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短视频“劫道”综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短视频“劫道”综艺

剧情拯救综艺。

《中国新说唱》第二季剧照

作者 | 南风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已经养成用手机观看视频的习惯,最近爱奇艺宣布付费会员破亿,也足以证明视频行业的规模之壮大。不过视频平台的内容输出以长视频为主,而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碎片化传播成为主流状态,这催生了短视频行业的出现。

尤其是最近两年抖音、快手、秒拍等短视频APP异军突起,让长视频的竞争对手从平台方扩大到用户时间这一更广泛的层面。在娱乐需求与长视频的所有矛盾组合中,短视频与综艺的冲突尤甚。据CBN Data的数据显示,短视频的用户中有61.6%为女性,年龄分布中24—30岁人群最多,占比超4成。这一数据与综艺尤其是网综的受众重合度极高。

从内容来看,短视频的传播对影视综这些长视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电影和电视剧自带剧情基因,仅从短视频APP上的某个片段难以窥斑见豹。而综艺节目的剧情感是三个内容产品里最弱的,短视频对综艺片段的曝光在帮助该节目向更广泛圈层传播之外,也有阻碍用户点击观看完整视频的副作用,进而影响综艺节目的广告效益。

《中国新说唱》总制片人陈伟日前在接受骨朵采访时坦言,做这档节目最大的压力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其实用户的娱乐时间不停的在增长,现在人睡得越来越晚了,他整个时间的分配会更多的分配在对娱乐的需求上。但是因为可以满足他们娱乐需求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所以怎么样用你高品质的东西,让大家愿意把一天当中有限的娱乐时间,尽量多的分配在这你这个产品上,这是我们需要去给自己压力的地方。”

在短视频的倒逼下,综艺也开始了又一轮创新。

加重剧情感

自2017年《中国有嘻哈》开创剧情式真人秀先河,几乎所有选秀性质的综艺都开始用这种剪辑方式对素材进行再创作,甚至《奇葩说》这样的辩论领域的选秀节目都开始加入大量真人秀内容,以加强内容的剧情感,制造更多戏剧冲突。

在对唱类选秀综艺《这就是歌唱·对唱季》播出期间,总导演岑俊义接受骨朵采访时谈及这点,认为真人秀在综艺中越来越具有普适性,因为“剧情式真人秀看的是人的性格和故事线,这是观众爱看的点。”

除了以小众题材为切入口的选秀节目,大众化的选秀如《中国好声音》也在去年开始抛弃以往的选秀套路,加入大量真人秀内容。网综里的《创造101》《偶像练习生》更是如此,这两个节目从分班、公演到淘汰,几乎全程以“剧集”的形式呈现,公演只占了一小部分,与《超级女声》甚至同时期的《明日之子》截然不同。

陈伟认为,面对短视频对用户时间的争夺,综艺要做的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提高我们自己节目的完整性和强需求性、强粘性。也就是说当你看完那些短视频的分享、剧透之后,你仍然还是很想知道在正片里边,它会呈现出什么样子。”

而节目的完整性和强粘性,则需要靠剧情感实现。以往综艺节目每期之间并无太大衔接,选秀节目也只是在赛制上有所关联,剧情式真人秀则用后期剪辑对内容进行了剧情冲突设置,通过一系列反转和铺垫塑造或燃或悲的气氛,并将赛制的完整性进行拆分,用一期半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叙述一场完整的晋级赛,然后在每期的结尾留足悬念,吸引观众注意力。

“现在大家爱看剧,我们试图在比赛里面加上剧的元素,应该这样来描述。”对于剧情式真人秀,岑俊义如是解释。当头部综艺都在灌入真人秀理念后,对真人秀运用的功底如何成为评判内容是否优秀的另一标准,岑俊义觉得像《中国好声音》这类节目,需要把真人秀做到极致才会足够好看,“如果做到极致,在我看来也不是坏事,只会更好,而不会有损伤。”

而积累了《热血街舞团》《机器人争霸》等多档节目经验的陈伟认为,真人秀在这类节目里需要掌握好balance,“就是对于不同的题材,我们把剧情的量放到多少的问题,越是大家熟悉的比赛型的题材,它的剧情应该越少,越是大家不熟悉的比赛题材,剧情应该更多。”

以“疏”替“堵”

短视频对综艺的另一冲击是降低了节目的“保密性”。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双重作用,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剧透”这一行为也随之而来。这对于依靠未知性吸引观众观看需求的选秀节目而言,打击最大。

