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花木兰》看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空前野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花木兰》看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空前野心

近年来从在上海开设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迪士尼主题乐园,到如《复联4》《蜘蛛侠:英雄远征》这样的头部作品在中国大陆提前上映,主创集体来华卖力宣传,都显示出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野心。

影片还没正式上映,甚至只发了首支预告片就引爆全球热搜的,今年也就《花木兰》了。

作为迪士尼的正统公主,花木兰从动画电影到真人电影,等了20年。不光迪士尼相当重视《花木兰》,倾尽力量在推广,更重要的是,这位传统的中国巾帼英雄,将以真人形象在明年3月,正式走向全球。

扛起大旗的,是有着国民度的“仙女”刘亦菲。

但其实从一开始,刘亦菲就饱受了巨大的争议,有网友甚至上升到了迪士尼的“选角审美”。然而在首支预告片发出后,大多数网友对刘亦菲的表现持了肯定态度,这位首个华人迪士尼公主,打戏和眼神戏都相当漂亮。

我们从《花木兰》中,看到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热度,和迪士尼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空前野心。

《花木兰》预告爆火  刘亦菲作为首位华人公主引热议

7月7日晚上,迪士尼以一支《花木兰》的预告片引爆全球热搜。

迪士尼有多重视《花木兰》,不惜砸下尽可能多的资源支持。从女足世界杯到“美国春晚”超级碗预告,迪士尼甚至为《花木兰》的首支预告片出了预告……所以当天晚上,也是大型网友期待现场。

哪怕预告片的放出时间接近凌晨,也迅速在全世界刷屏,引起国内外网友的广泛讨论。“花木兰”在外国某社交网上悬挂了一整天,以59.3万的推文量稳居排行榜首位,且遥遥领先于第二名。

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说,《花木兰》就是中国的公主。1998年迪士尼就推出了动画版本,票房效果超乎预期,所以对外国网友来说,花木兰就是童年回忆。

有着国民热度的刘亦菲,从一开始就处在巨大的争议中,有观众质疑她演技和英气不够。众所周知,花木兰是一位有着丹凤眼、英气眉宇、小麦肤色的巾帼英雄,如果花木兰长成刘亦菲这样,战友们还“不知木兰是女郎“,那恐怕说不过去。

迪士尼是这么回应的:“选角团队是在全球五大洲试镜了近1000位候选人。选角要求演员具备武术功底、有出色的英语口语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专业与敬业的明星素养。”

武术功底、英语口语、专业素质,这三个要求就刷下了很多人。事实上,放出了预告片后,作为首个“亚裔公主”,刘亦菲还是受到了很多赞美,很多观众评价了“飒”这个字。《花木兰》中,刘亦菲行云流水的打戏动作和眼神戏都被肯定。

但通过这支预告片,妆容、历史还原度、语言竟然成了最大的“槽点”,各路“段子手”上线调侃。

首先是妆容,中国网友普遍对于电影版的花木兰妆容不太买单,戏称“神仙姐姐变成了佟掌柜”。截至目前,微博上#刘亦菲的妆容#累计7.6万讨论、3.4亿的阅读。

有网友上纲上线,说这是迪士尼对中国女性的污名化。

但我们追溯回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会发现电影中的妆容其实有迹可循。古代受制于技术,女子为了追求白皙的妆容主要依靠铅粉,所以造成了现代人看来“脸和脖子两个颜色”的尴尬局面。外国网友可看不出这些,倒是怀疑了华为和荣耀的广告植入。

另外,也有网友吐槽了预告片中出现的取景地“福建土楼”。因为原作品中花木兰是北方人,攻打的是匈奴,不应该出现这么错乱的设定。但“fa木兰”,外国人恐怕对花木兰的家乡确实出现了理解错误。

还有说理解不了《花木兰》明明全是亚裔、黄种人,却都说英文出戏的。迪士尼的作品是拍给全球观众看的,来自德国的《睡美人》《灰姑娘》,来自丹麦的《小美人鱼》也都说英文。

迪士尼从1000多人中选择了亚裔的刘亦菲作为主角,而花木兰本身就是中国人,现在终于以真人电影的形式搬上大银幕,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迪士尼信奉“拿来主义” 花木兰或成最早女性超级英雄

