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错失大智慧4年后,湘财证券拟借道哈高科上市,作价100亿-140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错失大智慧4年后,湘财证券拟借道哈高科上市,作价100亿-140亿

哈高科与湘财证券的联姻无论如何都将使黄伟领衔的“新湖系”影响进一步扩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中国证券报   宋维东 段芳媛

上市券商板块有望再迎来一名新成员。

7月1日晚间,随着哈高科(600095)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湘财证券“曲线上市”即将迎来定案。

这一次,同为“新湖系”的哈高科取代了大智慧,新湖系“左手倒右手”将湘财证券推到了A股市场的大门口。

逾百亿元的联姻

哈高科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显示,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交易对方新湖控股、新湖中宝等持有的湘财证券100%股份。同时,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公告显示,湘财证券100%股份在本次重组下的总体预估值区间约为100亿元至140亿元。

哈高科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业务、非转基因大豆产品深加工、制药、防水卷材业务、工业厂房及其他业务等。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业务范围将增加证券等金融业务。

“一石二鸟”  解决同业竞争

说起“新湖系”,就不得不提黄伟。

1994年,温州人黄伟创立了新湖集团。之后的数年,通过资本运作,相继控制了新湖创业、哈高科、新湖中宝。至此,“新湖系”在资本市场名声大噪。

截至目前,黄伟旗下拥有新湖中宝、哈高科两家A股公司,其产业涉足地产、金融、医疗、商贸等多个领域。其中,金融资产除了参股银行等,还控股有新湖期货、湘财证券。

此次,哈高科与湘财证券的联姻无论如何都将使黄伟领衔的“新湖系”影响进一步扩大。

哈高科最近三年及一期的主要财务数据(合并报表)及财务指标

据湘财证券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营收9.89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为6221.98万元。

近年来,哈高科盈利能力并不突出,无疑此次交易,在提升了哈高科价值的同时,也让湘财证券顺利“借道”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

此外,如果哈高科转型金融业务顺利,也将有助于解决与新湖中宝的同业竞争问题。

湘财证券曲折上市路

早在2011年3月底,资本市场上就传出了湘财证券谋划IPO上市的消息。当时湘财证券想以现金收购湖南另一家券商财富证券33%以上股权,然后换股吸收合并其它股东股权。但这场喧嚣了两年的并购在2012年悄然终止。

2014年,湘财证券在新三板挂牌。

2015年1月22日,大智慧拟作价85亿元购买湘财证券100%股权。2015年4月17日,大智慧这场“蛇吞象”的收购计划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但当并购即将走到最后一步时,大智慧因涉嫌信披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一重组事项终止。这也标志湘财证券借壳上市计划的破灭。

2017年,湘财证券再次启动上市计划,宣布启动IPO。当年3月30日,湘财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方案的议案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017年11月,湘财证券通过股转系统向其在册股东定向增发股票4.86亿股,募集资金15.18亿元。该次增资是自2007年新湖控股重组湘财证券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增资扩股。

2018年6月12日起,湘财证券从新三板摘牌。当时,湘财证券表示,此举是公司为了冲刺A股。

今年6月,哈高科公告并购重组事项,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湘财证券,这也标志着湘财证券放弃IPO冲A。

湖南资本圈的遗憾

早在6月18日哈高科公告拟收购湘财证券股权时,湘财证券“借道”上市一事就在湖南资本圈激起千层浪。

有不少湖南资本圈人士感慨:湖南资本圈最大的遗憾就是让湘财证券做了“弃子”。

湘财证券成立于1996年。包括湘财证券在内的四支“券商湘军”也曾在资本市场风光无限,辉煌一时。湘财证券更是以其创下的多个“第一”在资本市场名声大噪。

第一家获批增资扩股;第一家被核准为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第一家获准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第一家参与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

当时湘财证券的掌舵人陈学荣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全国相当罕见的超级牛人”。湖南财院教师出身的陈学荣既不持有湘财证券的股份、又没有股东背景,全凭自己的能力、人品、影响力掌控湘财证券超15年,直至湘财证券在其手上盛极而衰。

截至2003年底,湘财证券总资产109.3亿元,净资产为28.3亿元。其自营资金达到20.2亿元,委托理财资金34.3亿元。

2004年,湘财证券总资产降至62亿元,净资产缩至6.9亿元。截至当年底,湘财证券的委托理财业务亏损10亿元,自营业务亏损3.7亿元,累计亏损高达19亿元。

2006年,湘财证券将其与里昂证券合资组建的华欧国际证券66.67%股权抵付给华菱钢铁;同年,湘财证券又将其持有的与荷兰银行合资成立的湘财荷银67%股权悉数转让。通过这两次股权转让,湘财证券获得约10亿元资金。

2007年初,中国证监会同意湘财证券以增资扩股与债转股的方式化解危机,但要求其必须于当年4月11日前补足被挪用的6.27亿元客户保证金,否则将被关闭。

随后,浙江民企新湖控股通过三次增资扩股对湘财证券注入约24亿元资金。

2009年,在湘财证券引入新湖控股、完成两年过渡期后,陈学荣彻底告别已回归正途的湘财证券,湘财证券正式进入“黄伟时代”。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错失大智慧4年后,湘财证券拟借道哈高科上市,作价100亿-140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湘财证券

