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宠物便便也有专门垃圾桶,闵行区解决养狗人士困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宠物便便也有专门垃圾桶,闵行区解决养狗人士困境

闵行区平吉三村小区的绿化带里零星地放了几个小垃圾桶,它们是“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小区垃圾桶全面撤除后,居民在遛狗时只能自备袋子把狗便便捎回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居委会主任马雪花在听取居民意见后,从居委会拿来六个闲置垃圾桶作为“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如此一来,主人的问题解决,狗狗们也可以安心的解决“大事”了。

平吉三村的“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拍摄:肖恩

记者 | 肖恩

对于上海来说,2019年7月1日必然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备受瞩目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从此进入法治时代。过去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垃圾分类的动员、知识普及和试运营逐渐深入上海的各个社区、酒店、写字楼等“垃圾高产区”。时至今日,将成为上海人生活常态的垃圾分类到底效果如何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7月1日上午6点多,大雨刚停,闵行区人大代表们就兵分两路,深入全区各居民区等地,现场了解垃圾分类的执行情况,并倾听民众的意见建议。

界面记者跟随人大代表先来到了闵行区平吉三村。七点不到,志愿者张根妹已经在垃圾投放点旁守候了半个多小时,只为站好《条例》实施的第一班岗。张根妹向到访的人大代表们介绍,平吉三村是今年5月27日开始全面撤除每栋居民楼门口的垃圾桶的,当时她也是第一个上岗的志愿者。经过一个多月的入户宣传和试行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如今基本上所有居民都已经接受和习惯了垃圾分类的模式,也都会在扔湿垃圾时主动破袋。

张根妹正在教一位阿婆分垃圾。拍摄:肖恩

平吉三村小区共有22栋高层,45栋多层、复式和别墅,既有商品房又有动迁房,小区总面积21.79万平方米,总户数1252户,常住人口4639人。据介绍,小区原有点位79处,垃圾桶200多个。5月27日将所有点位垃圾桶撤除后,小区设立了4处定点定时集中投放点和1个24小时开放的垃圾厢房,实行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

垃圾分类运行至今,小区生产的湿垃圾从每日3桶上升至每日12桶,干垃圾明显下降,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湿垃圾纯净度达98%以上,居民的分类投放意识明显提升。

目前,平吉三村小区已经组建起了一支135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党员人数过半。但人大代表周卓强提出,仅靠志愿者的力量管理和规范垃圾分类并非长久之计,建议物业可以在垃圾投放点安装摄像头,起到一定的监控和威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区的垃圾投放点旁还有一个用水桶改造的简易洗手点。而在小区绿化带里也零星投放了几个小垃圾桶,它们是“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小区垃圾桶全面撤除后,居民在遛狗时只能自备袋子把狗便便捎回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居委会主任马雪花在听取了居民意见后,从居委会拿来六个闲置垃圾桶作为“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如此一来,主人的问题解决,狗狗们也可以安心的解决“大事”了。这些人性化的小细节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肯定。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不远处的古美湿垃圾处置站,每天古美街道内生产的湿垃圾都会被送到这里。古美湿垃圾处置站于2017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置能力30吨,环卫公司每日将小区湿垃圾驳运至此进行减量处置,原来每天驳运一次,现在各小区逐步开展定时定点投放后,环卫公司改变作业模式,根据小区定时定点的时间,进行每天两次收运,确保湿垃圾小区不过夜。但随着湿垃圾生产量的提升,该垃圾处置站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每天实际处理的湿垃圾达到36至40吨,原先每天工作六小时的工作人员也不得不加班。

代表们考察的第二站是位于虹莘路上的帝璟丽致大酒店。根据《条例》规定,酒店已撤除一次性使用的“六小件”,并在客房内放置了干湿两个垃圾桶。但周卓强注意到,酒店洗手台上还放有一块一次性使用的肥皂,他建议可以改为按压式洗手液,进一步减少浪费。

酒店客房里的干湿垃圾桶。拍摄:肖恩

此外,酒店是厨余垃圾的高产区,容易产生异味。此前帝璟丽致大酒店的厨余垃圾是每天收运一次,这意味着部分垃圾要在厢房过夜。代表们提议,调整垃圾收运时间,尽量做到厨余垃圾不过夜,提升酒店环境。

