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死磕PC,联想如何大象起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死磕PC,联想如何大象起舞?

联想为何执着于成为全球PC市场的领头羊,又是如何打造成一家业务多元的全球化企业?

文|我有嘉宾

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联想集团于1984年正式成立,在柳传志带领下,联想成为了中国的知名企业。杨元庆接棒公司CEO后,引领联想进行国际化的拓展,收购IBM PC业务与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IBM X86服务器等,联想的国际化步伐快速前进,并在2014年开始多元化发展。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市场官乔健和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均是联想一路走来的亲历者。

乔健从大学毕业就加入了联想,贺志强加入联想已经33年,而联想今年刚过完35岁生日。对于联想为何执着于成为全球PC市场的领头羊,联想又是如何打造成一家业务多元的全球化企业,这二人人都有着极深的感悟。

1、汉卡带来第一桶金

现在的联想集团除智能设备业务以外,还包括数据中心、智能数据和联想创投三块重要业务。年营业额大约在3500亿人民币左右,业务遍及全球,称得上是一家体量庞大的公司。但在贺志强的记忆中,联想成功的第一步源于对汉卡的敏锐市场嗅觉。

上世纪80年代的电脑,没有办法处理汉字,因此在中国普及速度很慢,在倪光南教授主持下,研发了联想汉卡。至今,其十余项技术突破和创新仍保持着领先水平。

汉卡的问世,为华人彻底解决了在电脑中使用汉字的难题,推动了微型计算机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也为联想打开了进入PC市场的大门。

彼时,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提出了一个口号,让贺志强记忆深刻,那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此后不久,联想决定不单独售卖汉卡,而是直接切入PC市场,眺望更高远的目标。“如果没有汉卡,没有PC市场的成长,就没有联想从0到1的关键一步,PC市场的成长给了联想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贺志强说。

1994年,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发展自有品牌PC,时年29岁的杨元庆担任事业部的总经理。贺志强感叹,柳传志在那时便开始大力启用年轻人,此后联想的一批后起之秀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柱石。乔健记得,1994年时联想PC销量不到2万台,但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坚持,逐渐打败了当时的康柏(2002年被惠普收购)、惠普、戴尔、IBM,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

图/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市场官乔健在嘉宾大学课堂上讲课

2、成为PC全球老大的初衷

联想中国PC市场第一的取得,并非一路坦途。2002年,戴尔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启直销模式,尤其是在政企市场上拓展速度非常快。联想在杨元庆的带领下,采取双模式策略应对,即采用普通用户市场和政企市场的两套打法,最终压过戴尔。

图/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在嘉宾大学课堂上讲课

贺志强回忆,联想在与戴尔竞争过程中,就已经想清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联想PC业务如果不能成为全球市场的第一,未来很可能会被干掉。“这是PC业务性质决定的,如果我们不是全球领先的PC制造商,掌握不了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在中国也活不下去。”贺志强在访学课堂上对嘉宾大学学员说。

随后的PC发展状态也验证了联想的论断,此后中国本土的大批PC厂商纷纷消失。在实现对IBM的PC业务收购后,联想的全球品牌形象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贺志强介绍,那时候他去美国出差,与当地华人谈起这次收购,对方都表示联想太牛了,为中国企业的强大而自豪。

在与戴尔的竞争中,联想已经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乔健介绍:“第一条路是做中国市场的多元化,第二条路就是走全球化。”2004年底,联想宣布并购IBM的PC业务,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并购时,联想的市值为30亿美元,IBM则是100亿美元的大公司,可以说是一场蛇吞象的并购。此后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在2013年成为了全球PC市场的第一。”乔健说。

从2014年开始,联想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拓展。随着PC业务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周期,联想在全球建立了分部,并且购买了数据中心业务和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这让联想有了足够力量进行多元化的拓展。2016年联想正式成立联想创投集团,以投资和内部孵化的手段为联想多元化布局,推动主营业务与IT的未来融合,探索更多的产业机会。

贺志强表示,联想创投以及被投公司不断和联想管理层互动,推动了联想“3S战略”(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和行业智能)的形成。联想新成立的数据智能事业部DIBG(Data Intelligence Business Group),就脱胎于创投孵化的联想大数据。

图/嘉宾大学走进联想集团的课堂现场

3、全球化源自全球并购

联想一直以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一方面是公司管理上的全球化视野,另一方面是业务的多元化进程让联想走出去战略和多元化业务拓展,有了多种业务生态支撑。

