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少年派》收官,那些强行叛逆的青春有多狗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少年派》收官,那些强行叛逆的青春有多狗血

这种狗血剧情也就巅峰时期的琼瑶可以媲美了,而情节越来越狗血,也就自然越脱离现实本身,能给到观众的共鸣也就越来越少。

《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

作者 | 团子

看了多年青春剧,心中一直有个疑问:电视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剧情到底是谁的青春?

从最早讲80后青春的《奋斗》到《我的青春谁做主》,再到近两年《最好的我们》等振华三部曲,几乎每一部与青春有关的剧都会引起热议,观众们虽然褒贬不一,但评判的标准永远都是——作品跟现实的距离。

跳楼、破产、离婚、精神病、原生家庭、留学、小三、私生女、校园霸凌、中年危机……当这些看起来极具冲突性的情节几乎同时出现在了最近热播的两部剧《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的时候,不出意外的,网友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吐槽,虽然两部剧收视颇高,但口碑却不尽如人意。

一直挂在热搜上的《少年派》在今天迎来大结局,在前几集剧烈的冲突之后,崩掉的人设、错乱的剧情以光速趋于平静,虽然略有遗憾,但每个人的结局都强行岁月静好。而另一边《带着爸爸去留学》的剧情正进行到狗血高潮,爸爸戴了20年绿帽子,儿子知道真相后离家出走,堪称腥风血雨。

影视剧聚焦热点和矛盾本来无可厚非,可若是为了冲突和刺激,毫无逻辑的进行加戏,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打着现实主义和青春剧的旗号。毕竟对于观众来说,青春是永恒的大家都经历过的共鸣题材,可对于观众来说,能有一部接近现实的青春剧却越来越难了,国产剧的逻辑底线也一再的被刷新。

打着青春的旗号,演着狗血8点档

《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本身自带爆款基因,都是实力派演员+人气明星的主演班底。《少年派》由闫妮、张嘉译、女儿专业户赵今麦和人气流量郭俊辰主演,《带着爸爸去留学》则是孙红雷等了三年的大戏,还有辛芷蕾、蒋依依、刘敏涛等实力派,虽然这些演员为剧撑起了撑起了流量,引来了高收视,然而狗血的剧情造成了口碑太差,归根到底,两部戏都是在用青春剧的外壳,包裹着狗血八点档的内核。

《少年派》可以算是高开低走,虽然一开始声量不大,但看了几集之后不少观众都表示“真香”了,平心而论,前十几集《少年派》还是很接地气的。

高中生人生第一次住校,脱离父母视线,觉得寝室的单人床就算再硬也比家里的大床舒服,可几天下来,就开始怀念家里的生活,女生寝室为了开不开空调这种小事儿吵架,在学校跟老师斗智斗勇。一周回家后跟父母先是母女情深,接着相看两厌,等到返校时再依依不舍,没有怀旧滤镜也没有在生活和学习间失焦,可以说拍的相当真实。

可剧集过半,主角人设接二连三的崩坏,好好的孩子说叛逆就叛逆,好好的人说疯就疯,突然大家就压抑的压抑,抑郁的抑郁,前半段还是个轻松可爱的青春剧,可后半段仿佛混入了《回家的诱惑》剧情,兜兜绕绕还是无聊的8点档。

如果说《少年派》是逐渐崩坏的,那《带着爸爸去留学》则是从一开始就“三观不正”。本来聚焦海外留学和陪读的家庭剧,题材还蛮新颖,但对于留学生的生活描述过于异想天开。

没有生活能力、没有三商、情绪暴躁、情感状况混乱,面试贼简单,考试靠作弊,没事谈恋爱就是剧中留学生的群像,学生不太正常,家长们也是各自精彩。

家长们不是已经出轨,就是正在出轨的路上。一个是妈妈出轨,跟了健身教练,一个是爸爸和小三有了孩子,还有一个被戴了20年绿帽子,孩子压根不知道自己亲爸是谁。

这种狗血剧情也就巅峰时期的琼瑶可以媲美了,而情节越来越狗血,也就自然越脱离现实本身,能给到观众的共鸣也就越来越少。

现实题材的焦虑认同

不是说青春就一定美好,没有现实的残酷,观众们可以接受人物在合理范围内改变,也可以接受剧情在逻辑合理的情况下不断发生冲突,可一切如果只是为了冲突而冲突,为了贩卖焦虑而制造焦虑,最终也免不了会被强制共鸣下产生的认同反噬。

