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科创板即将开板,投资机构迎来红利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科创板即将开板,投资机构迎来红利期

围绕科创板,无论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是中介机构都显示出积极热情的姿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伊雪

被寄予“中国版纳斯达克”期望的科创板越来越近了。

6月13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宣布科创板正式开板。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黄红元预计,未来两个月内将有首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交易。

从3月18日上交所正式接受企业申报材料以来,截至6月24日,已经有125家企业申报科创板,其中31家上会,17家获准注册发行。

“我们能感受到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中介机构,工作状态都非常热情高涨,并且做事非常专业敬业。”华山资本合伙人王志伟对界面新闻说。6月5日,华山资本的被投企业安集微电子过会,成为科创板首批过会的三家企业之一。

围绕科创板,无论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是中介机构都显示出积极热情的姿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波红利,毕竟上市快,项目可以很快出来。”一家国内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已将现有项目梳理完毕,筛选出适合报科创板的企业。

另一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合伙人则向界面新闻透露,已经募集完毕一只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基金,将主要投资符合科创板主题的项目,希望在相关领域做更多投资和布局。

制度创新

以注册制为核心的科创板是国内资本市场近年来最重大的制度创新。

此前,A股实施核准制,企业从申报到发行需要经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在核准制度下,上市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条件中对盈利等财务指标、客户集中度、经营可持续性等做出要求,隐含着监管机构对企业的投资性负责,即监管机构要为投资者筛选出“好公司”。

但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对于企业的质地好坏将不做判断,而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要求企业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完全性、准确性。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将交由市场中的投资者判断。注册制也是各个成熟资本市场所通用的上市制度。

在核准制下,A股市场多年来存在诸多为市场所诟病的问题,比如23倍发行市盈率红线,退市制度几乎缺失,企业造假成本低,市场价格信号扭曲等。这些问题在存量市场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被寄予了以增量带动存量改革的期望。

具体来看,与A股相比,科创板在上市条件、交易规则、发行定价机制上,都有重大的制度创新。

在上市条件上,科创板放宽了对企业财务指标的要求。A股对企业都有盈利要求,比如主板要求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创业板则要求连续两年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在实际操作中,标准往往更高),科创板则有五套上市标准可以选择,不再要求企业必须盈利,市值、营收、现金流、科研投入等指标符合一定标准也可申请上市。

在发行定价上,科创板实施询价制度,不再是以23倍市盈率定价发行。科创板的退市条件相较A股也更为严苛。

科创板对于吸引独角兽企业上市,也做出一定制度安排,允许红筹企业、VIE结构企业和设置差异化表决权的企业(即科技公司中较多采用的特殊投票权机制)在境内上市。这些都是在A股市场所难以推行的制度创新。

“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发行从定价指导到市场化询价制,财务指标上有更高包容度,符合科创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王志伟认为。

科创板红利

那么,科创板的实施将对一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

短期来看,对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来说,科创板提供了一个快速的退出通道。

曾有研究机构做过统计,2017年,A股企业从申报到上会,平均经历578天(约1年半),从申报到股票发行,平均经历687天(约两年)。而在科创板,从目前的节奏来看,3月初接受企业申报,6月份就开始有企业获准注册发行,时间缩短至3个月,相比于在A股上市,企业在科创板排队等待的时间无疑是大大缩短了。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创业板改道而来,有数据统计超过70%的企业在国家宣布设立科创板以前,就开始筹划在A股上市。

以安集微电子为例,王志伟告诉界面新闻,最开始安集微电子考虑在创业板上市,但科创板在去年年底推出后,公司发现无论是业务方向还是对科技含量的重视,科创板都更加契合安集,进一步研究后,开始针对性准备材料。

“从企业来讲,原先在财务指标、股权架构不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或者需要漫长的排队时间。科创板的推出令这些企业可以更早地接触资本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王志伟说。

科创板强调企业的“科创”属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中明确提出优先推荐三类企业上市:一是拥有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二是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三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创企业。

那些在这些上述领域有长期布局的投资机构将在科创板初期迎来一波红利。

“我们的被投企业中大部分都长得非常像科创板企业。”王志伟告诉界面新闻,作为一家在中美两地运营的美元基金,华山资本长期深耕科技领域的投资,也积极看好科创板。目前,华山资本已经有两家被投企业在积极报会过程中,近期还将有更多项目陆续准备报科创板。

德同资本认为,科创板为人民币创投基金提供了绝佳发展机遇。首先是提供了新的高效的退出渠道,能够加速创投基金不同阶段投资项目上市进程。其次允许非盈利企业、红筹和VIE结构企业实现境内上市,为人民币基金提供更广泛的投资科技类、生物医药类高成长企业机会以及更早分享企业高速成长期的机会。

