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那亚创始人兼CEO马寅: 美学的最高阶段是生命美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那亚创始人兼CEO马寅: 美学的最高阶段是生命美学

马寅认为阿那亚除了被多样性的商圈样貌、细致入微的服务、繁盛却没有重复感的文化产品供给,这里每个空间都拥有着极致的设计感,与深入骨髓的审美思考。

中国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繁荣,在这段时间里,城市面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这其中既包括城市市容上的变化,也包括经济繁荣对于城市经济景观的改变。

2019年北京设计周界面新闻将以“C20中国城市更新力”为主题,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条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发展、新科技、可持续”等指导方向,衍发出20条城市更新关切准则,将目光集中于城市发展当中人与城市的关系发展与重构,重新发现城市之美。

在我们对城市的理解中缺少什么,什么是人性化,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审美?2019年C20城市洞察者系列访问,界面新闻采访了阿那亚创始人兼CEO马寅。

马寅认为阿那亚除了被多样性的商圈样貌、细致入微的服务、繁盛却没有重复感的文化产品供给,这里每个空间都拥有着极致的设计感,与深入骨髓的审美思考。 

以下为采访全文:

界面楼市:在您看来,建筑艺术是怎样引导大众的?

马寅:我个人认为好建筑是一座审美学校。

曾几何时,建筑产品俨然成为了一种工业化产品;“一套图纸全国复制”的现象比比皆是,更甚者项目名字都懒得改。

但是在后物质时代,我觉得大众开始进入个性化生活方式阶段,对“美”更加关注。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 无审美力是绝症。但是我个人认为审美不是去几次艺术中心、参加几次艺术展览就可以迅速解决的问题。

审美需要长期且系统化的培养。比如,曾经上海流行个性化咖啡馆、面包房、民宿……其中,很多是法国人做的。走进去非常优雅,很有腔调。我曾经好奇的问过一个面包房老板,这是请哪位设计师设计的?出乎意料的是老板说这是自己设计的。而这位法国老板不曾学过美学,也不曾学过设计。但是这种由生活出发的审美思考,特别动人心弦。我思考这个人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店,这样的设计,与法国人的浪漫、以及法国的生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我认为那些独立设计师方是真正的艺术家,反之,那些常年浸淫项目的,淹没在图纸中的建筑师似乎匠气太重。

界面楼市:建筑确实需要精神内涵,但是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否我们过度的强调了审美?您认为建筑与艺术之间如何平衡?

马寅:我不认为建筑与艺术有冲突。

消费升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着建筑与艺术需要有更深层次的融合,而非开发企业主观臆断的。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具备去做好建筑的条件,且市场有强烈的需求。

阿那亚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而这背后则是我们关注市场、关注艺术、关注社会,同时有深入骨髓的审美思考,方可给求美者独到的美感。

对于建筑而言,不能只满足功能性需求,现在我们有能力让人们在建筑空间中获得更多的精神需求与情感需求,这难道不好吗?

界面楼市: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形式化的或者说标签化的特色小镇,这些娱乐性、物质层面的小镇对阿那亚有冲击吗?

马寅:我个人认为阿那亚是未来的趋势。

传统开发商只是在物质层面做单一维度的升级。但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标签化的特色小镇有意义吗?这些小镇依然只是房地产的一种形式。

旅居者对情感与精神的需求是未来文旅行业的趋势。比如,阿那亚一定是只能吸引一部分人,而不是全部人。阿那亚用价值观筛选客户,让三观一致的人体会生活。

被所有人喜欢,那不是一件好事儿。

界面楼市:建筑在经典与不断满足新鲜感之间怎么平衡?

马寅:阿那亚的系列公共建筑,比如图书馆、礼堂、美术馆、戏剧中心、电影院……我们称之为精神建筑。所谓精神建筑我们认为是建筑的精神性需求远远高于功能性需求。

一方面,人生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可能更希望独处,更希望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而自我发现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精神建筑能够满足这一点。

另一方面,精神建筑必然是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内涵,比如演出、读书会、摄影展……在精神建筑的万能空间中,匆匆打卡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新鲜感,静心独守者可享安然岁月。

界面楼市:未来人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马寅: 这个时代将是艺术的时代。

艺术不断的打破我们认知世界的边界,推动世界的进步。在进阶的过程中,人们将更加渴望与精神、情感有关的生活方式。艺术生活日趋日常化,建筑将从美学阶段走向生活美学阶段最终迈向生命美学阶段。

在世界越来越趋向美学的后物质时代,阿那亚也在经历着从产品美学到生活美学再到生命美学的过程,目前的阿那亚应该是从生活美学向生命美学的过渡阶段。

产品美学是阿那亚最基础的阶段,关注的是作为载体的建筑本身,追求个体的美。

进入到生活美学阶段,不只是场景美学和空间美学,更重要的是仪式感的生活内容、艺术化的生活日常以及整套价值观体系,比如“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

终极目标将是生命美学阶段,一个社区不仅要改变人的生活状态,更需要改变人的生命状态。社区最美好的状态应该是物、空间、人三者和谐统一。

我对生命美学阶段的人的定义是:能够从容专注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能够在对外求索的同时保持自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实现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平衡;能够充分地打开自己,不畏惧、敢于颠覆自我,勇敢笃定地走向未来。说得哲学一点,就是“安住当下、向内探寻、心智涌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那亚创始人兼CEO马寅: 美学的最高阶段是生命美学