比如《少年派》里林妙妙前后性格的差异过于生硬,几乎没有剧情的过度,就从最初的活泼讨喜、创意无限,变成结尾的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油盐不进,网友们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也就一两集的功夫,对外卖小哥对江小琪全是冷言冷语,和前半部剧完全换了个人。

林妙妙“黑化”没什么理由,最后幡然醒悟也没什么理由,仿佛强行改变只是为了配合编剧的脑洞。

其他人的改变也没什么逻辑,富二代家突然破产,他却不高考,准备搞网店;小姨遭受P2P暴雷,离婚之后自杀未遂被查出有精神病;小姨夫离婚之后火速二婚,并黑化与前妻争夺抚养权;校花一夜之间成为私生女,被全校孤立;本该陪女儿高考的中年夫妇突然喜得二胎……

而《带着爸爸去留学》则是一开始就显露出了中二基因。不会英语的父亲靠在机场给外国安检唱《鸿雁》蒙混过关;为了制造矛盾,或许也是为了做广告,强行让配角领盒饭;年轻人说爱就爱,没有丝毫预兆,说劈腿就劈腿也没有丝毫预兆。

这一桩桩、一件件,几乎每件事情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可这些就偏偏全部出现在两个故事里,一股脑的让你焦虑到底。

焦虑的确可以引起共鸣,那也不用把所有的焦虑一股脑儿放进剧里,慢一点,让逻辑顺一点不是更好吗?看一帮实力派演员在这样的剧情里进行飙戏,观众们也是哭笑不得。

以前有整容式演技,现在有毁演技式的剧情。比如《带着爸爸去留学》里的刘敏涛,把别捏、作演的淋漓尽致,可一想到这个角色的人设过于智障之后,能使网友瞬间出戏马上冷静。

大杂烩式的创新

其实无论是《少年派》还是《带着爸爸去留学》都能看出这两部剧的野心,他们不甘心只做青春剧,或者只做家庭剧,他们想涵盖更多年龄层的观众,所以他们在剧情上进行了创新,更加注重营造剧情上的戏剧性,这跟以往这类剧靠演员的表演和生活的细节在支撑剧情是有所不同的。

《少年派》的后半段开始集中的制造冲突,从最初感叹高中生活的真实,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展现全面,到如今直播、二胎、P2P雷暴、精神病患者、婚内出轨等多重社会话题的加持让观众产生热议。将青春校园和家庭伦理结合的,内容上的杂糅是新鲜的尝试,可比例的失衡,也让这次创新遭遇了滑铁卢。

相比之下,《带着爸爸去留学》的创新短板更加明显,从一开始就想用剧情来带情节,试图把公路片、冒险片的元素都糅合到一起,几乎每集都会出现一到两个大的冲突,目的是让剧集更好看,只是目前来看,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其实无论是青春剧、家庭伦理剧、事业剧,无论哪种类型的剧都不能脱离现实的轨道,这类的剧更容易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生根发芽开出花来,假大空的剧情注定不会被观众接受,就拿不久前播出的另一部电视剧《我的真朋友》来说,杨颖、邓伦、朱一龙,人气流量都是个顶个的强,但扛不住那依然是部扑街的剧,毕竟女主每月2000的工资却住着每月两万租金不止的公寓也着实让人出戏。

现实题材剧的创新初心固然是好的,但创新本身也是探索的过程,事实证明浮夸的狗恤和套路的剧情确实没法打动观众,想要获得观众的真情实感还得靠着接近现实的剧情才性,毕竟真实的内容才最有力量,真实才是现实题材最有利的优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少年派》收官,那些强行叛逆的青春有多狗血

这种狗血剧情也就巅峰时期的琼瑶可以媲美了,而情节越来越狗血,也就自然越脱离现实本身,能给到观众的共鸣也就越来越少。

《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

作者 | 团子

看了多年青春剧,心中一直有个疑问:电视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剧情到底是谁的青春?

