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子、钻石和豆子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子、钻石和豆子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Carat(克拉)最开始只是表述质量的单位,后早期铸造1个Solidus金币时,要用与24个角豆树种子质量等重的金子,即1个Solidus金币重24克拉,后来的24K金纯度概念由此演化而来。

 

在选购贵金属腕表时,大家可能会碰到“K金”这个名称:18K玫瑰金,18K白金……比如朗格腕表就是这样描述它的表壳材质;或者你还可能看到这样的表述:18ct黄金,18ct永恒玫瑰金……比如劳力士腕表就是这样介绍的。

K金大家耳熟能详,购买珠宝首饰时经常碰到,基本上知道它是表述金(Au)含量高低的意思,最常见的就是商家大肆宣扬的24K纯金概念,但这个K是什么意思呢?劳力士腕表那个ct又是什么单位,看上去好像是在同K表达一样的含义。

没错,现代社会,在贵金属领域里,K和ct含义一样,它们都是贵金属纯度单位,尤其常用在金(Au)这一我们所熟知的贵金属身上。将纯金(Au)纯度分为24等份,每份为一个基准单位,既是1K或1ct。

不管是朗格18K白金,还是劳力士18ct永恒玫瑰金,都是表示所使用的合金材料中金(Au)纯度是18/24,即金(Au)含量为750‰——贵金属行业较多使用千分制,而较少使用百分比,在珠宝首饰上常见的印记“Au750”,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K和ct都是英文单词的简写,K来源于单词karat,ct来源于单词carat,而karat与carat是互通词汇,中文翻译都是“克拉,开”的意思。

等等,说道克拉,这不是我们买钻戒时衡量钻石“大小”的单位么,怎么和贵金属纯度扯上关系了?嗯,没写错,确实是同一个词汇,在现代社会,衡量宝石重量时称为“克拉”,用ct简称表示;而衡量贵金属纯度时,就是“开”的翻译,用K简写表示。但不是必须的,因习惯而定,比如劳力士金表就喜欢用ct,而我国港澳地区也比较习惯用ct表述金纯度。

Carat最开始只是表述质量的单位,后来才衍生出表示贵金属纯度的功能。故事要从这个词的来源说起。这个单词由角豆树的种子(carob seed)演化而来,角豆树从东亚到地中海地区广泛分布,它的种子很神奇——每颗小角豆都具有近乎一致的大小和重量!在没有国际统一度量衡的古希腊-罗马时代,地中海沿岸钻石和贵金属交易中,这个长相标准的豆子就被当作砝码来使用,一粒小角豆就是一个质量单位,即一克拉。

稍晚一些的东罗马帝国时代,通用一种被称为Solidus的金币,它是为方便兑换各种金银铜币而诞生的标准货币,尺寸、重量和纯度上相当稳定,贯穿几乎整个东罗马帝国时期,对后世影响很重要。早期铸造1个Solidus金币时,要用与24个角豆树种子质量等重的金子,即1个Solidus金币重24克拉。几百年后,东罗马帝国开始没落,江河日下,家道中落,金币也不再使用纯金,开始混入其他金属,逐渐减少金用量,20克拉、16克拉、8克拉……

这就是后来贵金属不再用carat作为质量单位,但是纯度单位却沿用carat的起源,也是金纯度使用24进制这个“奇怪”表示方法的原因——古希腊-罗马时代,后来才被阿拉伯人传播到地中海地区的十进制数字体系,还没有被印度人创造出来呢。

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国际统一的度量衡才慢慢建立。国际标准质量单位被定义为千克(kg),由早些时候定义的国际标准长度单位——米,推导得来:在4℃时,棱长为10厘米的正立方体纯水的质量为1kg。这是最初的定义,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标准都被精确地修正过了。

国际标准度量衡普及过程中,各国家地区原来的质量单位,都与国际标准单位kg或者g建立关联关系,但并没有完全取代,而是平行共存,并且一些惯用单位在国际间仍为主要通用单位。比如国际间黄金质量仍以英制单位盎司表示为主;宝石质量仍以诞生于地中海地区的克拉来做计量。不过现代1克拉不再是1粒小角豆的质量,而是被定义为标准的0.2g。