很多综艺节目每次录制结束后,关于晋级结果的消息便遍及网络,而对从一开始就处于保密状态,并将歌手互猜作为节目内容一部分的《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等节目,剧透无疑是“伤筋动骨”的危险。

对此,不少节目在宣发和模式上也不得不做出改变,试图变被动为主动。《歌手》在最近几季已经修改模式,主动曝光歌手,并取消歌手互猜环节。《中国新说唱2019》甚至玩起了“剧透式营销”,在录制阶段便主动在官微曝光晋级选手。

据陈伟透露,本次《中国新说唱2019》录制时并没有严格控制电子设备的携带,选手可以带手机进场,也可以拍摄。“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堵是堵不住的。大家有这个需求,你怎么能可能堵得住呢?那你就去疏导。”

而像《创造101》《偶像练习生》这类选秀,则是直接把投票权完全下放给观众,在一开始将选手名单公布,让粉丝主动在视频平台的榜单里投票,结果实时公开。通过几次试验不难发现,有足够强的剧情之后,综艺节目是可以不依靠未知性来吸引观众的。

谈及短视频的威胁,《这就是街舞》的总导演陆伟表示并非所有的长视频都和短视频有冲突,“如果是个纯才艺的节目的话,你确实完全可以看短视频,但如果是真人秀节目的话,整个完整的一期节目给到观众的感受,是短视频无法取代的。”

回归“剧情感”这一话题,时长是短视频攻占用户时间的利器,也是软肋。陆伟同样认为,短视频因为时长问题无法给予用户需要的剧情感,“看短视频的话,你没有办法去感知到这一点,你充其量只能看到谁赢了,谁输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在创作者们看来,剧情或者说内容质量,会是综艺节目应对短视频的最佳方案。在接受骨朵采访的过程中,陆伟也谈过和陈伟类似的观点,“对于一个做长视频节目的导演来说,最大挑战是在于你要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面,给真正喜欢看你节目的这些用户,给他们回报,给他们满足,让他们觉得我花这一个半或两个小时坐在沙发前,或者是坐在电脑前,看完整个一季的节目是值的。我觉得这才是对于观众来讲最好的一个回报。”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

原标题:短视频“劫道”综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短视频“劫道”综艺

剧情拯救综艺。

《中国新说唱》第二季剧照

作者 | 南风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已经养成用手机观看视频的习惯,最近爱奇艺宣布付费会员破亿,也足以证明视频行业的规模之壮大。不过视频平台的内容输出以长视频为主,而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碎片化传播成为主流状态,这催生了短视频行业的出现。

尤其是最近两年抖音、快手、秒拍等短视频APP异军突起,让长视频的竞争对手从平台方扩大到用户时间这一更广泛的层面。在娱乐需求与长视频的所有矛盾组合中,短视频与综艺的冲突尤甚。据CBN Data的数据显示,短视频的用户中有61.6%为女性,年龄分布中24—30岁人群最多,占比超4成。这一数据与综艺尤其是网综的受众重合度极高。

从内容来看,短视频的传播对影视综这些长视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电影和电视剧自带剧情基因,仅从短视频APP上的某个片段难以窥斑见豹。而综艺节目的剧情感是三个内容产品里最弱的,短视频对综艺片段的曝光在帮助该节目向更广泛圈层传播之外,也有阻碍用户点击观看完整视频的副作用,进而影响综艺节目的广告效益。

《中国新说唱》总制片人陈伟日前在接受骨朵采访时坦言,做这档节目最大的压力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其实用户的娱乐时间不停的在增长,现在人睡得越来越晚了,他整个时间的分配会更多的分配在对娱乐的需求上。但是因为可以满足他们娱乐需求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所以怎么样用你高品质的东西,让大家愿意把一天当中有限的娱乐时间,尽量多的分配在这你这个产品上,这是我们需要去给自己压力的地方。”

在短视频的倒逼下,综艺也开始了又一轮创新。

加重剧情感

自2017年《中国有嘻哈》开创剧情式真人秀先河,几乎所有选秀性质的综艺都开始用这种剪辑方式对素材进行再创作,甚至《奇葩说》这样的辩论领域的选秀节目都开始加入大量真人秀内容,以加强内容的剧情感,制造更多戏剧冲突。

在对唱类选秀综艺《这就是歌唱·对唱季》播出期间,总导演岑俊义接受骨朵采访时谈及这点,认为真人秀在综艺中越来越具有普适性,因为“剧情式真人秀看的是人的性格和故事线,这是观众爱看的点。”