1998年,迪士尼历时两年、耗资1亿美元的电脑动画电影《花木兰》正式上映,这也是迪士尼第一次选择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制作为动画作品,这位在中国文学经典中对家的孝与对国的忠高度统一的女性形象,也成为了迪士尼官方认证的第八位公主(Princess)。

在外网,迪士尼公主的人气中,花木兰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迪士尼官方认证的公主共有14位。与最初代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仙蒂公主、睡美人爱洛公主这样面对命运不公,只能等待王子“拯救”的傻白甜公主不同,随着美国女性地位日益提高,以花木兰为代表的迪士尼公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认识和反思自我为主题的《花木兰》的主题曲《Reflection》。或许可以说,孔武有力的花木兰是在“黑寡妇”等之前,迪士尼最早期的女性超级英雄。

《花木兰》动画耗资1亿,历时2年完成。迪士尼对还原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迪士尼研究了中国武术的一招一式,同时作品具有中国水墨画的风格,音乐也采用了多种东方乐器和许多中国旋律。

动画版《花木兰》让这位中国女性在美国家喻户晓,《花木兰》当年在全球取得3亿美元票房,并获得了199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提名。不过,当年的3亿票房主要由欧美观众贡献,而在形象设计和故事情节改编上,《花木兰》被重塑为更符合西方的审美和价值观的形象。例如动画版木兰的丹凤眼,小麦色皮肤都更符合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审美。

而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位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不仅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花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所以《花木兰》对于国外内,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和爆发力。

事实上,迪士尼在充实自己的IP库上,对于外国的故事或神话一向奉行“拿来主义”。除花木兰之外,迪士尼公主中的茉莉公主原型来自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1997年迪士尼推出的动画片《大力士海格力斯》改编自希腊神话,2016年上映的《海洋奇缘》灵感来自居住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

亚太区业务高速增长  凸显迪士尼的中国野心

迪士尼于美国时间5月8日盘后披露了2019年第二财季报告(截止2019年3月30日),这位全球娱乐业霸主在第二财季营业收入149.2亿美元,相比较去年同期1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6%。

这也是迪士尼在3月底完成对21世纪福克斯后披露的首份财务报告。报表显示,从21世纪福克斯被收购到报表披露,共为迪士尼贡献收入3.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上半财年迪士尼的影视娱乐收入比起去年同期的50亿美元下滑到不足40亿美元,下滑了大约2成。其中影院业务下滑了将近5成。对此,迪士尼解释说影院发行收入的下降是由于去年同期有两部漫威电影(《黑豹》和《雷神3:诸神黄昏》)以及《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的成功上映,而在今年同期只有一部《惊奇队长》。

即使如迪士尼这样多样化营收的娱乐巨头,也会遭遇电影“大小年”的困扰。由于遭遇片单“小年”以及奈飞等流媒体的冲击,在连续4年增长后,2017财年迪士尼的影视娱乐业务由上年同期的94亿美元下降到84亿美金,跌幅达到10%,公司整体营收也遭遇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滑。

不过,即使在受冲击影响最大的2017年,迪士尼亚太区业务仍然维持超10%的高速增长。而近年来从在上海开设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迪士尼主题乐园,到如《复联4》《蜘蛛侠:英雄远征》这样的头部作品在中国大陆提前上映,主创集体来华卖力宣传,都显示出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野心。

“去年我们在中国继续部署包括缔结消费者的链接、数字化以及本地化的三大策略,目前已经成为大中华区最成功的家庭娱乐公司。”迪士尼北亚区董事总经理姜熡可在去年9月份的迪士尼启动大会上表示。

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在大中华区,我们的消费品业务已经连续第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过去一年,每秒钟就有66件迪士尼授权商品售出。”迪士尼大中华区及韩国消费品副总裁及总经理林家文曾对每经记者表示。

在2017年,迪士尼分别在北京、成都、深圳开了分公司,这也被解读为在中国本土化的更进一步。“区域性的战略可以接触更多消费者。”林家文表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神仙姐姐变佟掌柜?从《花木兰》中,看到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空前野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迪士尼

