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六月上海看片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六月上海看片记

中国目前的电影制作班底,就是由暴发户、流氓、外加一群不知电影为何物,顺便也不知理想为何物的大好青年,凭着一不怕丑,二不怕苦的精神一道完成的。

作者:赛人

六月的上海,每年都要来一趟。

若无片可观,又无良朋相邀,就得窝在宾馆里靠书来打发时光。我出门时,是不带电脑的,不管这门是远是近。

去年靠的是《繁花》,是如老友重逢般的亲切。不必去总结中心思想,更无需探究斯人斯事究竟会落向何处。人生也是如此,你越要强调意义的必然,临了会走到所有意义的对立面。看的时候,并不清楚王家卫欲将其搬上银幕,看完后,料这五岁时就离开上海的香港人未必能荡漾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海上旖情。

《繁花》的结构颇为松散的,只是在叙事上严格分为两个时空,一个是当下,另一个是文革。文革部分更得我心,尤喜写着实,却又能再自如不过地平添一份魔幻来。

这次来上海,也带去一本书,是哈金的《等待》。这书说的是中国人的事,却是一部翻译作品,译的再好,也不如真的汉语,令人沉醉不知归路。最早听说陈可辛一直想将其搬上银幕,芦苇写过一版剧本。

真要拍好也不容易,那不是《亲爱的》,也不是《如果爱》,也非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只有真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有过太多岁月的人才有言之有物,且物尽其用。

论阅读快感,《等待》是不及《繁花》的,文革在其中也是重要的帷蔓。也不像《繁花》那样信马由缰,却又能适时地勒住缰绳。是典型的单纯叙述。余华表扬这作品,是不卖弄一点聪明,聪明是件好事,要提防的是不要被聪明所累。

具体到《等待》,有时希望它稍稍油滑一些,是不是更好。这是一个要拍好,就会很好看的电影,若再会拍一点,说不定还会票房和口碑齐飞。故事虽朴素,可一旦缓缓流动起来,又能生发出死生皆不计较的力量。

一个有妇之夫和一个女人处了十八年,真合理合法起来,男人的那颗未老先衰的心脏却又决定再次偏离航向。这片子难拍之处,不在于时代的复旧,而是男女主人公的身份都是军人,若不涉及当年军队的某些阳光照不到的角落,这电影不拍也罢。

当然,去上海的目的,是要看刚出炉的几部国产片,都不及《等待》有叙事的美感和生之为人的悲欣,太多片子是与人生二字无关的。

都在比赛,谁比谁更机械,谁更能把日子活到狗的身上去。先说以工作为名的观影吧,很多片子其实很早就看了,好比《十二公民》。我就一直不能理解,在一个虚拟的陪审团合议里,犯得着这么七情上脸吗?还急赤白脸地当着一群陌生人掏心掏肺。那也是场竞技,看谁,能最快把自己的劣根和隐痛先曝露给对方看。

非是在说,中国目前的电影制作班底,就是由暴发户、流氓、外加一群不知电影为何物,顺便也不知理想为何物的大好青年,凭着一不怕丑,二不怕苦的精神一道完成的。

这两部影片的孰高孰低,在我所处的团体里,讨论的还算激烈。我站在《煎饼侠》这边,它再怎么胡抡乱扯,也比自以为是的对现实的批判,要更接近真相。《少女哪叱》有许多我喜欢的腔调,我一直对关乎少女情谊的电影兴味极浓,好比《蓝色大门》《猫咪少女》,近年的《弗郎西丝哈》更是心头好。

闺阁之缱绻,最有意思的是,男人若结伴,多少会有相伴闯天涯的豪情。而女性之间的执子之手,却有着不食烟火的决绝,也就有了不请自来的空灵。只是影片过多着墨于父权对其的“压迫”,叛逆是有了,但那种遁身于无形的意境也随之冲淡了许多。

还有三部华语电影,有两部别人请我,有花钱的,也有不花钱的。还有一部是我请别人的,那就是李翰祥的《扬子江风云》,除了大银幕,你在别处是看不到的。这明显是部遵命电影,主要弘扬国民党正面抗战时的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除性命外,还得搭上名节。故事发生地,就是最近出水难的,湖北监利

