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头发的战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头发的战争

目前关于脱发的成因大家普遍的共识有两点:1、遗传 。2、压力过大造成内分泌失调。

文 | 聚美丽

又是一年毕业季,最近一位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又火了。

关于90后脱发的这个话题时不时就会拿出来调侃一番,生活中的90后防脱大作战也一直在进行。用修图软件P发际线、买两千块的激光梳、切姜片擦头皮、美容院做植发……在与脱发的长久作战中,我们不断探寻着防脱新方法。

《中国脱发人群调查》就显示,我国脱发人数约2亿,男性脱发人数约1.3亿,女性脱发人数约为0.7亿。2017年阿里健康发布了一份《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购买生发产品、防脱发产品的消费者年龄大多均是80后与90后。

为了更好的了解到脱发和生发的核心机理,聚美丽采访到杨建中博士和环亚洗护研发部总监万岳鹏等资深专家,就科学技术的层面来聊聊这场关于头发的战争怎么打?

90后脱发是“三人为虎”的噱头?

在网上,秃头少女、别人脱单我脱发等各类段子铺天盖地,那事实上中国90后的脱发情况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就记者从杨建中博士和一些研发工程师的采访来看,他们的观点基本集中在以下两点:

1、防脱确实是包括年轻消费者在内的刚需,接触的人和各个渠道的反馈确实反映出大部分人对于这个问题很困扰。但是目前并没有权威且明确的数据。

2、通常讲到的脱发其实包含了两种情况:真实脱发+假性脱发,真实脱发是目前正在生理上经历脱发的,假性脱发就是心理上担心脱发。

记者的同事小Q就是属于假性脱发的典型,她老是嚷嚷着自己压力大要成为秃头少女了,投资了好多钱去防脱。买了防脱的洗发皂,还有具有按摩效用的洗发刷,还买了英国女王同款的牛角梳,同时也会煮黑芝麻、黑豆和黑米粥喝。

但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共识:对于成年人而言,每天掉50~60根头发是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见发就慌。

造成脱发的100种原因

目前关于脱发的成因大家普遍的共识有两点:1、遗传 。2、压力过大造成内分泌失调。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方面之外,另外一部分是因为头皮炎症引发的脱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脂溢性脱发,还有一种就是药物脱发,就是我们通常了解到的化疗完之后会引发脱发的情况。

植发是解决秃头的唯一出路吗

记者另一位同事L就因为生发问题,备受困扰。才30多岁的他头顶已经能看到头皮,闲来无事,他就会在网上查询植发的相关事宜,但是每次看到价格,他都有去理发店剃成光头的冲动,关于头发的战争,他想缴械投降。

目前防脱发作战愈演愈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秃头,就目前来看世界上还没有100%有效的生发技术,不过在采访中,杨建中透露了一个医学领域的黑科技,这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或许世界上将没有秃头群体。

杨博士也强调,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要分清楚防“脱发”和“生发”这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

三亩大叔有9个字简洁的概括了防脱和生发之间的关系。

IPS或许能让秃头终结

虽然生发很难,但是还是有很多品牌方推出了“生发”的产品。

Nutrafol创立于2016年,据其宣称已经通过临床证实可以通过100%不含药物的天然成分改善头发生长性能。GrowthPlan 可以利用客户提供的详细信息和专有评估工具,根据每位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包含精选产品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但是毕竟让头发重新生长是一个极缓慢且概率性的事情,所以很多“黑科技”产品近几年也层出不穷。

为此日本推出了一款RUAN遮秃喷雾。

原理很简单——静电+粉末纤维。

撒出来的粉末其实是一种抗菌植物纤维,纤维会通过静电吸附到头发上。达到了1根变10 根的效果。

而在之前,美国太空总署(NASA)科学家发布了一款“安全帽”,虽说仍在研究阶段,但似乎有望帮众广大脱发患者解决脱发问题。

这款头盔的原理在于佩戴时可以促进头皮位置血液循环,刺激毛囊快速生长,进而达到促进增发的目的,但是从其试用的评价来看,还是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以上介绍的方法都是通过外部的物理方法来达到生发的效果,那有没有办法通过内部的生理办法来达成呢?

