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武汉江汉饭店失火,明火已扑灭,暂无人员伤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武汉江汉饭店失火,明火已扑灭,暂无人员伤亡

目前,饭店房顶部分烧垮,当日下午16点15分明火已经被扑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湖北日报记者乔奇

图 | 湖北日报记者邹斌

【突发!#武汉江汉饭店失火#】7月14日15时12分,武汉汉口胜利街,百年老建筑江汉饭店发生火情,目前,饭店房顶部分烧垮,当日下午16点15分明火已经被扑灭。据@武汉消防 通报,2019年7月14日15时12分,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45号江汉饭店发生火灾,作战指挥中心接警后迅速调集江汉中队等消防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现场初步判断为江汉饭店外立面改造引发火灾,起火部位为五层楼楼顶,燃烧物质为木材等。目前现场已得到控制,暂无人员伤亡,火灾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中。

武汉江汉饭店(原名:德明饭店)于上世纪10年代建成开业,1995年重新装修,拥有近百年历史,是湖北省首家拥有金钥匙的中外合资酒店。毗邻新外滩江景、市政府、江汉路步行街,酒店及周围建筑极富欧式风格,房间宽敞,设计古典高雅。据了解,饭店于1910年开业,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这座饭店一直是汉口最为高级的官方旅馆。1954年,“德明饭店”更名为“江汉饭店”。更名之后,江汉饭店成为新中国外交和重要政治接待活动的一个缩影。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来华访汉的各国首脑几乎都到过这里。

1914年,犹太裔设计师史德生为这栋建筑取名“德明饭店”。“德明”取自法语,意为“终点”。不知道这场火灾,会不会让这座百年饭店走向终点。

交警帮助控制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谈牧摄)
交警帮助控制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谈牧摄)

 

消防员现场救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谈牧摄)

 

明火已经扑灭,仍有烟冒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谈牧摄)

但从2011年3月以来,这座曾被视为大武汉高星级酒店代表的院落,一直荒芜,闲置3年,至今未有任何起死回生的迹象。

江汉饭店,正在遭遇其自1914年建成之后最长的歇业期。

经历了1984年和1992年两次合资改制,之后是短暂的辉煌和持续的亏损,附带合资双方、管理层内部之间无休止的“相互折磨”。30年来,在体制、管理和市场的摔打中,“天赋异禀”的江汉饭店,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重回巅峰的时间窗口。

黄金路段百年名店闲置三年

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这座饭店,一直是大汉口最为高级的旅馆。到了2001年,尽管由盛而衰,仍然位列“四星”之列。

近3年来,在这片寸土寸金地段,百年的招牌却只能空守寂寞。胜利街245号的老院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已是12月,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45号,青藤仍爬满院墙。

水泥砌死的大门内,“江汉饭店”四个金字,风拂已久,落满灰尘。

位于蔡锷路上的饭店侧门,依然有人留守。记者走进院子,门卫的脸上露出一种久违陌生人的惊讶。

今年58岁的老于原是江汉饭店的厨师,在饭店工作了38年。30年前他根本没有想过,临近退休之时需要以门卫的身份,为工作了一辈子的酒店默默留守。

这里不远处就是汉口江滩。人来人往的街头,很少有人会关注这栋人去楼空的庭院。实际上,当1900年犹太建筑师史德生拿出图纸之时,这里就是当时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1914年,史德生建成了这座高三层的法式建筑,取名“德明饭店”。

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这座饭店,一直是近现代以来大汉口最为高级的官方旅馆。1954年,“德明饭店”更名为“江汉饭店”。

更名之后,江汉饭店成为新中国外交和重要政治接待活动的一个缩影。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来华访汉的各国首脑几乎都到过这里。而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依然是武汉最火的酒店之一。到了2001年,尽管由盛而衰,它仍然位列“四星”之列。

繁华如过眼云烟。

2011年3月,随着香港合资方的撤出,江汉饭店完全停业。新股东“合汇置业”以2000万元的代价,获得酒店51%的股份,成为新的大股东。

然而至今近3年,这里依然是一片萧瑟。

门卫老于说,现在饭店有20多名留守人员,更多的在编人员则早已散若流沙,自谋生路。

20年来,老汉口的新酒店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此地不远,一家知名五星级酒店的楼顶就闪耀在千米之外的天际。然而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段,占地近10亩坐拥百年招牌的江汉饭店,只能空守寂寞。

