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一带一路文学奖应敢和诺贝尔奖“掰手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一带一路文学奖应敢和诺贝尔奖“掰手腕”

何建明是陕西的老熟人,他与贾平凹等陕西大家相熟,对红柯、冷木等年轻作家也不陌生;他的作品《西部绝唱》、《共和国告急》亦多次出现陕西元素。

文/张伟

三获鲁迅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茅盾文学院院长的何建明是陕西的老熟人,他与贾平凹等陕西大家相熟,对红柯、冷木等年轻作家也不陌生;他的作品《西部绝唱》、《共和国告急》亦多次出现陕西元素。

十分钟时间很短,何建明的话语很长,中间几乎没有间断。虽然意犹未尽,但来日方长,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一个欲与诺贝尔文学奖试比高的雄心壮志。

万万没想到西安这么时尚

界面陕西:谈下您与西安的渊源?

何建明:因为在作协工作的原因我与西安结下不解之缘,在创作《西部绝唱》时我来过很多次。我非常喜欢西安这座城市,第一次来西安我就登上了城墙。因为工作太忙,每次来都是开会,以私人身份参观过兵马俑。我的第一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的《共和国告急》就是我到临潼实地走访后完成的。

这座城市每次带给我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是这次感受特别大。这块地方(西安高新区)给我的感觉特别震撼,感觉和上海一样时尚,因为我这阵子一直在上海创作《浦东史诗》,我万万没想到在西部还有这么一个不错的地方,这也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把古老与现代文明对击,陕西作家能出巨作

界面陕西:陕西是文化大省也是文学大省,您对陕西文坛的哪些作家印象比较深刻?

何建明:陕西的作家我很熟悉,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比如平凹、陈忠实、红柯、冷木。非常遗憾,我对路遥不太熟悉,因为他英年早逝,当时我在部队工作。

年青一代作家,邢小俊、王晓云比较熟悉。陕西的作家整体上,年青一代没有老一代的数量多,但这是有原因的。昨天我们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因为中国文学,过去以农耕社会为主,贾平凹、陈忠实、路遥,包括莫言代表了农耕文学,他们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化对于东部的作家来说比较有地利的优势,因为东部人口较多,城市化的开始较早,进程更深入,东部的作家思维更开放,创作更便利;可是我在想,我们陕西这片土地承载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尽管许多实体东西我们看不到了,但是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却传承了很多看不到的文化基因,这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比如上海作家骨子里的小情调,西北作家血液中的厚重,我们陕西作家思想中传承着盛唐文化的精髓和思维模式。

同样写城市化题材,肯定是不一样的风格表达。如果咱们本地的作家能处理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击,那么产生巨作的几率就很大。昨晚,一位陕西作家对我说他没什么可写,我说不对,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发掘。

中国文学为什么不能与诺贝尔掰掰手腕?

界面陕西:您曾在两会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中国国际文学奖,现在这个事情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初衷?

何建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因为我当了三届作协的驻会副主席,这是个分管实际工作的职务,我还分管报刊社,出版这块,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举国沸腾。所以我在想我们这么崇拜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国际文学奖,与诺贝尔奖掰掰手腕。当然并不是说他们八百万奖金,我们就要一千万奖金,一定要从奖金上超过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包括了近百个国家,如果我们设立这个奖项,搞个十年二十年,我想它自然就是国际文学奖,甚至可以和诺贝尔文学奖平起平坐。

所以,设立一带一路国际文学奖非常有意义,在刚刚一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就有好几个省市呼应,浙江、广东、江苏、上海都来争取,但是存在一个技术问题,因为搞国际文学奖,作协此前没有做过,文化部也没有,究竟哪个部门来做,目前尚无定论。我在两会上提案后,中宣部回应这个提议非常好。包括新华社记者采访我谈到这个事情之后,广东省就主动找到我,提出这个事情能不能让他们来做。

我觉得挺好,但又不太合适,应该国家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两天又和上海方面在谈,因为上海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所以我觉得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来做这个奖项,它的影响力会更大,效果会更完美。

随着一带一的深入,我想文化的作用和输出会越来越明显。论坛现在已经有了,但是奖项的事情还在推进,全民阅读就是推动这个事情发展的一个契机。我相信这件事情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英国、美国、以色列都有国际文学奖,中国如果没有,从文学方面来说,显然不合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一带一路文学奖应敢和诺贝尔奖“掰手腕”

