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叩问新贫困:喜欢童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叩问新贫困:喜欢童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

扶贫的一个公认思路为“由输血变造血”,即提升被扶对象的生产力,进而从根源上摆脱贫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侯潇怡

《向往的生活》第三季近期正在热播并受到广泛的讨论与关注,其形式是让明星、名人前往偏远农村体验真实的生活、劳作,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感受自然与淳朴民情。亲身参与者与观众都有相似并与节目主题相符的感慨,这种简单的生活就是当代人向往的生活。

但细想,这真的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吗?对于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人来说,乡村生活像是梦中的桃花源,短暂的逃避和休憩,但日复一日劳作的生活,很难是大多数人内心所求,甚至我们不曾真正了解所谓的乡村生活是什么。

之所以有这种感慨,也源于近年经常参与一些扶贫实地采访,虽然每次都是短暂的行程,却也时常感觉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任重道远的使命。

2020年的时点将近,在消灭贫困的政策时间表压力下,各行各业都积极投身扶贫事业。伴随着扶贫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从昔日的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野蛮输血到自主造血,我们看到令人振奋的数据与事实,消灭贫困似乎近在咫尺。

但在实际调研中,在看到成功案例之余也观察到不少仍待解决的问题,似乎有值得扶贫参与各方注意与讨论之处。

能否摆脱慈善的翅膀

扶贫的一个公认思路为“由输血变造血”,即提升被扶对象的生产力,进而从根源上摆脱贫困。从模式上看,虽然不同的企业机构采取的具体运作模式存在差异,但一致的是,都需要因地制宜,扶持当地可行的生产,在此不多做赘述。

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扶贫,依然主要依赖于慈善,尚不足以进行完全独立的市场化运作。这也为日后的可持续脱贫埋下了隐忧。

南马庄坐落在河南省兰考县,兰考作为国内最知名的贫困县之一,也受到了从监管到机构、企业的重点扶持。南马庄多次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企业家的视察,如今已极大改变了贫困面貌,截至最近的统计,全区域建档立卡户已减少至90户左右。

该地主要生产果干、花生、谷物等农副产品,并由生产合作社建立工厂统一包装,分销。看到当地生产农作物大礼包,从设计到包装都成熟且精致,与超市所见商品相差无多。但南马庄生产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仍表示,销售渠道是最大的困难。

他回忆,因为兰考县在国内较为知名也受到较多政策扶持,在几年前南马庄的农副产品曾进驻了北京知名商超,在当时也受到不少媒体报道。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渠道只维持了一年的时间,因为大型商超囤货、回款等流程都相对较长,包括运输成本昂贵多方面因素,成本无法覆盖收益,最终选择退出这一渠道。

而目前该地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依然是依赖与合作机构的团体订单,而合作机构的销售由头也多是以慈善为名目销往内部员工、合作企业或者赠予客户等。

而这种慈善性质的销售渠道我认为较为普遍,一些机构或企业甚至会要求员工购买其定点帮扶对象的产品。从定价情况看较市面商品并不具有明显竞争力,难言如果脱离慈善色彩后其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后来我发现,相似忧虑的观点还不少。如果脱离了定点帮扶这一长期渠道,未来这些贫困地区的生产力还能否长期、稳定实现变现。

如何应对“新贫困”

令人欣慰的是,告别了上一阶段大水漫灌扶贫后,这一阶段的扶贫显然更具长远眼光。在现有贫困标准下的贫困被“消灭”后,我们即将面临的是相对贫困的新问题,而所谓相对贫困,主要是指社会中因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一定比例的人群始终维持在相对社会其他部分收入要低的状态。

这意味着,当温饱层面上的贫困问题得到缓解,更多维度的问题也会随之被纳入“贫困”的范畴——医疗、基础设施、生活质量、平等机会等等。面对未来更细致的更多挑战,目前参与扶贫的各方已经在做出多种准备,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等扶贫并未落后太远。但实际调研与走访中的感受,令人体验到了新贫困问题存在的客观现实与短期内的无可奈何。

在走访广西恭城希望小学前,活动主办方通知有赠书并向四年级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的环节。当时,我联想当地青山秀水的自然风光,选择赠送泰戈尔的《飞鸟集》给当地学生。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交流学生自己携带的喜欢的书籍较为匮乏,甚至有不少学生表示较少看课外书。同组交流的四位学生明显对另一位志愿者的提供的低学龄图文童话书更感兴趣。

在与一位四年级女学生的交流中,我得知她父母均外出务工,作为留守儿童她与爷爷奶奶和弟弟相依为命。但因爷爷奶奶年迈,她表示每天都需要承担做饭、洗衣、照顾弟弟等家务活,甚至在假期需要下地做农活。在询问她更喜欢童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她略作思考,轻轻答:“现实故事。”

不禁令人心绪复杂。

同一行程中,该学校校长与帮扶机构均介绍了教育扶贫的举措,包括远程联网学习系统等运用高科技的工具。但纵有不菲的科技投入,当地大量留守儿童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朋友圈有从事扶贫事业人士回复了感慨:问题必然存在,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看到过去已经有许多代人的付出,未来可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叩问新贫困:喜欢童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叩问新贫困:喜欢童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