从最早讲80后青春的《奋斗》到《我的青春谁做主》,再到近两年《最好的我们》等振华三部曲,几乎每一部与青春有关的剧都会引起热议,观众们虽然褒贬不一,但评判的标准永远都是——作品跟现实的距离。

跳楼、破产、离婚、精神病、原生家庭、留学、小三、私生女、校园霸凌、中年危机……当这些看起来极具冲突性的情节几乎同时出现在了最近热播的两部剧《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的时候,不出意外的,网友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吐槽,虽然两部剧收视颇高,但口碑却不尽如人意。

一直挂在热搜上的《少年派》在今天迎来大结局,在前几集剧烈的冲突之后,崩掉的人设、错乱的剧情以光速趋于平静,虽然略有遗憾,但每个人的结局都强行岁月静好。而另一边《带着爸爸去留学》的剧情正进行到狗血高潮,爸爸戴了20年绿帽子,儿子知道真相后离家出走,堪称腥风血雨。

影视剧聚焦热点和矛盾本来无可厚非,可若是为了冲突和刺激,毫无逻辑的进行加戏,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打着现实主义和青春剧的旗号。毕竟对于观众来说,青春是永恒的大家都经历过的共鸣题材,可对于观众来说,能有一部接近现实的青春剧却越来越难了,国产剧的逻辑底线也一再的被刷新。

打着青春的旗号,演着狗血8点档

《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本身自带爆款基因,都是实力派演员+人气明星的主演班底。《少年派》由闫妮、张嘉译、女儿专业户赵今麦和人气流量郭俊辰主演,《带着爸爸去留学》则是孙红雷等了三年的大戏,还有辛芷蕾、蒋依依、刘敏涛等实力派,虽然这些演员为剧撑起了撑起了流量,引来了高收视,然而狗血的剧情造成了口碑太差,归根到底,两部戏都是在用青春剧的外壳,包裹着狗血八点档的内核。

《少年派》可以算是高开低走,虽然一开始声量不大,但看了几集之后不少观众都表示“真香”了,平心而论,前十几集《少年派》还是很接地气的。

高中生人生第一次住校,脱离父母视线,觉得寝室的单人床就算再硬也比家里的大床舒服,可几天下来,就开始怀念家里的生活,女生寝室为了开不开空调这种小事儿吵架,在学校跟老师斗智斗勇。一周回家后跟父母先是母女情深,接着相看两厌,等到返校时再依依不舍,没有怀旧滤镜也没有在生活和学习间失焦,可以说拍的相当真实。

可剧集过半,主角人设接二连三的崩坏,好好的孩子说叛逆就叛逆,好好的人说疯就疯,突然大家就压抑的压抑,抑郁的抑郁,前半段还是个轻松可爱的青春剧,可后半段仿佛混入了《回家的诱惑》剧情,兜兜绕绕还是无聊的8点档。

如果说《少年派》是逐渐崩坏的,那《带着爸爸去留学》则是从一开始就“三观不正”。本来聚焦海外留学和陪读的家庭剧,题材还蛮新颖,但对于留学生的生活描述过于异想天开。

没有生活能力、没有三商、情绪暴躁、情感状况混乱,面试贼简单,考试靠作弊,没事谈恋爱就是剧中留学生的群像,学生不太正常,家长们也是各自精彩。

家长们不是已经出轨,就是正在出轨的路上。一个是妈妈出轨,跟了健身教练,一个是爸爸和小三有了孩子,还有一个被戴了20年绿帽子,孩子压根不知道自己亲爸是谁。

这种狗血剧情也就巅峰时期的琼瑶可以媲美了,而情节越来越狗血,也就自然越脱离现实本身,能给到观众的共鸣也就越来越少。

现实题材的焦虑认同

不是说青春就一定美好,没有现实的残酷,观众们可以接受人物在合理范围内改变,也可以接受剧情在逻辑合理的情况下不断发生冲突,可一切如果只是为了冲突而冲突,为了贩卖焦虑而制造焦虑,最终也免不了会被强制共鸣下产生的认同反噬。