何建明是陕西的老熟人,他与贾平凹等陕西大家相熟,对红柯、冷木等年轻作家也不陌生;他的作品《西部绝唱》、《共和国告急》亦多次出现陕西元素。

文/张伟

三获鲁迅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茅盾文学院院长的何建明是陕西的老熟人,他与贾平凹等陕西大家相熟,对红柯、冷木等年轻作家也不陌生;他的作品《西部绝唱》、《共和国告急》亦多次出现陕西元素。

十分钟时间很短,何建明的话语很长,中间几乎没有间断。虽然意犹未尽,但来日方长,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一个欲与诺贝尔文学奖试比高的雄心壮志。

万万没想到西安这么时尚

界面陕西:谈下您与西安的渊源?

何建明:因为在作协工作的原因我与西安结下不解之缘,在创作《西部绝唱》时我来过很多次。我非常喜欢西安这座城市,第一次来西安我就登上了城墙。因为工作太忙,每次来都是开会,以私人身份参观过兵马俑。我的第一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的《共和国告急》就是我到临潼实地走访后完成的。

这座城市每次带给我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是这次感受特别大。这块地方(西安高新区)给我的感觉特别震撼,感觉和上海一样时尚,因为我这阵子一直在上海创作《浦东史诗》,我万万没想到在西部还有这么一个不错的地方,这也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把古老与现代文明对击,陕西作家能出巨作

界面陕西:陕西是文化大省也是文学大省,您对陕西文坛的哪些作家印象比较深刻?

何建明:陕西的作家我很熟悉,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比如平凹、陈忠实、红柯、冷木。非常遗憾,我对路遥不太熟悉,因为他英年早逝,当时我在部队工作。

年青一代作家,邢小俊、王晓云比较熟悉。陕西的作家整体上,年青一代没有老一代的数量多,但这是有原因的。昨天我们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因为中国文学,过去以农耕社会为主,贾平凹、陈忠实、路遥,包括莫言代表了农耕文学,他们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化对于东部的作家来说比较有地利的优势,因为东部人口较多,城市化的开始较早,进程更深入,东部的作家思维更开放,创作更便利;可是我在想,我们陕西这片土地承载了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尽管许多实体东西我们看不到了,但是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却传承了很多看不到的文化基因,这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比如上海作家骨子里的小情调,西北作家血液中的厚重,我们陕西作家思想中传承着盛唐文化的精髓和思维模式。

同样写城市化题材,肯定是不一样的风格表达。如果咱们本地的作家能处理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击,那么产生巨作的几率就很大。昨晚,一位陕西作家对我说他没什么可写,我说不对,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发掘。

中国文学为什么不能与诺贝尔掰掰手腕?

界面陕西:您曾在两会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中国国际文学奖,现在这个事情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初衷?

何建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因为我当了三届作协的驻会副主席,这是个分管实际工作的职务,我还分管报刊社,出版这块,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举国沸腾。所以我在想我们这么崇拜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国际文学奖,与诺贝尔奖掰掰手腕。当然并不是说他们八百万奖金,我们就要一千万奖金,一定要从奖金上超过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包括了近百个国家,如果我们设立这个奖项,搞个十年二十年,我想它自然就是国际文学奖,甚至可以和诺贝尔文学奖平起平坐。

所以,设立一带一路国际文学奖非常有意义,在刚刚一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就有好几个省市呼应,浙江、广东、江苏、上海都来争取,但是存在一个技术问题,因为搞国际文学奖,作协此前没有做过,文化部也没有,究竟哪个部门来做,目前尚无定论。我在两会上提案后,中宣部回应这个提议非常好。包括新华社记者采访我谈到这个事情之后,广东省就主动找到我,提出这个事情能不能让他们来做。

我觉得挺好,但又不太合适,应该国家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两天又和上海方面在谈,因为上海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所以我觉得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来做这个奖项,它的影响力会更大,效果会更完美。

随着一带一的深入,我想文化的作用和输出会越来越明显。论坛现在已经有了,但是奖项的事情还在推进,全民阅读就是推动这个事情发展的一个契机。我相信这件事情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英国、美国、以色列都有国际文学奖,中国如果没有,从文学方面来说,显然不合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