马寅认为阿那亚除了被多样性的商圈样貌、细致入微的服务、繁盛却没有重复感的文化产品供给,这里每个空间都拥有着极致的设计感,与深入骨髓的审美思考。

中国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繁荣,在这段时间里,城市面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这其中既包括城市市容上的变化,也包括经济繁荣对于城市经济景观的改变。

2019年北京设计周界面新闻将以“C20中国城市更新力”为主题,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条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发展、新科技、可持续”等指导方向,衍发出20条城市更新关切准则,将目光集中于城市发展当中人与城市的关系发展与重构,重新发现城市之美。

在我们对城市的理解中缺少什么,什么是人性化,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审美?2019年C20城市洞察者系列访问,界面新闻采访了阿那亚创始人兼CEO马寅。

马寅认为阿那亚除了被多样性的商圈样貌、细致入微的服务、繁盛却没有重复感的文化产品供给,这里每个空间都拥有着极致的设计感,与深入骨髓的审美思考。 

以下为采访全文:

界面楼市:在您看来,建筑艺术是怎样引导大众的?

马寅:我个人认为好建筑是一座审美学校。

曾几何时,建筑产品俨然成为了一种工业化产品;“一套图纸全国复制”的现象比比皆是,更甚者项目名字都懒得改。

但是在后物质时代,我觉得大众开始进入个性化生活方式阶段,对“美”更加关注。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 无审美力是绝症。但是我个人认为审美不是去几次艺术中心、参加几次艺术展览就可以迅速解决的问题。

审美需要长期且系统化的培养。比如,曾经上海流行个性化咖啡馆、面包房、民宿……其中,很多是法国人做的。走进去非常优雅,很有腔调。我曾经好奇的问过一个面包房老板,这是请哪位设计师设计的?出乎意料的是老板说这是自己设计的。而这位法国老板不曾学过美学,也不曾学过设计。但是这种由生活出发的审美思考,特别动人心弦。我思考这个人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店,这样的设计,与法国人的浪漫、以及法国的生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我认为那些独立设计师方是真正的艺术家,反之,那些常年浸淫项目的,淹没在图纸中的建筑师似乎匠气太重。

界面楼市:建筑确实需要精神内涵,但是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否我们过度的强调了审美?您认为建筑与艺术之间如何平衡?

马寅:我不认为建筑与艺术有冲突。

消费升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着建筑与艺术需要有更深层次的融合,而非开发企业主观臆断的。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具备去做好建筑的条件,且市场有强烈的需求。

阿那亚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而这背后则是我们关注市场、关注艺术、关注社会,同时有深入骨髓的审美思考,方可给求美者独到的美感。

对于建筑而言,不能只满足功能性需求,现在我们有能力让人们在建筑空间中获得更多的精神需求与情感需求,这难道不好吗?

界面楼市: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形式化的或者说标签化的特色小镇,这些娱乐性、物质层面的小镇对阿那亚有冲击吗?

马寅:我个人认为阿那亚是未来的趋势。

传统开发商只是在物质层面做单一维度的升级。但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标签化的特色小镇有意义吗?这些小镇依然只是房地产的一种形式。

旅居者对情感与精神的需求是未来文旅行业的趋势。比如,阿那亚一定是只能吸引一部分人,而不是全部人。阿那亚用价值观筛选客户,让三观一致的人体会生活。

被所有人喜欢,那不是一件好事儿。

界面楼市:建筑在经典与不断满足新鲜感之间怎么平衡?

马寅:阿那亚的系列公共建筑,比如图书馆、礼堂、美术馆、戏剧中心、电影院……我们称之为精神建筑。所谓精神建筑我们认为是建筑的精神性需求远远高于功能性需求。

一方面,人生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可能更希望独处,更希望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而自我发现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精神建筑能够满足这一点。

另一方面,精神建筑必然是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内涵,比如演出、读书会、摄影展……在精神建筑的万能空间中,匆匆打卡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新鲜感,静心独守者可享安然岁月。

界面楼市:未来人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马寅: 这个时代将是艺术的时代。

艺术不断的打破我们认知世界的边界,推动世界的进步。在进阶的过程中,人们将更加渴望与精神、情感有关的生活方式。艺术生活日趋日常化,建筑将从美学阶段走向生活美学阶段最终迈向生命美学阶段。

在世界越来越趋向美学的后物质时代,阿那亚也在经历着从产品美学到生活美学再到生命美学的过程,目前的阿那亚应该是从生活美学向生命美学的过渡阶段。

产品美学是阿那亚最基础的阶段,关注的是作为载体的建筑本身,追求个体的美。

进入到生活美学阶段,不只是场景美学和空间美学,更重要的是仪式感的生活内容、艺术化的生活日常以及整套价值观体系,比如“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

终极目标将是生命美学阶段,一个社区不仅要改变人的生活状态,更需要改变人的生命状态。社区最美好的状态应该是物、空间、人三者和谐统一。

我对生命美学阶段的人的定义是:能够从容专注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能够在对外求索的同时保持自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实现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平衡;能够充分地打开自己,不畏惧、敢于颠覆自我,勇敢笃定地走向未来。说得哲学一点,就是“安住当下、向内探寻、心智涌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