胜利街245号的老院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次合资:轻易放过的反思机会

1986年,第一次合资宣告终止。中方由财政借款弥补了港方的投入,后来又处理了港方留下的40辆“丰田”车归还财政借款。很多人认为,中方并未吃亏。

“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在一次次扯皮中错过了机会。”燕智平(化名)说。

燕智平,1988年进入江汉饭店,而后长期担任饭店主管经营的副总至今。谈起江汉饭店过去的30年,他心绪难平。

1984年,江汉饭店首吃“螃蟹”,与一家香港公司合资经营,成为国内最早的中外合资酒店之一。

这是江汉饭店第一次改制。这次合资,依靠港方的投入,江汉饭店大规模更换了酒店的硬件设施。港方甚至一次引进了40多辆“丰田皇冠”,在出租车奇缺的当时,这一豪华车队出尽风头。

然而第一次合资只经历了2年便宣告失败。

总结失败的原因,燕智平说,无非是因为合资过程的不规范与现代市场意识的欠缺。

据介绍,港方进入之后组建了董事会,中方则由湖北省旅游局派了一名副局长兼任公司董事长。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市场意识普遍缺乏。合资的中港双方很快出现剧烈摩擦。

1986年,双方的合作宣告终止。中方由财政借款弥补了港方的投入。为了归还财政借款,江汉饭店后来处理了港方留下的40辆“丰田”车,燕智平正是此事的经办人。

谈及第一次合资,很多人认为中方并未吃亏。毕竟没掏钱就更换了一大批硬件设施,且股权最终收回。

但燕智平说,恰恰是“中方并未吃亏”的观点,让中方并未对合资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掩盖了与港方理念上的巨大差距。“用吃没吃亏的思维作为判断合资成功与否的标准,大谬无疑。引进资金升级物业只是小头,再好的物业过几年也会落伍。真正重要的是通过合资来学习港方的管理模式,强化规范公司治理,做好酒店的品牌。”

这些道理,今日江汉饭店的老人们终于明白,可惜在当时从未有人想过。

一个明显的参照是,1986年,其同处汉口的对手——长江大酒店也引入了港资,之后合资双方都赚得盆满钵满。“长酒的操作从一开始就很规范,形成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而非争一厘一钱的得失。”燕智平说。

第二次合资:不规范的炸弹

1992年,第二次合资,江汉饭店本应将全部资产注入合资公司,但其房产和土地并未办理证件变更。这意味着,资产并未真正注入合资公司。这次合资,从一开始就显得“形似而神不似”。

第一次改制失败,江汉饭店恢复了纯国企的身份。

从1990年到1992年,江汉饭店度过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三年时光。当时武汉的涉外酒店仍然很少,国内旅游方兴未艾。到武汉的东南亚、港澳等地游客出现第一轮爆发性增长。

生意有多好呢?当年的市场销售人员回忆,需要躲着客人的电话,因为没有房间可以预留。

1992年,江汉饭店在汉口花桥和汉阳钟家村,一次性为酒店职工买下了100套商品房。

然而盛景之下,已暗藏危局。1992年前后,江汉饭店的硬件已出现老化。它没有将更多的利润投入酒店的升级改造。尽管如此,机会依然垂青。

1992年,湖北省在香港推介合作项目,旅游业作为窗口行业被重点照顾。江汉饭店很快迎来了第二个香港合资方——香港胡汉辉集团。

需要指出的是,在香港金融业风生水起的胡汉辉集团,酒店并非其专注的主业。

1992年9月,新的江汉饭店中港合资公司成立。根据合同,中方以所有经营资产包括房产和土地入股,占股49%。胡汉辉集团占股51%。

根据评估,当时的江汉饭店总资产为500万美元。51%的股份,胡汉辉集团支付了255万美元的对价。

然而一个不规范操作,为合资公司埋下了炸弹:本应将全部资产注入合资公司的江汉饭店,其房产和土地并未办理证件变更。这意味着,资产并未真正注入合资公司。围绕这个问题,合资双方此后争执不下,更一度扯出“国有资产流失”的后话。