除了以小众题材为切入口的选秀节目,大众化的选秀如《中国好声音》也在去年开始抛弃以往的选秀套路,加入大量真人秀内容。网综里的《创造101》《偶像练习生》更是如此,这两个节目从分班、公演到淘汰,几乎全程以“剧集”的形式呈现,公演只占了一小部分,与《超级女声》甚至同时期的《明日之子》截然不同。

陈伟认为,面对短视频对用户时间的争夺,综艺要做的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提高我们自己节目的完整性和强需求性、强粘性。也就是说当你看完那些短视频的分享、剧透之后,你仍然还是很想知道在正片里边,它会呈现出什么样子。”

而节目的完整性和强粘性,则需要靠剧情感实现。以往综艺节目每期之间并无太大衔接,选秀节目也只是在赛制上有所关联,剧情式真人秀则用后期剪辑对内容进行了剧情冲突设置,通过一系列反转和铺垫塑造或燃或悲的气氛,并将赛制的完整性进行拆分,用一期半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叙述一场完整的晋级赛,然后在每期的结尾留足悬念,吸引观众注意力。

“现在大家爱看剧,我们试图在比赛里面加上剧的元素,应该这样来描述。”对于剧情式真人秀,岑俊义如是解释。当头部综艺都在灌入真人秀理念后,对真人秀运用的功底如何成为评判内容是否优秀的另一标准,岑俊义觉得像《中国好声音》这类节目,需要把真人秀做到极致才会足够好看,“如果做到极致,在我看来也不是坏事,只会更好,而不会有损伤。”

而积累了《热血街舞团》《机器人争霸》等多档节目经验的陈伟认为,真人秀在这类节目里需要掌握好balance,“就是对于不同的题材,我们把剧情的量放到多少的问题,越是大家熟悉的比赛型的题材,它的剧情应该越少,越是大家不熟悉的比赛题材,剧情应该更多。”

以“疏”替“堵”

短视频对综艺的另一冲击是降低了节目的“保密性”。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双重作用,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剧透”这一行为也随之而来。这对于依靠未知性吸引观众观看需求的选秀节目而言,打击最大。

很多综艺节目每次录制结束后,关于晋级结果的消息便遍及网络,而对从一开始就处于保密状态,并将歌手互猜作为节目内容一部分的《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等节目,剧透无疑是“伤筋动骨”的危险。

对此,不少节目在宣发和模式上也不得不做出改变,试图变被动为主动。《歌手》在最近几季已经修改模式,主动曝光歌手,并取消歌手互猜环节。《中国新说唱2019》甚至玩起了“剧透式营销”,在录制阶段便主动在官微曝光晋级选手。

据陈伟透露,本次《中国新说唱2019》录制时并没有严格控制电子设备的携带,选手可以带手机进场,也可以拍摄。“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堵是堵不住的。大家有这个需求,你怎么能可能堵得住呢?那你就去疏导。”

而像《创造101》《偶像练习生》这类选秀,则是直接把投票权完全下放给观众,在一开始将选手名单公布,让粉丝主动在视频平台的榜单里投票,结果实时公开。通过几次试验不难发现,有足够强的剧情之后,综艺节目是可以不依靠未知性来吸引观众的。

谈及短视频的威胁,《这就是街舞》的总导演陆伟表示并非所有的长视频都和短视频有冲突,“如果是个纯才艺的节目的话,你确实完全可以看短视频,但如果是真人秀节目的话,整个完整的一期节目给到观众的感受,是短视频无法取代的。”

回归“剧情感”这一话题,时长是短视频攻占用户时间的利器,也是软肋。陆伟同样认为,短视频因为时长问题无法给予用户需要的剧情感,“看短视频的话,你没有办法去感知到这一点,你充其量只能看到谁赢了,谁输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在创作者们看来,剧情或者说内容质量,会是综艺节目应对短视频的最佳方案。在接受骨朵采访的过程中,陆伟也谈过和陈伟类似的观点,“对于一个做长视频节目的导演来说,最大挑战是在于你要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面,给真正喜欢看你节目的这些用户,给他们回报,给他们满足,让他们觉得我花这一个半或两个小时坐在沙发前,或者是坐在电脑前,看完整个一季的节目是值的。我觉得这才是对于观众来讲最好的一个回报。”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

原标题:短视频“劫道”综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