虽然李翰祥是我的大爱,所以一开始的市井气和风月感,颇为撩人。但整个片子政宣味过浓,且台湾首席大编剧张永祥(台湾健康写实主义最为重要的笔杆子,台湾电影泰斗李行的经典作品几乎都由他执笔)的剧作也有些拖泥带水。

影片开场不久,就不难断定,一脸奸邪的杨群实乃正义之士。接下来的情节,都在意料之中转来转去。反观我们这边反映此时期的谍影幢幢,佼佼者如《51号兵站》,在紧凑明快上,显然要胜出许多。

但无论怎样,关于李翰祥的电影是能看一部是一部,还好,李翰祥的趣味到底放在了他的老搭挡李丽华身上,她扮演的卓寡妇,为换取情报,是连牺牲色相,都眉头不皱的。这在我们这边的谍战片里,是寻不到这分血染的风情。

另两部,分别是《东北偏北》和《山河故人》。前者,很明显浪费了这个题材。连环强奸案背后,那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全民压不住火,又无处发泄的性生存状态几乎为零。《山河故人》目的性太强,强到只剩下目的,这目的也有看人眼色之嫌。

其它的几个,回京后,又分别补上了,即《少年班》、《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和《我是路人甲》。尔东升的这部新片,惟一的好处是,它没有为成功学去摇唇鼓舌。

可片中舞台化灯光下一群演狂舞的画面,实在让人出戏。你不书写生存之卑微,就难以闪现光华乍现时的强光。你不洞见环境之恶劣,就无法焕发无奈后的从容。

这一时期,上海最热的电影是《烈日灼心》,我对这片是持保留意见的。很凑巧,在吃麻小的饭局上,和曹保平碰上了。关于他的这部新作,没有聊太多。倒是聊起了他在电影学院的同事林黎胜,主要是我在说。

林黎胜的《百万巨鳄》,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他的《消失的村庄》,也是几年前在上海看的,真是老旧的可以。林黎胜参予编剧的几部谍战剧,如《潜伏》、《借枪》,都各具其色。他拍的两个小片《我爱长发飘飘》和《一半一半》极有风味。

我重点向曹保平推荐了《一半一半》,一说是编剧邹静之主演,曹保平更来了兴致,忙问邹演地如何,我说不错。那片子所涉及的人伦,是不动声色地往礼崩乐坏的路子上跑。在我看来,是真正呈现了中国新冒出的准中产的精神困境。

六月的上海,雨是少不了的,我所盼望的不用打伞。好在,打车不是太难,可能是我运气好,人品佳。在雨中与过去的女同事,还有女同学,见了面,吃了饭。和女同学聊天时,我谈到了交流和交际是两回事。

更多的时候,还是打开电视看电影,全是些温故未必知新的影片。竟看了两部吴贻弓的片子,《巴山夜雨》和《阙里人家》。当初看时,不觉得有多好,现在看时,也没有改变多少印象。

还有看过不知看过多少遍的《龙虎风云》,周润发跑起来都那么帅,他那年在《秋天的童话》,跑起来也很好看,都让人很心疼。没事时,还翻了翻古龙的《欢乐英雄》来杀时间,一看周润发的光屁股,就想,他要是年轻很多岁,去演那个既大方又上路的郭大路一定很合适。

还有《童年的朋友》,这是我最喜欢的黄蜀芹的电影。可惜只看了片尾,只看到魏启明和林彬,我很喜欢的两位上海演员,他们都有着非同凡响的台词功底。有幸的是,我很快见到了黄蜀芹的公子郑大圣。每次见面,他都很热情。这一次,也不例外。拉着我和另外一帮人,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关于外片,我在去往上海的飞机上,已经看了一部。是我这几年,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透纳先生》。不说影片在各个技术层面上的臻于完美。单就影片中的情感描写,是那样的深沉,不可捉摸,又如此清晰可见。

透纳的女仆,更多的时候,像个性奴。她好像别无所求,并不因与这位当世的大画家有了雨露之情,就有丝毫的骄横,它总是那卑微。而透纳的另一个女人,则如母亲一样的慈爱和温暖。