杨建中博士跟记者介绍了一项医学领域的新科技——iPS,是英文单词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的缩写,翻译过来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再生技术。

其原理就是从人的身上取一个细胞,诱导出不同的多能干细胞,再通过注射或者体外培育等方式植回人体。

所以在未来,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如果你的心脏不好,我就可以诱导出新的多能细胞长成新的健康的心脏装回去。这样来看,头皮再生对于这个技术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在听完其原理之后,很多人会疑惑,这不就是科幻电影里的克隆技术吗,在伦理方面如何鉴定?

据其透露,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辻博士团队主导,2014年已经完成动物实验,预计今年年底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但是最后杨博士还是抛出了一句比较残酷和悲伤的金句。

以前都是老板秃头,但是以后估计老板不会秃头了,因为他有钱。

言下之意就是这项技术如果将来运用到临床医学,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为了避免,保持头皮健康、防脱还是未来洗护领域努力的一大方向。

3.0时代的头发护理由谁来引领

作为“无硅油概念”的提出者,杨建中在美博会上发表演讲,提出头皮护理技术即将进入“3.0时代”,概括来说可以这样理解:

以海飞丝为代表的去屑技术可以称为头皮护理的1.0技术。

以滋源为代表的无硫酸盐、无硅油技术可以被称作头皮护理2.0技术。

△杨建中头皮健康理论

那3.0时代的头发护理是要为消费者解决什么问题?

至于3.0时代谁能占得先机,要先看市场反馈。

目前在头皮洗护领域大致分布三大类:

  1. 主打植物概念。

  2. 以香氛、香味切入。

  3. 以无硅油、无硫酸盐等成分切入。

前两者还是以概念为主,在技术层面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是其实随着消费者对于头皮养护观念的普及,最终还是会落脚在头皮养护,所以未来的大方向应该是给头皮减负,这跟之前在护肤界很盛行的“less is more”的护理理念相对一致。

这届的消费者或许是最难“带”的

身为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协会理事长的杨建中近几年一直在日本进行相关科研上的技术攻关,在谈及中日两国消费者关于头皮洗护观念的差异时,他表述了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头皮洗护意识超前,消费者对于品类细分很了解。

这里杨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在二十多年他还在宝洁的时候,去参加消费者调研,有位消费者说的话对他很有感触,在被问及用什么洗头发时,他回答我用香波和护发素,香波是洗头皮的,护发素是护理头发的,现在或许在我们看来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要知道在20年前,日本的消费者就有头皮护理的观念。

2、对于头皮护理十分重视。

对了保护头皮,日本消费者对于使用感受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牺牲。比如头发可以感觉干涩一点或者就是泡沫会少一点。

但是目前来看,中国消费者对于头皮健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洗护产品上,使用感受、泡沫、香味、颜值还是他们首选的标准,而现在成分党的崛起,使得一部分消费者把对于成分配方的关注点也放到了洗护领域,所以这对于中国洗护领域的研发和品牌方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防脱领域的大混战

虽然这一届的中国消费者或许是最难“带”的一届,但是也不难看出中国消费者对于头皮养护的观念在不断提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倒逼了中国本土的供应链,有不少的本土品牌推出了头皮养护、防脱的洗护产品。

从线上渠道来看,霸王仍然引领国产防脱洗护,其次包括滋源、养元青在内的品牌也有部分防脱产品。

而在线下,就记者走访来看,BA提及最多的应该是近几年在CS渠道发展最为迅猛的阿道夫,除此之外,在专业线很红火的高端洗护品牌博柔,在今年也推出了全新的防脱洗发水,并推向CS渠道。

从以上来看,目前防脱领域主打的概念还是以植物概念为主,在技术层面来看还没有核心的专利技术,而在采访中杨建中也透露目前已经有比较多的本土品牌已经在跟团队接洽,在年末会有一些最新的成果展出,在技术层面给与本土品牌一些支持。3.0时代的头皮洗护由谁引领,谁能从这片红海突围,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头发的战争