为抓住科创板机遇,德同资本在公司内部成立了科创板研究小组,专门追踪并深度分析科创板相关动态。德同资本管理人民币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其所投资的生物医药企业微芯生物是科创板首批获准注册的企业之一。

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发现,相比于原证监会发审委,上交所的问询反馈更为快速和市场化,强调信息披露,进行市场化定价与发行,“(可以看出)注册制的监管思路是以依法从严披露信息为核心的。”

科创板推出给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更多选择,令企业可以更早接触资本市场。但在具体细节上,目前仍然有待观望。比如,科创板允许红筹和VIE结构企业上市,但如何具体如何操作还没有完全明确。第一例采用VIE结构的企业9号机器人,目前还处于上市申请“中止”状态。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止上市原因在于,9号机器人报材料后,监管发现有些制度细节还没有明确到位,希望企业能够补充信息。

除了VIE结构企业如何在A股上市外,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目前还在密切关注的是,在A股从未施行过的询价制度到底会达到什么效果?未来上市之后,在二级市场是否会有足够流动性?科创板作为一个全新板块,是否会持续有高质量企业注入?这些问题也都是科创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人民币基金的挑战

从数据来看,人民币基金将成为科创板第一波红利的主要受益方。

每日经济新闻梳理了截至6月11日,114家申报企业背后的690余家投资机构情况,发现在TOP10机构中,多达9家是人民币基金。其中,元禾创投、深创投、达晨创投三家本土人民币基金分别为投资拟科创企业最多的三家VC/PE机构,只有1家机构——DCM中国是美元基金。

陆宏宇认为,科创板作为新生板块,初期企业将会是那些既符合科创主题,在财务数据上又较为稳妥的企业。

上述观点的一个例证是尽管科创板允许非盈利企业上市,但在目前申报的120多家企业中,仅有泽璟生物、九号机器人、和舰芯片三家企业亏损,其余企业均能够实现盈利。

由于A股多年来对企业的盈利有硬性要求,人民币基金也更看重企业的盈利性等财务指标。美元基金则往往更看重企业的模式和高成长性。陆宏宇认为,在科创板初期阶段,人民币基金红利更大,但越往后走,美元基金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因为真正具备高成长性的初创公司大部分都在美元基金手里。

从长远来看,一旦注册制真正实施,对包括一级市场在内的国内整个资本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核准制度下,A股的一二级市场(由于人为原因)存在巨大价差,无论是对拟上市企业还是投资机构来说,只要能够上市就意味着成功。因此在国内创投行业,普遍存在着Pre-IPO的投资模式——在企业准备上市前,投资入股,等企业上市之后,经过三年锁定期,从公开市场退出套现。

这种投资方式被行业内称为”赚快钱”。实际上,这也与人民币基金普遍期限较短相关。

国内人民币基金多采用“5+2”的结构,即五年投资期,两年退出期。主板要求企业申报上市时连续三年盈利,再加上长达两三年的上市排队时间,这又客观上造成了人民币基金几乎只能在企业已经盈利的情况下才能投资——这实际上与风险投资的本质是相悖的。

“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十几年不盈利,人民币基金都不敢投,只有美元基金敢投。科创板成功,会倒逼人民币基金学习借鉴美元基金的思路。”陆宏宇说。

注册制真正实施后,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将不复存在,在A股长盛不衰的Pre-IPO投资模式也将终结。实际上,过去一年中,小米、美团等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后,在二级市场均遭遇破发,小米当前估值较上市已经接近腰斩。2018年,港股市场的整体破发率高达80%,这些已经为Pre-IPO的投资机构敲响了警钟。

达晨财智总裁肖冰认为,注册制落地后,中国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会发生很大变化。A股港股化和A股美股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传统人民币基金在二级市场套利的空间会消失,对人民币基金投资的质量和标准会形成很大挑战。

过去四五年间,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经过了一段空前繁荣期,一级市场资金大量涌入,很多项目的估值被越推越高,科创板的推出是否会戳破一级市场的资产泡沫?对企业和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来说,都还有待观察。“假设科创板创立伊始,能不能忍受大面积公司破发?如果能忍受,就像港股一样忍着,倒逼投资者定价理性。”华泰联合董事长刘晓丹在华泰策略会上说到。

投资机构的共识是,注册制施行之后,追热点、炒短线的投资机构会面临很大压力,对行业有深刻研究,尊重行业发展规律,具备专业眼光和长远布局能力的投资机构将会最终胜出。

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科创板真正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用刘晓丹的话说,“全世界投资者眼中最牛的公司愿不愿意心甘情愿来到这里上市?能否把资源高效配置给优秀企业。让投资者分享成长的收益?这是唯一标准。”

