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商韬略 贾澎
6月30日晚间,紫光集团宣布将组建DRAM事业群,这标志着紫光集团DRAM战略正式起航。同时,紫光集团委任刁石京为事业群董事长,高启全为事业群CEO。
公开资料显示,刁石京曾任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副巡视员、信息产业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
现任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长江存储执行董事及代行董事长、武汉新芯CEO的高启全,则是全球DRAM界最资深的华人之一,曾被媒体誉为“台湾存储教父”。
【1】
1953年,高启全出生于台北大稻埕,毕业于台大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从1980年起,高启全便在半导体及DRAM领域从业,先后在美国仙童半导体、英特尔等公司任职。
1987年,他回台湾加入台积电,任一厂厂长。在1989年,他与吴敏求共同创立旺宏,这扭转了当时台湾高科技人才流向海外的风气。
九十年代,台塑创办人王永庆长子王文洋筹设南亚科技,致力于DRAM的研发、设计、销售,由高启全担任执行副总经理。从此高启全便与台湾命运多舛的DRAM事业,紧紧绑定在一起。
台塑集团DRAM技术来源,是先后通过与日本、德国、美国企业合作取得的。日、德方先后退出,而美光与南亚科联盟,看重的正是有台塑集团作为财务靠山。在美光自有技术、台塑集团财务背景、以及南亚科量产实力下,三方达成合作。
此后,南亚科与美国美光科技共同合资成立公司华亚科。投入DRAM产业30多年,成为华亚科、南亚科总经理的高启全,也成为台湾DRAM产业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被媒体封为“DRAM教父”。
随着产业竞争格局变化以及三星崛起,DRAM产业竞争逐渐变得惨烈。经过一系列整合与淘汰,逐渐形成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大数小”的格局,“数小”都在台湾。
而对三星的霸气,高启全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业绩数据。
一则轶事是:高启全的大儿子娶了韩籍太太,2010年随太太从美国到韩国三星任职。高启全为了避嫌,主动与一位三星副总经理言明此事。但对方竟说:“我们没有把你们视为竞争对手”。
南亚科和华亚科的技术来源为美光,但技术整合进度延宕,造成美光与三星的技术差距拉大。据业界人士表示,2015年7月时,高启全本希望增资150亿至200亿元,加速研发,拉近与三星、海力士的距离;但因7月间南亚科股价大跌,增资计划也被搁置。
据统计,台塑集团在南亚科、华亚科总投入金额超过2千亿元。但算起总帐,台塑DRAM事业走了20年仍是亏损。
最后,南亚科不得不停掉与美光的共同技术研发,把华亚科产能统统给美光。到2016年12月,华亚科技正式成为美光100% 子公司。
后来有媒体问高启全,假设现在还在台湾会怎样?
他答:“连华亚科都被卖掉了,真的使不上力。”
【2】
2015年时,紫光集团曾计划并购美光,打造国家级的存储器产业,后因技术封锁原因没有成功。但在过程中,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与高启全接触后,双方对发展储存产业的方向和想法是一拍即合。
而双方的共同目标,就是对抗三星。
高启全认为,韩国控制全球DRAM市占率高达80%、NANDFlash市占率60%,长此发展下去韩国将会掌握全球90%的存储器芯片。而解决方法,是让中国成为平衡三星的另一股势力。这也促成了高启全加入紫光集团,一起把中国的存储产业做起来。
2015年10月,南亚科技董事会同意高启全退休。高启全在内部信中写道:“选择退休是因为还想做一番不同的事业。面对强大竞争对手,希望结合两岸优势,整合全球记忆体版图,创造共赢局面。”
在国内芯片企业中,紫光集团布局较广。在储存领域,紫光旗下不仅有国家队长江存储;由收购西安华芯而来的紫光国微,也有DRAM研发能力,其多款产品已实现全球量产和销售。
芯片产业素有“烧钱机器”之称,在该领域打拼数十年的高启全,对集中资源的重要性深有感触。
“台湾因为资源不足,分散成7~8家自己去打拼且各自为政。”他曾表示,“要发展存储器产业一定要集中资源、自主技术,同时绝对不能窃取别人技术。”
有理由相信,在高启全操盘下,DRAM事业群的设立将让紫光进一步集中力量,加速我国在储存领域自主技术的研发,并成为我国对抗技术霸权的重要力量。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