随着联想业务多元化,除了PC、平板智能手机等产品,还有数据中心、智能数据和联想创投。在全球最快的500台超级计算机当中,联想拥有173台。乔健表示,联想集团7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全球的员工当中65%来自中国,而且大部分业务是在中国进行研发生产制造,进而卖到海外,去为国家创汇。”乔健说。

今年1月,联想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联想官方微博上说:此次入选,“印证了联想已经走过转型阵痛期、迎来全面增长的新阶段”。

联想的全球化业务布局较为平均,中国的业务比例是24%,欧洲占25%,美国占到21%,拉美地区是10%左右。具体细分到各个市场,成绩同样突出,乔健介绍在欧洲市场上,联想的PC是第一,平板业务是第二,手机、服务器业务是第三。在美国,联想的PC是第四,手机是第三,其中还包括服务器业务。在拉美地区,联想的PC和手机都是排名当地市场的第二名。

在整个联想供应链体系中,联想最大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在合肥生产笔记本电脑,在武汉生产手机。惠州、东莞和深圳则是联想服务器和台式机的生产厂。联想在全球总共有11个自有生产厂和8个外包生产厂,其中80%的生产产能在中国。

联想的技术研发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中国之外,美国的硅谷、芝加哥,日本的横滨以及印度、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等地也都有联想的研发中心,为联想的全球化储备了各类研发技术。乔健介绍,联想在全球的生产、销售和研发都是均衡的布局。

联想的这种全球化均衡布局源于其并购发展历史。在2005年并购了IBM的 PC业务之后,联想在欧美扎根。继而在2011年与日本的NEC成立了合资公司,使得联想又进入了日本市场。同年,联想收购了德国的电脑公司Medion,开始大力开拓欧洲市场。

之后的几年(2014年),联想收购IBM的服务器业务和摩托拉手机的业务,使其在北美和拉美拥有了当地前三的市场份额。2017年和2018年分别和日本的富士通成立PC合资公司,与美国的NetApp成立致力于存储和数据管理的合资公司。

乔健表示,联想的全球化布局源自并购。“今天联想不止有Lenovo品牌,还有ThinkPad、NEC和富士通、摩托罗拉以及NetApp,它们在各自领域里都是佼佼者,这是联想全球化的丰硕成果。”

4、人才整合

联想全球化战略下的大公司并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最大化保留被并购企业的价值。乔健说,在并购过程当中联想非常注重保留原品牌、技术与人才。很多被联想并购的产品都有非常好的客户基础,比如IBM的PC业务在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客户,所以联想在收购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保留IBM已经开拓的市场客户资源。

并购带来的一项宝贵资源就是知识产权。对于中国科技公司来说,在扩展海外市场时的关键一步就是储备大量的知识产权。联想并购摩托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联想准备进军手机市场,而当时很多通讯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已经被这些老牌公司所占据。买下摩托罗拉补齐了联想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缺漏。

人才保留格外重要。在最初并购IBM的PC业务时,联想员工1万人,IBM PC也是1万人,但IBM PC的领导层有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市场管理经验,而联想只有管理中国一个市场的经验。管理与文化如何融合,如何驾驭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成为联想当时面临的难题。

出于对公司管理和业务整合的考虑,在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第一任、第二任CEO都是美国人,人员的保留率是96%。乔健讲了一个联想内部流传的故事:“有人说参加联想的高层会就像参加联合国的会议,联想管理团队是非常多元化的,在我们的最高决策层、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里,有十多个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人员,大家都开诚布公的讲述自己的观点。”联想最高管理层通过例会制度,讨论战略、运营等问题,让联想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公司。

从2004年启动全球并购开始,联想的很多中国员工开始自学英文。联想也开始让中国员工去学习海外的国际化经验,派员工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学习,然后在不同的业务之间轮岗学习。除了内部这些动作,联想还同事在全球视野招揽最合适的人才,其美国、巴西、印度市场均是本土人才做最高决策者。

乔健说,最终这些人都会成为联想人,联想已经学会如何最好地保留下最核心的人才,联想的文化成为人才整合的基石。“比如我们有个规定,会议英文材料要在24小时内提前发出。如果有些人不了解,他会提前学习,这样就避免了时差影响,也让会议更高效。我们还建立了一些规则,鼓励员工之间的直接沟通,如果有不同意见,提供表达自己不同意见的通道。”