扶贫的一个公认思路为“由输血变造血”,即提升被扶对象的生产力,进而从根源上摆脱贫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侯潇怡

《向往的生活》第三季近期正在热播并受到广泛的讨论与关注,其形式是让明星、名人前往偏远农村体验真实的生活、劳作,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感受自然与淳朴民情。亲身参与者与观众都有相似并与节目主题相符的感慨,这种简单的生活就是当代人向往的生活。

但细想,这真的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吗?对于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人来说,乡村生活像是梦中的桃花源,短暂的逃避和休憩,但日复一日劳作的生活,很难是大多数人内心所求,甚至我们不曾真正了解所谓的乡村生活是什么。

之所以有这种感慨,也源于近年经常参与一些扶贫实地采访,虽然每次都是短暂的行程,却也时常感觉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任重道远的使命。

2020年的时点将近,在消灭贫困的政策时间表压力下,各行各业都积极投身扶贫事业。伴随着扶贫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从昔日的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野蛮输血到自主造血,我们看到令人振奋的数据与事实,消灭贫困似乎近在咫尺。

但在实际调研中,在看到成功案例之余也观察到不少仍待解决的问题,似乎有值得扶贫参与各方注意与讨论之处。

能否摆脱慈善的翅膀

扶贫的一个公认思路为“由输血变造血”,即提升被扶对象的生产力,进而从根源上摆脱贫困。从模式上看,虽然不同的企业机构采取的具体运作模式存在差异,但一致的是,都需要因地制宜,扶持当地可行的生产,在此不多做赘述。

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扶贫,依然主要依赖于慈善,尚不足以进行完全独立的市场化运作。这也为日后的可持续脱贫埋下了隐忧。

南马庄坐落在河南省兰考县,兰考作为国内最知名的贫困县之一,也受到了从监管到机构、企业的重点扶持。南马庄多次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企业家的视察,如今已极大改变了贫困面貌,截至最近的统计,全区域建档立卡户已减少至90户左右。

该地主要生产果干、花生、谷物等农副产品,并由生产合作社建立工厂统一包装,分销。看到当地生产农作物大礼包,从设计到包装都成熟且精致,与超市所见商品相差无多。但南马庄生产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仍表示,销售渠道是最大的困难。

他回忆,因为兰考县在国内较为知名也受到较多政策扶持,在几年前南马庄的农副产品曾进驻了北京知名商超,在当时也受到不少媒体报道。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渠道只维持了一年的时间,因为大型商超囤货、回款等流程都相对较长,包括运输成本昂贵多方面因素,成本无法覆盖收益,最终选择退出这一渠道。

而目前该地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依然是依赖与合作机构的团体订单,而合作机构的销售由头也多是以慈善为名目销往内部员工、合作企业或者赠予客户等。

而这种慈善性质的销售渠道我认为较为普遍,一些机构或企业甚至会要求员工购买其定点帮扶对象的产品。从定价情况看较市面商品并不具有明显竞争力,难言如果脱离慈善色彩后其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后来我发现,相似忧虑的观点还不少。如果脱离了定点帮扶这一长期渠道,未来这些贫困地区的生产力还能否长期、稳定实现变现。

如何应对“新贫困”

令人欣慰的是,告别了上一阶段大水漫灌扶贫后,这一阶段的扶贫显然更具长远眼光。在现有贫困标准下的贫困被“消灭”后,我们即将面临的是相对贫困的新问题,而所谓相对贫困,主要是指社会中因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一定比例的人群始终维持在相对社会其他部分收入要低的状态。

这意味着,当温饱层面上的贫困问题得到缓解,更多维度的问题也会随之被纳入“贫困”的范畴——医疗、基础设施、生活质量、平等机会等等。面对未来更细致的更多挑战,目前参与扶贫的各方已经在做出多种准备,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等扶贫并未落后太远。但实际调研与走访中的感受,令人体验到了新贫困问题存在的客观现实与短期内的无可奈何。

在走访广西恭城希望小学前,活动主办方通知有赠书并向四年级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的环节。当时,我联想当地青山秀水的自然风光,选择赠送泰戈尔的《飞鸟集》给当地学生。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交流学生自己携带的喜欢的书籍较为匮乏,甚至有不少学生表示较少看课外书。同组交流的四位学生明显对另一位志愿者的提供的低学龄图文童话书更感兴趣。

在与一位四年级女学生的交流中,我得知她父母均外出务工,作为留守儿童她与爷爷奶奶和弟弟相依为命。但因爷爷奶奶年迈,她表示每天都需要承担做饭、洗衣、照顾弟弟等家务活,甚至在假期需要下地做农活。在询问她更喜欢童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她略作思考,轻轻答:“现实故事。”

不禁令人心绪复杂。

同一行程中,该学校校长与帮扶机构均介绍了教育扶贫的举措,包括远程联网学习系统等运用高科技的工具。但纵有不菲的科技投入,当地大量留守儿童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朋友圈有从事扶贫事业人士回复了感慨:问题必然存在,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看到过去已经有许多代人的付出,未来可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叩问新贫困:喜欢童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