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源研究(下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源研究(下篇)

我们看中两样东西:一是他有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第二是他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强,改变自我的意愿要强。So,一是独立判断能力,二是学习能力。

文 | 蓝海经济观察 李方

圆头小子周源的个人资料十分稀少。仅有的一点资料是网上找的媒体采访他的视频,谈到了一点家庭情况。

我们知道了他1980年12月出生在贵州首府贵阳。父亲是做媒体的,好像还是一位负责人。父亲很严厉,做事很认真,有时会发脾气;母亲是做教育的,一位英语老师。母亲比较温柔,对小周很耐心很宽容。

严父慈母一般对男孩子性格塑造都是比较正向的。

小时候给小周源印象极深的是父亲那台电脑,那是个386台式电脑,开机后会显示一排排数码信息,最后停在DOS的字符界面上。

小周源虽然不明白那些数码信息的含义,但他觉得很神秘,觉得跟他平时玩的泥巴很不同,代表了另一个世界的符号。殊不知若干年后,他就是用电脑来搭建他的数码帝国的。

当媒体问到:你觉得原生家庭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周源回答:

父亲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而且非常严厉的人,他对工作的要求极高。他从头到尾没有帮我做过任何决定,从小到大,我有什么事情问他,他就会反过来问我,说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最后这个事情你决定了,你自己承担事情的责任和后果。

媒体继续追问:父母有没有哪句话,让你铭记到现在?

周源回答:

当年考研时,一开始自己的预期非常高。考完以后,我预感结果不太好,临近公布分数的那段时间,我的信心很差。

父亲当时给我发了一个短信,他说: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昂扬之气。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可能会考得很好,去了你特别想去的学校;也有可能考得很差,但是你的状态是很重要的,你要是没有那种昂扬向上的状态,即使你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可能也不一定真的很好。

这句话对我影响至今。

这段对话反映了周源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父亲的严厉与母亲的慈爱一般是男孩子教育最佳搭配。家庭的关爱使小周源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以很好地发展,为他成人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媒体问到:促使你最终决定放弃记者出来创业的初心是什么?

周源回答:

我的核心驱动力是,能不能创造更大价值。

如果一些有价值的事儿,你能跟它产生直接的关系,能去影响它,我觉得很好,哪怕这个事情不一定是我直接做的。

我去媒体行业做IT记者,是因为在第一份工作里,我作为程序员没有强烈感受到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在我做记者的阶段,我看到大量科技公司生生死死的变化,在其中会形成自己很多判断,觉得换作是我,应该怎么弄;但我当时只是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我做不了这些事。怎样能够让这些浪潮翻滚,让这些事情发生变化,这其实是我真正想要的,这是我辞职创业的原动力。

周源的这个表述非常令人赞赏。这就是笔者常说的企业家的初心很重要,或者说企业家为什么要创业?最本源的动力是什么?很多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在问到他们这个问题时也直言不讳。

在这里不同的动力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不同的初心带来的结果明显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大家能认识到这点并为此负责就好了。

周源同学的创业初心也是非常单纯质朴,他裸辞工作毅然创业只是希望亲自动手参与改变世界的过程,而不是袖手旁观在一旁点评。正是这看似简单的原动力却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石。

在如何看待投资人的问题上周源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说:

我们选择投资人的标准从来没变过。

第一,我们不是在找一个金主;

第二,他应该是我们的队友,我们可能会干得很好,也可能干得很不好,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以队友的关系来进行坦诚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希望他有长远的眼光,能肯定知乎的长期发展价值。

真的与众不同,很多老板在对待金主问题上是腿很软的,他们面对投资人不由自主地就跪下去了。周源同学认为大可不必!