对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来说,在注册制下,才是检验一个投资机构真正实力的时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科创板即将开板,投资机构迎来红利期

围绕科创板,无论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是中介机构都显示出积极热情的姿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伊雪

被寄予“中国版纳斯达克”期望的科创板越来越近了。

6月13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宣布科创板正式开板。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黄红元预计,未来两个月内将有首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交易。

从3月18日上交所正式接受企业申报材料以来,截至6月24日,已经有125家企业申报科创板,其中31家上会,17家获准注册发行。

“我们能感受到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中介机构,工作状态都非常热情高涨,并且做事非常专业敬业。”华山资本合伙人王志伟对界面新闻说。6月5日,华山资本的被投企业安集微电子过会,成为科创板首批过会的三家企业之一。

围绕科创板,无论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是中介机构都显示出积极热情的姿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波红利,毕竟上市快,项目可以很快出来。”一家国内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已将现有项目梳理完毕,筛选出适合报科创板的企业。

另一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合伙人则向界面新闻透露,已经募集完毕一只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基金,将主要投资符合科创板主题的项目,希望在相关领域做更多投资和布局。

制度创新

以注册制为核心的科创板是国内资本市场近年来最重大的制度创新。

此前,A股实施核准制,企业从申报到发行需要经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在核准制度下,上市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条件中对盈利等财务指标、客户集中度、经营可持续性等做出要求,隐含着监管机构对企业的投资性负责,即监管机构要为投资者筛选出“好公司”。

但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对于企业的质地好坏将不做判断,而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要求企业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完全性、准确性。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将交由市场中的投资者判断。注册制也是各个成熟资本市场所通用的上市制度。

在核准制下,A股市场多年来存在诸多为市场所诟病的问题,比如23倍发行市盈率红线,退市制度几乎缺失,企业造假成本低,市场价格信号扭曲等。这些问题在存量市场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被寄予了以增量带动存量改革的期望。

具体来看,与A股相比,科创板在上市条件、交易规则、发行定价机制上,都有重大的制度创新。

在上市条件上,科创板放宽了对企业财务指标的要求。A股对企业都有盈利要求,比如主板要求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创业板则要求连续两年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在实际操作中,标准往往更高),科创板则有五套上市标准可以选择,不再要求企业必须盈利,市值、营收、现金流、科研投入等指标符合一定标准也可申请上市。

在发行定价上,科创板实施询价制度,不再是以23倍市盈率定价发行。科创板的退市条件相较A股也更为严苛。

科创板对于吸引独角兽企业上市,也做出一定制度安排,允许红筹企业、VIE结构企业和设置差异化表决权的企业(即科技公司中较多采用的特殊投票权机制)在境内上市。这些都是在A股市场所难以推行的制度创新。

“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发行从定价指导到市场化询价制,财务指标上有更高包容度,符合科创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王志伟认为。

科创板红利

那么,科创板的实施将对一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

短期来看,对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来说,科创板提供了一个快速的退出通道。

曾有研究机构做过统计,2017年,A股企业从申报到上会,平均经历578天(约1年半),从申报到股票发行,平均经历687天(约两年)。而在科创板,从目前的节奏来看,3月初接受企业申报,6月份就开始有企业获准注册发行,时间缩短至3个月,相比于在A股上市,企业在科创板排队等待的时间无疑是大大缩短了。

目前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创业板改道而来,有数据统计超过70%的企业在国家宣布设立科创板以前,就开始筹划在A股上市。

以安集微电子为例,王志伟告诉界面新闻,最开始安集微电子考虑在创业板上市,但科创板在去年年底推出后,公司发现无论是业务方向还是对科技含量的重视,科创板都更加契合安集,进一步研究后,开始针对性准备材料。

“从企业来讲,原先在财务指标、股权架构不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或者需要漫长的排队时间。科创板的推出令这些企业可以更早地接触资本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王志伟说。

科创板强调企业的“科创”属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中明确提出优先推荐三类企业上市:一是拥有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二是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三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创企业。

那些在这些上述领域有长期布局的投资机构将在科创板初期迎来一波红利。

“我们的被投企业中大部分都长得非常像科创板企业。”王志伟告诉界面新闻,作为一家在中美两地运营的美元基金,华山资本长期深耕科技领域的投资,也积极看好科创板。目前,华山资本已经有两家被投企业在积极报会过程中,近期还将有更多项目陆续准备报科创板。

德同资本认为,科创板为人民币创投基金提供了绝佳发展机遇。首先是提供了新的高效的退出渠道,能够加速创投基金不同阶段投资项目上市进程。其次允许非盈利企业、红筹和VIE结构企业实现境内上市,为人民币基金提供更广泛的投资科技类、生物医药类高成长企业机会以及更早分享企业高速成长期的机会。