这就是金子、宝石和克拉之间的故事。那么后来我们为什么要制造K金呢?K金和纯金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些。

金子主要功能是货币时,人们期望金子纯度越高越好,越高越值钱——可以兑换更多银币和铜币,可以买更多物品。而到了近现代社会,金子的饰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超越了货币功能,K金的概念也越来越重要,K金这个合金材料种类也越来越多。

纯金质地软,具有最好的金属延展性,可以碾压成只有几个纳米厚度的金箔,这对于饰品和腕表来说是致命缺点——容易变形,容易产生刮伤划痕。另外,纯金颜色只有金黄色,虽然耐腐、色泽持久,问题是颜色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色彩美的追求。

基于以上原因,加入其他金属制成K金的方法应运而生。其他金属原子与基体金属原子大小不同,形成固溶体后使基体金属晶格结构发生畸变,增加了位错运动阻力,因此提高了金属塑性变形的抗力;另外,其他金属原子和基体金属原子在电子能级跃迁上差异,再叠加上晶格间隙改变,对入射光的反射和吸收都随之变化,因而产生不同颜色和光泽。

上段比较枯燥的“火星语”原理翻译成人话,就是K金提升了纯金的硬度,耐刮耐划,不易变形,并且可以有丰富多彩的颜色。

常见K金按色系主要有三类:白色K金,红色K金和黄色K金。传统白色K金是加入银来调整颜色,辅以镍、锌等其他银色系金属;红色K金主要添加铜,辅以银来微调色彩,玫瑰金就是红金系的一种;黄色K金则是同时加入银和铜来调整颜色,也就是白色和红色混合。还有其他彩金,如金和铝混出来紫金,金和铁混出来青金等等,应用较少。

为什么K金名称在各家腕表使用上略有差别呢,劳力士18ct永恒玫瑰金为什么要比朗格18K玫瑰金多出了“永恒”两个字?传统K金材料相比纯金也有弊端:耐腐蚀性能下降,易褪色。所以各家腕表厂商后来都投入大量研究,致力于使K金材料趋于完美,这是后话,要在另外一个故事里讲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子、钻石和豆子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Carat(克拉)最开始只是表述质量的单位,后早期铸造1个Solidus金币时,要用与24个角豆树种子质量等重的金子,即1个Solidus金币重24克拉,后来的24K金纯度概念由此演化而来。

 

在选购贵金属腕表时,大家可能会碰到“K金”这个名称:18K玫瑰金,18K白金……比如朗格腕表就是这样描述它的表壳材质;或者你还可能看到这样的表述:18ct黄金,18ct永恒玫瑰金……比如劳力士腕表就是这样介绍的。

K金大家耳熟能详,购买珠宝首饰时经常碰到,基本上知道它是表述金(Au)含量高低的意思,最常见的就是商家大肆宣扬的24K纯金概念,但这个K是什么意思呢?劳力士腕表那个ct又是什么单位,看上去好像是在同K表达一样的含义。

没错,现代社会,在贵金属领域里,K和ct含义一样,它们都是贵金属纯度单位,尤其常用在金(Au)这一我们所熟知的贵金属身上。将纯金(Au)纯度分为24等份,每份为一个基准单位,既是1K或1ct。

不管是朗格18K白金,还是劳力士18ct永恒玫瑰金,都是表示所使用的合金材料中金(Au)纯度是18/24,即金(Au)含量为750‰——贵金属行业较多使用千分制,而较少使用百分比,在珠宝首饰上常见的印记“Au750”,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K和ct都是英文单词的简写,K来源于单词karat,ct来源于单词carat,而karat与carat是互通词汇,中文翻译都是“克拉,开”的意思。

等等,说道克拉,这不是我们买钻戒时衡量钻石“大小”的单位么,怎么和贵金属纯度扯上关系了?嗯,没写错,确实是同一个词汇,在现代社会,衡量宝石重量时称为“克拉”,用ct简称表示;而衡量贵金属纯度时,就是“开”的翻译,用K简写表示。但不是必须的,因习惯而定,比如劳力士金表就喜欢用ct,而我国港澳地区也比较习惯用ct表述金纯度。