另一个问题是,作为大股东的“胡汉辉”,并未谋求在合资公司中的主导地位。公司董事长依然由中方派出的行政官员担任。甚至连合资公司的总经理,多数时间亦由中方人士出任。

无人能说清“胡汉辉”如此安排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港方合资之初,主要目的是寻找投资内陆的“桥头堡”,对饭店本身并不十分在意。

无论原因如何,江汉饭店的第二次合资,一开始就显得“形似而神不似”。

合资方的内耗:水火不容的关门结局

2005年冬天,公司筹不到购买取暖所用柴油的资金,内部矛盾彻底爆发,关门之声响起。而面临酒店关门这等大事,合资双方竟不约而同选择了旁观。饭店关门两月后,港方撤走了代表。

新公司的成立,曾让酒店的员工寄予厚望。

1990年进入江汉饭店工作的张玲(化名)回忆说:“当时大家任劳任怨,从来不认为自己干的活比别人多。”

张玲2006年离开江汉饭店,现在是武汉市内一家五星级饭店的高级副总。和她一样,后来陆续离开的人,现在都已是国内酒店业的高管。“当年,我们的员工素质在全武汉都是一流的。”谈起这些老同事,燕智平说。

一流的员工,却未能拯救这家合资之后的百年老店。合资双方的矛盾、管理层的内耗、亏损积累和投入不足导致的缺血,都是员工不能改变的现实。

围绕资产注入的问题,合资双方很快陷入相互指责的局面。直到2005年,江汉饭店的土地证依然没有完成变更。

负责此事的中方领导给出的理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令人吃惊的是,因两证问题,合资公司在2005年甚至没有通过工商年检,原因是中方涉嫌虚假出资。“扯皮双方几乎水火不容。”一位知情者说。

这样的内耗,黑洞般消耗着合资公司的活力。“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讲,江汉饭店始终没有从改制前的国企成长为一家现代管理企业。”这位人士说。

这个只有100来间客房的饭店,员工数量长期维持在300人左右。而后来同等规模的经济型酒店,人数一般不会超过百人。

2005年冬天,围绕“一箱油事件”,公司内部矛盾彻底爆发。

当时,公司的账上终于拿不出购买取暖柴油的资金。当时饭店开业一天需要1吨柴油。某日,代表港方的总经理召集紧急会议宣布:如果中午12点前还筹不来买油的钱就关门。

而面临酒店关门这等大事,合资双方的出资人,竟然不约而同选择了旁观。这年底,江汉饭店因此连续关门2个月。

2006年初,港方撤走了代表。从当年3月开始,江汉饭店实际由中方单独经营,直到2011年3月彻底关门。

缺血与亏损:错过的破产

在与“胡汉辉”合资的19年中,江汉饭店几乎年年亏损。最终,留下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债务。一个背着沉重债务负担的“缺血”的酒店,已很难找到突围的希望。

从1992年合资公司成立,到2011年3月“胡汉辉”集团彻底退出,在近20年的合资历程中,江汉饭店走过的路可谓“全输”。

燕智平说,合资公司从成立开始,19年没有分过红。在合资的19年中,江汉饭店几乎年年亏损。最终,留下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债务。“合资以来,胡汉辉集团没有赚到钱。江汉饭店白白损失了51%的股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谈不上。至于员工,则是最为值得同情的一群。”他说。

张玲的话更为悲壮:“我们最好的青春都消耗在了这里。”

合资公司成立后,在1995年8月完成了再次装修正式营业。而实际上,据多位人士回忆,有一段时间酒店的生意并不差。但合资公司给人的印象,却是一直差钱。

在1995年的装修中,江汉饭店总共投入的资金约为660万美元。包括胡汉辉集团入股的255万美元,另有400万美元来自其在香港汇丰银行的贷款。

建筑面积不过9000平方米的江汉饭店,在2005年砸下的600多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已是天价。而汇丰银行的那笔5年到期的贷款,在到期后由港方予以了偿还,合资公司由此欠下香港股东近200万美元的债务。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入股的255万美元,港方出资人此后再未追加投资。

时间流逝,酒店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背着沉重债务负担的“缺血”的酒店,已很难找到突围的希望。

到了2005年“关门事件”之前,据燕智平回忆,合资公司的负债或已达到千万美元。而当时酒店的资产估值应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

