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果不做女性版知乎 “玲珑”要如何面对1亿都市女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果不做女性版知乎 “玲珑”要如何面对1亿都市女性

有人说它就是女性版的知乎,但玲珑的“尽情问我”是主动分享话题,在其创始人看来,随着有质量的内容积累,会形成一个女性兴趣内容池子,而这正是她们的壁垒。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一群女孩子凑在网络社区里各抒己见,要保证这些意见的质量,且符合社区创始者们设定的价值观,不是件容易事,而这是新上线的女性兴趣社区“玲珑沙龙”的目标。

“大家对女人做冷冻卵子手术怎么看?”我去了玉林狗肉节,跟狗贩和动物保护者聊了聊”……这是这款女性兴趣移动社区上参与者们最近在聊的话题。

困困偶尔会去这些问题下面参与讨论,她是这款产品的创始人,而这些问题又大多在她兴趣范围内。辞去纽约时报中文网副总编一职后,困困花了大半年时间创办了这个女性社区。

传统媒体在2014年前所未有地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困困从第一份工作《三联生活周刊》到离开这个行业前的最后一份工作,都属于宽泛意义上的“传统媒体”——以单个媒体为单位,雇佣一批专业的编辑和撰稿人采写生产,通常每日更新几十篇文章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峰值。捉襟见肘的是,当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兴起,数万计的非专业内容生产者开始报道内容,那“几十篇文章”迅速被冲散,“像向海里扔了几个贝壳一样”,困困说。

最终促使她做决定离开的导火索是纽约时报中文网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屏蔽,“我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在媒体生产里遇到的这些‘不爽’。”她说。

她决定去做一款众人生产内容的产品,取名叫“玲珑沙龙”——把传统那种在一个客厅或者是某个公共空间,大家就某个有边界的话题发表意见贡献知识的沙龙形式搬到了线上,邀请用户到社区来讨论问题。

在向风险投资机构IDG和华创融到了启动资金后,组织团队、打磨产品,半年后呈现在用户眼前的产品一改以往“B2C”的媒体生产模式而转为“C2C”的路径。

在玲珑沙龙中,有一种场景叫“尽情问我”,即一个意见领袖,或者是对某个问题特别有见解的人来回答大家的问题——一名理财师发起了一个“赚得不少,但为什么就攒不下钱”的沙龙,另外一位婚纱设计师,则在一个“关于婚纱,问我吧”的沙龙下回答各种提问,以及一位华尔街的金融从业女性回答关于“纽约精品百货和打折哲学”的提问。

对于一个有精英意识的媒体人而言,这意味着交出手中对内容的掌控权,但另一方面,这意味着低成本和高生产力。回答问题的人并非都是专业的媒体人,但相比职业撰稿人,更具有时尚、理财或者某个领域的专业素养,相比遣词造句形成一篇文章,在沙龙里隔三差五地回答提问是一种更容易的生产方式。

有人说它就是女性版的知乎,后者也是一个基于知识分享的成熟兴趣社区。困困并不同意这一点,“‘知乎’是有人问了问题,有一堆人来答,而这个‘尽情问我’实际上是主动有人来分享自己愿意分享的一个话题。”在她看来,随着有质量的内容积累,玲珑会形成一个女性兴趣内容池子,而这个内容池正是他们的壁垒。

玲珑上线十多天的时间里,沙龙内容五花八门,也反映出某个阶层女性的好奇心和困惑,“你是怎么确定自己性取向的?”“做本书和生孩子哪个难?”“如果抑郁了怎么办?”

困困对于参与这些问题的女孩们有个清晰的画像。“22到32岁,正处于女性的黄金十年。”困困说,这些女性很有可能并不出生在现在生活的城市,因为求学和工作离开了原有的社交和血缘关系圈,正处于一个阶层流动性较大的年龄阶段,希望通过审美和精神需求寻找接近的社交圈,另一方面希望这个社交圈推动自身审美和精神层面的提高。

在国内一二三线城市,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数量是1亿人左右,但经过兴趣的筛选,数量会大大减小。困困认为玲珑的用户人群还有一些外延,“这些用户可能是男性,可能是还在读书的大学生,或者是对这个群体好奇的人,也可能是特别讨厌这个群体的人。他们做的事情也许不是参与讨论,而是点阅和浏览,但量是非常巨大的。”

困困在给玲珑取名字的时候借鉴了80年前上海的一本女性刊物《玲珑》的名字,这本崇尚西方文化的刊物,也谈论情感需求。但在困困看来,在后来这80年间,常识健全的偏女性气质的媒介却几乎是缺失的。

