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音乐到情怀,《狮子王》的故事如何经久不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音乐到情怀,《狮子王》的故事如何经久不衰?

“生命从何而来、生命从何而去,我们生存意义是什么。有了这个主题,不管故事外延如何变,都不会和时代脱节。”

动画《狮子王》

迪士尼出品的真“狮”版《狮子王》,即将于7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这部影片改编自1994年同名动画电影。上映25年,在20届上海电影节展映时依然一票难求。

动画版《狮子王》的故事并不复杂,是好莱坞最经典的三幕式结构,第一段写辛巴的幸福生活,第二段是他的出走与找到自我,第三段是回到家乡后的复仇。这个故事与绝大多数的好莱坞经典商业片如出一辙。甚至在一些人看来,《狮子王》就是动物界的《哈姆雷特》,一出经典的“王子复仇记”。

动画版《狮子王》荣耀石片段

7月5日,迪士尼举办“《狮子王》主题文‘谈’”,邀请作家马伯庸、影评人周黎明、作家潘亮,来分析《狮子王》创作主题背后,是什么让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依然值得一看再看。

马伯庸眼中《狮子王》最终的一点是“情怀”,在他看来,“真正宝贵的、真正的根基就在于这种情怀。当‘生生不息’(The Circle of life)这个主题提出的时候,整个故事就不在于动物之间的格斗或者宫廷阴谋,有了一些更伟大的情怀在里面,包括木法沙给辛巴讲的道理,以及荣耀石的重生,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归到这个宏大主题里来。这个主题不光《狮子王》,而是从人类神话时代、远古时代开始追求的经典问题:生命从何而来、生命从何而去,我们生存意义是什么。有了这个主题,不管故事外延如何变,都不会和时代脱节。从主题引申人物、从人物引申剧情,才能构建出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而且他认为,绝大多数迪士尼的作品中,都拥有这样超越技术、叙事本身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周黎明也认为,迪士尼的作品表面上适合小孩子观看,但其内容并不肤浅,包含了足够的深度和厚度,具有文学性和娱乐性,大人在里面能看到一个成人的故事,“故事本身结构,也有多种可能性,既很深又很浅。”

从左依次为主持人与潘亮、周黎明、马伯庸

《狮子王》的细节同样值得品味,“比如人物都是一组组出来的,鬣狗是三个,彭彭和丁满是两个。为什么需要两个?编故事的角度来说,他们之间有互动。”

周黎明另一个身份也是音乐剧制片人,对狮子王的音乐部分也十分欣赏。“《狮子王》的音乐有四大重要元素。第一是汉斯·季默担任配乐,他挂的作曲家头衔。那时他的(有名的)作品还没出现,迪士尼完全因为他给两部不出名的非洲背景电影配过乐。第二个元素是才华横溢的埃尔顿·约翰,虽然流行音乐最擅长的是抒情不是叙事,但他唱了很多叙事性很强的音乐。第三个元素是叙事性的音乐,我叫它百老汇音乐,跟流行音乐不太一样,它讲故事,要发展人物、推进叙事。第四个元素是非洲,如果要做一个欧洲经典音乐,也说得过去,但这是另一个感觉。这四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完全水乳交融,这一点是最厉害的,影片里我们听到的音乐好像是一个人做的。这对音乐创作者是一种启发,艺术创作可以是一个人完全做完,也可以是大家合作,做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不是相互抵消。”

“生生不息”这个主题,也通过音乐,在一开始就让观众欣赏到。“通常点题的歌,要放在最后比较好,对吧?但《狮子王》把它放在了最前面,我觉得很震撼。有些朋友可能看不起好莱坞,觉得是大工业生产,不是出自一个人的创作。但我就可以举例这首歌为例子,它完全违反逻辑、违反常识,但是成功了。”

《狮子王》的故事,带入现实所产生的价值同样十分重要。马伯庸并不认为这个故事很像《哈姆雷特》,“他们相似的地方是一个经典(故事)桥段:亲戚夺走了自己的家产,自己回来复仇。古今中外,包括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这样普通的故事如何变成一个伟大的讲述?最重要的是做了减法。因为是动物,人设都比较简单。而且,木法沙和辛巴的责任、刀疤的阴谋、丁满和彭彭的‘hakuna matata’的哲学观……你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几种不同想法高度浓缩成一个简单的符号,通过伟大的主题串成网络。简单的故事反而最有力量,我们在每个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鸣点。”

