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这个时节,华北平原地区小麦收割后夏播玉米茁壮生长,正是需要夏季雨水灌溉的时候,但是今年由于大旱,尤其是连日来高温酷热,很多农民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家的农作物“叶子卷到一起”。
在河北南部的邯郸农村地区,界面新闻小编可以看到大片农田的玉米在遭受干旱折磨,叶子都卷在一起,高度还不及往年同样时节的一半,包括一些柿子树等正在挂果的果树,因为严重缺水,还未长得丰满的果实就过早脱落了。
邯郸地区还不算干旱最严重的,在河北省北部的廊坊市文安县,一些缺水玉米已经开始干枯。“今年是特殊的大旱,旱情太严重了,多少年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老农民就指着这点口粮生活呢,看这个意思收成是肯定没有了。”日前在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中,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一位农民在田间呼吁政府进行帮扶。
连日来,中国各地气温连续攀升。昨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中东部大部份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华北地区更是进入了“烧烤模式”,京津冀等多地最高气温超40℃。
据气象部门分析,这几天由于受到高压脊以及台风“灿鸿”环流外围下沉气流的控制,从华北至华南、西南地区东部普遍都会出现高温天气,此次高温范围大、强度大,尤其是在华北南部至黄淮西部一带高温天气最为严重。
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华北地区在大范围高温少雨天气的影响下,旱情也在进一步加剧。据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尹晓惠统计,今年6月1日至7月13日,华北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49%,为1981年以来降水量次少值,仅次于1989年。
河北省气象局7月13日透露,今年7月上旬,该省平均降水量2.4毫米,较常年偏少94.5%,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少。43个县(市)未出现降水,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5.0毫米。该省气象部门预测,未来河北的旱情将持续或有所发展。
河北省大部分水库的蓄水量出现锐减的现象,7月11日8时,河北省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03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蓄水8.23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少蓄水1.89亿立方米。在受灾方面,目前,仅沧州市农田受旱面积便达63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8.4%。
“农作物枯萎、土地干裂、河流见底”,这些现象并不只是在河北省出现,严重的干旱已经“蔓延”到北京、天津、山西、山东等华北地区的省市。甚至在东北辽宁,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辽宁省锦州、营口、大连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60余万亩农田受旱,大连市9.26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在北京,高温天气以及降雨量少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据了解,北京城区日供水量已经持续一周超过300万立方米,呈现高位运行态势。为此,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呼吁社会各界节约用水,并呼吁用水量大的行业要适当控制用水量,尽量与居民用水高峰期错开。
山东济南是黄河大米的主产区之一,不过这里的秧苗却遭遇了干旱。尽管6月份下过几场雨,但并没有为黄河沿岸的水稻解渴,很多秧苗池已经闲置,不少村民甚至放弃种田,纷纷外出打工。
今年夏天华北地区的大旱其实已经被成功预测。我国气象专家曾预测,今年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受其影响华北将迎接酷暑,而东北则会过“冷夏”。国内多家媒体也曾报道,今年夏季我国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地区局部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干旱较重。
对于令人色变的“厄尔尼诺”现象何时能结束,目前专家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根据《中国气象报》报道,厄尔尼诺的持续发展,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河北中南部地区风暴等强对流天气对小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干旱、高温将可能造成农业减产和森林火灾风险等,同时加剧水资源短缺态势和供需矛盾。
根据华尔街见闻网站消息,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测中心预计,厄尔尼诺天气持续影响北半球至2015年冬季的可能性超过90%,而持续至2016年春季的概率也高达80%,并警告称,这恐怕会影响到全球农作物收成和大宗商品价格。
不过一个稍微令人期待的好消息是,据中央气象台预计,从7月15日开始,受北方冷空气及南方降水天气影响,华北、黄淮及南方地区高温范围缩小、强度减弱,高温过程趋于结束,华北西部和北部的雷阵雨、阵雨天气也将增多,有望在降温的同时,减轻华北部分地区的旱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