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香港饮用水含铅和内地有关?内地承建商称正配合调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港饮用水含铅和内地有关?内地承建商称正配合调查

近日,香港启晴邨等几处居民住宅接连爆出饮用水铅含量超标,涉及至少5.5万名居民,引起“铅恐慌”。然而,有报道称含铅可能是因为承建商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所使用的部分喉管在内地安装或预装,中国建筑独家回应界面新闻称,目前正积极配合香港政府的相关部门调查,而对于子公司海龙建筑有没有做此次喉管工作,则暂时无可奉告。

香港政府水务署在饮用水铅超标的葵联村安置水箱及水车,不少市民在楼下取水。

几处居民住宅区饮用水铅超标事件已引发香港各界对饮用水安全的“铅恐慌”。

从启晴邨7月6日被曝光开始至今已有十日,却有其他地区的多个公屋,接连爆出屋内饮用水的铅含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最严重的样本含铅量超出世卫组织标准2倍多。

位于香港九龙城前启德机场内的启晴邨,属于对外出租的公屋,归香港房屋委员会管辖,于2013年开始入住。不过对启晴邨饮用水含铅的调查,香港政府至今尚未找到肇事源头,只是怀疑与喉管接驳处焊接物料含铅有关。

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了专责调查小组,关于屋内饮用水铅含量超标的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之中。超标的铅从何处来,是否与承建商有关,又是否与水管制造商有关,事件又是否牵扯到在内地生产造成首次污染?这些方面都需要调查确认。

而到7月14日,一则《香港铅水事件:水管在内地安装》的新闻在内地传开,引发了内地媒体和民众的关注。有网友戏称,内地的食品不安全传染到了香港。

启晴邨的总承建商中国建筑此前未有正面回应。7月15日,中国建筑的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正积极配合香港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但现阶段除了政府公布的数据外,中国建筑一概无可奉告。

据香港《南华早报》消息,中国建筑是央企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附属公司,1979年在港注册,1981年取得政府5个最高级别的施工牌照。而涉事的组件供应商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简称“海龙建筑”),预制组件包括连喉管的浴室及厨房。

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公司于2002年已开始供应预制组件给香港的工程。

界面新闻记者致电媒体所称负责制造预制组件的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但是该公司负责人称此事由母公司回应,其他的不愿意透露。 

此前,香港《苹果日报》报道称,海龙建筑公司行政部一名晏姓职员否认组件有问题,指香港房屋署每个季度都会来抽检,组件是按照香港房屋署的要求、型号去采购,“如果管子有问题,是管的品质有问题,而非公司问题。”

另一边厢,在由香港政府多个部门每日举行例行记者会上,香港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通报,为消除公众疑虑,将扩大检验范围,为2013年至今落成的所有房委会的公屋,进行饮用水抽样化验,测试铅含量。 

此次“铅恐慌”来源于一份调查。7月6日,香港一家政党公布调查结果,称今年4月至6月委托政府认可化验所,分3个阶段抽验31个来自13 幢公屋楼宇及私人楼宇的饮用水样本,结果发现启晴邨康晴楼、赏晴楼及乐晴楼3个单位的水样本,含可影响儿童智力的铅,含量超出世卫标准0.1至2.8倍,超标最多是赏晴楼单位,每升含铅量38微克,复验后仍超标0.1倍

一时间,社会各界哗然。当日下午,香港政府房屋署、卫生署及水务署人员举行联合会跟进事件。香港卫生署表示,如果长期与铅接触,以致大量积聚体内,或会导致贫血、高血压,以及脑部和肾脏受损。

世卫组织饮用水指引设定的数值是一公升饮用水的含铅量不高于10微克。但是,通过铅管或者利用含铅焊料连接的管道所传送的饮用水可能含有铅。按照《香港水务设施规例》规定,1995年后楼宇内供应饮用水喉管的物料当中不应含铅物料,水管工程要由持牌的水喉匠负责施工,并且不可以用含铅的材料。

7月8日,香港政府确认,在饮用水入邨前的水质样本中并没有含铅,但是入邨后的水质样本,部分带有1至5微克的铅。

疑虑的焦点指向了位于屋内厨房和浴室的水喉管。7月9日,房屋署在启晴邨两个水喉驳位发现有使用含铅的烧焊物,此举违反相关的水务条例及房屋建造合约要求,房屋署表示将更换有问题的水喉部件。