联想最终建立了一个诚信、正直的主动担当型文化。它不是一个挂在墙上的,也不是一些词汇,而是今天你走到印度去、走到巴西去、走到俄罗斯去、走到美国,到任何一间联想的办公室,问员工联想的文化是什么,员工回答是相同的。

图/嘉宾大学走进联想集团参观“联想展示中心与创投企业展”

【现场互动】

嘉宾大学学员:现在很多大企业都面临着自己的主业做得非常好之后,再向整个生态延展和发展,所以就产生了非常多的业务板块。联想创投也投资了多个不同的方向,在所投企业中,应该也有企业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卖掉了自己一些冗余的板块,又回归了主业。我想这是很多大的公司的必经之路。具体到联想,在有了核心主业之后,如何再向整个生态延伸和发展?

A:现在公司的主业并不一定能代表产业的未来,联想是做IT业的,我们要投IT业的未来,不能只投PC的上下游或者手机的上下游,应该是以更广阔的视角去投资产业的未来。

嘉宾大学学员:今年1月,联想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委“2019全球最受赞赏公司”。之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此次入选“印证了联想已经走过转型阵痛期、迎来全面增长的新阶段”。那么,在未来十年,联想会走向哪里?

A: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定是智能互联网的时代。智能互联网,实际上是如何同通过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各行各业产业的效率,所以联想下一阶段的战略会是向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和行业智能的解决方案。

图/嘉宾大学学员在访学课堂上提问

嘉宾大学学员:业内有批评声音认为联想研发实力弱,既不做自己的芯片,也不做自己的操作系统,你们对此怎么看?

A:联想最大的价值是把最领先的技术,大规模落地,以最高效运作效率、最低成本、用最好服务给到最多的用户手里。

嘉宾大学学员:联想2018/2019财报中的数据显示,营业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510亿(约合人民币3422亿元),年比增长4.6倍。既然联想并不是以技术见长,那么联想的竞争优势究竟是什么?

A:联想有整合全球供应链、市场、人才、研发等资源的能力,能以最高效的运作,把产品服务到全世界的客户;联想对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加上产业数据的积累和计算能力,将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产生巨大优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联想集团

3.5k
  • 联想刘军:将在中国区组建三大产业联盟,推动AI终端和应用普及
  • 杨元庆:AIPC应具备五大特征,摩尔定律有望“复活”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死磕PC,联想如何大象起舞?

联想为何执着于成为全球PC市场的领头羊,又是如何打造成一家业务多元的全球化企业?

文|我有嘉宾

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联想集团于1984年正式成立,在柳传志带领下,联想成为了中国的知名企业。杨元庆接棒公司CEO后,引领联想进行国际化的拓展,收购IBM PC业务与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IBM X86服务器等,联想的国际化步伐快速前进,并在2014年开始多元化发展。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市场官乔健和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均是联想一路走来的亲历者。

乔健从大学毕业就加入了联想,贺志强加入联想已经33年,而联想今年刚过完35岁生日。对于联想为何执着于成为全球PC市场的领头羊,联想又是如何打造成一家业务多元的全球化企业,这二人人都有着极深的感悟。

1、汉卡带来第一桶金

现在的联想集团除智能设备业务以外,还包括数据中心、智能数据和联想创投三块重要业务。年营业额大约在3500亿人民币左右,业务遍及全球,称得上是一家体量庞大的公司。但在贺志强的记忆中,联想成功的第一步源于对汉卡的敏锐市场嗅觉。

上世纪80年代的电脑,没有办法处理汉字,因此在中国普及速度很慢,在倪光南教授主持下,研发了联想汉卡。至今,其十余项技术突破和创新仍保持着领先水平。

汉卡的问世,为华人彻底解决了在电脑中使用汉字的难题,推动了微型计算机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也为联想打开了进入PC市场的大门。

彼时,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提出了一个口号,让贺志强记忆深刻,那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此后不久,联想决定不单独售卖汉卡,而是直接切入PC市场,眺望更高远的目标。“如果没有汉卡,没有PC市场的成长,就没有联想从0到1的关键一步,PC市场的成长给了联想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贺志强说。

1994年,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发展自有品牌PC,时年29岁的杨元庆担任事业部的总经理。贺志强感叹,柳传志在那时便开始大力启用年轻人,此后联想的一批后起之秀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柱石。乔健记得,1994年时联想PC销量不到2万台,但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坚持,逐渐打败了当时的康柏(2002年被惠普收购)、惠普、戴尔、IBM,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

