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为什么如此想去越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为什么如此想去越南

胡志明市和美奈,过耳难忘的两个地名。胡志明市大概是个庞大臃肿的大城市,政治味道浓郁。美奈则听起来清瘦、美妙和不谙世事,像瓶夏日花漾淡香水儿。

胡志明市和美奈,过耳难忘的两个地名。从未入过越南境内,空凭这两个鲜明的名字,脑子里便自动生成了几幅图景。胡志明市大概是个庞大臃肿的大城市,政治味道浓郁。美奈则听起来清瘦、美妙和不谙世事,像瓶夏日花漾淡香水儿。

凭三五个字臆想一个城市也不是每次都靠谱,比如胡志明市。这是1976年才改的名字,之前都叫西贡。西贡,听起来混合着所有的优雅、闲适、慵懒、有点过时的浪漫、朴素,还有破败。跟乏味的“胡志明市”迥异,居然先后被用来称呼同一座城市。

我对西贡的向往远胜于胡志明市。从上海没有直飞美奈的航班,需要在胡志明市中转。我问一位长居东南亚的朋友,要在胡志明待几个小时,可以去哪儿看看。“几个小时不够,你至少待满一整天,白天和夜晚的西贡很有味道”。他跟其他南越人一样,从来不叫“胡志明”,而是延用旧称:西贡比胡志明市更好地形容出了此地的样貌。

“西贡情人”

如果西贡还是西贡,不是什么胡志明,那我必然舍不得错过啊。许多人随《情人》恋上了这个城市,杜拉斯笔下的湄公河静静流淌,西贡风情万种。去过的人经常说,是因为小说里的河、码头、轮渡、汽笛、法兰西风情的遗留建筑和那个炽热而绝望的爱情故事才选择西贡作目的地。没去过的如我一样,尚未有真实的体验。捧书漫游一遍西贡之后,那里的气味、天气仿佛来到周遭。这还不够,除了依赖忠实可信的想象力,我想搭上最早的航班亲自抵达。

自己读《情人》的时候年纪轻,其实没怎么懂。记忆中的情节都跟着时间模糊了,也没重温过。只记得有人在用从容的语调讲“她”和“中国人”的爱情,故事听起来有点荒唐,发生在1929年的夏天。两人的结局化成了华美的开头,躺在书的第一页被人反复诵读: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别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

对当时的我来说,西贡成了个象征,这是一个容易滋生爱情的地方,朦胧未知又刻骨铭心的那种。合上《情人》,我想象有一天也可以走在湄公河的堤岸,尝到“她”和中国人约会来往的心情。夜色中西贡的灯火从恢弘变阑珊,湄公河一声不响,油轮缓缓驶出港湾,我朝油轮挥挥手。等到真正计划去越南,却无意在胡志明久留。我以为西贡只留在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朋友纠正,才明白西贡还在。胡志明就是个代号而已,无需赋予官方的地名过多含义。

西贡是杜拉斯的情人,据说西贡的气味至今同她相像。杜拉斯很“小资”,西贡也是。杜拉斯的文字总是有点冷冷的平静,底下裹夹着奋不顾身的激情。西贡这城市景色明媚,跟他国的大都市比起来慵懒闲适,背面会不会也藏着杜拉斯样肆意的叛逆?这儿最不缺的大概就是咖啡馆了吧。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各有各的“西贡性格”。咖啡一杯,是越南人和外国人都爱的日常轻松时刻。特别的是,在西贡除了有中规中矩的星巴克、香咖缤,加炼乳的越南咖啡之外,还有别处难寻的口味。蛋黄、酸奶甚至水果都会被拿来料理出一杯小众的咖啡,这么猎奇的搭配可以全年地列在西贡咖啡馆的菜单上。因为喜欢西贡的人,消化得了这一杯神奇。

“放松在美奈”

美奈对得起这个如梦的名字。从西贡搭大巴,花4个小时就可到达200公里开外的海滨小镇美奈。有首很老的越南流行歌曲叫“放松在美奈”(Relax in Mui Ne)。歌词的意思搞不懂,咿咿呀呀跟听粤语似的,调子也有浓重的南洋风情。在办公室总是单曲循环播放Onra改编版本的“Relax in Mui Ne”,因为是采样自老黑胶唱片,有些吱吱啦啦的噪音。一种老式流行歌的韵味儿,带着一丝土气,我听到停不下来。越南富裕阶层很喜欢去美奈度假,一股海边的气息吹来,他们是不是也躺在沙滩椅上听着这首歌呢?