一位老员工接受采访时称,当时曾有人提出让酒店破产,或再次出让股份,引入新的投资者以盘活资产。

但这一提议未引起重视。“如果当时破产,至少员工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新的投资者进来后,股权或许可以更加多元化,酒店可能多一分希望。”这位人士说。

遗憾的是,当时合资双方都深陷在由土地证引发的一系列内斗中,无暇他顾,也不可能有人愿意承担破产的后果。

1914年,犹太裔设计师史德生为这栋建筑取名“德明饭店”。“德明”取自法语,意为“终点”。这栋建筑将迎来100年,不知道会不会真的走到“终点”。

黯然的道别与未尽的结局

2011年3月,合资19年,实际于2006年就已“撒手不管”的香港“胡汉辉”,在心灰意冷之后黯然退出。“胡汉辉”退出的条件是:中方支付2000万元,此前中方所欠债务全部勾销,而港方则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归还51%的股份。

但中方拿不出这2000万。

此间发生了一个或能改变事态走向的插曲。传闻当时江汉饭店的国有出资方湖北省海外旅游集团曾求助于母公司“鄂旅投”,后者一度准备让其下属的洪山宾馆来整合江汉饭店。

此事若成立,则鄂旅投将拥有江汉饭店100%的股权,江汉饭店重回国有企业性质。但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2011年3月,本地房地产公司“合汇置业”出面,拿下了港资公司手中的股权。江汉饭店的股权构成由此变为:省海外旅游集团49%,合汇置业51%。“合汇”拿到的,也许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否则,江汉饭店不会一直关门至今。

合汇置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放3年是为了“寻找酒店长期亏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据称其思路已明晰,打算将饭店改造成一个带有博物馆性质的高端酒店,预算总投资约为2.7亿元。

该公司希望能够拆除江汉饭店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的附楼重建。但按照规定,此番重建,工地需为文物保护线退后8米至10米。合汇置业表示不能接受,理由是“酒店的面积已经够小了”。

已经闲置近3年的江汉饭店,目前唯一的选择似乎是继续闲置,尽管这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直播 武汉江汉饭店失火 明火已扑灭 暂无人员伤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武汉江汉饭店失火,明火已扑灭,暂无人员伤亡

目前,饭店房顶部分烧垮,当日下午16点15分明火已经被扑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湖北日报记者乔奇

图 | 湖北日报记者邹斌

【突发!#武汉江汉饭店失火#】7月14日15时12分,武汉汉口胜利街,百年老建筑江汉饭店发生火情,目前,饭店房顶部分烧垮,当日下午16点15分明火已经被扑灭。据@武汉消防 通报,2019年7月14日15时12分,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45号江汉饭店发生火灾,作战指挥中心接警后迅速调集江汉中队等消防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现场初步判断为江汉饭店外立面改造引发火灾,起火部位为五层楼楼顶,燃烧物质为木材等。目前现场已得到控制,暂无人员伤亡,火灾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中。

武汉江汉饭店(原名:德明饭店)于上世纪10年代建成开业,1995年重新装修,拥有近百年历史,是湖北省首家拥有金钥匙的中外合资酒店。毗邻新外滩江景、市政府、江汉路步行街,酒店及周围建筑极富欧式风格,房间宽敞,设计古典高雅。据了解,饭店于1910年开业,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这座饭店一直是汉口最为高级的官方旅馆。1954年,“德明饭店”更名为“江汉饭店”。更名之后,江汉饭店成为新中国外交和重要政治接待活动的一个缩影。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来华访汉的各国首脑几乎都到过这里。

1914年,犹太裔设计师史德生为这栋建筑取名“德明饭店”。“德明”取自法语,意为“终点”。不知道这场火灾,会不会让这座百年饭店走向终点。

交警帮助控制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谈牧摄)
交警帮助控制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谈牧摄)

 

消防员现场救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谈牧摄)

 

明火已经扑灭,仍有烟冒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谈牧摄)

但从2011年3月以来,这座曾被视为大武汉高星级酒店代表的院落,一直荒芜,闲置3年,至今未有任何起死回生的迹象。

江汉饭店,正在遭遇其自1914年建成之后最长的歇业期。

经历了1984年和1992年两次合资改制,之后是短暂的辉煌和持续的亏损,附带合资双方、管理层内部之间无休止的“相互折磨”。30年来,在体制、管理和市场的摔打中,“天赋异禀”的江汉饭店,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重回巅峰的时间窗口。