图/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市场官乔健在嘉宾大学课堂上讲课

2、成为PC全球老大的初衷

联想中国PC市场第一的取得,并非一路坦途。2002年,戴尔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启直销模式,尤其是在政企市场上拓展速度非常快。联想在杨元庆的带领下,采取双模式策略应对,即采用普通用户市场和政企市场的两套打法,最终压过戴尔。

图/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在嘉宾大学课堂上讲课

贺志强回忆,联想在与戴尔竞争过程中,就已经想清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联想PC业务如果不能成为全球市场的第一,未来很可能会被干掉。“这是PC业务性质决定的,如果我们不是全球领先的PC制造商,掌握不了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在中国也活不下去。”贺志强在访学课堂上对嘉宾大学学员说。

随后的PC发展状态也验证了联想的论断,此后中国本土的大批PC厂商纷纷消失。在实现对IBM的PC业务收购后,联想的全球品牌形象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贺志强介绍,那时候他去美国出差,与当地华人谈起这次收购,对方都表示联想太牛了,为中国企业的强大而自豪。

在与戴尔的竞争中,联想已经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乔健介绍:“第一条路是做中国市场的多元化,第二条路就是走全球化。”2004年底,联想宣布并购IBM的PC业务,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并购时,联想的市值为30亿美元,IBM则是100亿美元的大公司,可以说是一场蛇吞象的并购。此后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在2013年成为了全球PC市场的第一。”乔健说。

从2014年开始,联想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拓展。随着PC业务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周期,联想在全球建立了分部,并且购买了数据中心业务和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这让联想有了足够力量进行多元化的拓展。2016年联想正式成立联想创投集团,以投资和内部孵化的手段为联想多元化布局,推动主营业务与IT的未来融合,探索更多的产业机会。

贺志强表示,联想创投以及被投公司不断和联想管理层互动,推动了联想“3S战略”(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和行业智能)的形成。联想新成立的数据智能事业部DIBG(Data Intelligence Business Group),就脱胎于创投孵化的联想大数据。

图/嘉宾大学走进联想集团的课堂现场

3、全球化源自全球并购

联想一直以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一方面是公司管理上的全球化视野,另一方面是业务的多元化进程让联想走出去战略和多元化业务拓展,有了多种业务生态支撑。

随着联想业务多元化,除了PC、平板智能手机等产品,还有数据中心、智能数据和联想创投。在全球最快的500台超级计算机当中,联想拥有173台。乔健表示,联想集团7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全球的员工当中65%来自中国,而且大部分业务是在中国进行研发生产制造,进而卖到海外,去为国家创汇。”乔健说。

今年1月,联想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联想官方微博上说:此次入选,“印证了联想已经走过转型阵痛期、迎来全面增长的新阶段”。

联想的全球化业务布局较为平均,中国的业务比例是24%,欧洲占25%,美国占到21%,拉美地区是10%左右。具体细分到各个市场,成绩同样突出,乔健介绍在欧洲市场上,联想的PC是第一,平板业务是第二,手机、服务器业务是第三。在美国,联想的PC是第四,手机是第三,其中还包括服务器业务。在拉美地区,联想的PC和手机都是排名当地市场的第二名。

在整个联想供应链体系中,联想最大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在合肥生产笔记本电脑,在武汉生产手机。惠州、东莞和深圳则是联想服务器和台式机的生产厂。联想在全球总共有11个自有生产厂和8个外包生产厂,其中80%的生产产能在中国。

联想的技术研发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中国之外,美国的硅谷、芝加哥,日本的横滨以及印度、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等地也都有联想的研发中心,为联想的全球化储备了各类研发技术。乔健介绍,联想在全球的生产、销售和研发都是均衡的布局。

联想的这种全球化均衡布局源于其并购发展历史。在2005年并购了IBM的 PC业务之后,联想在欧美扎根。继而在2011年与日本的NEC成立了合资公司,使得联想又进入了日本市场。同年,联想收购了德国的电脑公司Medion,开始大力开拓欧洲市场。

之后的几年(2014年),联想收购IBM的服务器业务和摩托拉手机的业务,使其在北美和拉美拥有了当地前三的市场份额。2017年和2018年分别和日本的富士通成立PC合资公司,与美国的NetApp成立致力于存储和数据管理的合资公司。

