访问了与于承惠一起工作的情况,从很多生动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当代剑圣的另一面。

宁奕:年轻武术家、电影人,大成拳传人,任《倭寇的踪迹》武术顾问期间,与于承惠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

以下为采访整理:

沉默寡言

于承惠在片场不爱说话,为人沉默低调,你不问,他就默默的吸烟。问了,往往打个马虎眼过去,是中国老辈拳师的做派。偶尔听别人说的实在不对了,会站出来说一句:不是这样的。别人很尴尬,等着他的下文,他又开始默默的吸烟,也不说了。高兴了,会把我们带到他房间,看他写字,给你煲汤喝,他煲的汤很好喝。然后讲一些拍电影时发生过的趣事,比如当初拍《东归英雄传》,怎么抢光,拍大场面,然后忽然话锋一转,跟你聊起一本不相干的书,他读书很多。你问他武术的事儿,他就岔开,感觉特别像老舍《断魂枪》里的沙子龙。

等到没人的时候,会给你说个(武术的)东西。说东西,还得你故意拿话勾他,故意说错,让他听不下去。他看四下无人,就给你说个一句半句。有一次,我故意和他讲铁砂掌的事儿,说了大概十分钟,于承惠忽然说,那个别练,手会练坏,要练就练绵砂掌。然后就开始抽烟,我软磨硬泡,因为我知道杨氏太极门的绵沙掌的练法,所以就甩出两句。于老说“练武,你得懂原理”,让我看桌上的两杯水,说:推第一个杯子,去撞第二个杯子。我一推,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就撞出来了,于老说:好了,想个法子,推第一个,水不出来,撞第二个,第二个杯子里的水出来,这就是绵砂掌的道理。到此,就不说了。似乎是让你悟。

武学渊源

于承惠开手学的是螳螂拳(开手,指打下武术基本功时学的东西),螳螂拳门风比较开放,允许徒弟们学其它的东西。建国后,于承惠与于海进入了一个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两人也各自学了螳螂门以外的很多东西,于海师从洪均生学过陈式太极,于承惠则学过心意六合,师父是谁,于承惠似乎不大愿意讲。还学过绵砂掌与“墙上挂画”,所谓“墙上挂画”,是徐皓峰在小说中描写过的一种武功,人跳起来,背贴在墙上,可以悬停六七秒,其实是指力惊人,扣住砖缝,因为古代的墙有砖缝。这可能是古代飞贼一类的功夫,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知道了。如果这样的指力抓到人身上,杀伤力是很惊人的。

双手剑

于承惠的螳螂剑并不是自创,是将螳螂门的“柳叶劈刺双把剑”再发展,形成自成一家的剑术风格。中国剑与日本剑不同,日本剑道以劈斩为主,中国剑作为单手使用的武器,是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年,剑基本上没有劈斩,因为双面有刃,砍到重物一旦反弹会割伤自己。所以一直是以刺为主,提带崩抹撩害,都是为了刺,是为刺发展出来的。归根结底,刺是纵深伤,不好治。但当时人们很快发现,单手剑的缺点是,刺进去,拔不出来是常事,很容易被卡住,这样就出现了双手剑。到战国后期,楚国吞并越国,荆楚长剑才正式形成。但到了汉初,剑的地位就开始下降,因为刀兴起了。

很多人觉得,刀霸气,剑优雅,其实完全搞错了,真正的剑术求得是霸气,刀求得是精准。双手持剑,中间是杠杆,其原理犹如大枪,灵虚一刺,好像蛇突然窜出来,会把两旁的东西都撞开一样。所以,真正的双手剑是最霸气的武器之一,只不过,后来人就不太会用了。

还好有于老在,让人看到真正的双手剑,是怎样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武林后辈眼中的于承惠

7月5日,于承惠去世,很多媒体报道时都用了“最后的剑圣”这样的称谓。悼念于承惠,仿佛不只是悼念一个人,一个演员,而是悼念一个时代,一种逝去的文化道统。

于承惠。图片来源:网络

 

讲述/宁奕 采访整理/李小飞

7月5日,于承惠去世,很多媒体报道时都用了“最后的剑圣”这样的称谓。“圣”这个字在中国的级别很高,上下五千年没有几个人是可以用的,但用在于承惠身上,并没有人会质疑,无论其出神入化,宛若游龙的剑法,还是其飘逸高古的气质,都仿佛传说中的剑圣再现于人间。在这个无论文化还是审美都极度西化的时代,于承惠让我们看到东方文化与东方人种的飘逸之美。悼念于承惠,仿佛不只是悼念一个人,一个演员,而是悼念一个时代,一种逝去的文化道统。