黄金路段百年名店闲置三年

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这座饭店,一直是大汉口最为高级的旅馆。到了2001年,尽管由盛而衰,仍然位列“四星”之列。

近3年来,在这片寸土寸金地段,百年的招牌却只能空守寂寞。胜利街245号的老院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已是12月,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45号,青藤仍爬满院墙。

水泥砌死的大门内,“江汉饭店”四个金字,风拂已久,落满灰尘。

位于蔡锷路上的饭店侧门,依然有人留守。记者走进院子,门卫的脸上露出一种久违陌生人的惊讶。

今年58岁的老于原是江汉饭店的厨师,在饭店工作了38年。30年前他根本没有想过,临近退休之时需要以门卫的身份,为工作了一辈子的酒店默默留守。

这里不远处就是汉口江滩。人来人往的街头,很少有人会关注这栋人去楼空的庭院。实际上,当1900年犹太建筑师史德生拿出图纸之时,这里就是当时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1914年,史德生建成了这座高三层的法式建筑,取名“德明饭店”。

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这座饭店,一直是近现代以来大汉口最为高级的官方旅馆。1954年,“德明饭店”更名为“江汉饭店”。

更名之后,江汉饭店成为新中国外交和重要政治接待活动的一个缩影。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来华访汉的各国首脑几乎都到过这里。而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依然是武汉最火的酒店之一。到了2001年,尽管由盛而衰,它仍然位列“四星”之列。

繁华如过眼云烟。

2011年3月,随着香港合资方的撤出,江汉饭店完全停业。新股东“合汇置业”以2000万元的代价,获得酒店51%的股份,成为新的大股东。

然而至今近3年,这里依然是一片萧瑟。

门卫老于说,现在饭店有20多名留守人员,更多的在编人员则早已散若流沙,自谋生路。

20年来,老汉口的新酒店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此地不远,一家知名五星级酒店的楼顶就闪耀在千米之外的天际。然而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段,占地近10亩坐拥百年招牌的江汉饭店,只能空守寂寞。

胜利街245号的老院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次合资:轻易放过的反思机会

1986年,第一次合资宣告终止。中方由财政借款弥补了港方的投入,后来又处理了港方留下的40辆“丰田”车归还财政借款。很多人认为,中方并未吃亏。

“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在一次次扯皮中错过了机会。”燕智平(化名)说。

燕智平,1988年进入江汉饭店,而后长期担任饭店主管经营的副总至今。谈起江汉饭店过去的30年,他心绪难平。

1984年,江汉饭店首吃“螃蟹”,与一家香港公司合资经营,成为国内最早的中外合资酒店之一。

这是江汉饭店第一次改制。这次合资,依靠港方的投入,江汉饭店大规模更换了酒店的硬件设施。港方甚至一次引进了40多辆“丰田皇冠”,在出租车奇缺的当时,这一豪华车队出尽风头。

然而第一次合资只经历了2年便宣告失败。

总结失败的原因,燕智平说,无非是因为合资过程的不规范与现代市场意识的欠缺。

据介绍,港方进入之后组建了董事会,中方则由湖北省旅游局派了一名副局长兼任公司董事长。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市场意识普遍缺乏。合资的中港双方很快出现剧烈摩擦。

1986年,双方的合作宣告终止。中方由财政借款弥补了港方的投入。为了归还财政借款,江汉饭店后来处理了港方留下的40辆“丰田”车,燕智平正是此事的经办人。

谈及第一次合资,很多人认为中方并未吃亏。毕竟没掏钱就更换了一大批硬件设施,且股权最终收回。

但燕智平说,恰恰是“中方并未吃亏”的观点,让中方并未对合资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掩盖了与港方理念上的巨大差距。“用吃没吃亏的思维作为判断合资成功与否的标准,大谬无疑。引进资金升级物业只是小头,再好的物业过几年也会落伍。真正重要的是通过合资来学习港方的管理模式,强化规范公司治理,做好酒店的品牌。”