乔健表示,联想的全球化布局源自并购。“今天联想不止有Lenovo品牌,还有ThinkPad、NEC和富士通、摩托罗拉以及NetApp,它们在各自领域里都是佼佼者,这是联想全球化的丰硕成果。”

4、人才整合

联想全球化战略下的大公司并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最大化保留被并购企业的价值。乔健说,在并购过程当中联想非常注重保留原品牌、技术与人才。很多被联想并购的产品都有非常好的客户基础,比如IBM的PC业务在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客户,所以联想在收购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保留IBM已经开拓的市场客户资源。

并购带来的一项宝贵资源就是知识产权。对于中国科技公司来说,在扩展海外市场时的关键一步就是储备大量的知识产权。联想并购摩托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联想准备进军手机市场,而当时很多通讯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已经被这些老牌公司所占据。买下摩托罗拉补齐了联想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缺漏。

人才保留格外重要。在最初并购IBM的PC业务时,联想员工1万人,IBM PC也是1万人,但IBM PC的领导层有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市场管理经验,而联想只有管理中国一个市场的经验。管理与文化如何融合,如何驾驭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成为联想当时面临的难题。

出于对公司管理和业务整合的考虑,在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第一任、第二任CEO都是美国人,人员的保留率是96%。乔健讲了一个联想内部流传的故事:“有人说参加联想的高层会就像参加联合国的会议,联想管理团队是非常多元化的,在我们的最高决策层、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里,有十多个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人员,大家都开诚布公的讲述自己的观点。”联想最高管理层通过例会制度,讨论战略、运营等问题,让联想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公司。

从2004年启动全球并购开始,联想的很多中国员工开始自学英文。联想也开始让中国员工去学习海外的国际化经验,派员工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学习,然后在不同的业务之间轮岗学习。除了内部这些动作,联想还同事在全球视野招揽最合适的人才,其美国、巴西、印度市场均是本土人才做最高决策者。

乔健说,最终这些人都会成为联想人,联想已经学会如何最好地保留下最核心的人才,联想的文化成为人才整合的基石。“比如我们有个规定,会议英文材料要在24小时内提前发出。如果有些人不了解,他会提前学习,这样就避免了时差影响,也让会议更高效。我们还建立了一些规则,鼓励员工之间的直接沟通,如果有不同意见,提供表达自己不同意见的通道。”

联想最终建立了一个诚信、正直的主动担当型文化。它不是一个挂在墙上的,也不是一些词汇,而是今天你走到印度去、走到巴西去、走到俄罗斯去、走到美国,到任何一间联想的办公室,问员工联想的文化是什么,员工回答是相同的。

图/嘉宾大学走进联想集团参观“联想展示中心与创投企业展”

【现场互动】

嘉宾大学学员:现在很多大企业都面临着自己的主业做得非常好之后,再向整个生态延展和发展,所以就产生了非常多的业务板块。联想创投也投资了多个不同的方向,在所投企业中,应该也有企业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卖掉了自己一些冗余的板块,又回归了主业。我想这是很多大的公司的必经之路。具体到联想,在有了核心主业之后,如何再向整个生态延伸和发展?

A:现在公司的主业并不一定能代表产业的未来,联想是做IT业的,我们要投IT业的未来,不能只投PC的上下游或者手机的上下游,应该是以更广阔的视角去投资产业的未来。

嘉宾大学学员:今年1月,联想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委“2019全球最受赞赏公司”。之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此次入选“印证了联想已经走过转型阵痛期、迎来全面增长的新阶段”。那么,在未来十年,联想会走向哪里?

A: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定是智能互联网的时代。智能互联网,实际上是如何同通过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各行各业产业的效率,所以联想下一阶段的战略会是向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和行业智能的解决方案。

图/嘉宾大学学员在访学课堂上提问

嘉宾大学学员:业内有批评声音认为联想研发实力弱,既不做自己的芯片,也不做自己的操作系统,你们对此怎么看?

A:联想最大的价值是把最领先的技术,大规模落地,以最高效运作效率、最低成本、用最好服务给到最多的用户手里。

嘉宾大学学员:联想2018/2019财报中的数据显示,营业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510亿(约合人民币3422亿元),年比增长4.6倍。既然联想并不是以技术见长,那么联想的竞争优势究竟是什么?

A:联想有整合全球供应链、市场、人才、研发等资源的能力,能以最高效的运作,把产品服务到全世界的客户;联想对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加上产业数据的积累和计算能力,将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产生巨大优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