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环节压减22%、时间压减55%,上海办理建筑许可实现“只登一扇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环节压减22%、时间压减55%,上海办理建筑许可实现“只登一扇门”

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

图片来源:Unsplash

办理建筑许可,是世界银行衡量营商环境综合考量的重要指标。在世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这一指标排名33名,提升88位,在10个评估指标中进步幅度最大。作为样本城市之一、占55%统计权重的上海在这一指标背后,倾注了大量努力。

上海市住建委在2018年和2019年相继推出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1.0和2.0版,2020年新年伊始,在上海市政府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版之际,市住建委也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再度升级,持续减少办理建筑许可的环节和时间,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切身感受到“上海速度”带来的获得感。

“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边上的未来公园(艺术馆),面积不超过1万平方米,属小型项目,”浦东新区审查中心副主任郑骞透露,“按照小型项目的验收要求,验收程序得以简化,4个自然日该项目就取得了综合验收合格证。”

郑骞表示,以往“一刀切”的不分类审批,对所有类型项目的验收程序要求都一样,“对小型项目来收‘比较吃亏’,减了程序之后,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精力花在项目的定位、实施方面。”

2018年起,上海对不同大小、不同风险的项目进行分类审批,设定不同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监管方式和验收程序。两年间,上海在此基础上多策并举,取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4个,减少审批前置条件11个,将26项审批事项合并为3项,调整优化24个事项的审批时序,并积极推行告知承诺,转变审批方式。

除了分类审批、简化程序,各部门间打破“壁垒”联合办公,也为企业获得各类证照提供便利。

2019年4月,上海市青浦区审批服务中心的整个二楼区域被打通为工程建筑审批专区,区发改委、区建管委等十多个部门的12名工作人员入驻在此,“之后我们对外承诺,企业办理当天,即可发放施工许可证和竣工备案证。”青浦区审批窗口负责人郁春华说道。

当然,流程的简化并不代表要牺牲工程项目的质量。在世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中的质量控制指数,中国得到满分15分,远高于东亚地区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各区政府人员的“店小二”意识增强了,主动提前介入企业申请流程,提前进行服务。

青浦区行政审批部门在过去一年中,每周四下午都会走访4到5家企业,“一年下来,青浦区所有工程建设类的企业都跑遍了,我们在线下做好沟通服务和培训指导,难点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解决掉。”郁春华说道。

松江区G60审批代办中心副主任张磊经手了大半部分的松江工程建设项目,他直言,“在报建这方面,有80%的实体企业一窍不通。”因此,松江区“店小二”主动为企业办事人员梳理哪个环节需要哪些材料,并帮忙对接相关部门,好让材料一次性通过。“就我参与的几个项目而言,现在基本每个项目都只要10天就能完成审批。”张磊透露。

奉贤区建设管理委则以城建科、安质监站和审批中心为主体,在2019年3月组建了“一科一站”和“一科一中心”两个各25人的帮办组,以一人一项目形式提供全程帮办服务。

“‘一科一中心’提供施工许可帮办,‘一科一站’提供竣工验收帮办。”奉贤区安质监站副站长王魏介绍,这两支帮办组每隔两周就会组织现场座谈,了解、解决企业在办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从“流程再造、分类审批、提前介入、告知承诺、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1.0版改革,到“一次申报、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发证”的2.0版改革,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有3200多个项目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其中社会投资项目近1700个。

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斯拉等重大项目,其刷新“上海速度”的关键则在于“容缺后补”和“甩项后置”。

“容缺后补”是指,在重要的主体材料完整的情况下,允许一部分非主要的材料后期补上。“甩项后置”是指,针对项目分阶段、分片区建设的特点,一期一阶段项目所涉的部分第三方评审,充分信任,以“告知承诺”的方式甩项后置,不作为开工前置条件。

市住建委表示,在3.0的改革方案中,将针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项目,扩大“容缺后补”的试点,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范围,梳理一批一般不影响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非关键要件,允许建设主体在一定期限内补齐。同时,扩大试点辅线评估评审的“甩项后置”。

此外,3.0版改革方案将全面推行“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即企业只需跑审批审查中心一个机构,在一个综合受理窗口就能办理所有相关事项,在一个窗口递交所需表单,登录一个统一审批信息系统,自报建至竣工验收只与审批审查中心一个部门打交道。

而伴随“五个一”的运行,“四个一批”也将发生改变。

市住建委表示,今后将清理取消一批无上位法支撑的中介服务事项;替代一批只涉及工程建设项目本体,且对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影响较小的中介服务事项;整合一批土地和规划条件完备、功能定位明确的区域,对其推行区域评估,共享评估结果;规范一批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影响较大的中介服务事项,通过实施分类管理、实行告知承诺等举措,提高办事效率。

“办理建筑许可”是世行现有10项测评指标中,涉及审批部门最多、环节相对复杂、时间周期最长的一项。从2018世行报告的23个环节、279天,到2019世行报告的19个环节、169.5天,再到2020世行报告的18个环节、125.5天。过去两年间,上海总计将办理建筑许可的环节压减了22%,时间压减了55%。

因每一次改革,所推进的方案都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这样的力度和强度,也让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戏言,“每年更新任务就像‘高考’一样”。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2020年上海市住建委对于优化营商环境3.0版方案的发布,新的一年中,上海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的流程和时间将进一步压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环节压减22%、时间压减55%,上海办理建筑许可实现“只登一扇门”