首先我和金主是平等的,并不欠他什么;

其次与金主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一起努力;

其三他还希望金主们要有长远眼光,不是看到知乎短期效益,而是长期发展来的。

这点周源同学再次显示出与他年龄不符的特质。

在周源选择什么样人做员工的标准问题上,他继续让我们惊艳。他说:

举个例子,我当时联系一个厦门的工程师,我跟他通完电话后,他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就说我知道了,电话挂了以后,我看他第三天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基于我们沟通交流的东西,他整理了自己的一篇思考。

我当时一看文章发出来,我说这肯定有戏,这个人在脑子里仔细琢磨过这件事,然后我电话就追过去了。他在博客里提出的那些疑问,我也有,我就跟他很坦诚地交流。

还有一个例子,是北京的一名工程师,面试结果不是特别好,这个哥们儿主动说,我一个月以后再来试试吧。

我们当时没抱特别大的期望,只是希望他能够挑战一下自己。一个月以后,他真的来了,并且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觉得这样的人,他能够不断去改变,这是我们特别看中的。

所以我们看中两样东西:一是他有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第二是他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强,改变自我的意愿要强。So,一是独立判断能力,二是学习能力。

这就是周源判断人才的基本标准。

在看待知乎的商业模式问题上,不少人认为知乎属于“文火慢炖”型。周源的回答是:

我们快着呢!

知乎在早期的节奏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在我们开放之前,选择迅速开放的公司其实都死了,包括很多大公司。

我们有自己坚定的原因,这个原因不是为了慢,而是为了构建整个社区的氛围和机制,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知乎的产品形态是一个积累型的产品。它是一种沉淀性的内容,而不是特别实效性的内容。知乎有大量的内容可能是三年前产生的,但是今天你还是会觉得它对你很有帮助,所以知乎本身是积累性的,这是一个跟时间做朋友的赛道。

第三点,从公司角度来说,我不认为我们是一个慢公司。今天的互联网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是没有太多边界的,甚至可以认为今天的互联网竞争就是二战,环太平洋地区全在打,你不能说自己不是这个参战国。所以更快速地构建竞争力、产品力、创新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是要走得更快的公司。

周源把知乎定位成“知识沉淀”平台,既然是“沉淀”就要有时间,没有时间还谈何沉淀?

在速度与质量上,周源肯定站在质量一边。他的逻辑是“慢就是快”!我们把“沉淀”的功夫做足了比什么都强。那些急于见到“结果”的平台最终都是因为沉淀不足而不见了。

对于知乎要打造什么样的团队?周源的回答是:如果能当海盗,为什么要加入海军?

这句话并非周源原创,是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的版权。

1982年9月底,乔布斯率领Macintosh电脑小组举行了一次静修大会,地点在离苹果公司100多英里的帕哈楼沙丘城。

这时候,乔布斯的Macintosh电脑小组已经扩张到100多人,平均年龄为28岁。活动开始时,乔布斯在黑板上写下了上面那句著名的话

——Why joining the navy,if you can be apirate!

参加会议的每位成员都站了起来,欢声雷动。他们都想做率性而为的“海盗”,一起向“海盗王”宣誓。这句话也成为团队的灵魂,体现出乔布斯想灌输给小组成员的精神与理念,它让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并深信不疑自己正在从事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让一个创新团队出色工作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拥有团队的灵魂——深切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这是上世纪80年代乔布斯“忽悠”他团队的口号,现在周源拿来接着“忽悠”他的知乎团队。

一个团队要想变得出类拔萃是需要领袖人物的激发的。只有当年乔布斯想出来的那种级别的“邪招”,才有可能激发出他年轻团队的全部激情。

周源深谙乔布斯这个口号的号召力,他与乔布斯的想法一样:为了事业成功,我们不在乎一切!在“海盗”精神指引下,

周源认为:

我觉得海盗精神,首先要实现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当事情刚开始,需要用尽全力去让变化发生时,你是否真能放下耳边萦绕的各种质疑,去勇往直前?你是否能选择去相信,发自内心愿意投身其中,并且做到?远大的航线不是靠纸上谈兵出来的。

