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曾被指大盘暴跌元凶之一,十年跨度,金融科技巨头如何重上巅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曾被指大盘暴跌元凶之一,十年跨度,金融科技巨头如何重上巅峰

十年跨度,是平安股价的三落三起。

文|苏说财经  艾小姐

编辑|苏文

中国平安又登上了历史高峰。

2019年6月28日,平安股价报收88.61元/股,成功将2007年的股价峰值抛在身后,再创历史新高。其总市值也首次突破1.6万亿。

在大盘指数还在3000点以下匍匐前进时,平安的股价走势无疑显得鹤立鸡群、尤为耀眼。

令人唏嘘的是,在十年前的2008年,平安一度被市场指责为大盘暴跌的元凶之一!

十年跨度,是平安股价的三落三起。

1、2008年的“黑天鹅”

2007年,整个股市沸腾了。

这是自1999年之后资本市场的又一场无度盛宴。随着股改的推进,A股从2005年中的998点开始反弹,逐渐呈现慢牛行情。

随着“股市能赚钱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股民开始把银行存款大搬家,银行抢基彻夜排队的现象开始屡见不鲜,最关键的是,每天都有不断涌入的新股民:5000万,8000万,1亿……

随后,上证指数冲上6124点。

当时的疯狂,直到现在仍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但人们更记得的是,疯狂之后的暴跌。

而关于这次暴跌描述中,有一个被频繁提起的企业,它在洪浪席卷中,步履不稳、仓皇退让也没能得以保全自身,最后在咒骂的唾弃声中,低调潜行多年,最后成长为整个行业无法忽视的存在,它就是中国平安。

2007年11月29日,马明哲旗下的平安以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买下富通集团4.18%股权,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这笔交易曾被视为一笔精明的抄底。

仅两个月后,中国平安为了预备资金输血富通收购,抛出了一枚核弹。

这枚核弹,不仅把平安股价从149元炸落到19.98元,事后也被市场诸多声音质疑为2008年股市暴跌的因素之一,把上证指数从6124点炸到了1664点。

这颗雷相当大,大到不仅平安,整个A股都被指受其影响,遭遇巨型黑天鹅。它就是2008年1日21日中国平安抛出的1500亿元再融资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曾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这是多少年奋斗到的1000亿啊,一个再融资,马上又凭空多变出一个平安来,多么可怕!”

因为当时平安的市值,也仅1000亿元左右。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仅仅不到1年,金融风暴侵袭欧洲,平安寄予众望的富通集团被比利时政府强行国有化后贱价分拆,导致富通股价大跌。仅此一役,平安损失超200亿元。

平安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马明哲最难熬的一段日子。他跟朋友自嘲“头昏脑胀,死皮赖脸地熬着,不知道能顶多久”。这之后,据说马明哲的烟瘾更大,一天至少抽两包烟,到了晚上,要靠三片安眠药才能入睡。

平安开始陷入上市后的第一个巨大黑洞,股价也跌入谷底。

二十年前的1988年,32岁的马明哲当上平安保险的董事总经理。矮矮的一层楼,几百平方米的办公面积,12名员工(加上马明哲13个人),靠着3台电脑和一辆自行车、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打印保单,平安从零起步。

二十年后的2008年,平安早已摆脱了初生时的稚嫩,而生于抗美援朝、年少时遭遇自然灾害、读书时碰上“文革”、工作时遇到上山下乡的马明哲,面对命运的反复,早已习惯了隐忍。

根据马明哲最得力副手孙建一所说,平安发展21年,除了富通,平安基本没损失过,坏账率不到千分之一。

但股价大跌后不久,马明哲还是出来道歉了。

道歉的同时,他尝试做出解释:“富通的主要业务在荷比卢地区。历史上来看,这一地区的股票市场波动性相对比较小,房价、经济都非常稳定。当时A股波动比较大,我们希望把部分投资放在更安全的市场。”

虽然聘请了最优秀的投行和中介机构,做了各方面的评估,整体反映都是好的,整个投资调研和决策谨慎、理性,但这都敌不过这场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冲击。

风暴后的第二年初,马明哲去看望多年好友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法师。谈及过去一年,戒忍法师告诉马明哲“知足常乐”。

“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法师说,“一个人走在沙滩上,他踩的足印有正的,有歪的,有深的,有浅的,回头看一看,无论对与错,经过就好,这就是人生。不要背任何包袱,一切向前看。”