自启晴邨事件开始,政府开始扩大饮用水抽验范围。7月10日,政府再次公布在启晴邨的抽查结果,显示9日抽取的其中4个饮用水样本的含铅量超出世卫组织标准。

政府确认启晴邨饮用水含铅超标后,市民人心惶惶。政府有关官员在居民大会解释过程中,市民们群情汹涌,质问官员,怒斥政府不理市民健康,应对措施不足。不少家有婴儿的家长纷纷到超级市场抢水,货架一度抢空。

7月11日,水务署长林天星在记者会上罕有公布,点名称负责启晴邨水喉工程是持牌水喉匠林德深,并表示正追查林德曾承办的葵联邨等五项工程。林德深却反击称,问题源于启晴邨等公屋的厕所及厨房,使用内地制造大型预制组件。

对于涉及内地的质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目前未能排除供水系统中其他零件或水龙头含铅的可能性,也没有证据显示在香港以外地方制造的水喉有问题,因此先不要这样界定。他强调,接下来找出烧焊物是否有含铅成分,才是关键。

然而,14日晚上9时半,香港政府发出通稿,承认“关于预制组件方面,启晴邨6座公屋大厦所有浴室基本上都是预制的,其中约一半是在内地安装喉管;两座大厦使用预制厨房,而其中约一半是在内地安装喉管。较早前发现两个单位的厨房里面有含铅焊料,但这两个厨房并非是预制的。”

换言之,启晴邨邨内6幢大厦共5200个单位,有一半即2600个单位浴室,另外其中2幢大厦一半单位的厨房,是在内地预早安装喉管的预制组件,整体涉及大约3100个厨房浴室。

香港政府还表示,在追查铅的源头方面,看来水喉的接驳部位用了一些含铅的烧焊物,造成饮用水含铅量超过世卫组织标准的可能性是最高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到10天,再有屋邨发现饮用水含铅量超标。林德深负责水喉工程的葵盛围葵联邨二期,以及沙田水泉澳邨,被证实发现6个样本铅超标。其中,葵联邨二期2幢大厦的样品全部超标,最高含铅超标逾1倍。

葵联邨二期的承建商为瑞安集团旗下的瑞安承建,瑞安发言人回应说,因事件仍在调查,目前未能回应,公司会配合政府的工作。

“铅恐慌”正在香港蔓延,截止7月15日下午3时,共有550人登记验血,希望得知自己是否有铅中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建筑

3.2k
  • 中国建筑(601668.SH)2025年上半年经营订单保持平稳,高股息红利吸引力显著
  • 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到中国建筑、中广核、华侨城集团调研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港饮用水含铅和内地有关?内地承建商称正配合调查

近日,香港启晴邨等几处居民住宅接连爆出饮用水铅含量超标,涉及至少5.5万名居民,引起“铅恐慌”。然而,有报道称含铅可能是因为承建商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所使用的部分喉管在内地安装或预装,中国建筑独家回应界面新闻称,目前正积极配合香港政府的相关部门调查,而对于子公司海龙建筑有没有做此次喉管工作,则暂时无可奉告。

香港政府水务署在饮用水铅超标的葵联村安置水箱及水车,不少市民在楼下取水。

几处居民住宅区饮用水铅超标事件已引发香港各界对饮用水安全的“铅恐慌”。

从启晴邨7月6日被曝光开始至今已有十日,却有其他地区的多个公屋,接连爆出屋内饮用水的铅含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最严重的样本含铅量超出世卫组织标准2倍多。

位于香港九龙城前启德机场内的启晴邨,属于对外出租的公屋,归香港房屋委员会管辖,于2013年开始入住。不过对启晴邨饮用水含铅的调查,香港政府至今尚未找到肇事源头,只是怀疑与喉管接驳处焊接物料含铅有关。

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了专责调查小组,关于屋内饮用水铅含量超标的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之中。超标的铅从何处来,是否与承建商有关,又是否与水管制造商有关,事件又是否牵扯到在内地生产造成首次污染?这些方面都需要调查确认。

而到7月14日,一则《香港铅水事件:水管在内地安装》的新闻在内地传开,引发了内地媒体和民众的关注。有网友戏称,内地的食品不安全传染到了香港。

启晴邨的总承建商中国建筑此前未有正面回应。7月15日,中国建筑的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正积极配合香港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但现阶段除了政府公布的数据外,中国建筑一概无可奉告。

据香港《南华早报》消息,中国建筑是央企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附属公司,1979年在港注册,1981年取得政府5个最高级别的施工牌照。而涉事的组件供应商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简称“海龙建筑”),预制组件包括连喉管的浴室及厨房。

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公司于2002年已开始供应预制组件给香港的工程。

界面新闻记者致电媒体所称负责制造预制组件的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但是该公司负责人称此事由母公司回应,其他的不愿意透露。 