目前关于脱发的成因大家普遍的共识有两点:1、遗传 。2、压力过大造成内分泌失调。

文 | 聚美丽

又是一年毕业季,最近一位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又火了。

关于90后脱发的这个话题时不时就会拿出来调侃一番,生活中的90后防脱大作战也一直在进行。用修图软件P发际线、买两千块的激光梳、切姜片擦头皮、美容院做植发……在与脱发的长久作战中,我们不断探寻着防脱新方法。

《中国脱发人群调查》就显示,我国脱发人数约2亿,男性脱发人数约1.3亿,女性脱发人数约为0.7亿。2017年阿里健康发布了一份《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购买生发产品、防脱发产品的消费者年龄大多均是80后与90后。

为了更好的了解到脱发和生发的核心机理,聚美丽采访到杨建中博士和环亚洗护研发部总监万岳鹏等资深专家,就科学技术的层面来聊聊这场关于头发的战争怎么打?

90后脱发是“三人为虎”的噱头?

在网上,秃头少女、别人脱单我脱发等各类段子铺天盖地,那事实上中国90后的脱发情况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就记者从杨建中博士和一些研发工程师的采访来看,他们的观点基本集中在以下两点:

1、防脱确实是包括年轻消费者在内的刚需,接触的人和各个渠道的反馈确实反映出大部分人对于这个问题很困扰。但是目前并没有权威且明确的数据。

2、通常讲到的脱发其实包含了两种情况:真实脱发+假性脱发,真实脱发是目前正在生理上经历脱发的,假性脱发就是心理上担心脱发。

记者的同事小Q就是属于假性脱发的典型,她老是嚷嚷着自己压力大要成为秃头少女了,投资了好多钱去防脱。买了防脱的洗发皂,还有具有按摩效用的洗发刷,还买了英国女王同款的牛角梳,同时也会煮黑芝麻、黑豆和黑米粥喝。

但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共识:对于成年人而言,每天掉50~60根头发是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见发就慌。

造成脱发的100种原因

目前关于脱发的成因大家普遍的共识有两点:1、遗传 。2、压力过大造成内分泌失调。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方面之外,另外一部分是因为头皮炎症引发的脱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脂溢性脱发,还有一种就是药物脱发,就是我们通常了解到的化疗完之后会引发脱发的情况。

植发是解决秃头的唯一出路吗

记者另一位同事L就因为生发问题,备受困扰。才30多岁的他头顶已经能看到头皮,闲来无事,他就会在网上查询植发的相关事宜,但是每次看到价格,他都有去理发店剃成光头的冲动,关于头发的战争,他想缴械投降。

目前防脱发作战愈演愈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秃头,就目前来看世界上还没有100%有效的生发技术,不过在采访中,杨建中透露了一个医学领域的黑科技,这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或许世界上将没有秃头群体。

杨博士也强调,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要分清楚防“脱发”和“生发”这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

三亩大叔有9个字简洁的概括了防脱和生发之间的关系。

IPS或许能让秃头终结

虽然生发很难,但是还是有很多品牌方推出了“生发”的产品。

Nutrafol创立于2016年,据其宣称已经通过临床证实可以通过100%不含药物的天然成分改善头发生长性能。GrowthPlan 可以利用客户提供的详细信息和专有评估工具,根据每位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包含精选产品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但是毕竟让头发重新生长是一个极缓慢且概率性的事情,所以很多“黑科技”产品近几年也层出不穷。

为此日本推出了一款RUAN遮秃喷雾。

原理很简单——静电+粉末纤维。

撒出来的粉末其实是一种抗菌植物纤维,纤维会通过静电吸附到头发上。达到了1根变10 根的效果。

而在之前,美国太空总署(NASA)科学家发布了一款“安全帽”,虽说仍在研究阶段,但似乎有望帮众广大脱发患者解决脱发问题。

这款头盔的原理在于佩戴时可以促进头皮位置血液循环,刺激毛囊快速生长,进而达到促进增发的目的,但是从其试用的评价来看,还是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以上介绍的方法都是通过外部的物理方法来达到生发的效果,那有没有办法通过内部的生理办法来达成呢?

