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末在兴业太古汇遛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末在兴业太古汇遛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因地制宜。

文|捷初咨询

1年多前,我在和商场朋友聊到关于该项目为什么其实很适合家庭型甚至是亲子消费者时,我的论据是这里有宽阔且简单的动线,能满足便利性和安全性两个刚需条件;在品牌构成方面,兴业太古汇目前毫无疑问在定位上走的是品质时尚潮流路线,但如果放眼市中心核心商场项目对比,当时有上海唯二的迪士尼商店之一,有乐高授权店,也算是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就我个人出行习惯而言,延安路高架石门一路下闸道可能是最不堵的路线之一,一个右转直线开直接进到停车场,作为市中心项目的“停车”环境极其友好。

在开业初期,吸引我女儿到兴业太古汇的最大动因,确实就是迪士尼商店,但作为零售商店以及消费克制,我们也不可能每次到店都满足孩子的需求,光靠一两个品牌,能否长期留住小盆友的心?而且现在商业项目的活动内容多到爆炸,其实你到任何一家都能玩得起来。

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时隔1年多,我女儿依旧每个周六上完英语课吵着要去兴业太古汇,动因也已经不再是迪士尼,而是吊娃娃和弹钢琴。

大家都知道我写了太多兴业太古汇相关内容,本文来自精疲力尽的半天后的突发感悟,分享一些个人生活,更直观地聊聊该项目的一些变化。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兴业太古汇的周末观感,已经达到了相对理想的状况;二是请一些对太古出品有刻板印象的朋友可以不用看了,没有变通思维的人不适合看我的内容。

吊娃娃是因为此前地铁廊引入了LLJ夹机占,在地铁区域吸引到了大量活力客群,对于小孩子而言吊娃娃就是玩耍,其实到哪里玩并不重要,但对于大人而言,品牌还是重要的,一样花钱博概率给自己或家人买个开心,当然不想只是交智商税。LLJ夹机占在我看来是该品类业态做得非常好的一个品牌了,产品选择、内容更新、服务态度、心理引导、粘性机制,甚至到手机端的UI设计流畅度等体验,均属上乘,这才导致小孩想到兴业太古汇吊娃娃,我们不情愿,但也不反对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基本也可以满足而归(小孩吊到一个就开心了)。

讲真,LLJ夹机占这个品牌虽然是冷僻业态,但是很值得从消费者偏好等各个层面深入学习的。

根据人品的不同,吊娃娃所耗费的时间,从一两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完事后就开始进入到第二个环节——弹钢琴。

其实这是该项目此前的主题活动,“Play Me, I’m Yours”,我有在朋友圈、扫街日记等各个“频道”为大家带来过报道,这也是我个人非常想写但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分享的一个主题活动。

这个活动有公益性、艺术性、全馆性(最热闹的时候商场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坐下来自发弹奏一曲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客人),绝对令人动容。

有其他商场的朋友说该活动没有转化率,我就干劲上头了,关于这类话题,我老早老早以前就写过一篇文——我谈感情 你要收益 这事儿就没底了,现在因为号召力不一样了,所以一般不出diss文,否则容易出事,但我本质上可爱撕逼了。

如果你说我们没有兴业太古汇的活动方资源或者更直白点说预算,羡慕不来,那我会附和,确实如此。如果你和这类branding谈转化率,那我说你还是省省心把所有的营销费用全部投大众点评团购算了。

我一直和朋友举例说,在这个活动之前,我女儿还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到钢琴,她在iapm看到那台靠电脑自动会弹的钢琴也会看上很久,但在兴业太古汇,她有机会坐在一台真的钢琴面前瞎弹,这对于一个还在兴趣爱好养成期的小孩来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会上瘾也在情理之中(虽然依旧是瞎弹)。

不要看她正襟危坐,其实就是在乱弹琴,旁边放着刚吊到的娃娃。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因此帮她报了幼儿园的钢琴班,并已经在家里开始规划以后把钢琴放在哪儿。如果最终这孩子没有天赋,那至少不算浪费时间;如果有幸在音乐方面有所造诣,回过头来,她以后可能会说:我小时候就是在这个商场弹钢琴才喜欢上音乐的。