保罗 格雷厄姆说,好的创业者应该 Be Relentlessly Resourceful。

这是很简单的英文,却是很难翻译的中文,最后被张亮翻译成「总搞得掂」:它的反义词是「无助(Hapless)」,绝大多数词典上说 hapless 是不幸、倒霉的意思,但词典解释得不咋地。

一个团队,曾经击败过它的竞争对手,却因为一个错误决定而失败的话,可以被称为不幸,但不是无助。

无助意味着被动。无助者被环境击打,被动遵循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

周源接着说:

所以,我们的答案之一,是成为一群总搞得掂的人。

总搞得掂的人,一定是主动寻找目标的人,他是生活和工作的主人,我相信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源泉,一定来自于强烈的目标感和对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的掌控感。当然,没有人会认为,追求与美德相悖的目标,能获得令人尊重的结果,所以我们的目标一定需要对人类社会有益。譬如建立互联网上讨论一切的协议,崇尚认真、专业和友善。这很难实现,但创业者的使命就是解决难题。

总搞得掂的人,也一定是能够专注做事的人。人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最容易犯不专注的毛病,而且很多是非常聪明的年轻人。

总搞得掂的人,能够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然后全神贯注,投入最大精力去解决最重要的问题。知乎在招聘年轻员工的时候,特别在意这种品质。

就这样,周源把“一群总搞得掂的人”立为团队目标。这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无尽深意的一句话,真的成为了知乎团队的最高纲领。

我们知道,任何人或团队在发展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碰到困难,碰到迈不过去的坎。

如何看待困难和坎?

一般的人或团队会知难而退。而只有注入了“海盗精神”的团队可以“刀枪不入”,可以做到视困难于无形,想尽一切办法攻克之。

这就是“一群总搞得掂的人”操作的结果。

知乎就是沿着这个精神一直锲而不舍,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几年下来,知乎就是这样奇迹般地走下来了。

你说它好也好,不好也罢,反正它摇摇晃晃一步步走来,也大约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源研究(下篇)

我们看中两样东西:一是他有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第二是他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强,改变自我的意愿要强。So,一是独立判断能力,二是学习能力。

文 | 蓝海经济观察 李方

圆头小子周源的个人资料十分稀少。仅有的一点资料是网上找的媒体采访他的视频,谈到了一点家庭情况。

我们知道了他1980年12月出生在贵州首府贵阳。父亲是做媒体的,好像还是一位负责人。父亲很严厉,做事很认真,有时会发脾气;母亲是做教育的,一位英语老师。母亲比较温柔,对小周很耐心很宽容。

严父慈母一般对男孩子性格塑造都是比较正向的。

小时候给小周源印象极深的是父亲那台电脑,那是个386台式电脑,开机后会显示一排排数码信息,最后停在DOS的字符界面上。

小周源虽然不明白那些数码信息的含义,但他觉得很神秘,觉得跟他平时玩的泥巴很不同,代表了另一个世界的符号。殊不知若干年后,他就是用电脑来搭建他的数码帝国的。

当媒体问到:你觉得原生家庭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周源回答:

父亲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而且非常严厉的人,他对工作的要求极高。他从头到尾没有帮我做过任何决定,从小到大,我有什么事情问他,他就会反过来问我,说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最后这个事情你决定了,你自己承担事情的责任和后果。

媒体继续追问:父母有没有哪句话,让你铭记到现在?

周源回答:

当年考研时,一开始自己的预期非常高。考完以后,我预感结果不太好,临近公布分数的那段时间,我的信心很差。

父亲当时给我发了一个短信,他说: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昂扬之气。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可能会考得很好,去了你特别想去的学校;也有可能考得很差,但是你的状态是很重要的,你要是没有那种昂扬向上的状态,即使你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可能也不一定真的很好。

这句话对我影响至今。

这段对话反映了周源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父亲的严厉与母亲的慈爱一般是男孩子教育最佳搭配。家庭的关爱使小周源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以很好地发展,为他成人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媒体问到:促使你最终决定放弃记者出来创业的初心是什么?