经历巨额亏损后,2008年的平安年净利润仅为4.77亿元,较2007年下滑97.5%。

在马明哲的率领下,重创后的平安开始向前看。

2、金融科技“价值重估”

十年前,平安就像一座冰山,10%浮在水面上,90%沉在水下。上市后掀起的惊涛骇浪,让人们从更多视角开始审视这家企业。

十年一轮回,2017年,站在高达592.5米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顶层的马明哲,内心应该颇有感触。

此时的平安已成长成一艘巨舰,2017年净利润接近1000亿,同比增长38.2%;总资产近6.5万亿,是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

但此时马明哲的内心,却总有一道坎,那就是平安股价。

中国平安素来被视作“白马股”,是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标配,自上市以来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达到24.5%。但市场几乎无视,股价就是上不去。

马明哲素来低调、鲜少露面。但2017年以来,无论是股东大会还是新闻发布会,马明哲不遗余力地向外界诠释中国平安的价值。

在2016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和高管共同向外界传递出“平安被低估”的信号。

于是乎,2017年整年,平安股价从31.24元涨到77.04元,涨幅高达101.4%,成为年度大牛股之一。

广大投资者惊叹于马明哲号召力的同时,也开始为平安的估值摇旗呐喊。但2017年平安得以大涨,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

众所周知,金融股的估值绝对是比不上科技股的。平安的动态市盈率长期持续在10倍左右,但腾讯、阿里等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动辄30倍、40倍。

深谋远虑的马明哲决定做出重大调整。

2017年,平安正式启动“科技+金融”模式,成为冲在最前面的金融科技巨头。

“智能科技的时代正在来临,赢科技者赢未来。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逐步将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

科技俨然已经成为这家万亿巨头的转型筹码。

当然,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也将为平安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入口。而在这方面,平安早有积累。

“平安的个人客户数1.31亿,每10个中国人中有1个平安的客户。”平安发布的2016年报中这样写道。舆论认为,这一数字是平安年报首次披露在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

平安总经理任汇川在报发布会上对此解释道:“平安已具备像互联网科技公司一样用客户数量做估值基础的条件,传统金融机构的估值模型无法体现其众多用户数量的真实价值。”

在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明哲回忆自己从31年前带领平安经历了上百次创业,其中科技创新让他尤为感触深切。

平安自称过去十年投入了超500亿元在金融科技上,按照2017年的规划,未来每年的投入金额将占营收的1%。经过几年的投入,平安培养起了超过2万名科技研发人员,拥有超过3000项金融、医疗专利,这些都将为平安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不仅仅金融行业想做金融科技模式,互联网企业也对这一领域垂涎已久。阿里余额宝的迅猛崛起,腾讯理财通的悄然追击,互联网巨头们都将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作为未来布局的重中之重。

而持有全牌照的平安,为了抢占领地,早就迫不及待地吹响了冲锋号。

吹响号角的领航人马明哲,始终被业内视为先锋者的角色,看得远、看得准、敢下筹码,“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商业要发生啥,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

2017年,在马明哲的带领下,除了整个平安集团高管上下都在想尽办法把金融科技业务给公众讲明白、讲透彻,让投资者看到平安的价值,各大券商分析师也在持续关注,安信证券赵湘怀、海通证券孙婷、国泰君安刘欣琦等分析师均在各大研报里,首推平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安股价翻了一倍。

2017年年报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马明哲,“对今年股价涨幅还满意吗?”

马明哲说:“我们不会对公司的股价做出任何的评论。”想必是满意的吧。

就在马明哲以为凭着科技业务价值的爆发,平安的科技业务从量变发生质变,股价还将一往无前。

2018年,贸易战爆发。平安股价从最高78.36跌到最低53.84,一夜回到解放前。

3、千亿回购

2003年至2018年,平安的资产和营收增速分别保持在28%、19%的年化增速,净利润率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12%的稳定区间。

就是这样一只公认的大蓝筹,也没抵御住2018年的一次次暴跌大潮,而这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马明哲——这位世界最大保险帝国的掌舵者。