这种情感层面的转化率,牵涉到的是商业的意义,岂是营收层面能企及。(况且营收层面的转化率说不定也不错呢……)

如今这档主题活动已经结束了,但依旧有少数几台钢琴保留在了商场,我女儿每周去到商场,依旧会找到它们瞎弹。我期待她明年开始学钢琴后,能在兴业太古汇弹出真正的作品。

新一档的活动,对小朋友来说有点变本加厉,对商场而言,所做的工作,似乎也印证了我1年多前的期望——越来越开始重视起家庭、亲子客群。在这个暑期,以EduTainment为核心理念,打造“Dare for More · Dare to Play 爱混敢嗲 天生玩家”主题活动。

当然从内容角度而言,寓教于乐肯定是有的,但窃以为商场搞此类活动就是真的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商场空间进行学习那就太天真了,先得吸引过来,然后再玩起来,当小朋友喜欢上这个项目后,顺便能教点东西就很好了。

所以首先商场内得有这些装置。

LG2中庭这个这么这么好玩的,我女儿竟然因为胆子小不敢滑,其他小孩都玩疯了……

不过她也就在LG1的小滑滑梯装置滑了20几回而已,有时小朋友的行为就是很直接的,比如她进到任何一个商场,觉得香或臭都会表达,说出的其实是我们成年人的心声,香的是K11,臭的我就不点名了。

在这种装置现场,你可以看到小朋友在玩,大人在旁边陪同,刷手机这样。你可能又要扯转化率了,我个人观点是,现在上海商业竞争的激烈,简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对于核心商圈购物中心而言,周中周边的办公客群是相对稳定的,周末再不抢家庭型客群?自信何在……当然也不是说抢家庭客群就是做低龄活动,而是因地制宜,暑期不dare to play,更待何时,所以兴业太古汇把自己变身成了游乐场,我觉得很好啊。

今天要去兴业太古汇的始作俑者,是要带娃去体验“抱抱和暴暴的沉浸学院”,当然前期还是先吊了娃娃弹了钢琴,我还得说服她不要无止境地坐在钢琴前,否则后面的活动没时间玩了。

对于这样的活动,小孩虽然有兴趣,但是是将信将疑的,她会被门头的抱抱和暴暴的可爱模样吸引,但并不知道内部是什么。例如我说去看国家地理影像展时,我女儿也会兴致勃勃,但进去后发现这些画面不是自己喜欢的就会一秒不想多逗留。

好在在抱抱和暴暴的沉浸学院,她玩得几开心,几乎每个空间都有深入参与,虽然真正能学习到什么干货知识的可能性不高,但做家长的都知道,潜移默化中摄入的信息,是会在今后起到作用的。

以上这些,是我今天半天在兴业太古汇遛娃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但在吃完晚饭后,女儿竟然和我说,想去草坪上跳舞!!!!

为什么呢?

因为在再早前的静安咖啡节,我们有带娃上到屋顶花园体验,由于天色已晚,我们错过了咖啡,但正值DJ现场表演,女儿当天就跟着音乐在屋顶大草坪上扭,所以对她来说,产生了一个去兴业太古汇草坪上跳舞的情结。

抱歉粑粑我实在累死了只能把你绑回了家。

写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到,迪士尼还没去呢……真狮子版《狮子王》要上映了,小狮子已经上新,一般我不会带娃往迪士尼商店门口走过的。

周末在兴业太古汇遛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能感受到品牌(LLJ夹机占)、产品(迪士尼)、公区装置(滑滑梯、海洋球)、活动(抱抱与暴暴),甚至是记忆(钢琴、跳舞)这些商业项目的种种在作祟,让一个小孩在商场中欲罢不能,她刚刚在睡前和我说,我们明天再去太古汇吗?我简直要疯。

这不是一篇商业吹水文,毕竟我平时吹兴业太古汇已经够多,这就是一篇实际经历的分享,没有任何修饰。你可能会说一个4岁多的小孩对商场而言能产生多少消费,事实就是她绑住父母,我们可能也未必买东西,但也更没可能去到其他商场消费了,连买一杯奶茶都没可能,这就是机会成本。

最后我还是想说因地制宜,并不想因为这则经历分享把平时我一贯持有的观念带偏。

微信号:daftkag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末在兴业太古汇遛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因地制宜。

