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期护理险试点三年:各地政策不统一,筹资渠道需拓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期护理险试点三年:各地政策不统一,筹资渠道需拓展

目前,各地试点地区投资是以当地医保基金划拨和财政补贴为主,但由于基本医保自身已经承载了较大的支出压力,未来长期保险的筹资渠道亟待拓展。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记者 | 陈鑫

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2018年老年人占比(17.9%)首次超过少年儿童(17.8%),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困局”如何破解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2019年6月27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三周年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会上指出,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各地试点的筹资渠道有所不同,致保障范围、受益规模、待遇形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发布的《中国人口展望(2018)》预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将在2058年达到峰值4.15亿,占比达到33%。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或能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

三年前,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1-2年时间,在上海、成都、广州、青岛等15个城市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作为一项旨在为长期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这项政策被视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试点两年后,这项制度使18.45万人收益,覆盖5700万人。

继2016年6月15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之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19年6月4日,国办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再次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并指定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委负责。

这让许多城市“跃跃欲试”——常住人口刚刚突破千万的郑州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社科院6月14日汇报的《郑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成果显示,郑州市将除全日制大学生之外的690万人口纳入到统一制度中,起步期暂按每人每年108元筹资。

长护险实施三年以来,试点城市已经由国家和人社部定的15个扩大到了50个。江苏省苏州市医保中心副主任盛政认为,“现在是‘百花齐放’,到了能总结和规范经验的时候。如果等到将来改革后统一,国家的政策跟部分试点地区政策不一致,地方牵头调整的难度比较大。”

在制度定位方面,多位专家指出,长护险制度应是社会保障制度下的一个独立险种,但可以交由医保部门运营管理。

中国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督部健康险处副处长刘长利认为,目前各地试点地区投资是以当地医保基金划拨和财政补贴为主,但由于基本医保自身已经承载了较大的支出压力,未来长期保险的筹资渠道必须进行拓展。

界面新闻注意到,15个试点城市中,5个城市实行个人、基金、财政共同支出的筹资模式,3个城市完全从医保基金中划拨,各地筹资来源各不相同。如江苏省南通市每人每年是100元的投资标准,其中由财政补助每人每年40元,医保统筹基金筹集每人每年30元,另有社会福彩基金占47%左右。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指出,“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应当有财政、单位合理分担,特别是要明确个人缴费责任。”

刘长利建议,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应建立以单位及个人缴费、财政拨付、社会捐赠为主要来源,同时增加慈善捐助,个人账户划拨,福利彩票来源的多渠道筹资方式,从而减轻财政负担。

下一轮试点将会选择哪些城市?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戴卫东认为,已经产生失能风险、养老服务体系比较成熟、地方财政有能力支持的城市应优先考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期护理险试点三年:各地政策不统一,筹资渠道需拓展

目前,各地试点地区投资是以当地医保基金划拨和财政补贴为主,但由于基本医保自身已经承载了较大的支出压力,未来长期保险的筹资渠道亟待拓展。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记者 | 陈鑫

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2018年老年人占比(17.9%)首次超过少年儿童(17.8%),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困局”如何破解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2019年6月27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三周年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会上指出,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各地试点的筹资渠道有所不同,致保障范围、受益规模、待遇形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发布的《中国人口展望(2018)》预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将在2058年达到峰值4.15亿,占比达到33%。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或能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

三年前,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1-2年时间,在上海、成都、广州、青岛等15个城市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作为一项旨在为长期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这项政策被视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试点两年后,这项制度使18.45万人收益,覆盖5700万人。

继2016年6月15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之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19年6月4日,国办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再次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并指定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委负责。

这让许多城市“跃跃欲试”——常住人口刚刚突破千万的郑州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社科院6月14日汇报的《郑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成果显示,郑州市将除全日制大学生之外的690万人口纳入到统一制度中,起步期暂按每人每年108元筹资。

长护险实施三年以来,试点城市已经由国家和人社部定的15个扩大到了50个。江苏省苏州市医保中心副主任盛政认为,“现在是‘百花齐放’,到了能总结和规范经验的时候。如果等到将来改革后统一,国家的政策跟部分试点地区政策不一致,地方牵头调整的难度比较大。”

在制度定位方面,多位专家指出,长护险制度应是社会保障制度下的一个独立险种,但可以交由医保部门运营管理。

中国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督部健康险处副处长刘长利认为,目前各地试点地区投资是以当地医保基金划拨和财政补贴为主,但由于基本医保自身已经承载了较大的支出压力,未来长期保险的筹资渠道必须进行拓展。

界面新闻注意到,15个试点城市中,5个城市实行个人、基金、财政共同支出的筹资模式,3个城市完全从医保基金中划拨,各地筹资来源各不相同。如江苏省南通市每人每年是100元的投资标准,其中由财政补助每人每年40元,医保统筹基金筹集每人每年30元,另有社会福彩基金占47%左右。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指出,“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应当有财政、单位合理分担,特别是要明确个人缴费责任。”

刘长利建议,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应建立以单位及个人缴费、财政拨付、社会捐赠为主要来源,同时增加慈善捐助,个人账户划拨,福利彩票来源的多渠道筹资方式,从而减轻财政负担。

下一轮试点将会选择哪些城市?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戴卫东认为,已经产生失能风险、养老服务体系比较成熟、地方财政有能力支持的城市应优先考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