2018年10月29日,平安公告千亿回购方案,市场哗然,长期持有平安的股东们开始跃跃欲试。

其实自2018年11月A股回购松绑以来,上市公司尤其是龙头企业宣布大规模回购的并不鲜见。

Wind数据显示,年内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中,招商蛇口已回购36.17亿元,陕西煤业已回购24.6亿元,美的集团回购19.92亿元,伊利股份已回购19.85亿元。

此外,还包括了中联重科、TCL集团……清一色的行业龙头。

但像平安这样市值万亿的大盘蓝筹金融机构,自然备受市场关注。

2019年6月20日,平安在继连续两次大手笔回购(分别为2.82亿元购回350万股、10.91亿元购回1300万股)后,进行了第三次回购,随后平安大涨5.94%。

仅8日后,平安股价直冲88.61元,创下历史新高。

股价冲高的背后,除了回购,更多的是爆发的增长动力。

2019年一季度,平安归母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7%,作为一家利润以千亿计、市值以万亿计的巨无霸,仍有如此增速实属罕见。

但如果按照一季度2.55元的每股收益计算,年化每股收益达10.2元,当前估值也不过8.47倍。平安的估值优势已非常明显。

虽然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股价始终涨涨跌跌,马明哲估计也非常心累。但发展了三十年的平安,确实已走得愈加稳健。

1988年马明哲创立平安,保费收入只有500多万元。30年后,集团收入是当年的近20万倍。而64岁的马明哲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13到15个小时,永远带着强烈的危机感,似同为深圳企业家的任正非一样。

他曾多次告诫平安上下,“Tomorrow will never come(不要幻想明天)”,2010年,他又在内部说:互联网浪潮下,金融产业是“Change Or Die(非变即死)”。

正如孙建一所说,像马明哲这样的企业家,是用灵魂入股了企业,一息尚存,就会永不停止、拼搏奋斗。

2019年6月,平安凭借应用微表情智能识别技术,成功进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的年度“50 家聪明的公司”榜单。而这份百年科技杂志的评选榜单里,其他入选企业均为华为、台积电、赛灵思等长期霸占尖端科技排行榜的巨头。

显然,对于马明哲领航下全力向科技驱动转型的平安来说,新的三十年,至少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开篇,而除了股价之外的发展与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马明哲

  • 平安集团开年人事大调整,时隔20年后马明哲再任战略发展中心主任
  • 时隔20年,马明哲再次出任中国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曾被指大盘暴跌元凶之一,十年跨度,金融科技巨头如何重上巅峰

十年跨度,是平安股价的三落三起。

文|苏说财经  艾小姐

编辑|苏文

中国平安又登上了历史高峰。

2019年6月28日,平安股价报收88.61元/股,成功将2007年的股价峰值抛在身后,再创历史新高。其总市值也首次突破1.6万亿。

在大盘指数还在3000点以下匍匐前进时,平安的股价走势无疑显得鹤立鸡群、尤为耀眼。

令人唏嘘的是,在十年前的2008年,平安一度被市场指责为大盘暴跌的元凶之一!

十年跨度,是平安股价的三落三起。

1、2008年的“黑天鹅”

2007年,整个股市沸腾了。

这是自1999年之后资本市场的又一场无度盛宴。随着股改的推进,A股从2005年中的998点开始反弹,逐渐呈现慢牛行情。

随着“股市能赚钱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股民开始把银行存款大搬家,银行抢基彻夜排队的现象开始屡见不鲜,最关键的是,每天都有不断涌入的新股民:5000万,8000万,1亿……

随后,上证指数冲上6124点。

当时的疯狂,直到现在仍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但人们更记得的是,疯狂之后的暴跌。

而关于这次暴跌描述中,有一个被频繁提起的企业,它在洪浪席卷中,步履不稳、仓皇退让也没能得以保全自身,最后在咒骂的唾弃声中,低调潜行多年,最后成长为整个行业无法忽视的存在,它就是中国平安。

2007年11月29日,马明哲旗下的平安以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买下富通集团4.18%股权,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这笔交易曾被视为一笔精明的抄底。

仅两个月后,中国平安为了预备资金输血富通收购,抛出了一枚核弹。

这枚核弹,不仅把平安股价从149元炸落到19.98元,事后也被市场诸多声音质疑为2008年股市暴跌的因素之一,把上证指数从6124点炸到了1664点。

这颗雷相当大,大到不仅平安,整个A股都被指受其影响,遭遇巨型黑天鹅。它就是2008年1日21日中国平安抛出的1500亿元再融资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曾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这是多少年奋斗到的1000亿啊,一个再融资,马上又凭空多变出一个平安来,多么可怕!”