此前,香港《苹果日报》报道称,海龙建筑公司行政部一名晏姓职员否认组件有问题,指香港房屋署每个季度都会来抽检,组件是按照香港房屋署的要求、型号去采购,“如果管子有问题,是管的品质有问题,而非公司问题。”

另一边厢,在由香港政府多个部门每日举行例行记者会上,香港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通报,为消除公众疑虑,将扩大检验范围,为2013年至今落成的所有房委会的公屋,进行饮用水抽样化验,测试铅含量。 

此次“铅恐慌”来源于一份调查。7月6日,香港一家政党公布调查结果,称今年4月至6月委托政府认可化验所,分3个阶段抽验31个来自13 幢公屋楼宇及私人楼宇的饮用水样本,结果发现启晴邨康晴楼、赏晴楼及乐晴楼3个单位的水样本,含可影响儿童智力的铅,含量超出世卫标准0.1至2.8倍,超标最多是赏晴楼单位,每升含铅量38微克,复验后仍超标0.1倍

一时间,社会各界哗然。当日下午,香港政府房屋署、卫生署及水务署人员举行联合会跟进事件。香港卫生署表示,如果长期与铅接触,以致大量积聚体内,或会导致贫血、高血压,以及脑部和肾脏受损。

世卫组织饮用水指引设定的数值是一公升饮用水的含铅量不高于10微克。但是,通过铅管或者利用含铅焊料连接的管道所传送的饮用水可能含有铅。按照《香港水务设施规例》规定,1995年后楼宇内供应饮用水喉管的物料当中不应含铅物料,水管工程要由持牌的水喉匠负责施工,并且不可以用含铅的材料。

7月8日,香港政府确认,在饮用水入邨前的水质样本中并没有含铅,但是入邨后的水质样本,部分带有1至5微克的铅。

疑虑的焦点指向了位于屋内厨房和浴室的水喉管。7月9日,房屋署在启晴邨两个水喉驳位发现有使用含铅的烧焊物,此举违反相关的水务条例及房屋建造合约要求,房屋署表示将更换有问题的水喉部件。

自启晴邨事件开始,政府开始扩大饮用水抽验范围。7月10日,政府再次公布在启晴邨的抽查结果,显示9日抽取的其中4个饮用水样本的含铅量超出世卫组织标准。

政府确认启晴邨饮用水含铅超标后,市民人心惶惶。政府有关官员在居民大会解释过程中,市民们群情汹涌,质问官员,怒斥政府不理市民健康,应对措施不足。不少家有婴儿的家长纷纷到超级市场抢水,货架一度抢空。

7月11日,水务署长林天星在记者会上罕有公布,点名称负责启晴邨水喉工程是持牌水喉匠林德深,并表示正追查林德曾承办的葵联邨等五项工程。林德深却反击称,问题源于启晴邨等公屋的厕所及厨房,使用内地制造大型预制组件。

对于涉及内地的质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目前未能排除供水系统中其他零件或水龙头含铅的可能性,也没有证据显示在香港以外地方制造的水喉有问题,因此先不要这样界定。他强调,接下来找出烧焊物是否有含铅成分,才是关键。

然而,14日晚上9时半,香港政府发出通稿,承认“关于预制组件方面,启晴邨6座公屋大厦所有浴室基本上都是预制的,其中约一半是在内地安装喉管;两座大厦使用预制厨房,而其中约一半是在内地安装喉管。较早前发现两个单位的厨房里面有含铅焊料,但这两个厨房并非是预制的。”

换言之,启晴邨邨内6幢大厦共5200个单位,有一半即2600个单位浴室,另外其中2幢大厦一半单位的厨房,是在内地预早安装喉管的预制组件,整体涉及大约3100个厨房浴室。

香港政府还表示,在追查铅的源头方面,看来水喉的接驳部位用了一些含铅的烧焊物,造成饮用水含铅量超过世卫组织标准的可能性是最高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到10天,再有屋邨发现饮用水含铅量超标。林德深负责水喉工程的葵盛围葵联邨二期,以及沙田水泉澳邨,被证实发现6个样本铅超标。其中,葵联邨二期2幢大厦的样品全部超标,最高含铅超标逾1倍。

葵联邨二期的承建商为瑞安集团旗下的瑞安承建,瑞安发言人回应说,因事件仍在调查,目前未能回应,公司会配合政府的工作。

“铅恐慌”正在香港蔓延,截止7月15日下午3时,共有550人登记验血,希望得知自己是否有铅中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