在互联网兴起时,各种女性社区兴起,包括购物类的“蘑菇街”,美容类的“花想容”等,“大部分女性社区把女性固化在只关注‘买买买’和‘打小三’这个层面。”困困认为,这是忽略了女性阶层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以及对文娱和阅读的追求。

我们很容易理解社区气质的重要性,以信息社区为例,百度知道和知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前者看起来用户量巨大但可信度较低,后者偏小众,用户中专业人士比例较高,反而增加了可信度。玲珑的做法是给予沙龙主人一些权限,让其对一条沙龙内容有干预的权利,避免垃圾信息的出现,除此之外还会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发起沙龙。

“沙龙是有一个边界的,‘秀外惠中和情感需求’,比如说阅读电影和艺术这类,然后也会出现时尚和生活方式类的,也会出现情感和身份认同类的。”困困说,为了保持社区调性,他们不鼓励谈论母婴,也不鼓励谈论创业。

把目标用户固定在一个阶层,是一个明智的商业化路径。那些处于婚育阶段之前的女性,绝对收入可能不高,但可支配收入却比大多数婚恋年龄女性更高。

就像大多数女性内容产品,奢侈品牌广告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玲珑第一单广告就是来自意大利时尚品牌Prada,而它的副牌Miumiu也正在与玲珑谈线上线下的合作。

电商也是未来可探寻的商业路径中的一种,女性社区似乎有天然的优势。有一个名为“让我们来谈一谈双肩背包吧,谁说双肩背就很孩子气”的沙龙,几十名用户在此展示了自己得意的双肩包,有人对这些自发展示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并询问购买链接,困困认为,如果在这个时候向用户推广自家电商,是符合用户需求的。为了促使用户更积极地生产内容,玲珑打算未来帮助这些内容生产者开拓利润来源,包括与意见领袖对线下活动的广告收入进行分成等。

困困常常在各种沙龙中客串,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她说,媒体人创业带来的优劣势是同样明显的。在创业前期媒体人通过以往积累的资源能够接触到各类人士,获得专业的意见甚至是风险投资。

“但现在我整天提醒自己,就是一定要克制住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并且高高在上的姿态。”困困说,她现在会以用户的角度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果不做女性版知乎 “玲珑”要如何面对1亿都市女性

有人说它就是女性版的知乎,但玲珑的“尽情问我”是主动分享话题,在其创始人看来,随着有质量的内容积累,会形成一个女性兴趣内容池子,而这正是她们的壁垒。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一群女孩子凑在网络社区里各抒己见,要保证这些意见的质量,且符合社区创始者们设定的价值观,不是件容易事,而这是新上线的女性兴趣社区“玲珑沙龙”的目标。

“大家对女人做冷冻卵子手术怎么看?”我去了玉林狗肉节,跟狗贩和动物保护者聊了聊”……这是这款女性兴趣移动社区上参与者们最近在聊的话题。

困困偶尔会去这些问题下面参与讨论,她是这款产品的创始人,而这些问题又大多在她兴趣范围内。辞去纽约时报中文网副总编一职后,困困花了大半年时间创办了这个女性社区。

传统媒体在2014年前所未有地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困困从第一份工作《三联生活周刊》到离开这个行业前的最后一份工作,都属于宽泛意义上的“传统媒体”——以单个媒体为单位,雇佣一批专业的编辑和撰稿人采写生产,通常每日更新几十篇文章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峰值。捉襟见肘的是,当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兴起,数万计的非专业内容生产者开始报道内容,那“几十篇文章”迅速被冲散,“像向海里扔了几个贝壳一样”,困困说。

最终促使她做决定离开的导火索是纽约时报中文网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屏蔽,“我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在媒体生产里遇到的这些‘不爽’。”她说。

她决定去做一款众人生产内容的产品,取名叫“玲珑沙龙”——把传统那种在一个客厅或者是某个公共空间,大家就某个有边界的话题发表意见贡献知识的沙龙形式搬到了线上,邀请用户到社区来讨论问题。

在向风险投资机构IDG和华创融到了启动资金后,组织团队、打磨产品,半年后呈现在用户眼前的产品一改以往“B2C”的媒体生产模式而转为“C2C”的路径。

在玲珑沙龙中,有一种场景叫“尽情问我”,即一个意见领袖,或者是对某个问题特别有见解的人来回答大家的问题——一名理财师发起了一个“赚得不少,但为什么就攒不下钱”的沙龙,另外一位婚纱设计师,则在一个“关于婚纱,问我吧”的沙龙下回答各种提问,以及一位华尔街的金融从业女性回答关于“纽约精品百货和打折哲学”的提问。