每个人都不美,甚至是丑陋,美的好像只有风景,和用手用心共同完成的艺术。这部影片,很多时候都是极美的,但最美的部分,应合着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而上海本地放的外片,好多片子,没有想像中难买。趁一个间隙,重看了弗雷德·金尼曼的《乱世忠魂》,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从现在到永远》。影片要说的除了爱情不知该花落何处外,就是报国无门。

而我真正感兴趣的只有一部,那便是《狂人比埃洛》。这部电影让我对戈达尔彻底改观,这片子也是我的影史十佳之选。它是《筋疲力尽》的变奏,却更具不知所终的青春气息,一对雌雄大盗漫无目的相爱,背叛。它那么地兴之所至又能四处开放,不作呻吟,却一样深情款款。

《狂人比埃洛》在我这儿,也是一部绝妙的爱情电影,好的电影,总有一方会把对方当整个世界来看待。戈达尔的这部名作就是如此。记得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就把片中的主题曲的歌词全部抄了下来。

戈达尔的前妻,太过漂亮的安娜卡里娜在片中唱这首歌时,影片的摄影机运动非常复杂,在逼仄的空间里故作潇洒地随意摆荡。卡琳娜穿着睡衣为贝尔蒙多准备早餐,而屋子里有一具尸体。我再抄一遍,就结束这篇文章吧:

对,我从未说过我会永远爱你

我的爱人

你从未承诺你会爱我

我们从未山盟海誓

因为你我

从不相信自己会坠入情网

我们是如此变幻无常

但,无声无息中

一点一点

晨曦中我们交织的身体

孕育了感情

无限爱语涌到了我们的唇边

我们的热吻在交换着爱情的誓言

如此缠绵的爱语

我以为自己并不会爱你

哦,我的爱人

从未想过我们会在一起

而彼此不生厌倦

每天早晨醒来

惊奇的发现同床的我们

仍然如此欣喜

我们希翼的不过是普通的快乐

那种在一起轻松自在的感觉

无声无息中

一点一点

作者简介:赛人,资深电影策划人,曾任《电影世界》杂志副主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六月上海看片记

中国目前的电影制作班底,就是由暴发户、流氓、外加一群不知电影为何物,顺便也不知理想为何物的大好青年,凭着一不怕丑,二不怕苦的精神一道完成的。

作者:赛人

六月的上海,每年都要来一趟。

若无片可观,又无良朋相邀,就得窝在宾馆里靠书来打发时光。我出门时,是不带电脑的,不管这门是远是近。

去年靠的是《繁花》,是如老友重逢般的亲切。不必去总结中心思想,更无需探究斯人斯事究竟会落向何处。人生也是如此,你越要强调意义的必然,临了会走到所有意义的对立面。看的时候,并不清楚王家卫欲将其搬上银幕,看完后,料这五岁时就离开上海的香港人未必能荡漾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海上旖情。

《繁花》的结构颇为松散的,只是在叙事上严格分为两个时空,一个是当下,另一个是文革。文革部分更得我心,尤喜写着实,却又能再自如不过地平添一份魔幻来。

这次来上海,也带去一本书,是哈金的《等待》。这书说的是中国人的事,却是一部翻译作品,译的再好,也不如真的汉语,令人沉醉不知归路。最早听说陈可辛一直想将其搬上银幕,芦苇写过一版剧本。

真要拍好也不容易,那不是《亲爱的》,也不是《如果爱》,也非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只有真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有过太多岁月的人才有言之有物,且物尽其用。

论阅读快感,《等待》是不及《繁花》的,文革在其中也是重要的帷蔓。也不像《繁花》那样信马由缰,却又能适时地勒住缰绳。是典型的单纯叙述。余华表扬这作品,是不卖弄一点聪明,聪明是件好事,要提防的是不要被聪明所累。

具体到《等待》,有时希望它稍稍油滑一些,是不是更好。这是一个要拍好,就会很好看的电影,若再会拍一点,说不定还会票房和口碑齐飞。故事虽朴素,可一旦缓缓流动起来,又能生发出死生皆不计较的力量。

