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出口限制放宽后,日本一些工业巨头开始在市场上出售军事装备。
许多以生产摩托车、洗衣机、电脑等出名的日本大公司,现在也打算开辟新的全球生产线,生产军事装备。如低噪音的攻击型潜艇、水陆两用救援飞机、用激光辅助定位敌人的船载雷达系统等。
在日本政府维持了近五十年的武器出口禁令被放宽后,三菱,川崎,日立,东芝等军事承包商正在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已经准备好做生意了,虽然态度依然有些小心翼翼但无疑十分明朗。
五月份举行的海事安全博览会是日本首个军事工业贸易展,也是日本军事工业生厂商首次向世界展示自己。
“我之前从未见过他们,”澳大利亚军队采购专家、少将Mick Fairweather表示:“这只是个开头。”
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放宽武器出口限制,使二战以来一直受限的日本军事力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松动。
虽然许多日本民众并不支持这一做法,但安倍晋三依然坚持,应该早就这么做了。
中国的日渐崛起、中日关系的时好时坏,为安倍的论点提供了有力依据。安倍希望通过不断加强的军事贸易,来强化与这一地区对中国崛起同样持警惕态度的国家的关系。东南亚国家及印度被列为重点潜在客户。
日本希望澳大利亚能够成为苍龙级潜艇的销售市场,该款潜艇由三菱重工及川崎造船公司共同打造,耗资近500亿日元(5.5亿美元),采用了超静音内燃电力传动引擎,极难被监测到。
三菱重工还在着力打造一款两栖突击运输工具,用于敌对海域的部队登陆战。该产品可能最终能与美国研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使用的装备一较高下。
如何给日本军事工业生产商取名,对于许多外国人而言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即使在日本国内,民众对其也是知之甚少。
但是日本许多大型工业巨头早就涉足军事工业,为日本军队和自卫队提供诸如坦克、飞机等一系列设备。不过日本政府几乎是他们的唯一客户,少有例外。
“没有战争的时候,军事工业很难发展起来,”桃山学院(Momoyama Gakuin University)大学政治与国家安全研究教授松村正浩(Masahiro Matsumura)表示。
日本的工业产值中涉及军工业的不到1%,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的排名情况,日本只有四家公司位列全球武器生产前100强。
松村正浩教授表示,小规模生产也使得日本的武器装备相对昂贵。
并且缺乏实战经验也是个大难题。“美国参与了很多战争,因此对武器性能获得了很多反馈。”他指出,“日本没有打仗,也就没有反馈。”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就没有派遣过军队参与战争,并且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军队只能用作“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安倍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使日本自卫队能够在更多场合出现,包括维护美国等盟友的利益等。
为打开武器出口市场,日本还将为买家提供财政补助。如提供信用担保以降低贷款利率,这让很多发展中国家从日本购买武器成为可能。
上个月,日本就已经开始和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洽谈武器贸易相关协议。
印度对大型水上飞机US-2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该飞机由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为日本海军打造,这是一家以生产自卸卡车和机场旅客登机桥而闻名的公司。US-2能够让印度对偏远的岛屿进行巡查,如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这些岛屿距离大陆有数百公里远。
然而要打进一个由老牌巨头主导的市场绝非易事,而且这些巨头往往与政府关系密切。专家指出,在许多领域日本最好还是与它们合作而非正面交锋。
“我们制造的部件和分系统确实不错,但是如果想要生产整个系统,如下一代战斗机整机,只靠我们自己是不可能的,”日本前日本防卫大臣森本敏(Satoshi Morimoto)说道。
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武器出口禁令之初,日本有些公司曾向美国出口过少量的高科技武器部件,如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追踪传感器。日本公司也是全球民用飞机工业的重要供货商,为波音787梦想客机制造部件等。
许多人认为他们也能为军用飞机,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F-35战斗机,制作零部件。
虽然获得了出口自由,日本有些公司仍对涉及颇具争议的工业存有忧虑。“这里的大部分东西其实并不像武器”,直升机销售代表Yoshibumi Kusaka如是说。
“如果我们突然开始肆无忌惮地出售武器,我觉得这是件非常难的事。”
翻译:熊小平
来源:Straitstime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