杨建中博士跟记者介绍了一项医学领域的新科技——iPS,是英文单词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的缩写,翻译过来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再生技术。

其原理就是从人的身上取一个细胞,诱导出不同的多能干细胞,再通过注射或者体外培育等方式植回人体。

所以在未来,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如果你的心脏不好,我就可以诱导出新的多能细胞长成新的健康的心脏装回去。这样来看,头皮再生对于这个技术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在听完其原理之后,很多人会疑惑,这不就是科幻电影里的克隆技术吗,在伦理方面如何鉴定?

据其透露,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辻博士团队主导,2014年已经完成动物实验,预计今年年底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但是最后杨博士还是抛出了一句比较残酷和悲伤的金句。

以前都是老板秃头,但是以后估计老板不会秃头了,因为他有钱。

言下之意就是这项技术如果将来运用到临床医学,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为了避免,保持头皮健康、防脱还是未来洗护领域努力的一大方向。

3.0时代的头发护理由谁来引领

作为“无硅油概念”的提出者,杨建中在美博会上发表演讲,提出头皮护理技术即将进入“3.0时代”,概括来说可以这样理解:

以海飞丝为代表的去屑技术可以称为头皮护理的1.0技术。

以滋源为代表的无硫酸盐、无硅油技术可以被称作头皮护理2.0技术。

△杨建中头皮健康理论

那3.0时代的头发护理是要为消费者解决什么问题?

至于3.0时代谁能占得先机,要先看市场反馈。

目前在头皮洗护领域大致分布三大类:

  1. 主打植物概念。

  2. 以香氛、香味切入。

  3. 以无硅油、无硫酸盐等成分切入。

前两者还是以概念为主,在技术层面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是其实随着消费者对于头皮养护观念的普及,最终还是会落脚在头皮养护,所以未来的大方向应该是给头皮减负,这跟之前在护肤界很盛行的“less is more”的护理理念相对一致。

这届的消费者或许是最难“带”的

身为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协会理事长的杨建中近几年一直在日本进行相关科研上的技术攻关,在谈及中日两国消费者关于头皮洗护观念的差异时,他表述了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头皮洗护意识超前,消费者对于品类细分很了解。

这里杨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在二十多年他还在宝洁的时候,去参加消费者调研,有位消费者说的话对他很有感触,在被问及用什么洗头发时,他回答我用香波和护发素,香波是洗头皮的,护发素是护理头发的,现在或许在我们看来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要知道在20年前,日本的消费者就有头皮护理的观念。

2、对于头皮护理十分重视。

对了保护头皮,日本消费者对于使用感受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牺牲。比如头发可以感觉干涩一点或者就是泡沫会少一点。

但是目前来看,中国消费者对于头皮健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洗护产品上,使用感受、泡沫、香味、颜值还是他们首选的标准,而现在成分党的崛起,使得一部分消费者把对于成分配方的关注点也放到了洗护领域,所以这对于中国洗护领域的研发和品牌方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防脱领域的大混战

虽然这一届的中国消费者或许是最难“带”的一届,但是也不难看出中国消费者对于头皮养护的观念在不断提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倒逼了中国本土的供应链,有不少的本土品牌推出了头皮养护、防脱的洗护产品。

从线上渠道来看,霸王仍然引领国产防脱洗护,其次包括滋源、养元青在内的品牌也有部分防脱产品。

而在线下,就记者走访来看,BA提及最多的应该是近几年在CS渠道发展最为迅猛的阿道夫,除此之外,在专业线很红火的高端洗护品牌博柔,在今年也推出了全新的防脱洗发水,并推向CS渠道。

从以上来看,目前防脱领域主打的概念还是以植物概念为主,在技术层面来看还没有核心的专利技术,而在采访中杨建中也透露目前已经有比较多的本土品牌已经在跟团队接洽,在年末会有一些最新的成果展出,在技术层面给与本土品牌一些支持。3.0时代的头皮洗护由谁引领,谁能从这片红海突围,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