《狮子王》音乐剧​

《狮子王》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对这个原创故事的后续开发。电影方面,有讲述辛巴与孩子故事的《狮子王2》,也有专门讲述彭彭与丁满的故事《狮子王1½》。在动画剧集方面,潘亮讲述了他的儿子发现《小狮王守护队》的故事,“有一天他醒了,告诉我们找到了《小狮王守护队》。我看到第一幕经典场景非常激动,这部动画不光把经典人物搬了出来,还给辛巴的儿子起名凯安,他们组成了小狮王守护对,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剧集)更亲近孩子的口味,家里有孩子的,非常值得推荐。”

其中最著名最成功的,是《狮子王》音乐剧。这部1997年诞生的百老汇音乐剧,截止2016年便已经收获7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中文版《狮子王》音乐剧,也曾在2016年6月16日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迪士尼大剧院驻演过一年多的时间。人类演员们画上浓妆、带着表现动物的复杂道具,将舞台变成久违了的非洲大草原。音乐剧的时长也远超88分钟的电影,在故事的讲述上,以及音乐的呈现上,都较原版电影丰富许多。周黎明对音乐剧《狮子王》给予高度肯定,“如果你喜欢舞台音乐剧,同时喜欢电影《狮子王》,一定要去看舞台版,它里面加入的艺术手段真的很有创意、很厉害。演员当着你的面散发出来的那种气场是银幕无法复制的,银幕把每一帧都做的很完美,请的也是最好、最有才华的人,但实况演出的魅力只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到,在现场会发现,演员这么有才、唱的这么好、长得这么漂亮。”

中文版《狮子王》音乐剧演员,从左依次为彭湃、丁臻滢、吴俊鹏​

马伯庸非常欣赏《狮子王》音乐剧的叙事方式。“我看到的时候感觉非常震撼。首先是草原的写意(处理),我一直在想角马冲下山坡那段怎么演,这一段是重要的连接情节没法删,没想到音乐剧的处理方式让我大开眼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真的非常棒。而且音乐剧对面具、灯光的运用,还有演员本身的表演,都更突显人物本身。虽然跟电影没有区别,但从里面细微的音调处理、表情变化、动作演绎,都觉得非常(震撼)。”

即将上映的真“狮”版《狮子王》,比原版动画长了29分钟之多。除了能欣赏到真实的非洲草原上的逼真的动物,或许在故事上,能结合更多版本中的桥段与细节,呈现出比原版更加丰富、动人的“生生不息”的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音乐到情怀,《狮子王》的故事如何经久不衰?

“生命从何而来、生命从何而去,我们生存意义是什么。有了这个主题,不管故事外延如何变,都不会和时代脱节。”

动画《狮子王》

迪士尼出品的真“狮”版《狮子王》,即将于7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这部影片改编自1994年同名动画电影。上映25年,在20届上海电影节展映时依然一票难求。

动画版《狮子王》的故事并不复杂,是好莱坞最经典的三幕式结构,第一段写辛巴的幸福生活,第二段是他的出走与找到自我,第三段是回到家乡后的复仇。这个故事与绝大多数的好莱坞经典商业片如出一辙。甚至在一些人看来,《狮子王》就是动物界的《哈姆雷特》,一出经典的“王子复仇记”。

动画版《狮子王》荣耀石片段

7月5日,迪士尼举办“《狮子王》主题文‘谈’”,邀请作家马伯庸、影评人周黎明、作家潘亮,来分析《狮子王》创作主题背后,是什么让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依然值得一看再看。

马伯庸眼中《狮子王》最终的一点是“情怀”,在他看来,“真正宝贵的、真正的根基就在于这种情怀。当‘生生不息’(The Circle of life)这个主题提出的时候,整个故事就不在于动物之间的格斗或者宫廷阴谋,有了一些更伟大的情怀在里面,包括木法沙给辛巴讲的道理,以及荣耀石的重生,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归到这个宏大主题里来。这个主题不光《狮子王》,而是从人类神话时代、远古时代开始追求的经典问题:生命从何而来、生命从何而去,我们生存意义是什么。有了这个主题,不管故事外延如何变,都不会和时代脱节。从主题引申人物、从人物引申剧情,才能构建出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而且他认为,绝大多数迪士尼的作品中,都拥有这样超越技术、叙事本身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周黎明也认为,迪士尼的作品表面上适合小孩子观看,但其内容并不肤浅,包含了足够的深度和厚度,具有文学性和娱乐性,大人在里面能看到一个成人的故事,“故事本身结构,也有多种可能性,既很深又很浅。”

从左依次为主持人与潘亮、周黎明、马伯庸

《狮子王》的细节同样值得品味,“比如人物都是一组组出来的,鬣狗是三个,彭彭和丁满是两个。为什么需要两个?编故事的角度来说,他们之间有互动。”

