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普惠金融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普惠金融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19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普惠金融促进工作委员会学术指导小组组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副总监陈鹏、飞贷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孟庆丰、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彭博等发表主题演讲。
张竞强引相关数据说明,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取得一定成效,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5月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占全部信贷比例24%,授信贷一千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贷款约10万亿元,较2018年初增长幅度达到31%。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也在逐渐地下降,2019年1至4月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6.9%,其中,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仅4.8%。
贝多广在谈及普惠金融的演变和展望时说道,国家在2007年开始基准试点七家小贷公司,是推动普惠金融的里程碑阶段;2013年,小贷公司发展渐入高潮期;2016年,P2P公司发展进入高潮期;2017年,互联网金融整治拉开序幕;2018年,中国五大银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2019年,定向的降准、有助于支持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出现。
叙述中国普惠金融近期的发展时,贝多广认为,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发展浪潮中的位置面临多方竞争。贝多广表示,应国家要求,所有银行都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对于中小银行,他们面临着与大银行及与市场上网贷、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
贝多广认为,中小银行缺乏资金,需要形成一套科技系统追赶现在的金融科技潮流。相较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人才高地,其他城市鲜有能够吸引足够资本,建立一套系统吸引人才的优势。 中小银行要去做新的探索,但数字化普惠金融对于每一家而言试错成本非常高,现在转型处于突破期,突破了就成功了,不突破也可能就死亡了。
随着国家对普惠金融的重点发力以及金融机构对数字化升级的决心,市场上面向金融机构进行技术输出的金融科技企业不断增多,金融科技企业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持续引发关注。
会上,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贷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孟庆丰谈到了飞贷金融科技的发展。飞贷金融科技2013年即开始发展移动信贷整体技术,专注于建立交互技术、数据存储、运算技术、数学决策以及风控的迭代技术等数字技术,将前沿的数字技术进行融合,于2015年业内率先推出飞贷APP,仅需一部手机,即可助力金融机构实现3分钟4步骤、最高30万、随时随地、随借随还的极简信贷服务,突破“申请难、获批难、用款难、还款难、再借难”传统贷款五大难。孟庆丰介绍,飞贷金融科技在2017年进行战略升级,将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输出给银行、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已与人保财险、北京银行、华润信托、通联支付等多家涵盖保险、银行、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行业的头部企业达成合作。
谈及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现状,孟庆丰认为,大型金融机构业务下沉,2018年建行的普惠金融业务量达到六千多亿,增速超50%,而中小银行竞争压力则越来越大。
孟庆丰根据经验指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初期投入非常大,飞贷金融科技近十年研发投入几十亿规模,而对于中小银行,现在直接进行数字化转型,无论是IT还是风控的投入都很大。随着竞争格局越发激烈,时间成本、试错成本,以及在高精尖技术领域中的人才成本也会非常高。
作为从业机构,就飞贷金融科技自身的业务模式,孟庆丰表示,金融机构直接服务终端的客户,飞贷金融科技在金融机构背后提供整体的技术支持,包括天网量化风控平台、慧眼智能大数据平台和神算移动科技平台,及其他六大服务,如产品、营销服务等。
在提及飞贷金融科技的输出优势时,孟庆丰表示,飞贷移动信贷整体技术的四大核心优势得到了业界高度认可:①涵盖业务流程方方面面的整体输出,实现快速上线;②数百亿资产实践验证,可大大降低合作金融机构试错及机会成本;③不需要依赖特定资源,可实现业务大规模增长;④支持合作机构能力建设,完成能力转移。
孟庆丰强调,尤其是能力建设方面,飞贷金融科技会作为“陪练”,提供包括数据、方案、各种建议的输出等方面的支持,在合作中将科技、风控、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完成能力转移。此外,在合作机构投入成本方面,飞贷金融科技采用按效果收费的合作模式,使得前期合作机构的投入很小。对合作机构而言整个项目风险极小,机会成本、试错成本和落地成本都降到了最低。
目前,飞贷金融科技已助力持牌金融机构放款超400亿元人民币,新增信贷用户近千万,服务百万小微企业主。
发展普惠金融,既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更是大有可为的战略选择。而以飞贷金融科技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将一路保驾护航,通过移动信贷整体技术的输出,助力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在竞争中赢得市场,也让广大普惠群体享受到快速、便捷、安全的普惠金融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