周源回答:

我的核心驱动力是,能不能创造更大价值。

如果一些有价值的事儿,你能跟它产生直接的关系,能去影响它,我觉得很好,哪怕这个事情不一定是我直接做的。

我去媒体行业做IT记者,是因为在第一份工作里,我作为程序员没有强烈感受到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在我做记者的阶段,我看到大量科技公司生生死死的变化,在其中会形成自己很多判断,觉得换作是我,应该怎么弄;但我当时只是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我做不了这些事。怎样能够让这些浪潮翻滚,让这些事情发生变化,这其实是我真正想要的,这是我辞职创业的原动力。

周源的这个表述非常令人赞赏。这就是笔者常说的企业家的初心很重要,或者说企业家为什么要创业?最本源的动力是什么?很多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在问到他们这个问题时也直言不讳。

在这里不同的动力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不同的初心带来的结果明显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大家能认识到这点并为此负责就好了。

周源同学的创业初心也是非常单纯质朴,他裸辞工作毅然创业只是希望亲自动手参与改变世界的过程,而不是袖手旁观在一旁点评。正是这看似简单的原动力却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石。

在如何看待投资人的问题上周源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说:

我们选择投资人的标准从来没变过。

第一,我们不是在找一个金主;

第二,他应该是我们的队友,我们可能会干得很好,也可能干得很不好,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以队友的关系来进行坦诚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希望他有长远的眼光,能肯定知乎的长期发展价值。

真的与众不同,很多老板在对待金主问题上是腿很软的,他们面对投资人不由自主地就跪下去了。周源同学认为大可不必!

首先我和金主是平等的,并不欠他什么;

其次与金主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一起努力;

其三他还希望金主们要有长远眼光,不是看到知乎短期效益,而是长期发展来的。

这点周源同学再次显示出与他年龄不符的特质。

在周源选择什么样人做员工的标准问题上,他继续让我们惊艳。他说:

举个例子,我当时联系一个厦门的工程师,我跟他通完电话后,他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就说我知道了,电话挂了以后,我看他第三天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基于我们沟通交流的东西,他整理了自己的一篇思考。

我当时一看文章发出来,我说这肯定有戏,这个人在脑子里仔细琢磨过这件事,然后我电话就追过去了。他在博客里提出的那些疑问,我也有,我就跟他很坦诚地交流。

还有一个例子,是北京的一名工程师,面试结果不是特别好,这个哥们儿主动说,我一个月以后再来试试吧。

我们当时没抱特别大的期望,只是希望他能够挑战一下自己。一个月以后,他真的来了,并且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觉得这样的人,他能够不断去改变,这是我们特别看中的。

所以我们看中两样东西:一是他有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第二是他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强,改变自我的意愿要强。So,一是独立判断能力,二是学习能力。

这就是周源判断人才的基本标准。

在看待知乎的商业模式问题上,不少人认为知乎属于“文火慢炖”型。周源的回答是:

我们快着呢!

知乎在早期的节奏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在我们开放之前,选择迅速开放的公司其实都死了,包括很多大公司。

我们有自己坚定的原因,这个原因不是为了慢,而是为了构建整个社区的氛围和机制,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知乎的产品形态是一个积累型的产品。它是一种沉淀性的内容,而不是特别实效性的内容。知乎有大量的内容可能是三年前产生的,但是今天你还是会觉得它对你很有帮助,所以知乎本身是积累性的,这是一个跟时间做朋友的赛道。

第三点,从公司角度来说,我不认为我们是一个慢公司。今天的互联网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是没有太多边界的,甚至可以认为今天的互联网竞争就是二战,环太平洋地区全在打,你不能说自己不是这个参战国。所以更快速地构建竞争力、产品力、创新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是要走得更快的公司。

周源把知乎定位成“知识沉淀”平台,既然是“沉淀”就要有时间,没有时间还谈何沉淀?

