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香港《南华早报》的一篇报道称,中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丹江口水库的铅含量达200微克/升,超出世卫安全标准上限的20倍。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项目的水源地,如果铅含量超标一事属实,无疑将引发人们对这一世界最大调水工程水质安全的担心。
该报道称,这个研究成果被刊发在《环境信息学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上。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几位研究员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河流研究所(Australian Rivers Institute)的同事合作完成。
这份报告指出,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氨、铅和砷。其中,砷的浓度达到了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最大值,铅含量超出世卫安全标准上限的20倍。报告进一步的研究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的铅含量达210.4微克/升,是2004-2006年检测结果的20倍。
根据中国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二、三、四类水的铅含量标准为50ug/L,五类水的铅含量标准为100ug/L。这样来看,依照我国五类水的标准,丹江口水库的铅含量也要超标准2倍多。
不过界面新闻记者也注意到,上述报告的结果并非基于最新的水样检测数据,而是基于2007年到2010年间丹江口水库水样检测结果,研究结果是今年3月份在网上公布的。
界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上述研究报告的一位作者,他认为取样中的几项指标比较高,跟当时的污染情况不无关系。报告中提到,水库中铅含量的上升可能跟当地的汽车尾气排放增多以及汉江上游的采矿工作有关。但是,这位作者以该问题比较敏感为由拒绝作出更多说明。
众所周知,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其中线去年12月正式通水。自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引来的汉江水,经过1000多公里的干渠,途径河南、河北,最终抵达北京、天津。南水北调中线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
而丹江口水库就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主要为华北平原的灌溉、工业以及居民生活提供用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办7月14日宣布,为了应对北京市迎来夏季用水高峰,南水北调来水在城市总供水量的占比将超过60%。可以说,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状况对公众健康和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它的水质状况究竟如何也备受关注。
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之前,丹江口水库确实一直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污染问题。2011年6月,环保部公布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丹江口水库为Ⅳ类水质,营养状态为中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
直到2013年,依然有报道指出丹江口水库周边的污染问题。《京华时报》2013年的一篇报道指出,丹江口水库周边存在生活污水垃圾直排水库,企业偷排污水等行为。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该公司新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因为此前的污染问题,在中线通水之前,当地政府做了大量的关停工作,对污染源进行了全面的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对于丹江口水库水质的最新评价为优质。
2015年6月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丹江口水库水质状况为优。其中,丹江口水库5个点位均为Ⅱ类水质,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入丹江口水库的9条支流18个断面中,汉江2个断面为Ⅰ类水质,其余5个断面为Ⅱ类水质;天河、金钱河、浪河、堵河、老灌河和淇河水质均为Ⅱ类水质;丹江3个断面为Ⅱ类水质,1个断面为Ⅲ类水质;官山河为Ⅲ类水质。
7月10日,《河南日报》的报道也称,今年上半年丹江口水库来水较多年均值偏多34.19%,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断面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