为抓住科创板机遇,德同资本在公司内部成立了科创板研究小组,专门追踪并深度分析科创板相关动态。德同资本管理人民币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其所投资的生物医药企业微芯生物是科创板首批获准注册的企业之一。

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发现,相比于原证监会发审委,上交所的问询反馈更为快速和市场化,强调信息披露,进行市场化定价与发行,“(可以看出)注册制的监管思路是以依法从严披露信息为核心的。”

科创板推出给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更多选择,令企业可以更早接触资本市场。但在具体细节上,目前仍然有待观望。比如,科创板允许红筹和VIE结构企业上市,但如何具体如何操作还没有完全明确。第一例采用VIE结构的企业9号机器人,目前还处于上市申请“中止”状态。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止上市原因在于,9号机器人报材料后,监管发现有些制度细节还没有明确到位,希望企业能够补充信息。

除了VIE结构企业如何在A股上市外,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目前还在密切关注的是,在A股从未施行过的询价制度到底会达到什么效果?未来上市之后,在二级市场是否会有足够流动性?科创板作为一个全新板块,是否会持续有高质量企业注入?这些问题也都是科创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人民币基金的挑战

从数据来看,人民币基金将成为科创板第一波红利的主要受益方。

每日经济新闻梳理了截至6月11日,114家申报企业背后的690余家投资机构情况,发现在TOP10机构中,多达9家是人民币基金。其中,元禾创投、深创投、达晨创投三家本土人民币基金分别为投资拟科创企业最多的三家VC/PE机构,只有1家机构——DCM中国是美元基金。

陆宏宇认为,科创板作为新生板块,初期企业将会是那些既符合科创主题,在财务数据上又较为稳妥的企业。

上述观点的一个例证是尽管科创板允许非盈利企业上市,但在目前申报的120多家企业中,仅有泽璟生物、九号机器人、和舰芯片三家企业亏损,其余企业均能够实现盈利。

由于A股多年来对企业的盈利有硬性要求,人民币基金也更看重企业的盈利性等财务指标。美元基金则往往更看重企业的模式和高成长性。陆宏宇认为,在科创板初期阶段,人民币基金红利更大,但越往后走,美元基金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因为真正具备高成长性的初创公司大部分都在美元基金手里。

从长远来看,一旦注册制真正实施,对包括一级市场在内的国内整个资本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核准制度下,A股的一二级市场(由于人为原因)存在巨大价差,无论是对拟上市企业还是投资机构来说,只要能够上市就意味着成功。因此在国内创投行业,普遍存在着Pre-IPO的投资模式——在企业准备上市前,投资入股,等企业上市之后,经过三年锁定期,从公开市场退出套现。

这种投资方式被行业内称为”赚快钱”。实际上,这也与人民币基金普遍期限较短相关。

国内人民币基金多采用“5+2”的结构,即五年投资期,两年退出期。主板要求企业申报上市时连续三年盈利,再加上长达两三年的上市排队时间,这又客观上造成了人民币基金几乎只能在企业已经盈利的情况下才能投资——这实际上与风险投资的本质是相悖的。

“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十几年不盈利,人民币基金都不敢投,只有美元基金敢投。科创板成功,会倒逼人民币基金学习借鉴美元基金的思路。”陆宏宇说。

注册制真正实施后,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将不复存在,在A股长盛不衰的Pre-IPO投资模式也将终结。实际上,过去一年中,小米、美团等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后,在二级市场均遭遇破发,小米当前估值较上市已经接近腰斩。2018年,港股市场的整体破发率高达80%,这些已经为Pre-IPO的投资机构敲响了警钟。

达晨财智总裁肖冰认为,注册制落地后,中国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会发生很大变化。A股港股化和A股美股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传统人民币基金在二级市场套利的空间会消失,对人民币基金投资的质量和标准会形成很大挑战。

过去四五年间,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经过了一段空前繁荣期,一级市场资金大量涌入,很多项目的估值被越推越高,科创板的推出是否会戳破一级市场的资产泡沫?对企业和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来说,都还有待观察。“假设科创板创立伊始,能不能忍受大面积公司破发?如果能忍受,就像港股一样忍着,倒逼投资者定价理性。”华泰联合董事长刘晓丹在华泰策略会上说到。

投资机构的共识是,注册制施行之后,追热点、炒短线的投资机构会面临很大压力,对行业有深刻研究,尊重行业发展规律,具备专业眼光和长远布局能力的投资机构将会最终胜出。

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科创板真正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用刘晓丹的话说,“全世界投资者眼中最牛的公司愿不愿意心甘情愿来到这里上市?能否把资源高效配置给优秀企业。让投资者分享成长的收益?这是唯一标准。”

对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来说,在注册制下,才是检验一个投资机构真正实力的时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