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

图片来源:Unsplash

办理建筑许可,是世界银行衡量营商环境综合考量的重要指标。在世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这一指标排名33名,提升88位,在10个评估指标中进步幅度最大。作为样本城市之一、占55%统计权重的上海在这一指标背后,倾注了大量努力。

上海市住建委在2018年和2019年相继推出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1.0和2.0版,2020年新年伊始,在上海市政府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版之际,市住建委也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再度升级,持续减少办理建筑许可的环节和时间,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切身感受到“上海速度”带来的获得感。

“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边上的未来公园(艺术馆),面积不超过1万平方米,属小型项目,”浦东新区审查中心副主任郑骞透露,“按照小型项目的验收要求,验收程序得以简化,4个自然日该项目就取得了综合验收合格证。”

郑骞表示,以往“一刀切”的不分类审批,对所有类型项目的验收程序要求都一样,“对小型项目来收‘比较吃亏’,减了程序之后,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精力花在项目的定位、实施方面。”

2018年起,上海对不同大小、不同风险的项目进行分类审批,设定不同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监管方式和验收程序。两年间,上海在此基础上多策并举,取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4个,减少审批前置条件11个,将26项审批事项合并为3项,调整优化24个事项的审批时序,并积极推行告知承诺,转变审批方式。

除了分类审批、简化程序,各部门间打破“壁垒”联合办公,也为企业获得各类证照提供便利。

2019年4月,上海市青浦区审批服务中心的整个二楼区域被打通为工程建筑审批专区,区发改委、区建管委等十多个部门的12名工作人员入驻在此,“之后我们对外承诺,企业办理当天,即可发放施工许可证和竣工备案证。”青浦区审批窗口负责人郁春华说道。

当然,流程的简化并不代表要牺牲工程项目的质量。在世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中的质量控制指数,中国得到满分15分,远高于东亚地区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各区政府人员的“店小二”意识增强了,主动提前介入企业申请流程,提前进行服务。

青浦区行政审批部门在过去一年中,每周四下午都会走访4到5家企业,“一年下来,青浦区所有工程建设类的企业都跑遍了,我们在线下做好沟通服务和培训指导,难点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解决掉。”郁春华说道。

松江区G60审批代办中心副主任张磊经手了大半部分的松江工程建设项目,他直言,“在报建这方面,有80%的实体企业一窍不通。”因此,松江区“店小二”主动为企业办事人员梳理哪个环节需要哪些材料,并帮忙对接相关部门,好让材料一次性通过。“就我参与的几个项目而言,现在基本每个项目都只要10天就能完成审批。”张磊透露。

奉贤区建设管理委则以城建科、安质监站和审批中心为主体,在2019年3月组建了“一科一站”和“一科一中心”两个各25人的帮办组,以一人一项目形式提供全程帮办服务。

“‘一科一中心’提供施工许可帮办,‘一科一站’提供竣工验收帮办。”奉贤区安质监站副站长王魏介绍,这两支帮办组每隔两周就会组织现场座谈,了解、解决企业在办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从“流程再造、分类审批、提前介入、告知承诺、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1.0版改革,到“一次申报、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发证”的2.0版改革,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有3200多个项目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其中社会投资项目近1700个。

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斯拉等重大项目,其刷新“上海速度”的关键则在于“容缺后补”和“甩项后置”。

“容缺后补”是指,在重要的主体材料完整的情况下,允许一部分非主要的材料后期补上。“甩项后置”是指,针对项目分阶段、分片区建设的特点,一期一阶段项目所涉的部分第三方评审,充分信任,以“告知承诺”的方式甩项后置,不作为开工前置条件。

市住建委表示,在3.0的改革方案中,将针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项目,扩大“容缺后补”的试点,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范围,梳理一批一般不影响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非关键要件,允许建设主体在一定期限内补齐。同时,扩大试点辅线评估评审的“甩项后置”。

此外,3.0版改革方案将全面推行“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即企业只需跑审批审查中心一个机构,在一个综合受理窗口就能办理所有相关事项,在一个窗口递交所需表单,登录一个统一审批信息系统,自报建至竣工验收只与审批审查中心一个部门打交道。

而伴随“五个一”的运行,“四个一批”也将发生改变。

市住建委表示,今后将清理取消一批无上位法支撑的中介服务事项;替代一批只涉及工程建设项目本体,且对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影响较小的中介服务事项;整合一批土地和规划条件完备、功能定位明确的区域,对其推行区域评估,共享评估结果;规范一批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影响较大的中介服务事项,通过实施分类管理、实行告知承诺等举措,提高办事效率。

“办理建筑许可”是世行现有10项测评指标中,涉及审批部门最多、环节相对复杂、时间周期最长的一项。从2018世行报告的23个环节、279天,到2019世行报告的19个环节、169.5天,再到2020世行报告的18个环节、125.5天。过去两年间,上海总计将办理建筑许可的环节压减了22%,时间压减了55%。

因每一次改革,所推进的方案都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这样的力度和强度,也让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戏言,“每年更新任务就像‘高考’一样”。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2020年上海市住建委对于优化营商环境3.0版方案的发布,新的一年中,上海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的流程和时间将进一步压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