比如《少年派》里林妙妙前后性格的差异过于生硬,几乎没有剧情的过度,就从最初的活泼讨喜、创意无限,变成结尾的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油盐不进,网友们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也就一两集的功夫,对外卖小哥对江小琪全是冷言冷语,和前半部剧完全换了个人。

林妙妙“黑化”没什么理由,最后幡然醒悟也没什么理由,仿佛强行改变只是为了配合编剧的脑洞。

其他人的改变也没什么逻辑,富二代家突然破产,他却不高考,准备搞网店;小姨遭受P2P暴雷,离婚之后自杀未遂被查出有精神病;小姨夫离婚之后火速二婚,并黑化与前妻争夺抚养权;校花一夜之间成为私生女,被全校孤立;本该陪女儿高考的中年夫妇突然喜得二胎……

而《带着爸爸去留学》则是一开始就显露出了中二基因。不会英语的父亲靠在机场给外国安检唱《鸿雁》蒙混过关;为了制造矛盾,或许也是为了做广告,强行让配角领盒饭;年轻人说爱就爱,没有丝毫预兆,说劈腿就劈腿也没有丝毫预兆。

这一桩桩、一件件,几乎每件事情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可这些就偏偏全部出现在两个故事里,一股脑的让你焦虑到底。

焦虑的确可以引起共鸣,那也不用把所有的焦虑一股脑儿放进剧里,慢一点,让逻辑顺一点不是更好吗?看一帮实力派演员在这样的剧情里进行飙戏,观众们也是哭笑不得。

以前有整容式演技,现在有毁演技式的剧情。比如《带着爸爸去留学》里的刘敏涛,把别捏、作演的淋漓尽致,可一想到这个角色的人设过于智障之后,能使网友瞬间出戏马上冷静。

大杂烩式的创新

其实无论是《少年派》还是《带着爸爸去留学》都能看出这两部剧的野心,他们不甘心只做青春剧,或者只做家庭剧,他们想涵盖更多年龄层的观众,所以他们在剧情上进行了创新,更加注重营造剧情上的戏剧性,这跟以往这类剧靠演员的表演和生活的细节在支撑剧情是有所不同的。

《少年派》的后半段开始集中的制造冲突,从最初感叹高中生活的真实,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展现全面,到如今直播、二胎、P2P雷暴、精神病患者、婚内出轨等多重社会话题的加持让观众产生热议。将青春校园和家庭伦理结合的,内容上的杂糅是新鲜的尝试,可比例的失衡,也让这次创新遭遇了滑铁卢。

相比之下,《带着爸爸去留学》的创新短板更加明显,从一开始就想用剧情来带情节,试图把公路片、冒险片的元素都糅合到一起,几乎每集都会出现一到两个大的冲突,目的是让剧集更好看,只是目前来看,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其实无论是青春剧、家庭伦理剧、事业剧,无论哪种类型的剧都不能脱离现实的轨道,这类的剧更容易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生根发芽开出花来,假大空的剧情注定不会被观众接受,就拿不久前播出的另一部电视剧《我的真朋友》来说,杨颖、邓伦、朱一龙,人气流量都是个顶个的强,但扛不住那依然是部扑街的剧,毕竟女主每月2000的工资却住着每月两万租金不止的公寓也着实让人出戏。

现实题材剧的创新初心固然是好的,但创新本身也是探索的过程,事实证明浮夸的狗恤和套路的剧情确实没法打动观众,想要获得观众的真情实感还得靠着接近现实的剧情才性,毕竟真实的内容才最有力量,真实才是现实题材最有利的优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