1.4k
  • 深挖一季报,中药板块表现如何?中药ETF(560080)能否走出箱体震荡?机构:把握国企改革等三大关键点
  • 湘财股份(600095.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4916.7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7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错失大智慧4年后,湘财证券拟借道哈高科上市,作价100亿-140亿

哈高科与湘财证券的联姻无论如何都将使黄伟领衔的“新湖系”影响进一步扩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中国证券报   宋维东 段芳媛

上市券商板块有望再迎来一名新成员。

7月1日晚间,随着哈高科(600095)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湘财证券“曲线上市”即将迎来定案。

这一次,同为“新湖系”的哈高科取代了大智慧,新湖系“左手倒右手”将湘财证券推到了A股市场的大门口。

逾百亿元的联姻

哈高科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显示,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交易对方新湖控股、新湖中宝等持有的湘财证券100%股份。同时,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公告显示,湘财证券100%股份在本次重组下的总体预估值区间约为100亿元至140亿元。

哈高科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业务、非转基因大豆产品深加工、制药、防水卷材业务、工业厂房及其他业务等。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业务范围将增加证券等金融业务。

“一石二鸟”  解决同业竞争

说起“新湖系”,就不得不提黄伟。

1994年,温州人黄伟创立了新湖集团。之后的数年,通过资本运作,相继控制了新湖创业、哈高科、新湖中宝。至此,“新湖系”在资本市场名声大噪。

截至目前,黄伟旗下拥有新湖中宝、哈高科两家A股公司,其产业涉足地产、金融、医疗、商贸等多个领域。其中,金融资产除了参股银行等,还控股有新湖期货、湘财证券。

此次,哈高科与湘财证券的联姻无论如何都将使黄伟领衔的“新湖系”影响进一步扩大。

哈高科最近三年及一期的主要财务数据(合并报表)及财务指标

据湘财证券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营收9.89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为6221.98万元。

近年来,哈高科盈利能力并不突出,无疑此次交易,在提升了哈高科价值的同时,也让湘财证券顺利“借道”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

此外,如果哈高科转型金融业务顺利,也将有助于解决与新湖中宝的同业竞争问题。

湘财证券曲折上市路

早在2011年3月底,资本市场上就传出了湘财证券谋划IPO上市的消息。当时湘财证券想以现金收购湖南另一家券商财富证券33%以上股权,然后换股吸收合并其它股东股权。但这场喧嚣了两年的并购在2012年悄然终止。

2014年,湘财证券在新三板挂牌。

2015年1月22日,大智慧拟作价85亿元购买湘财证券100%股权。2015年4月17日,大智慧这场“蛇吞象”的收购计划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但当并购即将走到最后一步时,大智慧因涉嫌信披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一重组事项终止。这也标志湘财证券借壳上市计划的破灭。

2017年,湘财证券再次启动上市计划,宣布启动IPO。当年3月30日,湘财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方案的议案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017年11月,湘财证券通过股转系统向其在册股东定向增发股票4.86亿股,募集资金15.18亿元。该次增资是自2007年新湖控股重组湘财证券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增资扩股。

2018年6月12日起,湘财证券从新三板摘牌。当时,湘财证券表示,此举是公司为了冲刺A股。

今年6月,哈高科公告并购重组事项,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湘财证券,这也标志着湘财证券放弃IPO冲A。

湖南资本圈的遗憾

早在6月18日哈高科公告拟收购湘财证券股权时,湘财证券“借道”上市一事就在湖南资本圈激起千层浪。

有不少湖南资本圈人士感慨:湖南资本圈最大的遗憾就是让湘财证券做了“弃子”。

湘财证券成立于1996年。包括湘财证券在内的四支“券商湘军”也曾在资本市场风光无限,辉煌一时。湘财证券更是以其创下的多个“第一”在资本市场名声大噪。

第一家获批增资扩股;第一家被核准为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第一家获准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第一家参与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

当时湘财证券的掌舵人陈学荣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全国相当罕见的超级牛人”。湖南财院教师出身的陈学荣既不持有湘财证券的股份、又没有股东背景,全凭自己的能力、人品、影响力掌控湘财证券超15年,直至湘财证券在其手上盛极而衰。

截至2003年底,湘财证券总资产109.3亿元,净资产为28.3亿元。其自营资金达到20.2亿元,委托理财资金34.3亿元。

2004年,湘财证券总资产降至62亿元,净资产缩至6.9亿元。截至当年底,湘财证券的委托理财业务亏损10亿元,自营业务亏损3.7亿元,累计亏损高达19亿元。

2006年,湘财证券将其与里昂证券合资组建的华欧国际证券66.67%股权抵付给华菱钢铁;同年,湘财证券又将其持有的与荷兰银行合资成立的湘财荷银67%股权悉数转让。通过这两次股权转让,湘财证券获得约10亿元资金。

2007年初,中国证监会同意湘财证券以增资扩股与债转股的方式化解危机,但要求其必须于当年4月11日前补足被挪用的6.27亿元客户保证金,否则将被关闭。

随后,浙江民企新湖控股通过三次增资扩股对湘财证券注入约24亿元资金。

2009年,在湘财证券引入新湖控股、完成两年过渡期后,陈学荣彻底告别已回归正途的湘财证券,湘财证券正式进入“黄伟时代”。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错失大智慧4年后,湘财证券拟借道哈高科上市,作价100亿-140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