Carat最开始只是表述质量的单位,后来才衍生出表示贵金属纯度的功能。故事要从这个词的来源说起。这个单词由角豆树的种子(carob seed)演化而来,角豆树从东亚到地中海地区广泛分布,它的种子很神奇——每颗小角豆都具有近乎一致的大小和重量!在没有国际统一度量衡的古希腊-罗马时代,地中海沿岸钻石和贵金属交易中,这个长相标准的豆子就被当作砝码来使用,一粒小角豆就是一个质量单位,即一克拉。

稍晚一些的东罗马帝国时代,通用一种被称为Solidus的金币,它是为方便兑换各种金银铜币而诞生的标准货币,尺寸、重量和纯度上相当稳定,贯穿几乎整个东罗马帝国时期,对后世影响很重要。早期铸造1个Solidus金币时,要用与24个角豆树种子质量等重的金子,即1个Solidus金币重24克拉。几百年后,东罗马帝国开始没落,江河日下,家道中落,金币也不再使用纯金,开始混入其他金属,逐渐减少金用量,20克拉、16克拉、8克拉……

这就是后来贵金属不再用carat作为质量单位,但是纯度单位却沿用carat的起源,也是金纯度使用24进制这个“奇怪”表示方法的原因——古希腊-罗马时代,后来才被阿拉伯人传播到地中海地区的十进制数字体系,还没有被印度人创造出来呢。

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国际统一的度量衡才慢慢建立。国际标准质量单位被定义为千克(kg),由早些时候定义的国际标准长度单位——米,推导得来:在4℃时,棱长为10厘米的正立方体纯水的质量为1kg。这是最初的定义,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标准都被精确地修正过了。

国际标准度量衡普及过程中,各国家地区原来的质量单位,都与国际标准单位kg或者g建立关联关系,但并没有完全取代,而是平行共存,并且一些惯用单位在国际间仍为主要通用单位。比如国际间黄金质量仍以英制单位盎司表示为主;宝石质量仍以诞生于地中海地区的克拉来做计量。不过现代1克拉不再是1粒小角豆的质量,而是被定义为标准的0.2g。

这就是金子、宝石和克拉之间的故事。那么后来我们为什么要制造K金呢?K金和纯金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些。

金子主要功能是货币时,人们期望金子纯度越高越好,越高越值钱——可以兑换更多银币和铜币,可以买更多物品。而到了近现代社会,金子的饰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超越了货币功能,K金的概念也越来越重要,K金这个合金材料种类也越来越多。

纯金质地软,具有最好的金属延展性,可以碾压成只有几个纳米厚度的金箔,这对于饰品和腕表来说是致命缺点——容易变形,容易产生刮伤划痕。另外,纯金颜色只有金黄色,虽然耐腐、色泽持久,问题是颜色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色彩美的追求。

基于以上原因,加入其他金属制成K金的方法应运而生。其他金属原子与基体金属原子大小不同,形成固溶体后使基体金属晶格结构发生畸变,增加了位错运动阻力,因此提高了金属塑性变形的抗力;另外,其他金属原子和基体金属原子在电子能级跃迁上差异,再叠加上晶格间隙改变,对入射光的反射和吸收都随之变化,因而产生不同颜色和光泽。

上段比较枯燥的“火星语”原理翻译成人话,就是K金提升了纯金的硬度,耐刮耐划,不易变形,并且可以有丰富多彩的颜色。

常见K金按色系主要有三类:白色K金,红色K金和黄色K金。传统白色K金是加入银来调整颜色,辅以镍、锌等其他银色系金属;红色K金主要添加铜,辅以银来微调色彩,玫瑰金就是红金系的一种;黄色K金则是同时加入银和铜来调整颜色,也就是白色和红色混合。还有其他彩金,如金和铝混出来紫金,金和铁混出来青金等等,应用较少。

为什么K金名称在各家腕表使用上略有差别呢,劳力士18ct永恒玫瑰金为什么要比朗格18K玫瑰金多出了“永恒”两个字?传统K金材料相比纯金也有弊端:耐腐蚀性能下降,易褪色。所以各家腕表厂商后来都投入大量研究,致力于使K金材料趋于完美,这是后话,要在另外一个故事里讲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