4.3k
  • 华特迪士尼将从6月起打击密码共享
  • 迪士尼据悉在与Trian Partners的委托书之争中领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花木兰》看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空前野心

近年来从在上海开设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迪士尼主题乐园,到如《复联4》《蜘蛛侠:英雄远征》这样的头部作品在中国大陆提前上映,主创集体来华卖力宣传,都显示出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野心。

影片还没正式上映,甚至只发了首支预告片就引爆全球热搜的,今年也就《花木兰》了。

作为迪士尼的正统公主,花木兰从动画电影到真人电影,等了20年。不光迪士尼相当重视《花木兰》,倾尽力量在推广,更重要的是,这位传统的中国巾帼英雄,将以真人形象在明年3月,正式走向全球。

扛起大旗的,是有着国民度的“仙女”刘亦菲。

但其实从一开始,刘亦菲就饱受了巨大的争议,有网友甚至上升到了迪士尼的“选角审美”。然而在首支预告片发出后,大多数网友对刘亦菲的表现持了肯定态度,这位首个华人迪士尼公主,打戏和眼神戏都相当漂亮。

我们从《花木兰》中,看到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热度,和迪士尼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空前野心。

《花木兰》预告爆火  刘亦菲作为首位华人公主引热议

7月7日晚上,迪士尼以一支《花木兰》的预告片引爆全球热搜。

迪士尼有多重视《花木兰》,不惜砸下尽可能多的资源支持。从女足世界杯到“美国春晚”超级碗预告,迪士尼甚至为《花木兰》的首支预告片出了预告……所以当天晚上,也是大型网友期待现场。

哪怕预告片的放出时间接近凌晨,也迅速在全世界刷屏,引起国内外网友的广泛讨论。“花木兰”在外国某社交网上悬挂了一整天,以59.3万的推文量稳居排行榜首位,且遥遥领先于第二名。

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说,《花木兰》就是中国的公主。1998年迪士尼就推出了动画版本,票房效果超乎预期,所以对外国网友来说,花木兰就是童年回忆。

有着国民热度的刘亦菲,从一开始就处在巨大的争议中,有观众质疑她演技和英气不够。众所周知,花木兰是一位有着丹凤眼、英气眉宇、小麦肤色的巾帼英雄,如果花木兰长成刘亦菲这样,战友们还“不知木兰是女郎“,那恐怕说不过去。

迪士尼是这么回应的:“选角团队是在全球五大洲试镜了近1000位候选人。选角要求演员具备武术功底、有出色的英语口语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专业与敬业的明星素养。”

武术功底、英语口语、专业素质,这三个要求就刷下了很多人。事实上,放出了预告片后,作为首个“亚裔公主”,刘亦菲还是受到了很多赞美,很多观众评价了“飒”这个字。《花木兰》中,刘亦菲行云流水的打戏动作和眼神戏都被肯定。

但通过这支预告片,妆容、历史还原度、语言竟然成了最大的“槽点”,各路“段子手”上线调侃。

首先是妆容,中国网友普遍对于电影版的花木兰妆容不太买单,戏称“神仙姐姐变成了佟掌柜”。截至目前,微博上#刘亦菲的妆容#累计7.6万讨论、3.4亿的阅读。

有网友上纲上线,说这是迪士尼对中国女性的污名化。

但我们追溯回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会发现电影中的妆容其实有迹可循。古代受制于技术,女子为了追求白皙的妆容主要依靠铅粉,所以造成了现代人看来“脸和脖子两个颜色”的尴尬局面。外国网友可看不出这些,倒是怀疑了华为和荣耀的广告植入。

另外,也有网友吐槽了预告片中出现的取景地“福建土楼”。因为原作品中花木兰是北方人,攻打的是匈奴,不应该出现这么错乱的设定。但“fa木兰”,外国人恐怕对花木兰的家乡确实出现了理解错误。

还有说理解不了《花木兰》明明全是亚裔、黄种人,却都说英文出戏的。迪士尼的作品是拍给全球观众看的,来自德国的《睡美人》《灰姑娘》,来自丹麦的《小美人鱼》也都说英文。

迪士尼从1000多人中选择了亚裔的刘亦菲作为主角,而花木兰本身就是中国人,现在终于以真人电影的形式搬上大银幕,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迪士尼信奉“拿来主义” 花木兰或成最早女性超级英雄