这些道理,今日江汉饭店的老人们终于明白,可惜在当时从未有人想过。

一个明显的参照是,1986年,其同处汉口的对手——长江大酒店也引入了港资,之后合资双方都赚得盆满钵满。“长酒的操作从一开始就很规范,形成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而非争一厘一钱的得失。”燕智平说。

第二次合资:不规范的炸弹

1992年,第二次合资,江汉饭店本应将全部资产注入合资公司,但其房产和土地并未办理证件变更。这意味着,资产并未真正注入合资公司。这次合资,从一开始就显得“形似而神不似”。

第一次改制失败,江汉饭店恢复了纯国企的身份。

从1990年到1992年,江汉饭店度过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三年时光。当时武汉的涉外酒店仍然很少,国内旅游方兴未艾。到武汉的东南亚、港澳等地游客出现第一轮爆发性增长。

生意有多好呢?当年的市场销售人员回忆,需要躲着客人的电话,因为没有房间可以预留。

1992年,江汉饭店在汉口花桥和汉阳钟家村,一次性为酒店职工买下了100套商品房。

然而盛景之下,已暗藏危局。1992年前后,江汉饭店的硬件已出现老化。它没有将更多的利润投入酒店的升级改造。尽管如此,机会依然垂青。

1992年,湖北省在香港推介合作项目,旅游业作为窗口行业被重点照顾。江汉饭店很快迎来了第二个香港合资方——香港胡汉辉集团。

需要指出的是,在香港金融业风生水起的胡汉辉集团,酒店并非其专注的主业。

1992年9月,新的江汉饭店中港合资公司成立。根据合同,中方以所有经营资产包括房产和土地入股,占股49%。胡汉辉集团占股51%。

根据评估,当时的江汉饭店总资产为500万美元。51%的股份,胡汉辉集团支付了255万美元的对价。

然而一个不规范操作,为合资公司埋下了炸弹:本应将全部资产注入合资公司的江汉饭店,其房产和土地并未办理证件变更。这意味着,资产并未真正注入合资公司。围绕这个问题,合资双方此后争执不下,更一度扯出“国有资产流失”的后话。

另一个问题是,作为大股东的“胡汉辉”,并未谋求在合资公司中的主导地位。公司董事长依然由中方派出的行政官员担任。甚至连合资公司的总经理,多数时间亦由中方人士出任。

无人能说清“胡汉辉”如此安排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港方合资之初,主要目的是寻找投资内陆的“桥头堡”,对饭店本身并不十分在意。

无论原因如何,江汉饭店的第二次合资,一开始就显得“形似而神不似”。

合资方的内耗:水火不容的关门结局

2005年冬天,公司筹不到购买取暖所用柴油的资金,内部矛盾彻底爆发,关门之声响起。而面临酒店关门这等大事,合资双方竟不约而同选择了旁观。饭店关门两月后,港方撤走了代表。

新公司的成立,曾让酒店的员工寄予厚望。

1990年进入江汉饭店工作的张玲(化名)回忆说:“当时大家任劳任怨,从来不认为自己干的活比别人多。”

张玲2006年离开江汉饭店,现在是武汉市内一家五星级饭店的高级副总。和她一样,后来陆续离开的人,现在都已是国内酒店业的高管。“当年,我们的员工素质在全武汉都是一流的。”谈起这些老同事,燕智平说。

一流的员工,却未能拯救这家合资之后的百年老店。合资双方的矛盾、管理层的内耗、亏损积累和投入不足导致的缺血,都是员工不能改变的现实。

围绕资产注入的问题,合资双方很快陷入相互指责的局面。直到2005年,江汉饭店的土地证依然没有完成变更。

负责此事的中方领导给出的理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令人吃惊的是,因两证问题,合资公司在2005年甚至没有通过工商年检,原因是中方涉嫌虚假出资。“扯皮双方几乎水火不容。”一位知情者说。

这样的内耗,黑洞般消耗着合资公司的活力。“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讲,江汉饭店始终没有从改制前的国企成长为一家现代管理企业。”这位人士说。