在速度与质量上,周源肯定站在质量一边。他的逻辑是“慢就是快”!我们把“沉淀”的功夫做足了比什么都强。那些急于见到“结果”的平台最终都是因为沉淀不足而不见了。

对于知乎要打造什么样的团队?周源的回答是:如果能当海盗,为什么要加入海军?

这句话并非周源原创,是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的版权。

1982年9月底,乔布斯率领Macintosh电脑小组举行了一次静修大会,地点在离苹果公司100多英里的帕哈楼沙丘城。

这时候,乔布斯的Macintosh电脑小组已经扩张到100多人,平均年龄为28岁。活动开始时,乔布斯在黑板上写下了上面那句著名的话

——Why joining the navy,if you can be apirate!

参加会议的每位成员都站了起来,欢声雷动。他们都想做率性而为的“海盗”,一起向“海盗王”宣誓。这句话也成为团队的灵魂,体现出乔布斯想灌输给小组成员的精神与理念,它让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并深信不疑自己正在从事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让一个创新团队出色工作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拥有团队的灵魂——深切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这是上世纪80年代乔布斯“忽悠”他团队的口号,现在周源拿来接着“忽悠”他的知乎团队。

一个团队要想变得出类拔萃是需要领袖人物的激发的。只有当年乔布斯想出来的那种级别的“邪招”,才有可能激发出他年轻团队的全部激情。

周源深谙乔布斯这个口号的号召力,他与乔布斯的想法一样:为了事业成功,我们不在乎一切!在“海盗”精神指引下,

周源认为:

我觉得海盗精神,首先要实现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当事情刚开始,需要用尽全力去让变化发生时,你是否真能放下耳边萦绕的各种质疑,去勇往直前?你是否能选择去相信,发自内心愿意投身其中,并且做到?远大的航线不是靠纸上谈兵出来的。

保罗 格雷厄姆说,好的创业者应该 Be Relentlessly Resourceful。

这是很简单的英文,却是很难翻译的中文,最后被张亮翻译成「总搞得掂」:它的反义词是「无助(Hapless)」,绝大多数词典上说 hapless 是不幸、倒霉的意思,但词典解释得不咋地。

一个团队,曾经击败过它的竞争对手,却因为一个错误决定而失败的话,可以被称为不幸,但不是无助。

无助意味着被动。无助者被环境击打,被动遵循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

周源接着说:

所以,我们的答案之一,是成为一群总搞得掂的人。

总搞得掂的人,一定是主动寻找目标的人,他是生活和工作的主人,我相信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源泉,一定来自于强烈的目标感和对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的掌控感。当然,没有人会认为,追求与美德相悖的目标,能获得令人尊重的结果,所以我们的目标一定需要对人类社会有益。譬如建立互联网上讨论一切的协议,崇尚认真、专业和友善。这很难实现,但创业者的使命就是解决难题。

总搞得掂的人,也一定是能够专注做事的人。人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最容易犯不专注的毛病,而且很多是非常聪明的年轻人。

总搞得掂的人,能够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然后全神贯注,投入最大精力去解决最重要的问题。知乎在招聘年轻员工的时候,特别在意这种品质。

就这样,周源把“一群总搞得掂的人”立为团队目标。这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无尽深意的一句话,真的成为了知乎团队的最高纲领。

我们知道,任何人或团队在发展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碰到困难,碰到迈不过去的坎。

如何看待困难和坎?

一般的人或团队会知难而退。而只有注入了“海盗精神”的团队可以“刀枪不入”,可以做到视困难于无形,想尽一切办法攻克之。

这就是“一群总搞得掂的人”操作的结果。

知乎就是沿着这个精神一直锲而不舍,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几年下来,知乎就是这样奇迹般地走下来了。

你说它好也好,不好也罢,反正它摇摇晃晃一步步走来,也大约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