对于一个有精英意识的媒体人而言,这意味着交出手中对内容的掌控权,但另一方面,这意味着低成本和高生产力。回答问题的人并非都是专业的媒体人,但相比职业撰稿人,更具有时尚、理财或者某个领域的专业素养,相比遣词造句形成一篇文章,在沙龙里隔三差五地回答提问是一种更容易的生产方式。

有人说它就是女性版的知乎,后者也是一个基于知识分享的成熟兴趣社区。困困并不同意这一点,“‘知乎’是有人问了问题,有一堆人来答,而这个‘尽情问我’实际上是主动有人来分享自己愿意分享的一个话题。”在她看来,随着有质量的内容积累,玲珑会形成一个女性兴趣内容池子,而这个内容池正是他们的壁垒。

玲珑上线十多天的时间里,沙龙内容五花八门,也反映出某个阶层女性的好奇心和困惑,“你是怎么确定自己性取向的?”“做本书和生孩子哪个难?”“如果抑郁了怎么办?”

困困对于参与这些问题的女孩们有个清晰的画像。“22到32岁,正处于女性的黄金十年。”困困说,这些女性很有可能并不出生在现在生活的城市,因为求学和工作离开了原有的社交和血缘关系圈,正处于一个阶层流动性较大的年龄阶段,希望通过审美和精神需求寻找接近的社交圈,另一方面希望这个社交圈推动自身审美和精神层面的提高。

在国内一二三线城市,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数量是1亿人左右,但经过兴趣的筛选,数量会大大减小。困困认为玲珑的用户人群还有一些外延,“这些用户可能是男性,可能是还在读书的大学生,或者是对这个群体好奇的人,也可能是特别讨厌这个群体的人。他们做的事情也许不是参与讨论,而是点阅和浏览,但量是非常巨大的。”

困困在给玲珑取名字的时候借鉴了80年前上海的一本女性刊物《玲珑》的名字,这本崇尚西方文化的刊物,也谈论情感需求。但在困困看来,在后来这80年间,常识健全的偏女性气质的媒介却几乎是缺失的。

在互联网兴起时,各种女性社区兴起,包括购物类的“蘑菇街”,美容类的“花想容”等,“大部分女性社区把女性固化在只关注‘买买买’和‘打小三’这个层面。”困困认为,这是忽略了女性阶层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以及对文娱和阅读的追求。

我们很容易理解社区气质的重要性,以信息社区为例,百度知道和知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前者看起来用户量巨大但可信度较低,后者偏小众,用户中专业人士比例较高,反而增加了可信度。玲珑的做法是给予沙龙主人一些权限,让其对一条沙龙内容有干预的权利,避免垃圾信息的出现,除此之外还会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发起沙龙。

“沙龙是有一个边界的,‘秀外惠中和情感需求’,比如说阅读电影和艺术这类,然后也会出现时尚和生活方式类的,也会出现情感和身份认同类的。”困困说,为了保持社区调性,他们不鼓励谈论母婴,也不鼓励谈论创业。

把目标用户固定在一个阶层,是一个明智的商业化路径。那些处于婚育阶段之前的女性,绝对收入可能不高,但可支配收入却比大多数婚恋年龄女性更高。

就像大多数女性内容产品,奢侈品牌广告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玲珑第一单广告就是来自意大利时尚品牌Prada,而它的副牌Miumiu也正在与玲珑谈线上线下的合作。

电商也是未来可探寻的商业路径中的一种,女性社区似乎有天然的优势。有一个名为“让我们来谈一谈双肩背包吧,谁说双肩背就很孩子气”的沙龙,几十名用户在此展示了自己得意的双肩包,有人对这些自发展示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并询问购买链接,困困认为,如果在这个时候向用户推广自家电商,是符合用户需求的。为了促使用户更积极地生产内容,玲珑打算未来帮助这些内容生产者开拓利润来源,包括与意见领袖对线下活动的广告收入进行分成等。

困困常常在各种沙龙中客串,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她说,媒体人创业带来的优劣势是同样明显的。在创业前期媒体人通过以往积累的资源能够接触到各类人士,获得专业的意见甚至是风险投资。

“但现在我整天提醒自己,就是一定要克制住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并且高高在上的姿态。”困困说,她现在会以用户的角度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