1998年,迪士尼历时两年、耗资1亿美元的电脑动画电影《花木兰》正式上映,这也是迪士尼第一次选择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制作为动画作品,这位在中国文学经典中对家的孝与对国的忠高度统一的女性形象,也成为了迪士尼官方认证的第八位公主(Princess)。

在外网,迪士尼公主的人气中,花木兰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迪士尼官方认证的公主共有14位。与最初代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仙蒂公主、睡美人爱洛公主这样面对命运不公,只能等待王子“拯救”的傻白甜公主不同,随着美国女性地位日益提高,以花木兰为代表的迪士尼公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认识和反思自我为主题的《花木兰》的主题曲《Reflection》。或许可以说,孔武有力的花木兰是在“黑寡妇”等之前,迪士尼最早期的女性超级英雄。

《花木兰》动画耗资1亿,历时2年完成。迪士尼对还原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迪士尼研究了中国武术的一招一式,同时作品具有中国水墨画的风格,音乐也采用了多种东方乐器和许多中国旋律。

动画版《花木兰》让这位中国女性在美国家喻户晓,《花木兰》当年在全球取得3亿美元票房,并获得了199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提名。不过,当年的3亿票房主要由欧美观众贡献,而在形象设计和故事情节改编上,《花木兰》被重塑为更符合西方的审美和价值观的形象。例如动画版木兰的丹凤眼,小麦色皮肤都更符合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审美。

而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位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不仅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花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所以《花木兰》对于国外内,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和爆发力。

事实上,迪士尼在充实自己的IP库上,对于外国的故事或神话一向奉行“拿来主义”。除花木兰之外,迪士尼公主中的茉莉公主原型来自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1997年迪士尼推出的动画片《大力士海格力斯》改编自希腊神话,2016年上映的《海洋奇缘》灵感来自居住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

亚太区业务高速增长  凸显迪士尼的中国野心

迪士尼于美国时间5月8日盘后披露了2019年第二财季报告(截止2019年3月30日),这位全球娱乐业霸主在第二财季营业收入149.2亿美元,相比较去年同期1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6%。

这也是迪士尼在3月底完成对21世纪福克斯后披露的首份财务报告。报表显示,从21世纪福克斯被收购到报表披露,共为迪士尼贡献收入3.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上半财年迪士尼的影视娱乐收入比起去年同期的50亿美元下滑到不足40亿美元,下滑了大约2成。其中影院业务下滑了将近5成。对此,迪士尼解释说影院发行收入的下降是由于去年同期有两部漫威电影(《黑豹》和《雷神3:诸神黄昏》)以及《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的成功上映,而在今年同期只有一部《惊奇队长》。

即使如迪士尼这样多样化营收的娱乐巨头,也会遭遇电影“大小年”的困扰。由于遭遇片单“小年”以及奈飞等流媒体的冲击,在连续4年增长后,2017财年迪士尼的影视娱乐业务由上年同期的94亿美元下降到84亿美金,跌幅达到10%,公司整体营收也遭遇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滑。

不过,即使在受冲击影响最大的2017年,迪士尼亚太区业务仍然维持超10%的高速增长。而近年来从在上海开设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迪士尼主题乐园,到如《复联4》《蜘蛛侠:英雄远征》这样的头部作品在中国大陆提前上映,主创集体来华卖力宣传,都显示出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野心。

“去年我们在中国继续部署包括缔结消费者的链接、数字化以及本地化的三大策略,目前已经成为大中华区最成功的家庭娱乐公司。”迪士尼北亚区董事总经理姜熡可在去年9月份的迪士尼启动大会上表示。

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在大中华区,我们的消费品业务已经连续第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过去一年,每秒钟就有66件迪士尼授权商品售出。”迪士尼大中华区及韩国消费品副总裁及总经理林家文曾对每经记者表示。

在2017年,迪士尼分别在北京、成都、深圳开了分公司,这也被解读为在中国本土化的更进一步。“区域性的战略可以接触更多消费者。”林家文表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神仙姐姐变佟掌柜?从《花木兰》中,看到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空前野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