最后,人大代表们来到了九星虹桥商务中心。该办公楼目前有30余家租户公司,约900名员工在楼内上班,入住率达68%。

九星物业在街道企服办和管理办的带领下,认真组织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培训、设施配备、招集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等工作,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原平均日产垃圾10桶,到现在平均日产垃圾5桶,甚至2桶,垃圾减量约30%。

但在走访过程中,人大代表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办公楼将垃圾投放点设置在地下停车场,但并无任何隔断,由于停车场本身就存在不够通风的问题,垃圾的异味容易在停车场内散播。此外,代表们在进入一家入驻公司查看时发现,该公司内部仅有一个垃圾桶。公司负责人介绍,垃圾桶只能装干垃圾,湿垃圾则需要员工自己扔到楼道内的湿垃圾桶内。目前来看,该办公楼干湿垃圾分类还不够彻底,需要靠人工进行二次分类。

工人正在分拣垃圾。拍摄:肖恩

代表们现场对九星物业负责人提出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模式的希望,并提议他们把垃圾分类的重任下发到企业,减轻保洁工人的压力。

“从总体上看,闵行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很到位,老百姓的觉悟都很高,我觉得很欣慰。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事,是利国利民的事,所以大家都认真做。”闵行区人大代表孙红卫说。

孙红卫也对奋斗在垃圾分类第一线的保洁人员和环卫工人们表达了关切。在不少人群聚集区,尤其是一些不设有垃圾厢房的老居民区,垃圾在投放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分类,这是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且工作量巨大。孙红卫提出要给分拣垃圾的工人配备口罩、手套等的基本卫生设备,并酌情提高工人待遇。

周卓强则表示,“闵行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抓的比较紧,但由于整体区域大,外来人口多,所以实施难度也大。目前来说整体协调得比较有序,居民认可度也高,实施情况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未来如何巩固并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人大代表江海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对居民进行垃圾处理链的整体普及,消除民众对于垃圾终端处理的顾虑,这样才能从个人角度保持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进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宠物便便也有专门垃圾桶,闵行区解决养狗人士困境

闵行区平吉三村小区的绿化带里零星地放了几个小垃圾桶,它们是“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小区垃圾桶全面撤除后,居民在遛狗时只能自备袋子把狗便便捎回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居委会主任马雪花在听取居民意见后,从居委会拿来六个闲置垃圾桶作为“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如此一来,主人的问题解决,狗狗们也可以安心的解决“大事”了。

平吉三村的“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拍摄:肖恩

记者 | 肖恩

对于上海来说,2019年7月1日必然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备受瞩目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从此进入法治时代。过去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垃圾分类的动员、知识普及和试运营逐渐深入上海的各个社区、酒店、写字楼等“垃圾高产区”。时至今日,将成为上海人生活常态的垃圾分类到底效果如何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7月1日上午6点多,大雨刚停,闵行区人大代表们就兵分两路,深入全区各居民区等地,现场了解垃圾分类的执行情况,并倾听民众的意见建议。

界面记者跟随人大代表先来到了闵行区平吉三村。七点不到,志愿者张根妹已经在垃圾投放点旁守候了半个多小时,只为站好《条例》实施的第一班岗。张根妹向到访的人大代表们介绍,平吉三村是今年5月27日开始全面撤除每栋居民楼门口的垃圾桶的,当时她也是第一个上岗的志愿者。经过一个多月的入户宣传和试行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如今基本上所有居民都已经接受和习惯了垃圾分类的模式,也都会在扔湿垃圾时主动破袋。

张根妹正在教一位阿婆分垃圾。拍摄:肖恩

平吉三村小区共有22栋高层,45栋多层、复式和别墅,既有商品房又有动迁房,小区总面积21.79万平方米,总户数1252户,常住人口4639人。据介绍,小区原有点位79处,垃圾桶200多个。5月27日将所有点位垃圾桶撤除后,小区设立了4处定点定时集中投放点和1个24小时开放的垃圾厢房,实行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