因为当时平安的市值,也仅1000亿元左右。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仅仅不到1年,金融风暴侵袭欧洲,平安寄予众望的富通集团被比利时政府强行国有化后贱价分拆,导致富通股价大跌。仅此一役,平安损失超200亿元。

平安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马明哲最难熬的一段日子。他跟朋友自嘲“头昏脑胀,死皮赖脸地熬着,不知道能顶多久”。这之后,据说马明哲的烟瘾更大,一天至少抽两包烟,到了晚上,要靠三片安眠药才能入睡。

平安开始陷入上市后的第一个巨大黑洞,股价也跌入谷底。

二十年前的1988年,32岁的马明哲当上平安保险的董事总经理。矮矮的一层楼,几百平方米的办公面积,12名员工(加上马明哲13个人),靠着3台电脑和一辆自行车、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打印保单,平安从零起步。

二十年后的2008年,平安早已摆脱了初生时的稚嫩,而生于抗美援朝、年少时遭遇自然灾害、读书时碰上“文革”、工作时遇到上山下乡的马明哲,面对命运的反复,早已习惯了隐忍。

根据马明哲最得力副手孙建一所说,平安发展21年,除了富通,平安基本没损失过,坏账率不到千分之一。

但股价大跌后不久,马明哲还是出来道歉了。

道歉的同时,他尝试做出解释:“富通的主要业务在荷比卢地区。历史上来看,这一地区的股票市场波动性相对比较小,房价、经济都非常稳定。当时A股波动比较大,我们希望把部分投资放在更安全的市场。”

虽然聘请了最优秀的投行和中介机构,做了各方面的评估,整体反映都是好的,整个投资调研和决策谨慎、理性,但这都敌不过这场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冲击。

风暴后的第二年初,马明哲去看望多年好友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法师。谈及过去一年,戒忍法师告诉马明哲“知足常乐”。

“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法师说,“一个人走在沙滩上,他踩的足印有正的,有歪的,有深的,有浅的,回头看一看,无论对与错,经过就好,这就是人生。不要背任何包袱,一切向前看。”

经历巨额亏损后,2008年的平安年净利润仅为4.77亿元,较2007年下滑97.5%。

在马明哲的率领下,重创后的平安开始向前看。

2、金融科技“价值重估”

十年前,平安就像一座冰山,10%浮在水面上,90%沉在水下。上市后掀起的惊涛骇浪,让人们从更多视角开始审视这家企业。

十年一轮回,2017年,站在高达592.5米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顶层的马明哲,内心应该颇有感触。

此时的平安已成长成一艘巨舰,2017年净利润接近1000亿,同比增长38.2%;总资产近6.5万亿,是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

但此时马明哲的内心,却总有一道坎,那就是平安股价。

中国平安素来被视作“白马股”,是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标配,自上市以来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达到24.5%。但市场几乎无视,股价就是上不去。

马明哲素来低调、鲜少露面。但2017年以来,无论是股东大会还是新闻发布会,马明哲不遗余力地向外界诠释中国平安的价值。

在2016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马明哲和高管共同向外界传递出“平安被低估”的信号。

于是乎,2017年整年,平安股价从31.24元涨到77.04元,涨幅高达101.4%,成为年度大牛股之一。

广大投资者惊叹于马明哲号召力的同时,也开始为平安的估值摇旗呐喊。但2017年平安得以大涨,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

众所周知,金融股的估值绝对是比不上科技股的。平安的动态市盈率长期持续在10倍左右,但腾讯、阿里等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动辄30倍、40倍。

深谋远虑的马明哲决定做出重大调整。

2017年,平安正式启动“科技+金融”模式,成为冲在最前面的金融科技巨头。

“智能科技的时代正在来临,赢科技者赢未来。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逐步将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

科技俨然已经成为这家万亿巨头的转型筹码。

当然,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也将为平安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入口。而在这方面,平安早有积累。

“平安的个人客户数1.31亿,每10个中国人中有1个平安的客户。”平安发布的2016年报中这样写道。舆论认为,这一数字是平安年报首次披露在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