文|捷初咨询

1年多前,我在和商场朋友聊到关于该项目为什么其实很适合家庭型甚至是亲子消费者时,我的论据是这里有宽阔且简单的动线,能满足便利性和安全性两个刚需条件;在品牌构成方面,兴业太古汇目前毫无疑问在定位上走的是品质时尚潮流路线,但如果放眼市中心核心商场项目对比,当时有上海唯二的迪士尼商店之一,有乐高授权店,也算是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就我个人出行习惯而言,延安路高架石门一路下闸道可能是最不堵的路线之一,一个右转直线开直接进到停车场,作为市中心项目的“停车”环境极其友好。

在开业初期,吸引我女儿到兴业太古汇的最大动因,确实就是迪士尼商店,但作为零售商店以及消费克制,我们也不可能每次到店都满足孩子的需求,光靠一两个品牌,能否长期留住小盆友的心?而且现在商业项目的活动内容多到爆炸,其实你到任何一家都能玩得起来。

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时隔1年多,我女儿依旧每个周六上完英语课吵着要去兴业太古汇,动因也已经不再是迪士尼,而是吊娃娃和弹钢琴。

大家都知道我写了太多兴业太古汇相关内容,本文来自精疲力尽的半天后的突发感悟,分享一些个人生活,更直观地聊聊该项目的一些变化。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兴业太古汇的周末观感,已经达到了相对理想的状况;二是请一些对太古出品有刻板印象的朋友可以不用看了,没有变通思维的人不适合看我的内容。

吊娃娃是因为此前地铁廊引入了LLJ夹机占,在地铁区域吸引到了大量活力客群,对于小孩子而言吊娃娃就是玩耍,其实到哪里玩并不重要,但对于大人而言,品牌还是重要的,一样花钱博概率给自己或家人买个开心,当然不想只是交智商税。LLJ夹机占在我看来是该品类业态做得非常好的一个品牌了,产品选择、内容更新、服务态度、心理引导、粘性机制,甚至到手机端的UI设计流畅度等体验,均属上乘,这才导致小孩想到兴业太古汇吊娃娃,我们不情愿,但也不反对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基本也可以满足而归(小孩吊到一个就开心了)。

讲真,LLJ夹机占这个品牌虽然是冷僻业态,但是很值得从消费者偏好等各个层面深入学习的。

根据人品的不同,吊娃娃所耗费的时间,从一两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完事后就开始进入到第二个环节——弹钢琴。

其实这是该项目此前的主题活动,“Play Me, I’m Yours”,我有在朋友圈、扫街日记等各个“频道”为大家带来过报道,这也是我个人非常想写但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分享的一个主题活动。

这个活动有公益性、艺术性、全馆性(最热闹的时候商场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坐下来自发弹奏一曲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客人),绝对令人动容。

有其他商场的朋友说该活动没有转化率,我就干劲上头了,关于这类话题,我老早老早以前就写过一篇文——我谈感情 你要收益 这事儿就没底了,现在因为号召力不一样了,所以一般不出diss文,否则容易出事,但我本质上可爱撕逼了。

如果你说我们没有兴业太古汇的活动方资源或者更直白点说预算,羡慕不来,那我会附和,确实如此。如果你和这类branding谈转化率,那我说你还是省省心把所有的营销费用全部投大众点评团购算了。

我一直和朋友举例说,在这个活动之前,我女儿还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到钢琴,她在iapm看到那台靠电脑自动会弹的钢琴也会看上很久,但在兴业太古汇,她有机会坐在一台真的钢琴面前瞎弹,这对于一个还在兴趣爱好养成期的小孩来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会上瘾也在情理之中(虽然依旧是瞎弹)。

不要看她正襟危坐,其实就是在乱弹琴,旁边放着刚吊到的娃娃。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因此帮她报了幼儿园的钢琴班,并已经在家里开始规划以后把钢琴放在哪儿。如果最终这孩子没有天赋,那至少不算浪费时间;如果有幸在音乐方面有所造诣,回过头来,她以后可能会说:我小时候就是在这个商场弹钢琴才喜欢上音乐的。