一个有妇之夫和一个女人处了十八年,真合理合法起来,男人的那颗未老先衰的心脏却又决定再次偏离航向。这片子难拍之处,不在于时代的复旧,而是男女主人公的身份都是军人,若不涉及当年军队的某些阳光照不到的角落,这电影不拍也罢。

当然,去上海的目的,是要看刚出炉的几部国产片,都不及《等待》有叙事的美感和生之为人的悲欣,太多片子是与人生二字无关的。

都在比赛,谁比谁更机械,谁更能把日子活到狗的身上去。先说以工作为名的观影吧,很多片子其实很早就看了,好比《十二公民》。我就一直不能理解,在一个虚拟的陪审团合议里,犯得着这么七情上脸吗?还急赤白脸地当着一群陌生人掏心掏肺。那也是场竞技,看谁,能最快把自己的劣根和隐痛先曝露给对方看。

非是在说,中国目前的电影制作班底,就是由暴发户、流氓、外加一群不知电影为何物,顺便也不知理想为何物的大好青年,凭着一不怕丑,二不怕苦的精神一道完成的。

这两部影片的孰高孰低,在我所处的团体里,讨论的还算激烈。我站在《煎饼侠》这边,它再怎么胡抡乱扯,也比自以为是的对现实的批判,要更接近真相。《少女哪叱》有许多我喜欢的腔调,我一直对关乎少女情谊的电影兴味极浓,好比《蓝色大门》《猫咪少女》,近年的《弗郎西丝哈》更是心头好。

闺阁之缱绻,最有意思的是,男人若结伴,多少会有相伴闯天涯的豪情。而女性之间的执子之手,却有着不食烟火的决绝,也就有了不请自来的空灵。只是影片过多着墨于父权对其的“压迫”,叛逆是有了,但那种遁身于无形的意境也随之冲淡了许多。

还有三部华语电影,有两部别人请我,有花钱的,也有不花钱的。还有一部是我请别人的,那就是李翰祥的《扬子江风云》,除了大银幕,你在别处是看不到的。这明显是部遵命电影,主要弘扬国民党正面抗战时的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除性命外,还得搭上名节。故事发生地,就是最近出水难的,湖北监利

虽然李翰祥是我的大爱,所以一开始的市井气和风月感,颇为撩人。但整个片子政宣味过浓,且台湾首席大编剧张永祥(台湾健康写实主义最为重要的笔杆子,台湾电影泰斗李行的经典作品几乎都由他执笔)的剧作也有些拖泥带水。

影片开场不久,就不难断定,一脸奸邪的杨群实乃正义之士。接下来的情节,都在意料之中转来转去。反观我们这边反映此时期的谍影幢幢,佼佼者如《51号兵站》,在紧凑明快上,显然要胜出许多。

但无论怎样,关于李翰祥的电影是能看一部是一部,还好,李翰祥的趣味到底放在了他的老搭挡李丽华身上,她扮演的卓寡妇,为换取情报,是连牺牲色相,都眉头不皱的。这在我们这边的谍战片里,是寻不到这分血染的风情。

另两部,分别是《东北偏北》和《山河故人》。前者,很明显浪费了这个题材。连环强奸案背后,那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全民压不住火,又无处发泄的性生存状态几乎为零。《山河故人》目的性太强,强到只剩下目的,这目的也有看人眼色之嫌。

其它的几个,回京后,又分别补上了,即《少年班》、《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和《我是路人甲》。尔东升的这部新片,惟一的好处是,它没有为成功学去摇唇鼓舌。

可片中舞台化灯光下一群演狂舞的画面,实在让人出戏。你不书写生存之卑微,就难以闪现光华乍现时的强光。你不洞见环境之恶劣,就无法焕发无奈后的从容。

这一时期,上海最热的电影是《烈日灼心》,我对这片是持保留意见的。很凑巧,在吃麻小的饭局上,和曹保平碰上了。关于他的这部新作,没有聊太多。倒是聊起了他在电影学院的同事林黎胜,主要是我在说。

林黎胜的《百万巨鳄》,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他的《消失的村庄》,也是几年前在上海看的,真是老旧的可以。林黎胜参予编剧的几部谍战剧,如《潜伏》、《借枪》,都各具其色。他拍的两个小片《我爱长发飘飘》和《一半一半》极有风味。

