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环球YOLO精英 周元
编辑 | 美龄
风靡了18载、获奖无数的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6月21日上映,连续多日登顶单日票房榜,累计票房突破3亿。《千与千寻》是动画大师宫崎骏最著名的作品,曾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也是至今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非英语动画影片,同时获得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千与千寻》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家欢”电影:孩子能从中看到千寻的善良和坚强;年轻人能从中收获重新上路、战胜恐惧的动力;油腻中年能从中找回久违了的赤子之心,暂时远离世俗的烦恼和困扰。不管是抱着怎样的审美期待前往影院,人人都可以在观影完毕后感到满足和充实。《千与千寻》的魔力,大概就在这里。而一手打造出这样一部可以跨越时间和所有年龄阶段的电影的导演宫崎骏,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如果没有他的话,日本的动画事业一定会大大逊色。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人物。宫崎骏在打破手冢治虫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
宫崎骏在作品里孜孜以求的东西,始终是那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对立的关系,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文关怀主题。他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这也是他的电影每每在观赏之余能够更深层次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可以说,宫崎骏的动画片是能够和迪斯尼、梦工厂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东方力量。
不过宫崎骏本人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通俗作品,即使是浅显的,也必须是充满真情的。它的门槛很低、很广,谁都可以进来,可是出口必须很高,而且是净化过的,绝不能是贫乏的替身、或是承认它的低劣、或是因使劲儿说服别人而增加篇幅的。我不喜欢迪斯尼的作品。它的入口和出口高度和广度都是一样的。我只认为那是对观众的蔑视。”
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的东京都文京区,在四个兄弟中排名第二,家族经营着一个飞机工厂,属于军工企业,哪怕在战争后期物质匮乏中也能保持颇为温饱的生活,宫崎骏度过了相当自由的幼年生活。
宫崎骏从小身体并不好,医生甚至说他活不过20岁。他也不擅长运动,但对静态的绘画特别有天分,特别对于飞机感到兴趣,并成为终身的爱好。
真正爱上动画,是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宫崎骏看了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是白素贞为他打开了一个世界,他因此遇见了自己的天命——做动画。“就是这个,这就是我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
大学毕业后,宫崎骏进入了制作《白蛇传》的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师的工作。宫崎最初入东映时仅仅是最底层的原画和设计工作,领着很低的薪水,蜗居在7平米的公寓里。在工作时,宫崎骏不时会冒出不少新颖的想法,但也总是被否决,他提出了许多企划,但全都没有获得认可。可他还是很坚持,很狂热,“真觉得能做个动画师实在太好了。如果自己拥有能力与机会,去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那天底下再没比这更好的职业了!”从画原画、场景设计、美术设计,到人物设定、编剧、脚本……很长一段时间,宫崎骏一直做着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
在长达16年的摸爬滚打后,宫崎峻在业内渐渐有了一定名望。1979年,38岁的他执导了第一部动画长片《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十足的商业套路没有留给宫崎骏太多的发挥空间,但他还是做出了自己风格,被戛纳电影节誉为“史上最好的冒险剧之一”,连斯皮尔伯格都盛赞这部作品。然而,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机甲浪潮下,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显得格外惨淡。
由于这一次的票房惨案,业内几乎没有公司敢再重用他。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宫崎骏无片可拍。他带着自己的企划案到处推销,屡屡碰壁,眼看着动画事业就要走到尽头。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在杂志上连载漫画《风之谷》,没想到大获好评。