平安总经理任汇川在报发布会上对此解释道:“平安已具备像互联网科技公司一样用客户数量做估值基础的条件,传统金融机构的估值模型无法体现其众多用户数量的真实价值。”

在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明哲回忆自己从31年前带领平安经历了上百次创业,其中科技创新让他尤为感触深切。

平安自称过去十年投入了超500亿元在金融科技上,按照2017年的规划,未来每年的投入金额将占营收的1%。经过几年的投入,平安培养起了超过2万名科技研发人员,拥有超过3000项金融、医疗专利,这些都将为平安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不仅仅金融行业想做金融科技模式,互联网企业也对这一领域垂涎已久。阿里余额宝的迅猛崛起,腾讯理财通的悄然追击,互联网巨头们都将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作为未来布局的重中之重。

而持有全牌照的平安,为了抢占领地,早就迫不及待地吹响了冲锋号。

吹响号角的领航人马明哲,始终被业内视为先锋者的角色,看得远、看得准、敢下筹码,“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商业要发生啥,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

2017年,在马明哲的带领下,除了整个平安集团高管上下都在想尽办法把金融科技业务给公众讲明白、讲透彻,让投资者看到平安的价值,各大券商分析师也在持续关注,安信证券赵湘怀、海通证券孙婷、国泰君安刘欣琦等分析师均在各大研报里,首推平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安股价翻了一倍。

2017年年报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马明哲,“对今年股价涨幅还满意吗?”

马明哲说:“我们不会对公司的股价做出任何的评论。”想必是满意的吧。

就在马明哲以为凭着科技业务价值的爆发,平安的科技业务从量变发生质变,股价还将一往无前。

2018年,贸易战爆发。平安股价从最高78.36跌到最低53.84,一夜回到解放前。

3、千亿回购

2003年至2018年,平安的资产和营收增速分别保持在28%、19%的年化增速,净利润率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12%的稳定区间。

就是这样一只公认的大蓝筹,也没抵御住2018年的一次次暴跌大潮,而这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马明哲——这位世界最大保险帝国的掌舵者。

2018年10月29日,平安公告千亿回购方案,市场哗然,长期持有平安的股东们开始跃跃欲试。

其实自2018年11月A股回购松绑以来,上市公司尤其是龙头企业宣布大规模回购的并不鲜见。

Wind数据显示,年内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中,招商蛇口已回购36.17亿元,陕西煤业已回购24.6亿元,美的集团回购19.92亿元,伊利股份已回购19.85亿元。

此外,还包括了中联重科、TCL集团……清一色的行业龙头。

但像平安这样市值万亿的大盘蓝筹金融机构,自然备受市场关注。

2019年6月20日,平安在继连续两次大手笔回购(分别为2.82亿元购回350万股、10.91亿元购回1300万股)后,进行了第三次回购,随后平安大涨5.94%。

仅8日后,平安股价直冲88.61元,创下历史新高。

股价冲高的背后,除了回购,更多的是爆发的增长动力。

2019年一季度,平安归母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7%,作为一家利润以千亿计、市值以万亿计的巨无霸,仍有如此增速实属罕见。

但如果按照一季度2.55元的每股收益计算,年化每股收益达10.2元,当前估值也不过8.47倍。平安的估值优势已非常明显。

虽然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股价始终涨涨跌跌,马明哲估计也非常心累。但发展了三十年的平安,确实已走得愈加稳健。

1988年马明哲创立平安,保费收入只有500多万元。30年后,集团收入是当年的近20万倍。而64岁的马明哲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13到15个小时,永远带着强烈的危机感,似同为深圳企业家的任正非一样。

他曾多次告诫平安上下,“Tomorrow will never come(不要幻想明天)”,2010年,他又在内部说:互联网浪潮下,金融产业是“Change Or Die(非变即死)”。

正如孙建一所说,像马明哲这样的企业家,是用灵魂入股了企业,一息尚存,就会永不停止、拼搏奋斗。

2019年6月,平安凭借应用微表情智能识别技术,成功进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的年度“50 家聪明的公司”榜单。而这份百年科技杂志的评选榜单里,其他入选企业均为华为、台积电、赛灵思等长期霸占尖端科技排行榜的巨头。

显然,对于马明哲领航下全力向科技驱动转型的平安来说,新的三十年,至少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开篇,而除了股价之外的发展与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