这种情感层面的转化率,牵涉到的是商业的意义,岂是营收层面能企及。(况且营收层面的转化率说不定也不错呢……)

如今这档主题活动已经结束了,但依旧有少数几台钢琴保留在了商场,我女儿每周去到商场,依旧会找到它们瞎弹。我期待她明年开始学钢琴后,能在兴业太古汇弹出真正的作品。

新一档的活动,对小朋友来说有点变本加厉,对商场而言,所做的工作,似乎也印证了我1年多前的期望——越来越开始重视起家庭、亲子客群。在这个暑期,以EduTainment为核心理念,打造“Dare for More · Dare to Play 爱混敢嗲 天生玩家”主题活动。

当然从内容角度而言,寓教于乐肯定是有的,但窃以为商场搞此类活动就是真的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商场空间进行学习那就太天真了,先得吸引过来,然后再玩起来,当小朋友喜欢上这个项目后,顺便能教点东西就很好了。

所以首先商场内得有这些装置。

LG2中庭这个这么这么好玩的,我女儿竟然因为胆子小不敢滑,其他小孩都玩疯了……

不过她也就在LG1的小滑滑梯装置滑了20几回而已,有时小朋友的行为就是很直接的,比如她进到任何一个商场,觉得香或臭都会表达,说出的其实是我们成年人的心声,香的是K11,臭的我就不点名了。

在这种装置现场,你可以看到小朋友在玩,大人在旁边陪同,刷手机这样。你可能又要扯转化率了,我个人观点是,现在上海商业竞争的激烈,简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对于核心商圈购物中心而言,周中周边的办公客群是相对稳定的,周末再不抢家庭型客群?自信何在……当然也不是说抢家庭客群就是做低龄活动,而是因地制宜,暑期不dare to play,更待何时,所以兴业太古汇把自己变身成了游乐场,我觉得很好啊。

今天要去兴业太古汇的始作俑者,是要带娃去体验“抱抱和暴暴的沉浸学院”,当然前期还是先吊了娃娃弹了钢琴,我还得说服她不要无止境地坐在钢琴前,否则后面的活动没时间玩了。

对于这样的活动,小孩虽然有兴趣,但是是将信将疑的,她会被门头的抱抱和暴暴的可爱模样吸引,但并不知道内部是什么。例如我说去看国家地理影像展时,我女儿也会兴致勃勃,但进去后发现这些画面不是自己喜欢的就会一秒不想多逗留。

好在在抱抱和暴暴的沉浸学院,她玩得几开心,几乎每个空间都有深入参与,虽然真正能学习到什么干货知识的可能性不高,但做家长的都知道,潜移默化中摄入的信息,是会在今后起到作用的。

以上这些,是我今天半天在兴业太古汇遛娃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但在吃完晚饭后,女儿竟然和我说,想去草坪上跳舞!!!!

为什么呢?

因为在再早前的静安咖啡节,我们有带娃上到屋顶花园体验,由于天色已晚,我们错过了咖啡,但正值DJ现场表演,女儿当天就跟着音乐在屋顶大草坪上扭,所以对她来说,产生了一个去兴业太古汇草坪上跳舞的情结。

抱歉粑粑我实在累死了只能把你绑回了家。

写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到,迪士尼还没去呢……真狮子版《狮子王》要上映了,小狮子已经上新,一般我不会带娃往迪士尼商店门口走过的。

周末在兴业太古汇遛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能感受到品牌(LLJ夹机占)、产品(迪士尼)、公区装置(滑滑梯、海洋球)、活动(抱抱与暴暴),甚至是记忆(钢琴、跳舞)这些商业项目的种种在作祟,让一个小孩在商场中欲罢不能,她刚刚在睡前和我说,我们明天再去太古汇吗?我简直要疯。

这不是一篇商业吹水文,毕竟我平时吹兴业太古汇已经够多,这就是一篇实际经历的分享,没有任何修饰。你可能会说一个4岁多的小孩对商场而言能产生多少消费,事实就是她绑住父母,我们可能也未必买东西,但也更没可能去到其他商场消费了,连买一杯奶茶都没可能,这就是机会成本。

最后我还是想说因地制宜,并不想因为这则经历分享把平时我一贯持有的观念带偏。

微信号:daftkag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