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峡大坝严重变形了?专家组回应:各建筑物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峡大坝严重变形了?专家组回应:各建筑物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称,用谷歌地图查看三峡大坝,发现大坝已变形,并发布了一张变形的图片。这引发公众对三峡大坝的溃坝担忧。

图片来源:网络

7月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峡集团)官方发布《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谈三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和坝体变形现状》(下称《专家组回应》)一文,对此事进行回应。

《专家组回应》称,三峡大坝2006年全线挡水、2010年至2018年连续9年蓄水至175m水位运行,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效益。三峡枢纽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大坝和右岸地下电站等建筑物。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81m,大坝轴线全长2309.5m,基岩为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

据《专家组回应》表示,三峡大坝变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

《专家组回应》称,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为了掌握各建筑物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三峡枢纽工程安全监测设立了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安全监测设施,监测项目分为常规监测项目、专项监测项目、地质环境监测项目三大类14项,此外还有各种巡视检查项目等。

其中变形监测设施包括:正垂线、倒垂线、引张线、伸缩仪、精密量距、静力水准仪、精密水准点、双金属标、测温钢管标、多点位移计、基岩变形计、钻孔测斜仪等。

据《专家组回应》介绍,建设阶段,监测仪器的埋设及观测工作列为独立标段,1994年起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共埋设仪器测点12087个;其中变形监测测点为2681个,完好率为99.8%。

全系统有5330个测点已实现自动化运行,涵盖船闸、升船机、大坝挡水一线、左右岸厂房、右岸地下电站、茅坪溪防护坝等建筑物的内部变形及渗流、应力应变等内观监测项目,具备定时自动巡测或选测、坝体强震动自动触发加密观测,和信息录入、数据计算处理、图形报表输出、数据检验分析及预警等功能。可实时监控枢纽运行性态的细微变化。

2012年,三峡大坝在国家能源局进行了安全注册,定期向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报送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并接受其监督管理。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完成了《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综合报告》,评估意见认为:三峡枢纽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枢纽建筑物各项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各建筑物工作性态和电站机组运行正常。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对“三峡大坝变形”的言论进行了辟谣。7月4日,其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一张用“高分六号”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三峡大坝并未变形,为正常状况。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据《人民日报》采访的航天遥感专家称,谷歌地图拍摄的照片之所以出现大坝变形情况,主要原因还在于谷歌地图所使用的美国航天技术公司Maxar Technologies遥感卫星影像本身出现了“技术问题”。

该航天遥感专家表示,通常而言,遥感卫星成像时,有时会因为航天器的姿态、速度、地球曲率、地球自转、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人工建筑产生的巨大大高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图像发生一些变化,集中表现为图像的扭曲、偏移等。需要采用精准的地表高程模型、精准的参考数据和精准的几何纠正算法对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如果参考数据或者算法不准都会引起影像的变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峡大坝严重变形了?专家组回应:各建筑物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称,用谷歌地图查看三峡大坝,发现大坝已变形,并发布了一张变形的图片。这引发公众对三峡大坝的溃坝担忧。

图片来源:网络

7月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峡集团)官方发布《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谈三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和坝体变形现状》(下称《专家组回应》)一文,对此事进行回应。

《专家组回应》称,三峡大坝2006年全线挡水、2010年至2018年连续9年蓄水至175m水位运行,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效益。三峡枢纽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大坝和右岸地下电站等建筑物。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81m,大坝轴线全长2309.5m,基岩为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

据《专家组回应》表示,三峡大坝变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

《专家组回应》称,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为了掌握各建筑物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三峡枢纽工程安全监测设立了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安全监测设施,监测项目分为常规监测项目、专项监测项目、地质环境监测项目三大类14项,此外还有各种巡视检查项目等。

其中变形监测设施包括:正垂线、倒垂线、引张线、伸缩仪、精密量距、静力水准仪、精密水准点、双金属标、测温钢管标、多点位移计、基岩变形计、钻孔测斜仪等。

据《专家组回应》介绍,建设阶段,监测仪器的埋设及观测工作列为独立标段,1994年起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共埋设仪器测点12087个;其中变形监测测点为2681个,完好率为99.8%。

全系统有5330个测点已实现自动化运行,涵盖船闸、升船机、大坝挡水一线、左右岸厂房、右岸地下电站、茅坪溪防护坝等建筑物的内部变形及渗流、应力应变等内观监测项目,具备定时自动巡测或选测、坝体强震动自动触发加密观测,和信息录入、数据计算处理、图形报表输出、数据检验分析及预警等功能。可实时监控枢纽运行性态的细微变化。

2012年,三峡大坝在国家能源局进行了安全注册,定期向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报送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并接受其监督管理。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完成了《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综合报告》,评估意见认为:三峡枢纽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枢纽建筑物各项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各建筑物工作性态和电站机组运行正常。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对“三峡大坝变形”的言论进行了辟谣。7月4日,其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一张用“高分六号”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三峡大坝并未变形,为正常状况。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据《人民日报》采访的航天遥感专家称,谷歌地图拍摄的照片之所以出现大坝变形情况,主要原因还在于谷歌地图所使用的美国航天技术公司Maxar Technologies遥感卫星影像本身出现了“技术问题”。

该航天遥感专家表示,通常而言,遥感卫星成像时,有时会因为航天器的姿态、速度、地球曲率、地球自转、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人工建筑产生的巨大大高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图像发生一些变化,集中表现为图像的扭曲、偏移等。需要采用精准的地表高程模型、精准的参考数据和精准的几何纠正算法对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如果参考数据或者算法不准都会引起影像的变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