我重点向曹保平推荐了《一半一半》,一说是编剧邹静之主演,曹保平更来了兴致,忙问邹演地如何,我说不错。那片子所涉及的人伦,是不动声色地往礼崩乐坏的路子上跑。在我看来,是真正呈现了中国新冒出的准中产的精神困境。

六月的上海,雨是少不了的,我所盼望的不用打伞。好在,打车不是太难,可能是我运气好,人品佳。在雨中与过去的女同事,还有女同学,见了面,吃了饭。和女同学聊天时,我谈到了交流和交际是两回事。

更多的时候,还是打开电视看电影,全是些温故未必知新的影片。竟看了两部吴贻弓的片子,《巴山夜雨》和《阙里人家》。当初看时,不觉得有多好,现在看时,也没有改变多少印象。

还有看过不知看过多少遍的《龙虎风云》,周润发跑起来都那么帅,他那年在《秋天的童话》,跑起来也很好看,都让人很心疼。没事时,还翻了翻古龙的《欢乐英雄》来杀时间,一看周润发的光屁股,就想,他要是年轻很多岁,去演那个既大方又上路的郭大路一定很合适。

还有《童年的朋友》,这是我最喜欢的黄蜀芹的电影。可惜只看了片尾,只看到魏启明和林彬,我很喜欢的两位上海演员,他们都有着非同凡响的台词功底。有幸的是,我很快见到了黄蜀芹的公子郑大圣。每次见面,他都很热情。这一次,也不例外。拉着我和另外一帮人,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关于外片,我在去往上海的飞机上,已经看了一部。是我这几年,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透纳先生》。不说影片在各个技术层面上的臻于完美。单就影片中的情感描写,是那样的深沉,不可捉摸,又如此清晰可见。

透纳的女仆,更多的时候,像个性奴。她好像别无所求,并不因与这位当世的大画家有了雨露之情,就有丝毫的骄横,它总是那卑微。而透纳的另一个女人,则如母亲一样的慈爱和温暖。

每个人都不美,甚至是丑陋,美的好像只有风景,和用手用心共同完成的艺术。这部影片,很多时候都是极美的,但最美的部分,应合着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而上海本地放的外片,好多片子,没有想像中难买。趁一个间隙,重看了弗雷德·金尼曼的《乱世忠魂》,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从现在到永远》。影片要说的除了爱情不知该花落何处外,就是报国无门。

而我真正感兴趣的只有一部,那便是《狂人比埃洛》。这部电影让我对戈达尔彻底改观,这片子也是我的影史十佳之选。它是《筋疲力尽》的变奏,却更具不知所终的青春气息,一对雌雄大盗漫无目的相爱,背叛。它那么地兴之所至又能四处开放,不作呻吟,却一样深情款款。

《狂人比埃洛》在我这儿,也是一部绝妙的爱情电影,好的电影,总有一方会把对方当整个世界来看待。戈达尔的这部名作就是如此。记得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就把片中的主题曲的歌词全部抄了下来。

戈达尔的前妻,太过漂亮的安娜卡里娜在片中唱这首歌时,影片的摄影机运动非常复杂,在逼仄的空间里故作潇洒地随意摆荡。卡琳娜穿着睡衣为贝尔蒙多准备早餐,而屋子里有一具尸体。我再抄一遍,就结束这篇文章吧:

对,我从未说过我会永远爱你

我的爱人

你从未承诺你会爱我

我们从未山盟海誓

因为你我

从不相信自己会坠入情网

我们是如此变幻无常

但,无声无息中

一点一点

晨曦中我们交织的身体

孕育了感情

无限爱语涌到了我们的唇边

我们的热吻在交换着爱情的誓言

如此缠绵的爱语

我以为自己并不会爱你

哦,我的爱人

从未想过我们会在一起

而彼此不生厌倦

每天早晨醒来

惊奇的发现同床的我们

仍然如此欣喜

我们希翼的不过是普通的快乐

那种在一起轻松自在的感觉

无声无息中

一点一点

作者简介:赛人,资深电影策划人,曾任《电影世界》杂志副主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