垃圾分类运行至今,小区生产的湿垃圾从每日3桶上升至每日12桶,干垃圾明显下降,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湿垃圾纯净度达98%以上,居民的分类投放意识明显提升。

目前,平吉三村小区已经组建起了一支135人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党员人数过半。但人大代表周卓强提出,仅靠志愿者的力量管理和规范垃圾分类并非长久之计,建议物业可以在垃圾投放点安装摄像头,起到一定的监控和威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区的垃圾投放点旁还有一个用水桶改造的简易洗手点。而在小区绿化带里也零星投放了几个小垃圾桶,它们是“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小区垃圾桶全面撤除后,居民在遛狗时只能自备袋子把狗便便捎回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居委会主任马雪花在听取了居民意见后,从居委会拿来六个闲置垃圾桶作为“宠物便便专用投放桶”。如此一来,主人的问题解决,狗狗们也可以安心的解决“大事”了。这些人性化的小细节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肯定。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不远处的古美湿垃圾处置站,每天古美街道内生产的湿垃圾都会被送到这里。古美湿垃圾处置站于2017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置能力30吨,环卫公司每日将小区湿垃圾驳运至此进行减量处置,原来每天驳运一次,现在各小区逐步开展定时定点投放后,环卫公司改变作业模式,根据小区定时定点的时间,进行每天两次收运,确保湿垃圾小区不过夜。但随着湿垃圾生产量的提升,该垃圾处置站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每天实际处理的湿垃圾达到36至40吨,原先每天工作六小时的工作人员也不得不加班。

代表们考察的第二站是位于虹莘路上的帝璟丽致大酒店。根据《条例》规定,酒店已撤除一次性使用的“六小件”,并在客房内放置了干湿两个垃圾桶。但周卓强注意到,酒店洗手台上还放有一块一次性使用的肥皂,他建议可以改为按压式洗手液,进一步减少浪费。

酒店客房里的干湿垃圾桶。拍摄:肖恩

此外,酒店是厨余垃圾的高产区,容易产生异味。此前帝璟丽致大酒店的厨余垃圾是每天收运一次,这意味着部分垃圾要在厢房过夜。代表们提议,调整垃圾收运时间,尽量做到厨余垃圾不过夜,提升酒店环境。

最后,人大代表们来到了九星虹桥商务中心。该办公楼目前有30余家租户公司,约900名员工在楼内上班,入住率达68%。

九星物业在街道企服办和管理办的带领下,认真组织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培训、设施配备、招集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等工作,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原平均日产垃圾10桶,到现在平均日产垃圾5桶,甚至2桶,垃圾减量约30%。

但在走访过程中,人大代表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办公楼将垃圾投放点设置在地下停车场,但并无任何隔断,由于停车场本身就存在不够通风的问题,垃圾的异味容易在停车场内散播。此外,代表们在进入一家入驻公司查看时发现,该公司内部仅有一个垃圾桶。公司负责人介绍,垃圾桶只能装干垃圾,湿垃圾则需要员工自己扔到楼道内的湿垃圾桶内。目前来看,该办公楼干湿垃圾分类还不够彻底,需要靠人工进行二次分类。

工人正在分拣垃圾。拍摄:肖恩

代表们现场对九星物业负责人提出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模式的希望,并提议他们把垃圾分类的重任下发到企业,减轻保洁工人的压力。

“从总体上看,闵行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很到位,老百姓的觉悟都很高,我觉得很欣慰。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事,是利国利民的事,所以大家都认真做。”闵行区人大代表孙红卫说。

孙红卫也对奋斗在垃圾分类第一线的保洁人员和环卫工人们表达了关切。在不少人群聚集区,尤其是一些不设有垃圾厢房的老居民区,垃圾在投放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分类,这是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且工作量巨大。孙红卫提出要给分拣垃圾的工人配备口罩、手套等的基本卫生设备,并酌情提高工人待遇。

周卓强则表示,“闵行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抓的比较紧,但由于整体区域大,外来人口多,所以实施难度也大。目前来说整体协调得比较有序,居民认可度也高,实施情况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未来如何巩固并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人大代表江海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对居民进行垃圾处理链的整体普及,消除民众对于垃圾终端处理的顾虑,这样才能从个人角度保持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进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