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每年1082部电影,近700部上不了大银幕,但为行业锻炼人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每年1082部电影,近700部上不了大银幕,但为行业锻炼人才

冰冷的数字似乎显示出,中国电影制片业已经呈现出资源向头部集中,漫长的尾部影片成为过剩产能亟待淘汰。

文|壹娱观察  冒诗阳

在6月20日上海电影节金爵论坛——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布暨复兴之路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的数据描述出电影产业的另一番图景。

2018年中国电影总产量1082部,票房超过10亿元的头部国产电影共有9部,票房超过5亿元的国产片20部,超过1亿的共计44部。相比之下,票房在1亿元以上的进口影片共有38部,数量已经落后于国产片。

但更多的国产影片,连走上大银幕的机会都没有。2018年登陆大银幕的国产电影总量为398部,这意味着将近700部的国产电影在完成拍摄后,并没有得到上映的机会。

冰冷的数字似乎显示出,中国电影制片业已经呈现出资源向头部集中,漫长的尾部影片成为过剩产能亟待淘汰。

但这并不是事实。

本届上海电影节金爵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公开陈述了对于电影产量的看法,中国电影业每年还需要保持较高的产量,一方面进行电影题材和美学的探索,另一方面电影人才需要历练的机会,“如果每年只生产三五百部电影,大量的人才是进不来的。”

没有人才流入,没有产量保障,无论是中国电影的美学探索还是工业化、标准化进程,都将被延缓。

要保证产量,防止电影产业进入收缩期,就需要让题材多样的腰部、尾部电影在商业上得以立足。2018年国内银幕数量超过6万块,虽然排片的差异化已经成为影院探讨的命题,但短期内仍很难改变影院基于大盘数据排片的状态。

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刘嘉。图片来源:金爵电影论坛官方

“家庭娱乐消费可以为国产电影提供一个释放产能的渠道。”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向包括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在内的媒体介绍说,2018年在线娱乐消费的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元,市场规模远超过609亿元的电影票房,其中仅爱奇艺平台的会员收费就超过536亿元,遗憾的是,这笔收入并没有合适的渠道向制片方或上游版权方分流。

相比于大银幕观影,在线观影成本更低,观众可参考的信息更多,更容易找到符合自身胃口的电影作品,对于培育不同品类电影的消费市场效果也更明显。

从去年年底开始,向制片方“分账”,已经成为国内视频平台探讨的命题。但除了平台方的规则配合,制片方也应该提高对线上网络渠道的重视。

事实上,国产影片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观望背后的制片公司,生产模式仍然粗放,除传统的发行渠道外,多样化经营始终没有上路。

2018年国内制片公司的总量超过1400家,其中绝大多数体量不大的公司,都由演艺明星、导演、编剧等自主经营,与其说是公司,其性质更像是个人工作室,这种模式下制片公司的创作类型绑定于导演,很难形成公司品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藩。图片来源:金爵电影论坛官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藩认为,未来的将出现的变化是,会出现专注于某一类型片的制片公司。“如果有一个制片公司特别专注于悬疑片的拍摄,或者特别专注于爱情片,诸如此类,沿着专业能力培养,这样的公司是有生命力的。”

影视公司产品的专业化倾向,将帮助形成品牌效应,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渠道上都将会走向专业。事实上,类似于国内专注于喜剧类型的开心麻花,品牌效应对于票房的促进已经十分明显。

以公司为单位的创作,将为影片质量和数量提供保障。在论坛嘉宾看来,这将是解决目前国内电影行业诸多问题的根本之道。

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每年1082部电影,近700部上不了大银幕,但为行业锻炼人才

冰冷的数字似乎显示出,中国电影制片业已经呈现出资源向头部集中,漫长的尾部影片成为过剩产能亟待淘汰。

文|壹娱观察  冒诗阳

在6月20日上海电影节金爵论坛——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布暨复兴之路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的数据描述出电影产业的另一番图景。

2018年中国电影总产量1082部,票房超过10亿元的头部国产电影共有9部,票房超过5亿元的国产片20部,超过1亿的共计44部。相比之下,票房在1亿元以上的进口影片共有38部,数量已经落后于国产片。

但更多的国产影片,连走上大银幕的机会都没有。2018年登陆大银幕的国产电影总量为398部,这意味着将近700部的国产电影在完成拍摄后,并没有得到上映的机会。

冰冷的数字似乎显示出,中国电影制片业已经呈现出资源向头部集中,漫长的尾部影片成为过剩产能亟待淘汰。

但这并不是事实。

本届上海电影节金爵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公开陈述了对于电影产量的看法,中国电影业每年还需要保持较高的产量,一方面进行电影题材和美学的探索,另一方面电影人才需要历练的机会,“如果每年只生产三五百部电影,大量的人才是进不来的。”

没有人才流入,没有产量保障,无论是中国电影的美学探索还是工业化、标准化进程,都将被延缓。

要保证产量,防止电影产业进入收缩期,就需要让题材多样的腰部、尾部电影在商业上得以立足。2018年国内银幕数量超过6万块,虽然排片的差异化已经成为影院探讨的命题,但短期内仍很难改变影院基于大盘数据排片的状态。

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刘嘉。图片来源:金爵电影论坛官方

“家庭娱乐消费可以为国产电影提供一个释放产能的渠道。”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向包括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在内的媒体介绍说,2018年在线娱乐消费的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元,市场规模远超过609亿元的电影票房,其中仅爱奇艺平台的会员收费就超过536亿元,遗憾的是,这笔收入并没有合适的渠道向制片方或上游版权方分流。

相比于大银幕观影,在线观影成本更低,观众可参考的信息更多,更容易找到符合自身胃口的电影作品,对于培育不同品类电影的消费市场效果也更明显。

从去年年底开始,向制片方“分账”,已经成为国内视频平台探讨的命题。但除了平台方的规则配合,制片方也应该提高对线上网络渠道的重视。

事实上,国产影片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观望背后的制片公司,生产模式仍然粗放,除传统的发行渠道外,多样化经营始终没有上路。

2018年国内制片公司的总量超过1400家,其中绝大多数体量不大的公司,都由演艺明星、导演、编剧等自主经营,与其说是公司,其性质更像是个人工作室,这种模式下制片公司的创作类型绑定于导演,很难形成公司品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藩。图片来源:金爵电影论坛官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藩认为,未来的将出现的变化是,会出现专注于某一类型片的制片公司。“如果有一个制片公司特别专注于悬疑片的拍摄,或者特别专注于爱情片,诸如此类,沿着专业能力培养,这样的公司是有生命力的。”

影视公司产品的专业化倾向,将帮助形成品牌效应,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渠道上都将会走向专业。事实上,类似于国内专注于喜剧类型的开心麻花,品牌效应对于票房的促进已经十分明显。

以公司为单位的创作,将为影片质量和数量提供保障。在论坛嘉宾看来,这将是解决目前国内电影行业诸多问题的根本之道。

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