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严东生传记电影《诗与真》在沪首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严东生传记电影《诗与真》在沪首映

电影历经两年多时间摄制完成,通过大量的影像文字资料和嘉宾采访,记录了严东生一心报效祖国、致力科技改革、推进国际合作、无私奖掖后学等典型事迹。多维度呈现了老一辈科学大家的崇高形象、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图片来源:上海科技

用传记电影形式追溯科学大家的闪亮足迹。6月26日下午,记叙我们传奇科学家严东生生平的传记电影《诗与真》在上海举行首映仪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严东生是中国当代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著名材料科学家、杰出的科技工作领导者、优秀的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业研究所所长等职。严东生毕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事业,在高性能无机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电影《诗与真》历经两年多时间摄制完成,通过大量的影像文字资料和嘉宾采访,记录了严东生一心报效祖国、致力科技改革、推进国际合作、无私奖掖后学等典型事迹。多维度呈现了老一辈科学大家的崇高形象、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科学家严东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影片中展现出严东生的精神品格,为读懂爱国奋斗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提供了典型范本。

他的同学殷之文回忆,1949年,当刚刚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的严东生得知新中国建立的消息,当时严东生就决定带头回国了。

他说,“在建立新中国时,我们没有出什么力,现在建设新中国的时期已经到来,没有理由再留在美国。”于是,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冲破各种阻挠,投身新中国科技事业建设,以实现自己“矢志科学,许身报国”的心愿。

回国后,严东生以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在中国材料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牢牢把握住发展机会,并让中国科技力量登上世界舞台。50年代,他投身耐火材料研究,为重振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60年代,他调整研究所科研方向,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70年代,他组织并指导陶瓷相平衡研究,为导弹“穿上外衣”。80年代,他领导部署新型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研制,使中国成为国际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的研发中心。90年代,他敏锐觉察纳米材料研究趋势,促成国家对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关注与投入。

严东生学识渊博而治学严谨,每一期《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都认真阅读并用英文做读书笔记,署上他名字的每篇文章,他都会一字一句亲自修改,包括标点符号。他淡泊名利、甘当人梯,虽然领导的项目众多,但到最后获奖名单中,他或者不出现,或者放在最后。他诲人不倦、奖掖后学,用自己的科研奖金成立了严东生助学奖学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截至2018年共资助和奖励了271名优秀学子,在高温结构材料、高温涂层、陶瓷物理化学和快离子导体、纳米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电影《诗与真》已被纳入“2019我的电影党课”活动、中国科学院党员教育基地教材、上海市科技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修课等。主办方还将组织电影进高校、进科研院所、进科技园区、进科普场馆、进中小学校园,安排公益播放,并计划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上推出。此外,主办方将召开主题座谈会,探讨如何更好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召开学术研讨会,研究讨论科学家传记文本创作,为继续拍摄上海著名科学家影片提供经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严东生传记电影《诗与真》在沪首映

电影历经两年多时间摄制完成,通过大量的影像文字资料和嘉宾采访,记录了严东生一心报效祖国、致力科技改革、推进国际合作、无私奖掖后学等典型事迹。多维度呈现了老一辈科学大家的崇高形象、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图片来源:上海科技

用传记电影形式追溯科学大家的闪亮足迹。6月26日下午,记叙我们传奇科学家严东生生平的传记电影《诗与真》在上海举行首映仪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严东生是中国当代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著名材料科学家、杰出的科技工作领导者、优秀的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业研究所所长等职。严东生毕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事业,在高性能无机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电影《诗与真》历经两年多时间摄制完成,通过大量的影像文字资料和嘉宾采访,记录了严东生一心报效祖国、致力科技改革、推进国际合作、无私奖掖后学等典型事迹。多维度呈现了老一辈科学大家的崇高形象、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科学家严东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影片中展现出严东生的精神品格,为读懂爱国奋斗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提供了典型范本。

他的同学殷之文回忆,1949年,当刚刚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的严东生得知新中国建立的消息,当时严东生就决定带头回国了。

他说,“在建立新中国时,我们没有出什么力,现在建设新中国的时期已经到来,没有理由再留在美国。”于是,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冲破各种阻挠,投身新中国科技事业建设,以实现自己“矢志科学,许身报国”的心愿。

回国后,严东生以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在中国材料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牢牢把握住发展机会,并让中国科技力量登上世界舞台。50年代,他投身耐火材料研究,为重振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60年代,他调整研究所科研方向,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70年代,他组织并指导陶瓷相平衡研究,为导弹“穿上外衣”。80年代,他领导部署新型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研制,使中国成为国际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的研发中心。90年代,他敏锐觉察纳米材料研究趋势,促成国家对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关注与投入。

严东生学识渊博而治学严谨,每一期《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都认真阅读并用英文做读书笔记,署上他名字的每篇文章,他都会一字一句亲自修改,包括标点符号。他淡泊名利、甘当人梯,虽然领导的项目众多,但到最后获奖名单中,他或者不出现,或者放在最后。他诲人不倦、奖掖后学,用自己的科研奖金成立了严东生助学奖学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截至2018年共资助和奖励了271名优秀学子,在高温结构材料、高温涂层、陶瓷物理化学和快离子导体、纳米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电影《诗与真》已被纳入“2019我的电影党课”活动、中国科学院党员教育基地教材、上海市科技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修课等。主办方还将组织电影进高校、进科研院所、进科技园区、进科普场馆、进中小学校园,安排公益播放,并计划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上推出。此外,主办方将召开主题座谈会,探讨如何更好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召开学术研讨会,研究讨论科学家传记文本创作,为继续拍摄上海著名科学家影片提供经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