这个只有100来间客房的饭店,员工数量长期维持在300人左右。而后来同等规模的经济型酒店,人数一般不会超过百人。

2005年冬天,围绕“一箱油事件”,公司内部矛盾彻底爆发。

当时,公司的账上终于拿不出购买取暖柴油的资金。当时饭店开业一天需要1吨柴油。某日,代表港方的总经理召集紧急会议宣布:如果中午12点前还筹不来买油的钱就关门。

而面临酒店关门这等大事,合资双方的出资人,竟然不约而同选择了旁观。这年底,江汉饭店因此连续关门2个月。

2006年初,港方撤走了代表。从当年3月开始,江汉饭店实际由中方单独经营,直到2011年3月彻底关门。

缺血与亏损:错过的破产

在与“胡汉辉”合资的19年中,江汉饭店几乎年年亏损。最终,留下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债务。一个背着沉重债务负担的“缺血”的酒店,已很难找到突围的希望。

从1992年合资公司成立,到2011年3月“胡汉辉”集团彻底退出,在近20年的合资历程中,江汉饭店走过的路可谓“全输”。

燕智平说,合资公司从成立开始,19年没有分过红。在合资的19年中,江汉饭店几乎年年亏损。最终,留下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债务。“合资以来,胡汉辉集团没有赚到钱。江汉饭店白白损失了51%的股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谈不上。至于员工,则是最为值得同情的一群。”他说。

张玲的话更为悲壮:“我们最好的青春都消耗在了这里。”

合资公司成立后,在1995年8月完成了再次装修正式营业。而实际上,据多位人士回忆,有一段时间酒店的生意并不差。但合资公司给人的印象,却是一直差钱。

在1995年的装修中,江汉饭店总共投入的资金约为660万美元。包括胡汉辉集团入股的255万美元,另有400万美元来自其在香港汇丰银行的贷款。

建筑面积不过9000平方米的江汉饭店,在2005年砸下的600多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已是天价。而汇丰银行的那笔5年到期的贷款,在到期后由港方予以了偿还,合资公司由此欠下香港股东近200万美元的债务。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入股的255万美元,港方出资人此后再未追加投资。

时间流逝,酒店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背着沉重债务负担的“缺血”的酒店,已很难找到突围的希望。

到了2005年“关门事件”之前,据燕智平回忆,合资公司的负债或已达到千万美元。而当时酒店的资产估值应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

一位老员工接受采访时称,当时曾有人提出让酒店破产,或再次出让股份,引入新的投资者以盘活资产。

但这一提议未引起重视。“如果当时破产,至少员工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新的投资者进来后,股权或许可以更加多元化,酒店可能多一分希望。”这位人士说。

遗憾的是,当时合资双方都深陷在由土地证引发的一系列内斗中,无暇他顾,也不可能有人愿意承担破产的后果。

1914年,犹太裔设计师史德生为这栋建筑取名“德明饭店”。“德明”取自法语,意为“终点”。这栋建筑将迎来100年,不知道会不会真的走到“终点”。

黯然的道别与未尽的结局

2011年3月,合资19年,实际于2006年就已“撒手不管”的香港“胡汉辉”,在心灰意冷之后黯然退出。“胡汉辉”退出的条件是:中方支付2000万元,此前中方所欠债务全部勾销,而港方则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归还51%的股份。

但中方拿不出这2000万。

此间发生了一个或能改变事态走向的插曲。传闻当时江汉饭店的国有出资方湖北省海外旅游集团曾求助于母公司“鄂旅投”,后者一度准备让其下属的洪山宾馆来整合江汉饭店。

此事若成立,则鄂旅投将拥有江汉饭店100%的股权,江汉饭店重回国有企业性质。但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2011年3月,本地房地产公司“合汇置业”出面,拿下了港资公司手中的股权。江汉饭店的股权构成由此变为:省海外旅游集团49%,合汇置业51%。“合汇”拿到的,也许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否则,江汉饭店不会一直关门至今。

合汇置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放3年是为了“寻找酒店长期亏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据称其思路已明晰,打算将饭店改造成一个带有博物馆性质的高端酒店,预算总投资约为2.7亿元。

该公司希望能够拆除江汉饭店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的附楼重建。但按照规定,此番重建,工地需为文物保护线退后8米至10米。合汇置业表示不能接受,理由是“酒店的面积已经够小了”。

已经闲置近3年的江汉饭店,目前唯一的选择似乎是继续闲置,尽管这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直播 武汉江汉饭店失火 明火已扑灭 暂无人员伤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