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发改委回应制造业外迁:规模不大且以中低端企业为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发改委回应制造业外迁:规模不大且以中低端企业为主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江苏连云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辛圆

7月1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外界最近频繁讨论的中美贸易摩擦下制造业外迁问题,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规模并不大,而且是以中低端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

孟玮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对这一现象,发改委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有的企业是考虑要素价格变化情况,向劳动力以及环保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去转移。有的企业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企业外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运营成本、产业工人、供应链配套以及交通运输乃至制造业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两年有一些已经外迁的企业因为水土不服纷纷回流到了国内。在最近的调研中,不少来自东莞的制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关闭了他们在东南亚的工厂,回到了国内发展。”孟玮说。

她表示,接下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发挥好中国产业体系、国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将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也就是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内需市场的潜力;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发展的吸引力。

对于宏观经济的表现,孟玮表示,尽管经济运行呈稳定态势,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从外部环境看,不确定性因素有所上升,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趋缓,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从内部环境看,国内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处于6%—6.5%的预期目标区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涨势温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此外,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

发布会上,孟玮还就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做了进一步说明。《方案》明确,要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覆盖企业等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便利、高效、有序的退出制度。

孟玮表示,市场主体退出是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当前,在我国市场退出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主体退出的渠道不通畅、激励约束的机制不健全、配套的措施不完善、退出的成本比较高。

“因为这样几个原因,使得退出的主体比例是明显偏低的,从而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孟玮说。

她指出,《方案》对有效破除低效无效市场主体退出难题、推动低效无效市场主体退出,作了全面制度性安排,在《方案》中将为推进优化存量、防范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僵尸企业出清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力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的提升。

此外,《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破产制度的具体举措,以及分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等重大改革任务,将使我国破产制度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完善营商环境发挥更大作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发改委回应制造业外迁:规模不大且以中低端企业为主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江苏连云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辛圆

7月1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外界最近频繁讨论的中美贸易摩擦下制造业外迁问题,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规模并不大,而且是以中低端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

孟玮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对这一现象,发改委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有的企业是考虑要素价格变化情况,向劳动力以及环保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去转移。有的企业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企业外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运营成本、产业工人、供应链配套以及交通运输乃至制造业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两年有一些已经外迁的企业因为水土不服纷纷回流到了国内。在最近的调研中,不少来自东莞的制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关闭了他们在东南亚的工厂,回到了国内发展。”孟玮说。

她表示,接下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发挥好中国产业体系、国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将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也就是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内需市场的潜力;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发展的吸引力。

对于宏观经济的表现,孟玮表示,尽管经济运行呈稳定态势,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从外部环境看,不确定性因素有所上升,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趋缓,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从内部环境看,国内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处于6%—6.5%的预期目标区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涨势温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此外,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

发布会上,孟玮还就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做了进一步说明。《方案》明确,要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覆盖企业等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便利、高效、有序的退出制度。

孟玮表示,市场主体退出是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当前,在我国市场退出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主体退出的渠道不通畅、激励约束的机制不健全、配套的措施不完善、退出的成本比较高。

“因为这样几个原因,使得退出的主体比例是明显偏低的,从而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孟玮说。

她指出,《方案》对有效破除低效无效市场主体退出难题、推动低效无效市场主体退出,作了全面制度性安排,在《方案》中将为推进优化存量、防范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僵尸企业出清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力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的提升。

此外,《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破产制度的具体举措,以及分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等重大改革任务,将使我国破产制度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完善营商环境发挥更大作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