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宁高宁:中国可能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宁高宁:中国可能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当前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工业化进程稳步向前。乐观地讲,中国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2019年7月1日,辽宁大连,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主题为,中国经济前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周一在“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年会)上表示,当前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工业化进程稳步向前。从乐观角度看,中国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我感到很兴奋,因为不管是实业也好,制造业也好,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都在追求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在和全球最好的公司做标杆管理和比较。”他说,过去中国经济是和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污染连在一起,但现在是和技术连在一起,这其中的潜力非常大。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银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在4000美元—12700美元的阶段)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

从2018年下半年到今天,“不确定性”这个词,在各种有关经济的讨论中出现的频次非常高。然而,在宁高宁看来,所谓的“不确定”和可能面临的困难都只是“一个前进中的过程”。对于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他非常乐观。

“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注重研发,发展方式更理性,投资更谨慎,素质会大幅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十年以后,中国会成为由研发驱动的国家,这样的变化正在强烈地发生着。”宁高宁说。

他表示,未来中国企业的首要关键词就是转型和升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给了中国企业最好的教育和警醒。过去中国企业心目中的英雄是地产商、首富,但今天变成任正非了。这说明企业的思路变了,开始重视技术,重视长远的规划。”宁高宁说。

和宁高宁一样,在场的其他嘉宾如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Kevin Sneader和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也认为,技术作为首要基石,将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向好发展。

朱民以中国的核心产业制造业为例说,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其总量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制造业的总和。“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业从生产一般产品走向高科技产品的速度很快,不过即便是高科技,也依然处在下游。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在根本上改变了制造业升级的路径,把制造业推向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一技术场景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是重大的利好。

Kevin Sneader补充道,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工作人群减少,这让人担心自动化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生产力补充到经济中。他认为,“这是一个对全球来说都很现实的问题,在这部分中国一定要赢下这个战争。”

在本土企业发展转型、紧追技术的同时,国际投资看待中国的眼光也在发生变化。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指出,过去25-30年,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手笔投资。今天,投资还在继续,但投资本质却正在发生变化。

“跨国企业和国际投资者现在看待中国,更关注技术驱动型的企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制造业升级等,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她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宁高宁

  • 临港新片区举办民营企业共享发展论坛
  • 宁高宁:碳关税并不会促进碳减排,反而会带来新一轮贸易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宁高宁:中国可能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当前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工业化进程稳步向前。乐观地讲,中国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2019年7月1日,辽宁大连,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主题为,中国经济前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周一在“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年会)上表示,当前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工业化进程稳步向前。从乐观角度看,中国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我感到很兴奋,因为不管是实业也好,制造业也好,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都在追求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在和全球最好的公司做标杆管理和比较。”他说,过去中国经济是和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污染连在一起,但现在是和技术连在一起,这其中的潜力非常大。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银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在4000美元—12700美元的阶段)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

从2018年下半年到今天,“不确定性”这个词,在各种有关经济的讨论中出现的频次非常高。然而,在宁高宁看来,所谓的“不确定”和可能面临的困难都只是“一个前进中的过程”。对于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他非常乐观。

“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注重研发,发展方式更理性,投资更谨慎,素质会大幅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十年以后,中国会成为由研发驱动的国家,这样的变化正在强烈地发生着。”宁高宁说。

他表示,未来中国企业的首要关键词就是转型和升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给了中国企业最好的教育和警醒。过去中国企业心目中的英雄是地产商、首富,但今天变成任正非了。这说明企业的思路变了,开始重视技术,重视长远的规划。”宁高宁说。

和宁高宁一样,在场的其他嘉宾如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Kevin Sneader和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也认为,技术作为首要基石,将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向好发展。

朱民以中国的核心产业制造业为例说,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其总量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制造业的总和。“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业从生产一般产品走向高科技产品的速度很快,不过即便是高科技,也依然处在下游。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在根本上改变了制造业升级的路径,把制造业推向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一技术场景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是重大的利好。

Kevin Sneader补充道,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工作人群减少,这让人担心自动化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生产力补充到经济中。他认为,“这是一个对全球来说都很现实的问题,在这部分中国一定要赢下这个战争。”

在本土企业发展转型、紧追技术的同时,国际投资看待中国的眼光也在发生变化。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指出,过去25-30年,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手笔投资。今天,投资还在继续,但投资本质却正在发生变化。

“跨国企业和国际投资者现在看待中国,更关注技术驱动型的企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制造业升级等,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她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