于承惠1939年生于山东蓬莱,1963年参加华东地区武术比赛,以“醉剑”获得冠军。同年因训练中腿部受伤,离开武术队进入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之后做工人十几年,直到1982年张鑫炎在大陆拍摄《少林寺》,起用大陆武术运动员,在别人的推荐下,于承惠在其中扮演了反派王仁则,他的双手醉剑让观众大开眼界。从此于承惠也开始了他的武术电影演员之路。之后于承惠陆续饰演了《少林小子》中的武当剑法高人,在《南北少林》与同样出身于螳螂门的朋友于海分别以双手剑、棍术和螳螂拳交手;在《黄河大侠》中担任主角;在在1993年的《东归英雄传》中饰演最终的反派高手“鹰”并参与了本片的编剧和动作设计。

在21世纪的影视剧中,只要是世外高人,顶尖高手的角色,人们一定第一个想到于承惠,于是他扮演了《李小龙传奇》中的叶问,《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神雕侠侣》中的黄药师,《七剑下天山》电视剧中傅青主……老人家也演了几部电影,其中戏份最多,最精彩的当数《倭寇的踪迹》,饰演第一高手裘冬月。

日前,作者与《倭寇的踪迹》的武术顾问宁奕,访问了与于承惠一起工作的情况,从很多生动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当代剑圣的另一面。

宁奕:年轻武术家、电影人,大成拳传人,任《倭寇的踪迹》武术顾问期间,与于承惠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

以下为采访整理:

沉默寡言

于承惠在片场不爱说话,为人沉默低调,你不问,他就默默的吸烟。问了,往往打个马虎眼过去,是中国老辈拳师的做派。偶尔听别人说的实在不对了,会站出来说一句:不是这样的。别人很尴尬,等着他的下文,他又开始默默的吸烟,也不说了。高兴了,会把我们带到他房间,看他写字,给你煲汤喝,他煲的汤很好喝。然后讲一些拍电影时发生过的趣事,比如当初拍《东归英雄传》,怎么抢光,拍大场面,然后忽然话锋一转,跟你聊起一本不相干的书,他读书很多。你问他武术的事儿,他就岔开,感觉特别像老舍《断魂枪》里的沙子龙。

等到没人的时候,会给你说个(武术的)东西。说东西,还得你故意拿话勾他,故意说错,让他听不下去。他看四下无人,就给你说个一句半句。有一次,我故意和他讲铁砂掌的事儿,说了大概十分钟,于承惠忽然说,那个别练,手会练坏,要练就练绵砂掌。然后就开始抽烟,我软磨硬泡,因为我知道杨氏太极门的绵沙掌的练法,所以就甩出两句。于老说“练武,你得懂原理”,让我看桌上的两杯水,说:推第一个杯子,去撞第二个杯子。我一推,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就撞出来了,于老说:好了,想个法子,推第一个,水不出来,撞第二个,第二个杯子里的水出来,这就是绵砂掌的道理。到此,就不说了。似乎是让你悟。

武学渊源

于承惠开手学的是螳螂拳(开手,指打下武术基本功时学的东西),螳螂拳门风比较开放,允许徒弟们学其它的东西。建国后,于承惠与于海进入了一个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两人也各自学了螳螂门以外的很多东西,于海师从洪均生学过陈式太极,于承惠则学过心意六合,师父是谁,于承惠似乎不大愿意讲。还学过绵砂掌与“墙上挂画”,所谓“墙上挂画”,是徐皓峰在小说中描写过的一种武功,人跳起来,背贴在墙上,可以悬停六七秒,其实是指力惊人,扣住砖缝,因为古代的墙有砖缝。这可能是古代飞贼一类的功夫,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知道了。如果这样的指力抓到人身上,杀伤力是很惊人的。

双手剑

于承惠的螳螂剑并不是自创,是将螳螂门的“柳叶劈刺双把剑”再发展,形成自成一家的剑术风格。中国剑与日本剑不同,日本剑道以劈斩为主,中国剑作为单手使用的武器,是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年,剑基本上没有劈斩,因为双面有刃,砍到重物一旦反弹会割伤自己。所以一直是以刺为主,提带崩抹撩害,都是为了刺,是为刺发展出来的。归根结底,刺是纵深伤,不好治。但当时人们很快发现,单手剑的缺点是,刺进去,拔不出来是常事,很容易被卡住,这样就出现了双手剑。到战国后期,楚国吞并越国,荆楚长剑才正式形成。但到了汉初,剑的地位就开始下降,因为刀兴起了。

很多人觉得,刀霸气,剑优雅,其实完全搞错了,真正的剑术求得是霸气,刀求得是精准。双手持剑,中间是杠杆,其原理犹如大枪,灵虚一刺,好像蛇突然窜出来,会把两旁的东西都撞开一样。所以,真正的双手剑是最霸气的武器之一,只不过,后来人就不太会用了。

还好有于老在,让人看到真正的双手剑,是怎样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