红白沙丘和干净的大海是美奈风景如画的A面。去过美奈的人说,那儿的人比别的沙滩上的年轻。因为风力大,美奈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风筝冲浪中心。引用一句刻薄又实在的点评:“这也是为什么在Mui Ne可以看到大量真正的帅哥美女,而非普吉岛巴厘岛那些满街半截子入土的欧美老头和俄罗斯肥婆的原因。”这是美奈年轻有力的B面。

我之所以对美奈表现出如此的热情,也许和自己生活的城市有关。这里没有海,缺乏单纯的美感。心中淤积了过多的封闭,很难清理干净,对都市生活的种种抵抗总是徒劳。“Relax in Mui Ne”带我在日复一日的朝九晚五中神游,它构成了我对美奈的印象、向往和抵达后唯一要做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为什么如此想去越南

胡志明市和美奈,过耳难忘的两个地名。胡志明市大概是个庞大臃肿的大城市,政治味道浓郁。美奈则听起来清瘦、美妙和不谙世事,像瓶夏日花漾淡香水儿。

胡志明市和美奈,过耳难忘的两个地名。从未入过越南境内,空凭这两个鲜明的名字,脑子里便自动生成了几幅图景。胡志明市大概是个庞大臃肿的大城市,政治味道浓郁。美奈则听起来清瘦、美妙和不谙世事,像瓶夏日花漾淡香水儿。

凭三五个字臆想一个城市也不是每次都靠谱,比如胡志明市。这是1976年才改的名字,之前都叫西贡。西贡,听起来混合着所有的优雅、闲适、慵懒、有点过时的浪漫、朴素,还有破败。跟乏味的“胡志明市”迥异,居然先后被用来称呼同一座城市。

我对西贡的向往远胜于胡志明市。从上海没有直飞美奈的航班,需要在胡志明市中转。我问一位长居东南亚的朋友,要在胡志明待几个小时,可以去哪儿看看。“几个小时不够,你至少待满一整天,白天和夜晚的西贡很有味道”。他跟其他南越人一样,从来不叫“胡志明”,而是延用旧称:西贡比胡志明市更好地形容出了此地的样貌。

“西贡情人”

如果西贡还是西贡,不是什么胡志明,那我必然舍不得错过啊。许多人随《情人》恋上了这个城市,杜拉斯笔下的湄公河静静流淌,西贡风情万种。去过的人经常说,是因为小说里的河、码头、轮渡、汽笛、法兰西风情的遗留建筑和那个炽热而绝望的爱情故事才选择西贡作目的地。没去过的如我一样,尚未有真实的体验。捧书漫游一遍西贡之后,那里的气味、天气仿佛来到周遭。这还不够,除了依赖忠实可信的想象力,我想搭上最早的航班亲自抵达。

自己读《情人》的时候年纪轻,其实没怎么懂。记忆中的情节都跟着时间模糊了,也没重温过。只记得有人在用从容的语调讲“她”和“中国人”的爱情,故事听起来有点荒唐,发生在1929年的夏天。两人的结局化成了华美的开头,躺在书的第一页被人反复诵读: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别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

对当时的我来说,西贡成了个象征,这是一个容易滋生爱情的地方,朦胧未知又刻骨铭心的那种。合上《情人》,我想象有一天也可以走在湄公河的堤岸,尝到“她”和中国人约会来往的心情。夜色中西贡的灯火从恢弘变阑珊,湄公河一声不响,油轮缓缓驶出港湾,我朝油轮挥挥手。等到真正计划去越南,却无意在胡志明久留。我以为西贡只留在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朋友纠正,才明白西贡还在。胡志明就是个代号而已,无需赋予官方的地名过多含义。

西贡是杜拉斯的情人,据说西贡的气味至今同她相像。杜拉斯很“小资”,西贡也是。杜拉斯的文字总是有点冷冷的平静,底下裹夹着奋不顾身的激情。西贡这城市景色明媚,跟他国的大都市比起来慵懒闲适,背面会不会也藏着杜拉斯样肆意的叛逆?这儿最不缺的大概就是咖啡馆了吧。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各有各的“西贡性格”。咖啡一杯,是越南人和外国人都爱的日常轻松时刻。特别的是,在西贡除了有中规中矩的星巴克、香咖缤,加炼乳的越南咖啡之外,还有别处难寻的口味。蛋黄、酸奶甚至水果都会被拿来料理出一杯小众的咖啡,这么猎奇的搭配可以全年地列在西贡咖啡馆的菜单上。因为喜欢西贡的人,消化得了这一杯神奇。

“放松在美奈”

美奈对得起这个如梦的名字。从西贡搭大巴,花4个小时就可到达200公里开外的海滨小镇美奈。有首很老的越南流行歌曲叫“放松在美奈”(Relax in Mui Ne)。歌词的意思搞不懂,咿咿呀呀跟听粤语似的,调子也有浓重的南洋风情。在办公室总是单曲循环播放Onra改编版本的“Relax in Mui Ne”,因为是采样自老黑胶唱片,有些吱吱啦啦的噪音。一种老式流行歌的韵味儿,带着一丝土气,我听到停不下来。越南富裕阶层很喜欢去美奈度假,一股海边的气息吹来,他们是不是也躺在沙滩椅上听着这首歌呢?

红白沙丘和干净的大海是美奈风景如画的A面。去过美奈的人说,那儿的人比别的沙滩上的年轻。因为风力大,美奈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风筝冲浪中心。引用一句刻薄又实在的点评:“这也是为什么在Mui Ne可以看到大量真正的帅哥美女,而非普吉岛巴厘岛那些满街半截子入土的欧美老头和俄罗斯肥婆的原因。”这是美奈年轻有力的B面。

我之所以对美奈表现出如此的热情,也许和自己生活的城市有关。这里没有海,缺乏单纯的美感。心中淤积了过多的封闭,很难清理干净,对都市生活的种种抵抗总是徒劳。“Relax in Mui Ne”带我在日复一日的朝九晚五中神游,它构成了我对美奈的印象、向往和抵达后唯一要做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