1982年,在铃木敏夫一力促成下,《风之谷》进入影视化阶段,宫崎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不仅是导演,还担任了脚本、分镜表的全部工作,事无巨细地插手每一个环节。43岁的宫崎骏,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亲手创造的《风之谷》,用自然主义打动世界,赢得了一片惊叹。就像动画里的台词:“带上信仰,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国吧!哪怕倾尽一生。”
在德间书店的帮助下,宫崎骏和好友高畑勋、铃木敏夫一起,创办了工作室。向往天空的宫崎峻,用他最爱的意大利侦察机名,将工作室定名为“吉卜力”。从此,在宫崎骏的笔下,一个关于梦与狂想的王国就此诞生了。
当成名的宫崎峻雄心勃勃地展开人生计划时,却再次遭遇了两连败。美轮美奂的《天空之城》,仅拿到了5.8亿日元的票房,赔得惊天动地。老少咸宜的《龙猫》,暖哭了无数人,但票房同《天空之城》一样惨淡,也只有5亿多日元。经历了接连两次票房惨案的宫崎峻,毅然宣布了退休。
宫崎峻声明退休,让不少人扼腕叹息。只是,没过多久,宫崎峻就复出继续拍片。他先后七次宣布退休,并再次复出,对于不断复出这回事,宫崎骏本人漫不经心地说:“与其无所事事等待死亡,不如在工作中死去。”后来,“宫崎骏退休”成为了电影圈中的一个段子,与之并列的还有“《阿凡达 2》开拍”“迈克尔贝最后一次拍《变形金刚》”“吕克贝松与昆汀一生只拍十部电影”。
对于执着而狂热的宫崎骏来说,怎么可能真的从动画的梦想中走出来呢?经过不断的磨合,宫崎峻将艺术和商业巧妙融合,愈发受到市场的认可。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拿下21亿日元票房,年度票房第一。1992年的《红猪》依然是年度票房第一。1997的《幽灵公主》,票房更是冲到了193亿日元,创造了当时日本影史的最高纪录。
从此以后,宫崎峻渐成神话。在他的笔下,没有绝对的善恶对立,却是用深刻的思考,淋漓尽致地展现最真纯美好的人性。在他看来,“创作动画就是在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那个世界能抚慰受现实压迫的心灵,激励萎靡的意志,能化解紊乱的情感,使观者拥有平缓轻快的心情。”
宫崎骏在工作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在他眼里,动画几乎是生活的全部,为此不惜倾其所有;宁可得罪天下人,也不能亵渎动画的神圣。在吉卜力工作室,经常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手稿。他亲自审阅员工的画稿,稍不如意就打回全部重画。
这个暴君,对自己比对谁都狠,曾经每周创作300个镜头的原画,冠绝工作室。创作太费脑,他常常焦虑地难以入眠,喃喃着“难啊,太难了”,然后将自己逼到崩溃。过度疲惫时甚至大叫:“我要烧了工作室!”辛辛苦苦画了近一年的图,因为一点不满意,就全部扔掉重画,
《幽灵公主》的画稿,他亲手修改了8万张,以至患了手疾,最后硬撑着画完,“不停地画,越多越好。画够了,一个世界便形成了。”“一个人一生能画的线的长度是有限的,那就是绕地球七圈半,我早已经画超了。”《悬崖上的金鱼姬》中,水母浮出水面的12秒镜头。按照1秒24帧来算,需要288张画稿。但在宫崎峻的挑刺下,竟然画了1613张。《起风了》中4秒的地震画面,为了描绘出群众受灾时的细腻感,竟然花了整整15个月时间,赶得上别人拍电影三部曲了。
为了动画,他自律起来就像个苦行僧,好友铃木敏夫曾在采访时提过,“知道宫崎骏每天吃些什么吗?当大家在讨论美食,说这家店好吃那家店如何时,他可是一次都没有尝试过。他每天吃的,从我认识他到现在25年多,每天都是一个塞得满满的铝饭盒。为什么会塞得满满的?因为那是他的两餐饭:用筷子一分为二,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5分钟吃完,午饭后休息15分钟,然后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宫崎骏做动画过于苛刻,对儿子宫崎吾郎也同样如是。因为从小受父亲影响太深,宫崎吾郎也做了导演,他的画常照搬父亲的风格,宫崎骏为此时常发飙:“一味的模仿,还不如不做!”“那种没灵魂的画,画再多也没用!”儿子执导的《地海战记》上映,观影会时宫崎骏中途离场,甚至还写了一封公开信批评这部影片。
后来,宫崎吾郎倾力制作的第二部作品《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他对媒体说,“宫崎骏是一个满分的导演,零分的父亲。”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宫崎骏对儿子这么冷酷?宫崎骏自己做了一辈子,太明白其中的辛酸,“我做到死也没关系,但不要让我的儿子当导演。因为只要当一天导演,不管你的作品是成功还是失败,一辈子都会跟着你!”
《千与千寻》重映,大银幕上,那些熟悉的旋律和画面令人感叹不已。千寻走出通道,没有回头,通道的尽头树木遮天,石像生苔,落叶尘封。宫崎骏曾经说:“我想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值得我们活下去。我一直是这么想的。”是的,他用电影中的色彩和温暖,治愈了这个冷漠刻薄的世界。
铃木敏夫曾经笑问,“你画好分镜死了怎么办?”宫崎骏回答,“做到一半中途死掉,总比什么也没做就死强。”宫崎骏这一生,已经献给了这个动画王国。他早已做好了在工作中死去的准备,与其什么都不做静待死亡,还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为了动画,宫崎骏任性了一辈子,痴狂了一辈子,他拿起画笔的样子是那么令人着迷。只要有梦想,你就不会老,当你放弃梦想的那一刻,才是真的老了。
声 明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