周黎明另一个身份也是音乐剧制片人,对狮子王的音乐部分也十分欣赏。“《狮子王》的音乐有四大重要元素。第一是汉斯·季默担任配乐,他挂的作曲家头衔。那时他的(有名的)作品还没出现,迪士尼完全因为他给两部不出名的非洲背景电影配过乐。第二个元素是才华横溢的埃尔顿·约翰,虽然流行音乐最擅长的是抒情不是叙事,但他唱了很多叙事性很强的音乐。第三个元素是叙事性的音乐,我叫它百老汇音乐,跟流行音乐不太一样,它讲故事,要发展人物、推进叙事。第四个元素是非洲,如果要做一个欧洲经典音乐,也说得过去,但这是另一个感觉。这四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完全水乳交融,这一点是最厉害的,影片里我们听到的音乐好像是一个人做的。这对音乐创作者是一种启发,艺术创作可以是一个人完全做完,也可以是大家合作,做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不是相互抵消。”

“生生不息”这个主题,也通过音乐,在一开始就让观众欣赏到。“通常点题的歌,要放在最后比较好,对吧?但《狮子王》把它放在了最前面,我觉得很震撼。有些朋友可能看不起好莱坞,觉得是大工业生产,不是出自一个人的创作。但我就可以举例这首歌为例子,它完全违反逻辑、违反常识,但是成功了。”

《狮子王》的故事,带入现实所产生的价值同样十分重要。马伯庸并不认为这个故事很像《哈姆雷特》,“他们相似的地方是一个经典(故事)桥段:亲戚夺走了自己的家产,自己回来复仇。古今中外,包括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这样普通的故事如何变成一个伟大的讲述?最重要的是做了减法。因为是动物,人设都比较简单。而且,木法沙和辛巴的责任、刀疤的阴谋、丁满和彭彭的‘hakuna matata’的哲学观……你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几种不同想法高度浓缩成一个简单的符号,通过伟大的主题串成网络。简单的故事反而最有力量,我们在每个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鸣点。”

《狮子王》音乐剧​

《狮子王》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对这个原创故事的后续开发。电影方面,有讲述辛巴与孩子故事的《狮子王2》,也有专门讲述彭彭与丁满的故事《狮子王1½》。在动画剧集方面,潘亮讲述了他的儿子发现《小狮王守护队》的故事,“有一天他醒了,告诉我们找到了《小狮王守护队》。我看到第一幕经典场景非常激动,这部动画不光把经典人物搬了出来,还给辛巴的儿子起名凯安,他们组成了小狮王守护对,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剧集)更亲近孩子的口味,家里有孩子的,非常值得推荐。”

其中最著名最成功的,是《狮子王》音乐剧。这部1997年诞生的百老汇音乐剧,截止2016年便已经收获7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中文版《狮子王》音乐剧,也曾在2016年6月16日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迪士尼大剧院驻演过一年多的时间。人类演员们画上浓妆、带着表现动物的复杂道具,将舞台变成久违了的非洲大草原。音乐剧的时长也远超88分钟的电影,在故事的讲述上,以及音乐的呈现上,都较原版电影丰富许多。周黎明对音乐剧《狮子王》给予高度肯定,“如果你喜欢舞台音乐剧,同时喜欢电影《狮子王》,一定要去看舞台版,它里面加入的艺术手段真的很有创意、很厉害。演员当着你的面散发出来的那种气场是银幕无法复制的,银幕把每一帧都做的很完美,请的也是最好、最有才华的人,但实况演出的魅力只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到,在现场会发现,演员这么有才、唱的这么好、长得这么漂亮。”

中文版《狮子王》音乐剧演员,从左依次为彭湃、丁臻滢、吴俊鹏​

马伯庸非常欣赏《狮子王》音乐剧的叙事方式。“我看到的时候感觉非常震撼。首先是草原的写意(处理),我一直在想角马冲下山坡那段怎么演,这一段是重要的连接情节没法删,没想到音乐剧的处理方式让我大开眼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真的非常棒。而且音乐剧对面具、灯光的运用,还有演员本身的表演,都更突显人物本身。虽然跟电影没有区别,但从里面细微的音调处理、表情变化、动作演绎,都觉得非常(震撼)。”

即将上映的真“狮”版《狮子王》,比原版动画长了29分钟之多。除了能欣赏到真实的非洲草原上的逼真的动物,或许在故事上,能结合更多版本中的桥段与细节,呈现出比原版更加丰富、动人的“生生不息”的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